初中思品论文:对一次校本教研活动的实践和反思.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58845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思品论文:对一次校本教研活动的实践和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思品论文:对一次校本教研活动的实践和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思品论文:对一次校本教研活动的实践和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思品论文:对一次校本教研活动的实践和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思品论文:对一次校本教研活动的实践和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思品论文:对一次校本教研活动的实践和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思品论文:对一次校本教研活动的实践和反思.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一次校本教研活动的实践和反思论文摘要 年轻教师的增加使学校补充了新鲜血液,也给教研组工作带来新课题。开展校本反思教研活动,目的是根据我校体验教学的特色,通过活动使年轻教师尽快脱颖而出,促进学生在体验中自主发展,让师生共同成长。本次活动经过了“选定课题设计学案一课多试”的过程,采取了“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教学反思行动跟进”的策略,突出了校本体验型课堂教学特色。本次活动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专家引领、教研组各成员相互协作和新教师的艰苦和辛勤劳动。关键词 体验型 校本 反思 教研活动 为适应学校教学需要,近年来我校思想品德教研组不断增添新生力量。为了更快、更好地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以体验型校本反思教研活动

2、为契机,以提高年轻教师尽快脱颖而出,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2005年11月,我们思想品德教研组进行了一次体验型校本反思教研活动的实践。 一、课题的确定根据“体验学习”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参与体验和实践,在体验中发现问题、讨论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感悟、学会妥协、学会共享;在精心设计的体验平台中让学生自己生成、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内化成自己的行为。由于社会的复杂和变化的不确定性,对于青少年侵害的事时有发生,我们身边不乏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鲜活事例,对学生进行自护教育非常必要。我们选择现行新课程思想品德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九课第二框“防范侵害,保护自

3、己”作为载体,由新教师杨春燕组织课堂学习,挖掘课程资源,根据课标“三维”要求进行设计。我们觉得值得研究的主题是如何创设“意外侵害”的体验平台,开展“主题对话”,重点需要突破的问题是如何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提高警惕,运用智慧自我保护”展开探讨。二、“一课多试”的过程1、原行为阶段(凭教师个人经验设计方案的阶段,包括第一次试课)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从三个层面为中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提供了指导:一要具备保护自己的警惕性意识;二要用智慧保护自己;三要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分析,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讨论、行为训练等活动方式,分析典型

4、案例,模拟自护情景,体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懂得必要的方法,以增强保护自己的信心。本阶段的活动对教材分析处理不深刻,按部就班,几乎没有挖掘任何教学资源,教与学手段单一,只设计了几张全是文字介绍故事情节的幻灯片。2、新设计阶段(自我反思找差距,调整原教学设计,产生新方案的阶段,再次试教) 同伴帮助:把三目内容放在一起,虽有完整的体系,但方法单一,内容单薄,缺乏体验的特色。采用多媒体过程中,大量的文字材料对初中学生来说枯燥无味,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专家引领:专家1:教材中的三目内容如果进行深入挖掘的话,一节课内容太多 ,从教材内容分析,需要学生探讨的侧重在防范侵害的前提、关键和保障,是

5、方法的问题,而方法是最值得学生思考的地方,特别对于现代社会的网络侵害、女生以及不同情况下“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权衡是重点,必须下功夫。他既从宏观的理论,也从微观的细节进行了精心指导。专家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学生的生活体验,观点的冲突,创设两难境地,引发学生的交锋和权衡,思维才有力度,思考才有价值。专家3:课堂教学不能在表面上把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让学生进入课堂前与离开课堂后有不同的感受,新的收获。教师只是进行组织、引导和点拨。课堂要有体验的特色,要有矛盾,有高潮。用身边的事例,比如我校彭老师多次遭遇抢劫的案例可以前后对比,引导学生体验、争论和思考。教师反思:首先

6、,内容过多,过程看似面面俱到,实际上学生理解掌握的并不够深刻,学生参与的程度也只是表面化,缺乏必要的深度;其次,要充分利用学生自身和身边的事例,如对我校彭老师多次被抢的事实经过加工后是很好的教学资源;第三,用分组讨论列举四种“最有可能遇到的侵害”的方法,设计意图是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下一步的讨论与学习,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发现,这样的方式使得整堂课显得比较“散”,也许学生是能学到在某些具体的侵害之下的一些保护自己的方法,但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仅仅掌握零星、具体的方法和措施,显然是不够的,需要有更深层次的提升。行动跟进:选择前两目即“提高警惕”和“用智慧保护自己”作为

7、一课时的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便可以对前两目的内容展开较深的探讨和学习;通过针对某一则案例的深入讨论,让学生掌握面对不法侵害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更重要的是用智慧保护自己。3、新行为阶段(再次自我反思,化为自己的教学理念,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现新行为的阶段,公开展示)同伴帮助: 本节课的思路是通过情景创设,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资源和问题设置必须层层深入,又要形成完整的环节。专家引领:要为学生提供冲突的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发生冲撞,向广和深的方向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度不够,观点容易一边倒,开始的小品表演没有值得让学生深入思考的价值,案例和视频有雷同之嫌,缺乏观点的冲突,特别需

8、要设置有两难境地的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揭示运用智慧达到“两害相权取其轻”。教师反思:在第二次试课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在讨论有关“网络交友注意情况”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提出,为了保护自己,在网上绝对不要讲真话。在这个时刻,本人却一味的为了强调“提高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在某种程度上默认了学生在网上讲假话的行为,违反了思想品德课的基本宗旨。第二,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上不够理想,讨论的案例都是教师假设或虚构的,对学生的启发和震撼力度不够,导致学生的讨论是那种置身事外的态度,缺乏亲身体验和感受。第三,当讨论到“面对不法侵害时我们该怎么办”时,由于在设计问题时带着主

9、观愿望,即希望学生能够回答出教师想要答案的痕迹很明显,最后使得学生的讨论出现“一边倒”的情形,几乎全班同学“一致通过”:当面对不法侵害时,我们应该顺从妥协。不能引人深思的问题、没有经过思维碰撞的答案,只能使这堂课看似热闹(参与度),却无效度(体验和生成度)。学生从上课开始到下课铃响起,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呢?他们获得什么能力了呢?他们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有何改善,或者说有何震撼吗?从课后的学生调查中,我们发现答案是令人失望的。行动跟进:第一,从案例中挖掘德育。当讨论到“网络交友注意情况“时,有学生提出,在网上不要讲真话。面对此种情形,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诚信是公民基本道德素质之一,我们并不提倡讲假

10、话,但在网上可以用一些巧妙的方法,尽量避免向网友透露自己的真实情况”。这就达到了教学的同时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的根本宗旨。第二,巧妙利用身边的案例。利用前不久发生在本校老师身上的真实案例,既创设一种“感同身受”的体验,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第三,巧设情境,引起争论。教师借用了同行为此课题拍摄的视频拦截敲诈,并进行适当取舍整合。当讨论“当你遭遇不法侵害时,在不同的情形之下,分别该怎么做?”时,先播放视频拦截敲诈,暂停播放,让学生分组讨论“接下去会有哪些情形,分别该怎么办”。由于面对的侵害可能是不同的情形,所以会出现不同的对策。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的说应该顺从妥

11、协、保住性命最重要;也有的大个子的男同学说,要和对方搏斗一番;还有的学生说可以巧妙利用一些方法逃脱或制服不法分子;等等。教师在聆听学生的争论过程中,不失时机分三个层次引领:有能力时、没有能力时、万不得已时,分别该怎么做。最后,学生自然得出结论:“两害相权取其轻”,强调应根据不同的情形随机应变,机智勇敢,用智慧保护自己。经过20多天的辛勤劳动,2005年11月23日,这节课向全市公开展示。课后,教研组长向专家和同行介绍了体验型校本反思教研活动有关情况,并与他们共同探讨交流。三、成果和反思(一)同行和专家的评课同行1:这节课,我的收获很大,归纳起来是“三个一和三个性”:一个成功教师角色定位;一条主

12、线,以情景案例为主,环环相扣;一堂充满活力的课,学生参与率达到95%;“三个性”是指科学性、实效性和针对性。首先这节课角色明确,第一张幻灯片中显示“参与者六(5)班”和“组织者杨春燕”,突出地把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了明确提示,整节课充满活力,把学生调动起来了。其次,四个情景案例用提出问题、展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序,由远及近,从学生的例举到校本案例,切合学生的实际,且不回避社会现实问题,每一环节都有一个温馨提示,包含清晰的思维过程,内在逻辑严密,体现思想品德的学科特点。第三,本节课内容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既有对别人同一节课的借鉴,又有自己的创新,从情景到现实,非常流畅,承前启后,非常自然。

13、一点看法:可以选用更接近学生实际的典型案例,如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敲诈现象我们称之为“克米”,社会上是比较热门的,可以直接加以利用。对“两害相权去其轻”中“权”的意思最好作一解释,让学生有更好的理解。同行2:这确实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从体验、反思到行动,学生的参与超过想象,这与教师自身素质关系很大,学生非常愿意参与活动,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60%的学生有积极思考的表现,有些学生可能比较腼腆,没有明显表现,但整节课非常流畅,从小兰、彭老师的故事到拦截敲诈,整节课始终贯穿主题,学生对这个内容有把握,系列情景的设置对学生的帮助是很大的。一点建议:本节课选择的侵害的范围比较狭窄,太突出“不法侵害”,事实上

14、青少年遇到更多的是意外伤害;采用彭老师遭遇抢劫的事例会不会削弱学生对意外伤害防范的能力,因为学生会认为“老师的防范能力这么差,自己还能怎么做?”同行3:作为刚毕业一年多的新教师,上这节课表现不错。这节课的主题是“防范侵害,保护自我”,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逻辑严密,结构紧凑。学生参与程度高,教师教态亲切,善于从身边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小兰、彭老师、学生亲身经历为例,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实际,利用生活性提高课堂效率,从生活性切入,善于从案例中挖掘德育,抓住学生的思维动向,潜移默化。意见商榷:有学生对小兰的穿着提出建议说改穿校服,没有普遍意义,教师应该及时指出;“在不同情况下,你怎么做

15、”,体现得并不清晰;对“练一练”中的“收到非法出版物时”这个小题目能不能换成更贴近学生实际的现象,因为还有更多接近学生实际的侵害。专家1: 这节课经过教研组集体打造、专家精心指导,是相当成功的课。表现在:1、 教学理念:从形式到教学理念都能体现新课程的思想,教师从施教者变成了组织者,学生从受教学者变成了参与者,角色发生了转变。创设情景,“如果你是小兰,你怎么做?”,小组互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学生逐步扩张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基础,本节课能紧密联系1314岁中学生的实际,比较明显地体现“生活德育化”、“德育生活化”。能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的引领,在活动中不失时机进行“温馨提示

16、”,突出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这是我们看到的欣喜变化。2、 教学目标: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兼顾能力的培养,并不失知识的教学。如有个细节“网络交友”中学生主张讲假话的问题时,及时引导我们应该讲诚信,但也要注意方法,着力进行了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对不法侵害,还要有勇气、警惕、机智,着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具体事件的分析“你怎么办?”能打开思维,使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最后部分的报警电话做得也很好。3、 教学内容:生动真切,扩充了大量信息,选取材料与教材进行重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拓展思维,培养能力,能让学生开阔视野。4、 课堂结构:课堂环节精心科学设计,如导课用画面导入,情景

17、展示引发学生体验,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不失时机地引领点拨,小结巩固。探究部分做的相当好。5、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情景展示法、活动体验法、小组讨论法、直观教学法,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两次类比做得比较成功,渗透学法指导,能让学生动口、动眼、动手、动眼、动脑,教学实效大大增强。总之,整节课突出地体现了体验课堂的特色,较好地实现了学生参与、课堂生成、情感体验的“三维”目标。这与全体参与和组织者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白璧微瑕:1、 固性练习,加强紧扣主题,如“有人拉拢你打群架”与主题有偏离。2、 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3、 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处理比较粗糙,要把握教学契机,达到柳暗花明

18、的境界。4、 教态不够老练,语言不太有声色,感染力有待加强。教师的语言应该充满感染力,用激情感染学生,穿针引线,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二)本次教研活动的体会1、课堂是载体:经过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课堂这个平台,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下,达到有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2、体验是特色: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他们的内心的所思所想发生冲撞,通过情景和内心体验,使他们观察、认识社会,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3、反思是过程:反思活动贯穿教学资源选择、教学活动开展和课堂教学组织的整个过程,通过集体备课反思、教师个人反思、学生自我反思,对材料多次次精心选择、方案精心设计、活动精

19、心指导、结果精心总结,从点到面,从平面到立体,使反思的过程变得丰满和有意义、有价值。4、收获是提高:在课堂中,实现了学生参与、课堂生成、情感体验的“三维”目标,通过学生自我反思,提高合作学习的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通过体验教学的反思活动,提高了新教师业务水平,发挥了教研组全体成员的集体智慧,使全体参与者成为受益者。 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发现在这个活动中,师生收获颇丰,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孔子说:“教学相长”,我们做老师要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在相互切磋中不断提高。参考文献目录:1、顾泠沅王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教学研修上海教育研究2004年2期。2、新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4、金绍荣等对集体备课的理性诉求 ,教育科学论坛2005年第12期。附注:指导专家和评课同行专家1:慈溪市初中思想政治教研员张军祥,中学高级教师;专家2:学校学术研究室阮孔冀老师,原慈溪市数学教研员;专家3:学校主管教学业务的叶镇源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名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同行1:石磊(凤湖初中),慈溪市教坛新秀;同行2:纪松涛(匡堰初中),慈溪市教坛新秀,初中历史与社会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同行3:张妮(鸣鹤初中),慈溪市教坛新秀,初中思想品德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