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特质的主体校本研训设计与实践.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59129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学科特质的主体校本研训设计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基于学科特质的主体校本研训设计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基于学科特质的主体校本研训设计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基于学科特质的主体校本研训设计与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基于学科特质的主体校本研训设计与实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学科特质的主体校本研训设计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学科特质的主体校本研训设计与实践.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于学科特质的主题校本研训设计与实践一、课题缘起(一)六校撤并后教师专业成长面临挑战我校是某市规模最大、撤并范围最广的一所寄宿制农村初级中学。学校现有教学班48个,专任教师162人,均来源于撤并的6所初中。教师们来自不同的学校,教学上有各自的经验与风格,各有自己的一套,撤并后的同一学科组内教师发展状况极不平衡,教学能力差异大,仅从学科平均分看,最优秀的教师与教有困难的教师相差2025分。面对这样一支教师队伍,如何提升教学的学科能力和做强学科品牌,急需通过有效的主题校本研训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二)校本研训不能凸显学科特质以往学校常用的校本研训通常都是忽视学科特质的通识研训,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

2、与学科和学科教学之间联系不紧密。它往往采用“请进来”或利用本校“土专家”的办法对教师进行“一刀切”式的全员研训,导致的结果是教师们听听很“心动”,落实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操作起来仍存在较大的难度,往往使校本研训与具体操作脱节而收益甚微。(三)主题校本研训是提高教师学科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们课题组所实施的主题校本研训指通过主题推动校本研训的开展,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我们重视“主题研训”的策略研究,探索实践形式、手段和途径的优化,做到理性提升与感性体验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学科主题研训相结合,研训主题与学校实际相结合,研训内容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整个主题校本研训过程充分考虑学科特质,本校学科教学

3、的特色及优质教师的教学优势,立足校本来确立研训主题。各学科组采用“手把手”的研训手段开展主题校本研训,力争在单位时间内解决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从而改变同一学科组内教师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其中学科组长与骨干教师征求各备课组教师建议,共同根据学科优势及特质、学生学情确立研训主题,各备课组教师在学科组长的引领下,在各骨干教师“手把手”的帮助下,针对性地开展主题研训。二、研究设计(一)操作定义校本研训是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为目的,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的培训活动。主题校本研训则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设

4、计研训主题,即以研训主题为导向,以研训结合为手段,整合研训内容,融通研训环节,突出学科特质,以提升教师素质、解决实际困难为目的的研究与培训。本课题跟以往的或其他学校现行的校本研训相比,最大的亮点是以“主题”形式开展校本研训,使学校的校本研训是成系列的、不零散的,从而以确保校本研训的实际效果。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充分立足师资与生源现状,并结合学科特质确立研训主题,以骨干教师“手把手”的有效运作手段作保证,促使校本研训活动规范健康地运行。而且研训主题的确定也不是像以往或其他学校那样由校长说了算,而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需要通过三轮自下而上的方式确定主题,以确保研训主题立足以学论教、贴近教师教学

5、实际需要,凸显学科特质,提升教师学科素养,避免泛泛而谈,真正实现以研训促教学实践,以教学实践促研训,从而促进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二)研究目标1寻找到立足撤并学校师资优势的主题校本研训的有效策略。2寻找到撤并学校主题校本研训中学科组建设短期见效的有效路径。3寻找到撤并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三)研究过程与方法1研究过程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是根据撤并学校实际、生源现状、教师队伍的实况确定的,通过计划、调查、确立主题、实践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积极探索适合我校的凸显学科特质的主题校本研训,积极探索撤并学校师资优势的主题校本研训的有效策略,积极探索撤并学校主题校本研训中学科组建设短期见效的有效

6、路径,积极探索撤并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本课题研究可分四个阶段:(1)前期准备阶段(2009.92009.10)学科组长与骨干教师召开座谈会,开展主题校本研训的理论知识学习。赴余杭博陆中学学习。省教科院王健敏副院长等指导课题的开题。(2)实施研究阶段(2009.102010.6)2009年10月 实践组全体教师进行主题校本研训知识学习,并邀请杭师大周俊教授来校指导。2009年11月 学科组长牵头开展各学科研讨,征求具体实践建议。2009年12月 学科组长实践示范。2010年1月 学科组讨论并进行第一阶段实践。2010年3月 第一阶段实践反思与讨论,材料归档。2010年4月 第二阶段实

7、践2010年5月 第二阶段实践反思与讨论,材料归档,拿出相关研究成果。(3)深化研究阶段(2010.72011.7)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之中,由于学校的撤并,课题负责人的变更,本课题研究申请了延期,期间特邀了杭州教科所施光明所长等就该课题如何在新的学校里结合实际深化研究作了指导,使课题研究既保持了持续性,又有针对性。(4)总结、结题,推广应用阶段(2011.92012.3)运用经验总结、文本、视频案例研究等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完成结题工作。同时在形成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应用。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根据本研究的目的、研究内容的要求,笔者阅读了有关主题

8、校本研训、教育学、教师教学行为、各科相关知识等方面的资料,借助于中国学术期刊网查阅到与本课题相关的学术论文65篇,学位论文7篇,专著8部,主要用于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并了解了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前沿动态以及研究的方法,对原已研究的主题校本研训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我校的主题校本研训的概念界定,根据校情梳理各学科的特质,针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实际,以求为本研究构建理论框架。最终在广泛收集、分析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前提下,制定本研究的计划,确定研究的方法、内容与重点等。(2)访谈法与调查问卷法:在课题实施之前通过访谈及进行问卷调查方法对一线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解,了解学生的学情、对过去开展的主题校本研训

9、的看法、广泛了解原撤并学校的成功之处;同时也向广大教师征集意见,到底原有的哪些做法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行为,提升自身素质。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之中,也经常与教师们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于各主题研训的内容在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如何,在进行实践运用中遇到了哪些问题等。(3)观察法:通过研究教师的备课笔记,深入一线课堂,深入学生常态的学习与生活,对此进行认真观察,还参与到不同学科评议的环节,从而了解到教师在各主题校本研训下是否能够真正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改进,研究实践后的真实效果如何,为本研究提供一些真实案例。(4)叙事研究法:描述一线教师对于主题校本研训下的教学行为改进与研究能力提升的真实看法以及个

10、人成长的案例,并作相关分析,为论文提供真实的案例支撑。在访谈、调查的过程之中,收集了许多教师成长案例以及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改变的反思和分析材料,让本研究有实例的佐证而更加丰满起来。这些研究方法不是截然分开的,事实上,在大更多情况下它们是结合在一起的,在某一研究阶段会使用多种研究方法。课题研究小组成员每人选择切入点进行深入研究。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展开研究,然后每月定期交流,共同学习,每学期期中和期末分别进行阶段性总结,把课题研究工作做到实处。三、校本研训主题的设计(一)设计理念1立足以学论教根据撤并学校生源地实际,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依靠经验与假想,要使我们的教学有效,首先得改变教师对待教学的视角,

11、即,读懂学生与研究学生是关键。我们围绕研训主题,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还原学生真实思维、展现学生思维等路径研究我们的学生,在不断地学生研究教学分析与反思改进课堂教学行为中提升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2贴近教学需要 我们的主题校本研训以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为主题,紧紧围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研训的方式加以研讨、梳理和总结,让所有参训教师都能从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们认为任何脱离教学实际的研训都是空洞的、无效的。3凸显学科特质 教师学科素养总是在不断的学习和研训中增强的,所有我们所开展的主题校本研训就是以学科特质为基点的,全校教师按照任教学科开展主题研训,抓住学科的特质,而不是泛泛而谈

12、。(二)设计原则1学科性原则校本研训主题的设计必须是本学科凸显的问题,不能搞大呼隆的全员一体研训,那样的效果肯定不会如人意的。比如像我们刚撤并的农村初中,在语文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十分薄弱,语文学科组撤并前某校进行过持续3年有关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并取得有较好的成效的基础上,在撤并后的第一学期,针对城郊生源情况复杂的实际进行了问卷调查,就具体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然后确立了“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校本研训主题。2个性化原则不同的教师对于校本研训的主题会有不同的需要,即使在同一学科内也是如此。比如语文学科内工作1-2年的新进教师他关注的是如何驾驭课堂的技能的研训,而骨干教师更

13、多的是关注如何解决学科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等。因此,校本研训主题的确定也考虑个性化,关注到大部分教师的需求。3研究性原则校本研训的主题不能是浅薄的,应注重研究在学科教学中存在哪些难点问题并如何进行突破,将这些问题作为研训主题才更有价值。并且在校本研训的过程中,更深入地挖掘这些问题的潜在内容,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4发展性原则任何研训主题,不管是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是为了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难点,其指向点都是为了提升教师的学科能力,只有提升了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才能真正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获得更长足的发展。当然,每一个校本研训主题都要照顾到所有原则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但

14、至少应该遵照相关的原则来确定。(三)主题架构基于学科特质的校本研训主题语文主题:情境英语的创设研究主题:微积分思想指导下的教师课堂行为改进主题: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数学英语科学社会主题:以学定教 导练结合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主题:学生说题:初中学生科学思维品质培养课题引领,课堂观察学会倾听,营造氛围细化目标,整理归纳导练结合,多轮打磨阅读分析,教学反思立足以学论教,贴近教学需要,凸显学科特质,提升教师学科素养从上述图示可以发现本课题最大的特色是以“主题”形式开展校本研训,使学校的校本研训是成系列、有体系的,而不是零散的,以确保研训的实际效果。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充分立足师资与生源现状,并

15、结合学科特点确立研训主题,以骨干教师“手把手”的有效的运作手段作保证,促使校本研训活动规范健康地运行。语文学科组撤并前某校进行过持续3年有关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并取得有较好的成效。我校在撤并后的第一学期,我们就针对城郊生源情况复杂的实际进行了问卷调查,就具体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对我校学生来说薄弱的是课外阅读,这对教师来说如何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能力就是一个关键,因此在语文学科组确立了“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研训主题;微积分是高等数学中研究函数的微分、积分以及有关概念和应用的数学分支,我们数学教师运用微积分中的分割思想、替代思想、求和思想、极限思想指导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行为,确立了“微

16、积分思想指导下的教师课堂行为改进”的研训主题;农村学生学习英语底子薄,城郊结合部外来学生多的实际,我们的老师不能凭着经验与假想进行教学,研究学生的关键是展开学生的真实思维,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英语学科组确立了“情境英语的创设研究”的研训主题;通过错例分析可以研究自己的学生,学生说题更能暴露学生的思维全过程,也能体现个性思维的特点,我们科学学科组在组长多年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抓住学生思维过程的关键点,确立了“学生说题:初中学生科学思维品质培养”的主题研训;社会学科组依据该科在中考中的实际情况,紧紧立足课堂,确立了“以学定教 导练结合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研训主题。各学科的研训除了做到定

17、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形式,针对性地开展主题研训,还将研训与实际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些主题教师们常会在课后及茶余饭后讨论,真正实现以研训促教学实践,以教学实践促研训,从而促进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四、基于学科特质的主题校本研训的实践操作(一)阅读分析,教学反思:基于语文学科特质的主题校本研训的实施1操作要义语文学科组确立的研训主题是“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围绕这个主题首先了解了像我们这样的撤并的农村初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哪些问题,然后教师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并且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深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语文教师进行校本研训。2操作流程 基于语文学科特质的主题校本研训的有效实施,必

18、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阅读分析、教学反思为载体,开展研训。调查研究阅读分析教学反思图1 基于语文学科特质的主题校本研训操作流程图(1)调查研究:通过日常教学和调查发现并确认当前我校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据,开展主题校本研训。案例1:我校是一所新撤并的农村初中,1/3是工业园区的民工子弟,2/3是日益富裕的新农民子弟。为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在七年级第一次家长会上,笔者向所教两个班级的家长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发出98份,收回95份。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1孩子平时在家看课外书吗?总人数经常看偶尔看基本不看书不清楚2孩子床头常见的是哪类课外书?总人数漫画书言情或武打作文书名著

19、其他没有不清楚3孩子平时在什么时候进行课外阅读?作业前后晚饭前后睡 前周 末不清楚4孩子每天课余不同活动(看电视、玩游戏、聊天逛街、听音乐等)所占的时间(由多到少排列)?5作为家长,您有阅读(书或报纸)的习惯吗?您常看哪一类书?有无常看的书或报纸调查结果显示,在家经常看书的学生只占10%,偶尔看书的占31%,大多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摘抄任务,阅读根本没有成为大多数学生的生活习惯,学生的阅读状态不容乐观。语文教师通过编制调查问卷,对家长和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通过调查,教师就相对清楚地认识到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之外,又有了一项新的任务。(2)阅读分析:集体备课时,语文教师进行自我阅读和阅读教学

20、分析,并且将每位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发现的问题一起研讨,并共同制定方案,解决这些问题。(3)教学反思:教育家杜威指出:“反思是对经验进行重构或重组,使之增加经验的意义,并增强指导后续经验方向的能力”。在课外阅读指导教学之后,经常性地撰写教学反思,将所思所想积累起来,在组内教师之间进行分享。并且通过反思,进而更好地分析阅读。从而在这基础之上,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主题校本研训。3案例举样语文组教师围绕这个主题开展校本研训,着力于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来解决问题,比如教师们集思广益,形成了“书香致远”的指导方式,并将学生的阅读形成系列;学校也尽可能地支持语文教师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比如每周保证一节课进行课外

21、阅读,每天开放图书馆,班级教室内安放书橱等。案例2:课外阅读成果展示形式的研究学生的阅读行为需要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和赞同,因此,开展课外阅读要讲究阅读形式的多样性,以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激发阅读的信心和热情,同时也检查阅读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对文本正确的解读。(一)班级读书会每周举行班级读书交流会,既可确定读书主题,也可广泛自由交流。内容有:谈读书收获、说读书方法、推荐读物、推荐美文等等。比如骆驼祥子班级读书会1发放学生习作祥子生活中的阳光 大多数人都非常同情祥子,但我认为祥子是有阳光的一面的,虽然他买车的钱被孙侦探洗劫了,夏太太的引诱又让他得了淋病,被虎扭所骗,小福子上吊死了,但是曹先生对

22、祥子很和气,祥子不小心碰坏了车,让曹先生摔跤,但却没被扣钱,而且在曹先生家还有饭吃。祥子被侦探盯上后,曹先生让祥子去他好朋友左先生家,还有邻居二强子的女儿小福子来看他,还愿意跟他一起过日子,他从内心喜欢这个为了养活弟弟而被迫卖淫的女人。当祥子失落时,曹先生要他回他这儿拉包月,还答应让小福子来曹家帮忙,更愿意让出一间房子给他们住,虽然最后小福子上吊死了,但总的来说,他的生活是充满阳光的,有曹先生、曹太太、小福子、高妈他们对祥子是好的。因此,黑暗的社会给祥子带来巨大的痛苦,但他的生活中还是有温情的。一生中很少有人会对自己付出这么多,所以应该要好好珍惜别人对你的好。 人间的温情应该让祥子看到丝丝缕缕

23、的阳光,应该让祥子感到生活的动力。他怎么就自甘堕落了呢?2学生交流、讨论(其他同学看了骆驼祥子后都认为祥子可怜、善良,值得同情,而我选取的这位学生的看法与众不同,他的读后感列举了曹先生、曹太太、小福子、高妈他们对祥子的好,认为祥子该好好珍惜,不该沉沦。我把这篇读后感放在班级读书会上交流,发给学生,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生:“祥子只是希望凭自己的劳力挣一辆人力车来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却一次又一次地破灭,他的内心所承受的是多么大的痛苦和无奈。我觉得他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在跌倒之后坚毅地站起来,已经是一个很顽强的人了。如果换作是我,可能就拿不出像祥子那样的勇气来

24、,而且完全有可能早就彻彻底底地对未来的生活失去希望。”生:“尽管祥子的生活中有温情的阳光,但乌云还是挡住了阳光,看看祥子身边的那些人力车夫的命运,祥子也终究是逃不了命运的魔爪的。”生: “其实祥子是一直在与命运抗争的,他一直踏踏实实,为了梦想而奋斗。可怜他生不逢时啊!”师:大家真正走进了祥子的内心,体会到他的无奈、无助。我们似乎不能指责祥子的沉沦,因为他曾经是踏实、善良、坚强的,可他毕竟是人而不是神。到底该指责谁呢?你觉得老舍会把帐算在谁头上呢?生:可怜的祥子是被黑暗的社会无情地吞噬的,一步步走向堕落,变得那么猥琐、肮脏,如行尸走肉,这是怎样一个吃人的世道啊!师:在那样的黑社会,祥子靠自己的要

25、强和努力似乎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你觉得怎样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生:一个饱经人生沧桑的老车夫,意味深长地说:“干苦活的打算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看见过蚂蚱吗?独自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叫小孩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赶到成了群,打成阵,哼,一阵就把整顷的庄稼吃光,谁也没法儿治他们!”应该是团结起来进行斗争!祥子是永远不会意识到这一点的,他生活的全部愿望就是买上自己的人力车,愿望一次次破灭,他也就失去了生活的全部意义。激烈的讨论把大家带进了祥子的内心,同学们都能站在祥子的立场,对祥子的遭遇感同身受,有些偏激的同学也不再苛求祥子,黑暗罪恶的社会泯灭了祥子的正直善良,让他

26、对生活彻底失去信心,成了那么一具自私、无赖、狡猾、潦倒、麻木、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有的同学为祥子的命运唏嘘、叹息,有的同学在诅咒那个万恶的黑社会。“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老舍正是从这样一种认识出发,怀着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写下这个悲剧的。这样的班级读书交流会,在教师引导下的反馈交流,赋予文本丰富的意义,让学生更深层地走进文本,感悟了作者的意图,提高了阅读的质量。(二)班级QQ群我尝试建立班级QQ群,评定读书笔记,选举“优秀小读者”,完善和落实课外阅读的全面评估

27、。(三)读书角建立“读书角”,把优秀的读书笔记打印上墙,让学生感受铅字文的成就感;把优秀读物的精彩片段复印上墙,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激情;把学生拥有的藏书公布上墙,方便学生互相借阅;把适合向学生推荐的书目、版本整理上墙,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导航点灯。(四)才艺展根据不同的作品的特点,展示不同形式的才艺,如繁星春水语言清新,富有韵味,适合举行朗诵比赛;骆驼祥子等有影视作品的,可以让学生先做编剧,设计剧本片断,再观摩原有的影视作品,进行对比鉴赏,写观后感;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短小精悍、有情节,可排演课本剧;课外背了大量的古诗文,可开展“古诗朗诵会”。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语文教师

28、通过研究发现了这些好的方法,值得借鉴与推广。(二)课题引领,课堂观察:基于数学学科特质的主题校本研训的实施1操作要义数学学科组确立的研训主题是“微积分思想指导下的教师课堂行为改进”,本主题原为省级立项的一个课题,围绕这个主题明确微积分思想内涵,将微积分思想用于指导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数学教师进行校本研训。2操作流程基于数学学科特质的主题校本研训的实施是在课题引领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必须首先弄清本研训主题的内涵,才能以此为依托,以课堂观察为手段,对教师进行校本研训。明晰内涵课题引领课堂观察图2 基于数学学科特质的主题校本研训操作流程图(1)明晰内涵:明确校本研训的主题和微积分思想所蕴含的内涵,这将

29、更加有利于数学教师校本研训的开展。(2)课题引领:将微积分思想的核心思想用于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的开展,以期改进教师课堂行为。案例3:微积分思想指导下教师课堂行为的改进1分割思想指导下的教师课堂行为改进:即改进教师习惯的按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文本的方法,转而利用分割思想,从不同维度(如知识,语言,学生思维等维度),大小适量,扩充有向的进行教材分割,形成有效的课堂预设核心知识条目。同时也改变教师听课之前毫无准备,也没有明确的观察重点,而应在进入课堂之前将观察维度进行合理的分割,使每位教师观察有方向。2替代思想指导下的教师课堂行为改进:即改进教师简单呈现教材知识内容的方法,转向关注学生,研

30、究学生学习心理,注重学科本质,考虑地域的情景,合理处理转换教学内容。同时也改变教师在熟悉上课教材的基础上,在课堂观察时将注意力合理转移,更注重学生的参与,教师的调控与反馈等。3求和思想指导下的教师课堂行为改进:即改进教师单一的教学流程设计模式,将分割、替代思想形成的内容合理排序,使教学流程设计中教学目标明确、逻辑顺序清楚、教学意识清晰。同时也改变一般教师听课之后就结束的状态而是让每位教师参与评课,并且将大家的意见汇总,从而真正发挥出教师的集体力量。4极限思想指导下的教师课堂行为改进:即改进教师应用文本载体实施教学的能力,在分析教师与学生诸多客观不易改变原因后,充分考虑教学的艺术化特征,让教师扬

31、长避短,在有效文本教案指导下,尽可能使自己的教学主线明了,各教学环节衔接连续光滑。同时也改变教师上课过后忽视反思的现状,能够在同伴帮助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教学,从而提高自身的水平。总之,运用微积分思想来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改进,是我们校本研训中可以运用的一个新的方法。将微积分思想运用于教学表现为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学情将教材、目标进行分割,并且利用分割思想,从不同维度(如知识,语言,学生思维等维度),大小适量,扩充有向的进行教材分割,形成有效的课堂预设核心知识条目。紧接着教师设计有梯度的材料将原来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替代,同时改进教师简单呈现教材知识内容的方法,转向关注学生,研究学

32、生学习心理,注重学科本质,考虑地域的情景,合理处理、转换教学内容。然后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想尽可能多的方法将分割、替代思想形成的内容合理排序,使教学流程设计中教学目标明确、逻辑顺序清楚、教学意识清晰。同时,在教学中,逐步追求改进教师应用文本载体实施教学的能力,在分析教师与学生诸多客观不易改变原因后,充分考虑教学的艺术化特征,让教师扬长避短,在有效文本教案指导下,尽可能使自己的教学主线明了,各教学环节衔接连续光滑。将微积分思想运用于教研指的是教师们在听课前用分割思想对课堂各要素进行分解,每一个听课教师承担其中一个维度,进行重点观察;然后指导教师用替代的思想来观察课堂,在深入了解教材的基础上,将注

33、意力从教师简单呈现教材知识内容的方法,转向关注学生,研究学生学习心理,注重学科本质,合理转换教学内容;紧接着在听课之后,用求和思想指导教师分析课堂,每一个参与的教师都要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再将所有的意见和建议汇总,这对于促进教师课堂行为的改进十分必要;最后用极限思想指导教师学会反思,借助“反思”这面显微镜,剖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得与失,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重新的观察与审视,养成发散性思维来思考问题。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3)课堂观察:在课题引领下,数学教师运用课堂观察的方法,使校本研训深入开展,在这基础之上,促进教师学科能力的提升。3案例举样我们选择微积分思想中

34、的分割思想来看下如何开展校本研训。案例4:用分割思想对课堂各要素进行分解现在很多听课往往有这样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有的教师早早就到达听课的现场,选择好“有利”的位置(偏后的前面有人遮挡的,领导看不到的、提前离开也很方便的),边听课,边批改作业或试卷;有的带着听课笔记、夹杂着时尚的报刊杂志走进教室,台上教师讲得精彩,台下的他们则看得入迷;有的等课开始已久了才匆匆“挤”进来,随意找个位置坐下,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有的是“踩”着上课铃声进教室的,对于这堂课的教学内容不甚了了,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似乎也是一无所知,满足于随意地记录一些板书、提纲,很少就此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这样的听课往往是低效甚至

35、无效,如何能够在评课的时候提出自己的见解来帮助上课教师改善课堂教学行为呢?崔允漷教授认为,比较有质量的课堂观察就是一种研究活动,它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和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6因此我们课题组尝试在听课之前将课堂所要进行观察的项目进行分割,指定1-2名教师专门负责,比如我们将课堂观察要素分成了导入环节、板书设计、师生问答、时间管理、行走路

36、线等维度,每位听课教师都有自己专门负责的一个维度,进行专项记载,并进行分析和提出建议。 XX初中数学组课堂观察量表 第6周观察维度学生参与观察人王老师课 题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授课教师张老师观察记录讲 台表示回答问题, 表示上黑板板书评价与建议:1.集体回答次数:43;2.分别回答人次:4;3.其他评价:板书7人;4.建议提问学生的面要扩大。备注我们课题组通过这样的课前分工,让听课教师更加明确目的,对自己主要观察的维度观察更为仔细,大大提高观课的效率;也为后面的评课环节提供了很专业的素材。这样的校本研训的方式,相对比较专业,而不是你说说我说说,随意性很大的那种方式,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必然是有利的

37、。(三)学会倾听,营造氛围:基于英语学科特质的主题校本研训的实施1操作要义英语学科组确立的研训主题是“情境英语的创设研究”,通过创设英语教学的情境,帮助学生更有兴趣地学习英语,提高教师英语学科教学能力和提升教学效果,英语教师开展校本研训。2操作流程基于英语学科特质的主题校本研训的实施,着眼于农村初中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兴趣的提升,在采用学会倾听的技术,让学生敢于表达,让教师善于交流,营造积极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这基础上,搭建学生展示的平台和教师技能增长的平台。学会倾听营造氛围搭建平台图3 基于英语学科特质的主题校本研训操作流程图(1)学会倾听:这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之间要相互

38、倾听,二是教师要会倾听学生。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学会倾听,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要能够俯下身子倾听学生:案例5:英语Go for it Book III Unit 10 Section B 3a的提问*What would you do if aliens from Mars landed on the Earth?*What would you do if there were no more coke because the Coca-Cola Company and

39、the company stopped producing coke?*What would happen if Jack Joe asked a girl to marry him but he later said it were only a joke?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学会了“倾听”,营造良好的氛围,他们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学英语的特长,开展英语角对话,课堂对话,学生问老师答,或者互问互答等方式展开交流,收到好的效果。他们告诫自己: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这过程之中,提升了自己的学科教学技能。(2)营造氛围:这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集体备课时能够相互倾听,取

40、长补短,选取并创设适合的情境用于教学之中,激发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学习的热情;二是在课堂教学之中通过课前预设创造情境,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善于营造宽松的氛围,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效果。(3)搭建平台:同样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学习并发挥所长;二是研讨情境,让教师学科能力增强。3案例举样“情境英语的创设研究”,其载体有多种,我们课题组成员着重研究了其中的“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实施,充分展现了情境英语创设的研究实效。案例6:为了使学生能从被动变成主动,积极参与,笔者策划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个课前三分钟口语表演的环节,让每个学生都有登台表演的机会,能够在这小小的讲台前

41、大胆的表现自己,从而使学生获得说英语的信心。(某天)T:学了祈使句,希望有哪组同学可以某天用祈使句给我们准备一个精彩的show S1:Today we will show a magic. I will cut this carrot with this piece of paper.S2: How come? I cant believe.S1: Ok, but I need you to help me. Now, hold this carrot tightly. Dont move, understand? (S2 nods to mean “yes”) Everybody, watc

42、h carefully. (S1 succeeds. All clapping)在实施课前口语表演的一年多时间里,课前三分钟这个课堂环节推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信地表演、展现英语水平,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养成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获取信息的能力;扩宽了学生知识面;也对加强对学生的关注了解,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创设了一个交互式的课堂模式,让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彼此分享,体验成功,共同提高。这样,我们的英语课堂也能课伊始,趣亦生,别开生面,引人入胜了。这样的情境创设还有很多,在这个过程之中,英语教师相互探讨,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校本研训的氛围,让研训沿着这个主题走向深远。(四)细

43、化目标,整理归纳:基于科学学科特质的主题校本研训的实施1操作要义科学学科组确立的研训主题是“学生说题:初中学生科学思维品质培养”,围绕这个主题首先教师要对教材知识进行梳理,整理出重难点,然后,再围绕相应细化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并逐渐让学生学会自己整理,科学教师进行校本研训。2操作流程基于科学学科特质的主题校本研训的实施,取决于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清晰定位,然后指导学生对整体知识进行整理归纳,通过说题这个载体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同时,教师通过团队教研提升自己的学科能力。细化目标整理归纳团队教研图4 基于科学学科特质的主题校本研训操作流程图(1)细化目标:让教师将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处理,做到教

44、师心中目标清晰,学生说题有章可循。案例7:细化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点盏明灯细化教学目标,我认为这对于提高课堂实效性是非常有效的。因为: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所以教学目标更应体现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2.目标并非目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统率和整合,是指引教师如何进行教学的一盏明灯,所以必须分割,且要可操作。下面就是我结合氧气的性质一课谈一谈我的实践研究。原有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通过氧气的性质理解氧气的广泛用途。2让学生认识“氧化”这一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了解氧化反应及其概念。3通过对氧气性质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氧气是空气中最活跃的

45、成分,也是和我们人类生命最息息相关的部分。教学目标应该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对照分析以上目标,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目标的设定同样应该体现这一点,应由被动的“让学生如何”转变成主动的“学生能如何”。其次,以上目标尽管已经包括了教学目标的四个要素,也尽量考虑到目标实现的过程化,但是用来描述的知识点不够具体,以至于不能够使课堂教学目标明晰化,如“体会”等,这些要求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如何去评测?显然是不易操作的。根据以上分析,现将目标细化如下:1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2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1)碳和氧气反应的现象,化学表达式;(2)硫和氧气反应的现象,化学表达式;(3)红磷

46、和氧气反应的现象,化学表达式;(4)铁丝和氧气反应的现象,化学表达式;铁丝为什么要绕在火柴上,为什么铁丝要绕成螺旋形;为什么瓶底要留些水或细沙。3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4掌握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5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细化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预设,同时也可以更为合理地处理课堂教学的意外生成。为有效地课堂教学点亮了一盏明灯。(2)整理归纳:师生共同完成对知识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结构体系,弄清解题的思路,明确错题的成因,然后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说题。(3)团队教研:教师

47、之间相互研讨,带动组内教师整合教材,提高学科能力。3案例举样科学教师对学生说题进行了可行性和情境性分析,发现:案例8:说题的起因首先,说题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需要进入初中后,科学的容量和内容明显增大了(初中科学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内容),相应的作业量和难度也明显增加了。很多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就布置了大量的课后作业,很多学生尤其是九年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科学成绩往往在晚上十一、二点还在科学学海中“遨游”,并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但效果又如何呢?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对于某些概念和定理,尽管自己已做过多次透彻分析,学生尽管一练再练,但仍表现出不理解、不明白甚至茫然,对于计算题的公式学生往往张冠李戴、生搬硬套、对于解答题学生则往往表达无序且不够严密。学生也表示,课堂上老师讲的似乎都听懂了,可一到自己做题时,尤其是略微有点难度的题,就感觉束手无措,无从下手了。即使答案正确,也是凭感觉的多,而能说清楚的学生很少。其次,说题是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