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实施地理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活动中实施地理教学.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在活动中实施地理教学传统的地理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听中学”和“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学生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录象,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这是被动的接受性学习。笔者建议在地理教学中开展活动教学,活动教学是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在活动中实施地理教学,让学生个体、群体在活动的进行中形成对知识的经验感悟,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一、读图析图活动,培地理能力地图是地理的特殊语言。“空间想象
2、与图像运用能力,地理信息获取与整合能力,地理判定、解释、预测与评价能力,地理表述能力”等都可以通过读图析图活动训练、培养、提高。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恒久的活动教学。新课程的地图活动不是简单的指认与填注,而是通过学生多种感官交替使用,在地图上“找”和“描”、“读”和“写”、“想”和“说”、“析”和“算”等方式进行的。这样,“哑图”变为“活图”,变成学生“脑图”。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读图析图活动,特别在区域地理的教学活动中,总是以地图作为地理知识表述的主要方式
3、,引导学生围绕地图,收集、整理相关地理知识,训练学生分析处理地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黄淮海平原旱涝、风沙、盐碱危害的形成原因”时,引导学生综合分析“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黄淮海平原气温和降水量图”,捕捉“黄淮海平原的地形和气候特点”的地理信息,也就是实现图文转换,再逐步探寻、推理,不仅知其然而且明晓其所以然。这证明,通过读图、析图、说图等活动,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新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和主动建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卷入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二、问题解决活动,促师生互动“问题”是形成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桥梁。倘若地理教学中
4、没有了“问题”,师生的交往互动也就不存在了。笔者认为在地理教学中,应以问题为主线,指导学生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教学中,“问题”不在提出了多少,而在质量。高质量的问题,必然会体现学生参与讨论问题的广度,引起学生参与探讨问题的深度,实现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效度,“问题”不仅仅是由教师提出,更多的应该是学生提出,是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例如:教学“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后果”时,先展示漫画“地球出汗了”,学生在感知教材后,提出了十多个问题。我首先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感知、描述、明确,然后让学生自主讨论、解答。经过这样的思维碰撞、交流,
5、教师再略加导思、导议、导评,新知识更容易接受、掌握。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深化讨论后,必将再发现很多新的问题。如“毁林为什么使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海平面上升淹没了低地国家,这些国家的人民怎么办?”“气候变暖是否必将导致气候干旱?”等。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去研究,延伸课内,充分利用课外,拓展新知识。三、地理实验活动,“在做中学”教师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思”“在做中悟”,可以利用地理实验的方法,模拟展现地理过程,给学生提供直接观察的机会,能够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在动手、动口、动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高效率、高质量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关于地球运动产生
6、了地转偏向力,学生不易理解,往往知识机械记忆结论“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如果采用实验方法,通过学生的亲手操作、观察和讨论,使其具体化,看得见、摸得着,就能帮助学生理解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的知识。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古老的教学谚语说:“告诉我,我忘记了;演示给我看,我记住了;让我参与,我理解了。”实验教学重演示与参与,它能够有力地改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实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得出结论。在设计实验时,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验操作时,需要精细敏锐的感知和观察力去发现一些重要的现象, 从而培养了观察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形
7、成概念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此外,还能够培养组织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四、调查活动,学以致用在教学活动中,地理教师可以努力引导并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生产实际、生活实际,尝试从中发现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或解决问题的设想,把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服务家乡,服务社会。这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会生存、学会生活”理念的重要体现。例如:在组织学生调查并规划设计:“为家乡作贡献”的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电视、报纸、网络中听到、看到以及亲身体验的信息,从多方
8、面着想,将逐一分析的单项自然、社会要素串联起来,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综合考虑,整体认识了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密切联系性。这类活动取材于现实,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启发性,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除了上述活动外,还有讨论、竞赛、游戏等,它们“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总之,在活动中实施地理教学,可以了解地理事物和地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知道结果,还亲历过程。同时让学生与老师一起在活动中得到相互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