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新课程下的音乐课堂教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59038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思新课程下的音乐课堂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反思新课程下的音乐课堂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反思新课程下的音乐课堂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反思新课程下的音乐课堂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反思新课程下的音乐课堂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反思新课程下的音乐课堂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思新课程下的音乐课堂教学.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浮 华 逝 去 见 真 淳 反思新课程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人们一般总喜欢新的事物,比如,一件崭新的衣服,一首好听的新歌,一架锃亮的新琴,总会吸引大家的眼球,而一时将旧的事物抛诸于脑后。在新课程实施的这几年,作为一名小学专职音乐教师,也被这股新浪潮,新观念,深深的感染着!我总是不断设法去寻找和发明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新的教学语言,希望给音乐课穿上一件华丽衣服,使它耀眼夺目,光鲜亮丽。可是我又困惑地发现,如此丰富的课堂设计,生动的语言,活泼的学生,却并有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为什么呢?于是我开始反思,的确,创新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和创

2、新能力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我们抛弃了一些旧的,有价值的方法,一味的追求新颖,时髦,那么我们的音乐课堂就容易产生一系列浮华现象。一、剖析浮华1、忘我的体验,丢掉了音乐性案例:歌曲教学龙咚锵:欣赏“春节联欢晚会”开场师:同学们,你们的心情怎么样?生:高兴,快乐。师:那么,让我们也跟着音乐快乐地跳起来好吗?(开始播放龙咚锵的伴奏音乐,学生有的做敲锣打鼓、有的做放鞭炮、有的做跳舞,还有的挤来挤去,教室里闹成一团。)剖析: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但兴趣决非音乐教育的全部,甚至是唯一。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悖离了音乐本体,片面强调音乐的趣味性,走入了音乐教育的误区。如上面的这个案例,虽然

3、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了,但没有一刻在好好地聆听音乐,根本没有根据音乐做出相应的律动表演,整堂课看似热热闹闹,兴趣高昂,实际上学生并没得到应有的音乐审美体验。一位专家曾说过:“音乐是直觉经验,而这种经验必须通过音响获得,没有音响获得的经验不成音乐。”因此,音乐教学的根还在于要把握音乐的“魂”(即音乐的要素),音乐教学必须实现以技能、技训为主向以学生参与体验为中心、以直接经验为主的转变,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时时保持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2、华丽的导入,是奢侈还是浪费案例:歌曲快乐的一家人导入: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师:听了这段音乐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很优美

4、。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听听你有什么感受?(又放一段音乐FLASH,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师:有一些小朋友把他们的家画了下来。你感受到他们的快乐了吗?(展示一幅幅儿童画,)生:津津有味的看着。师:老师今天还收集了很多小朋友家里的照片,我们也来看看吧。(于是,开始展示班级学生的照片,并请小朋友上来介绍自己的家)师: 此时此刻,你想对你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生:纷纷举手发言师: 老师这里有首关于一家人的儿歌,请你们来听一听!”剖析:如果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那么作为一节课的导入,必然也是非常关键的。现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让人耳目一新的导入,有说的,有唱的,有跳的,更有变魔术耍杂技,十八班

5、舞艺样样使出来,好象不弄到课堂欢声笑语不肯罢休!这堂课的导入整整用了15分钟,内容的确丰富,花样也很多,可是一节课只有40分钟呀,导入花去15分钟,其他的教学过程如何安排?重难点如何突破?教学的有效性又如何体现呢?3、泛滥的媒体,让人目不暇接案例: 多媒体教室里,一位教师正在上市级音乐公开课金孔雀轻轻跳,课件做得丰富多彩,搜集了很多傣族的风情,服饰,各类孔雀,正要进入歌曲学唱环节,突然,电脑出现问题,无法继续播放,而学生又没带音乐书,一时,教师急得满头大汗,赶紧派人找电脑老师,教学中断,课堂气氛由冷场变得渐渐骚动剖析:也许是现代化教学手段普及了,只要你细心的留意,就不难发现,现在教师很少在使用

6、旧的教学手段和工具,比如,钢琴,书本,黑板,歌谱,代替的都是漂亮、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丰富的多媒体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确大有好处。但一节课都用花花绿绿、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不仅教师手忙脚乱,学生也会出现视觉疲劳,教学效果并不一定好。更严重的是,象这个老师那样,一旦媒体出现问题,自己束手无策,导致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同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也很费时间和精力,许多教师宁可在制作多媒体上花时间,也不愿意在教学构思上下工夫,形成了本末倒置的现象。二、挖掘真淳1、有效参与,实现活动的音乐性学生的参与应该是自主的、自然的,其对音乐的体验应发自内心,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参与的有效

7、性,也是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以往都是让学生安静的听完全曲,并没有加入参与和体验,这样学生就容易坐不住,如果能够加入新的教学手段,就能让学生自主的有效的参与到音乐中来。例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欣赏维也纳的音乐钟时,她让学生在主题音乐出现时拍拍手,学生就会很专注的去聆听,并有效的参与拍手,这样学生不但很认真的讲全曲听下来,并能把主题音乐记了下来。另外,教师要设计好参与的模式,不能只是强调一种单一形式。如在儿歌打花巴掌教学过程中,整堂课都是以游戏参与的手段,一开始以游戏问好的方式导入,让师生一起参与到节奏游戏中,并奖励玩拍掌游戏,让全班学生进行接龙念词,接着让学生自编儿歌,这些参与都是

8、为了学唱歌曲做有效的铺垫,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学会歌曲。这个有效的参与活动贯穿了整堂课,也是层层递进的直接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每个孩子都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聆听歌曲,唤起学生情感,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对歌曲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引导学生产生美的体验。这种体验对学生心灵的影响远胜于一般媒体对其影响,它能激发学生心中潜在的力量,获得艺术审美体验。2、精心设计,增强导入的有效性老师们都很重视一节课的导入,的确,好的导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也会使接下去的教学过程变的一气呵成,让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我们最常用的导入方式有

9、故事导入,提问导入,游戏导入等等,而我认为音乐课的导入还应该具有音乐性。如果导入可以为接下来的课做铺垫,或者可以解决难点,那不是更实用,更理想吗!例如在教学冬夜静悄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导入:(1)、请学生模拟细雨的声音,淅沥 淅沥 ,淅沥 淅沥、想象在冬夜下细雨的情景。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音乐来表现?、出示一条两声部的旋律,引导学生用歌声表现情境:导入新歌:就在这样一个下着蒙蒙细雨的冬夜,小山村里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想知道吗?老师用歌声来告诉大家。这个导入至少起到了三个作用:充当学生的发声练习,在课的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声音统一在轻柔的要求上,、简易的两声部旋律演唱为歌曲的难点合唱教学作了铺垫

10、。、导入所产生的意境与歌曲的意境相吻合,为整首歌曲的教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又如在教学堆雪人一课时,可以播放歌曲踏雪寻梅把学生引入活泼快乐的音乐氛围中,并进行有节奏性的师生问好,在这个模仿式的问好过程中,巧妙地解决了歌曲的节奏难点,接着就让学生看一段FLASH,背景音乐是堆雪人,既激发兴趣,又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这样的导入目的明确,过渡自然,更为下面的歌曲教学埋下了伏笔。3、合理运用,突现媒体的实用性。的确,多媒体教学给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气息,它打破了过去课堂教学单一沉闷的气氛,尤其是在实施美育、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等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多媒体仅仅是为优化教学过程而采取的一种手

11、段,教师才是教学活动真正的组织者,指导者,我们决不能成为电脑的奴隶,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新旧媒体有机选择,合理运用,不能赶时髦,一窝蜂地都上,结合音乐课的学科特点,我认为下面三样旧东西决不能抛弃:l 不该忽视的钢琴现在我们经常会发现一堂音乐课下来, 没有看见老师用过几次钢琴,也听不到学生合着琴声优美的歌唱。教师从课初到课末不停地寻找机会播放媒体,一遍遍要求学生跟着范唱带、伴奏带演唱。难道钢琴真的没有用武之地了吗?我认为,恰恰相反!请你回想一下,当你的学生合着光盘唱歌的时候,他们的声音优美吗?咬字准确吗?音高准确吗?其实对于歌曲中的难点,没有钢琴的带,是很难找到音准概念,很难扎实地学会的。即

12、使是跟着哼唱了,对于刚学的新歌,录音范唱的速度又岂是孩子们一下子就能跟的上的?钢琴,这个老朋友,以前是我们的好助手,现在仍然是,将来必定也会是,我们音乐教师可千万不要忽视他!l 不能省略的范唱在现在的音乐课中,我们很多老师喜欢采用播放光盘或磁带来代替自己的范唱,虽然多媒体能带来许多方便,但如果老师从不亲自范唱,必定是不可取的。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更需要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师专注投入的眼神,和蔼可亲的教态,充满感染力的范唱,都会传递给学生美的感受和启发,而这些都是电脑所无法代替的。再说,不弹琴,不唱歌,我们音乐教师的特点、优势如何体现,光用多媒体,别的教师也能胜任音乐课,久

13、而久之,我们自己的基本功会越来越生疏。l 不要忘记的黑板依稀记得以前音乐课中,我们总喜欢把一首歌或者把一条条的节奏旋律难点抄在纸上,贴到黑板上;在欣赏课的时候,我们也喜欢根据学生的讨论、分析,把乐曲的曲式结构、音乐要素等写在黑板上。如今,你还能看见这样的教学场景吗? 我问了问自己,是不是所有的音乐课都必须做课件呢?是不是有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后,黑板在音乐课里就没有作用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例如,有位教师在上春江花月夜时,她在大屏幕课件里出示四种不同字体的“水”字,让学生选出哪种字体比较适合“花影层叠”所表达的意境,当时我就想,如果教师能现场将几个不同的水写在黑板上,和学生一起在写的过程中,感受字体的流动性,体验音乐的情感性,那不是更完美吗?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我们教师应重新审视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改变”的内涵,加强对音乐课程标准的再解读。新的教学理念要正确的认识,旧的教学手段要合理的选择,让我们共同期待音乐新课改出现“浮华逝去见真淳,田园深处现桃源”的美好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