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市中小学教科研工作随笔.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59365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2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姜堰市中小学教科研工作随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姜堰市中小学教科研工作随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姜堰市中小学教科研工作随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姜堰市中小学教科研工作随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姜堰市中小学教科研工作随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姜堰市中小学教科研工作随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姜堰市中小学教科研工作随笔.doc(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姜堰市中小学教科研工作手册实 践 篇教科研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姜堰二中教科研务实高效在优化教研教科研氛围中成就名师姜堰二附中着力优化“教研相长”机制“研训合一”,优化发展后劲泰安学院附中的校本研究模式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陶继新先生笔下的名师之路在教科研园地汲取成长的力量记姜堰市实验小学秦咏中老师的科研之路以行动研究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姜堰市实验小学行动研究情况概述在“草根式”研究中提升学校品位姜堰市行知实验小学“草根式”教科研案例评析语文英语阅读欣赏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省姜堰中学提升办学品位一例用经典滋润心田 以书籍奠基人生王石中心小学书香校园建设情况综述拓展教学新资源 开辟创新新天地里华中心小学信息

2、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简介优化综合实践 提高学习质量姜堰市溱潼中学有效利用社区资源以地方人文资源推动校本教材的建设与实施溱潼实验小学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情况概述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姜堰市张沐初中着力构建立体德育网络优化教学水平的有效载体姜堰二中的教学资料校本化制度自制电工实习室姜堰二职中迎接验收纪事培养创新思维 激发创造欲望 享受成功乐趣省姜堰中学思维与创造课程实施情况概述搭上新教育快车 扬起理想课堂风帆姜堰四中精心构建理想课堂新教育实验姜堰实验区“十一五”工作基本思路姜堰市启动“小班化”教育研究的基本思路校长:理性的管理者与积极的布道者湖北省兴山县实验中学办学实践点滴有效引领,才能不断优化教育科研氛

3、围山东省中小学校校本教研情况综述假期作业的新设计行为研究法案例教师行为的自我观察观察法案例数学教学思想教育效果问卷调查“调查法”典型案例分析“教师的爱”能打几分“个案研究法”典型案例分析姜堰市中小学教科研工作手册实 践 篇教科研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姜堰二中教科研务实高效长期以来,姜堰二中坚持以教育科学研究为学校教育发展的助推器,组织和指导全校教师有序开展教育科研,着力为教师的成长打造合适的平台和载体,引领教师致力于领悟教育科学的真谛,为学校打造“本真教育”品牌献策献力。该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教科研活动,缩短了教师的成长周期,为学校提升办学水平提供了有力保证。尽管近年来该校在规模上处于较快的扩张期,

4、但由于务实高效的教科研所形成的一大批名优教师的支撑和带动,仍然实现了学校事业发展的持续提高。该校的经验是:学习中实践,实践中研究,研究中发展。一、加强制度建设,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姜堰二中初步形成了以校长室为统领,教科处为核心,教研组为教研单位的教育科研管理网络。该校在制订和实施学校近、远期工作规划时,总是把教科研工作置于核心地位,并把这一工作纳入对全体教职工的考核评比范围。为了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研、教科研方面多出成果,学校近年来先后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教科研专项实施细则,如姜堰二中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条例、姜堰二中关于实施教研教科研专项奖励的意见等。学校专门设立教科研成果奖,每年投入科研专项奖励

5、的资金不下于五万元,从荣誉与资金两方面鼓励教师参与教科研,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教研、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有效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积极带头搞科研。董健校长,石志群、张江宁、陈余根副校长,以及钱慧龙、游忠主任分别担任省级以上立项课题“中学校园网实用性研究”、“中学各学科课堂模式研究”、“活动课程与中小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新世纪基础教育研究”、“信息技术的运用与传统教学模式变革研究”、“中学地理资源库建设与网络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组组长,直接参与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课题研究的操作实施以及阶段小结、论文撰写等各项工作。校领导的率先垂范,极

6、大地带动和促进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由此在全校形成了人人参与教科研的浓郁氛围。二、加强队伍建设,增强自主发展的内趋力教科研是教师的价值追求,更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生命体,每一位教师都是独特的,其价值的追求也是独特的。姜堰二中领导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教师在走上教学岗位后的35年内,其教学能力水平与工作年限呈正相关。这以后可能就出现一个高原现象,即如果教师不参与教科研或进修,其工作水平随教学年限增长的影响,变化微乎其微;但如果不断参与教科研,其工作水平就会在工作年限增长的同时,不断有新的突破。这就说明教师要走出成长过程中的高原现象,只有依靠教科研。因此,该校教科研的重心落在减负增效,加快教师批量成

7、长方面。他们注意转变教研指导方式,由本校教师自身的成长为案例,引导教师关注自身生命的成长,使之成为主动探究、积极反思、终身学习的育己专家。像石志群、张江宁、姜立东、钱五海、蒋天林、陈野、李红喜、游忠、仇金林、蔡进余、钱慧龙、韩宝余等人,不仅是教学的一把好手,同时更是科研的能手。每人每年发表或获奖的高质量论文都不下于10篇。这样的教科研能手在该校已经形成了一个群体。三、搭建教研平台,着力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姜堰二中领导深知,教师发展有两个基本条件,即自身的主体性发展需求和周围环境的作用。而教育研究需要具有起码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没有理论指导的教育研究是盲目的和直觉经验式的,离开了对教育规律的不断

8、探索和总结,就不可能有优秀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就不可能有优秀教师事业的真正成功。为此,该校高度重视专家引领和实践挖掘方面的工作。1、建立专家引领下的教科研体系,以讲座或报告形式进行理论指导近年来,该校先后邀请了杨九俊、成尚荣、吴永军、杨启亮、王铁军等一批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校讲学。专家从教育教学理念、具体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等方面进行阐释,他们的讲座常常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分析精辟,帮助教师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使广大教师视野更加开阔。2、围绕专题或问题,精选理论书籍,引导教师自主学习,提高理论基础该校以青年教师学校为摇篮,定期围绕一些专题问题,精

9、选相关书籍作为教材,发放给教师进行定期学习,明确要求并引领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系统进行理论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修养,不断完成对教育教学问题的理解。3、指导研究方法,重视科研过程该校已总结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优化教科研的举措。抓起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学校教科研研究的问题不一定是普遍性、理论性的问题,必须是教师个人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而又迫切需要处理的实践问题,只有这种问题才能使教师具有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方面,教师搞教科研的“根”在教学第一线,在教学,在学生;另一方面,教科研活动及其成果要回归教学,因而教学实践就是教科研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要求教师教科研工作必须务实。因此该校针对课

10、堂教学组织的课堂案例研究、课型研究、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等,注重在各种课型、课例上进行问题挖掘。勤反思:认识自己的教。波斯纳(G.J.posncr)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的过程,应该是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教师的科研意识是从细节反思开始的,只有对自己的教学细节进行深入地反思,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该校很多教师一贯坚持以行动实践上述公式,在平时工作中养成了写教学后记的习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及时反思,在反思中解决问题,做到在研究过程中反思。与此同时,充分关注理论学习、专家引领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深研究:与问题同行。为此,

11、该校教师注意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研究课题务实,从学校教育教学中找问题,确定研究课题,以符合校情。二是研究过程务实,研究的切口要小,处理好点上经验与面上提升、推广的关系。争超越:追求教育的本真。为让教育回归本真,该校的教科研着力揭示教育现象的真实规律,广大教师耐得住寂寞,坚持潜心钻研,将丰富的理论与生动的实践有机结合,杜绝弄虚作假,不搞“泡沫科研”。由于该校老师的不懈努力,学校教科研的品位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工作也不断提高到新的境界。四、提升科研品位,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该校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提升教科研品位的举措。1、突出重点课题,坚持方向引领。该校的重点课题之一,“中学校园网实用性研究”是江苏省

12、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旨在从中学实际出发,从经济、实用、可行的角度对校园网的建设、功能和应用进行研究和探索,其重点是校园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组在资源库的建设、网络教学功能的实现、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都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肯定,不少成果在省级评比中获奖或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多位教师发表的相关论文有20多篇,在校园网应用的推广上也产生了直接效益。2、参与高层培训,寻求专家引领。该校曾专门组织教科室副主任带队的8名骨干教师,先后参加了青岛、福州国家级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培训,并通过网络组织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参加了上网常规培训,得到了包括中科院院士在内一批各

13、学科专家学者的指点,使探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得到了深化和提高。3、组织研讨交流,促进氛围引领。该校极为重视研讨交流机制,积极筹建教师论坛和定期开展活动,引导教师畅谈教育和人生,并注意结合互联网技术应用,联系实际挖掘教育教学问题,形成并优化问题交流汇集制度,为科研问题的提出创造条件。此外,该校还定期出版校刊鹿鸣教育,使教师教育科研成果增加了新的展示平台。 【点评】教育科学研究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姜堰二中在教科研工作中探索出了一整套成功的经验,充分体现出教育科学是教学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这一真谛,该校多年来教学业绩的持续跨越式发展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学习中实践,实践中研究,研究中发展”,这种做法值得我

14、们借鉴。二中教科研事业的发展,不仅创造了省内外同仁公认的辉煌业绩,而且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名师群体,他们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姜堰二中教科研工作的成功之处在于:首先,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高瞻远瞩,他们不仅加强了制度引领和措施激励,更在于学校领导的率先垂范和榜样引领,校长们不仅是指挥员,更是战斗员,不仅是组织者,更是参与者,他们本身就是在全省有着广泛影响的专家学者。其次,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引领教师自主发展,激发其内驱力。提高教育科研的自觉性,促进了优秀教师群体的成长及不断壮大。再次,搭建教科研平台,加强理论及技术引领。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理论创新,主动接受专家辐射指导,强调“教科研的

15、根在教学第一线”,要求教师“认识自己的教,时刻与问题同行”,追求“教育的本真”,努力“提升科研品位,提高研究层次”,这正是他们教科研的成功秘诀之所在。愿姜堰二中教育科研方面的探索思考,为全市教育科研的发展不断提供更多务实高效的经验成果,为创造姜堰教育的美好明天做出更大贡献。(供稿:游忠 点评:钱厚林)在优化教研教科研氛围中成就名师姜堰二附中着力优化“教研相长”机制多年来,姜堰二附中不但以优异的办学实绩在社会上闻名遐迩,而且以“姜堰市教育科研优秀集体”、“姜堰市初中教科研基地”、“姜堰市初中教师培训基地”等形象,在教育系统内引人注目。该校在师资建设方面的成效尤为显著:既有泰州市名教师、江苏省特级

16、教师,又有多位“省333”、“泰州311”、“姜堰121”专家和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对象;姜堰市首批十几位初中学科带头人中,该校有八位;该校年年有多位教师在省及泰州市以上教学评比中获奖,仅20052006年度的泰州市和省级优秀课评比,就有近二十人次获得一、二等奖。该校取得这些成绩的重要原因,在于教研教科研工作的务实高效,以教科研骨干教师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有力地推动着全体教师的共同成长。“十五”期间,该校承担国家、省、市级教科研课题4项;仅20052006年度,该校教师在泰州市以上发表或获奖论文就有百余篇,由此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明确教科研是教师成长的平台姜堰二附中领导在

17、实践中认识到,随着新世纪教育发展战略的推进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化,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该校积极实施“争名师、创名校”的战略。他们从实际出发,确立以教育科研作为师资培训、名师队伍建设的平台,走校本教研与教师成长相结合之路,并通过鹿鸣文苑校刊及二附人二附魄、花香满径、思考文集等平台,引导和激励教师,努力营造学校积极奋发的教科研文化氛围。二、实施“青蓝工程”,着眼于青年教师成长姜堰二附中领导坚信,青年教师是学校未来的希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学校为青年教师提出“三年(初职期)打基础、六年(成长期)出成绩、九年(发展期)成名师”的成

18、长目标,对教龄在三年内的青年教师和新调入的教师进行校本化的能力培训,为他们聘定指导教师,开展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拜师学艺活动,实行师徒“捆绑式”考核的制度。学校注意从多方面有效衔接师范生职前教育与初职期培训,促进“新手”顺利地进入“教师”的角色,还要求青年教师参加初三学生的调研考试,促进他们熟悉初三教材、研究初三教材、研究教材教法。这两年,该校教师在各类赛课中捷报频传,近二十位获奖者中,“成长期”和“发展期”教师几乎平分秋色。并且,还有一大批青年教师跃跃欲试,呈现出青年教师大面积快速成长的势头。三、实施“雁首工程”,发挥老教师示范作用在二附中,可以说每一个青年教师背后都有一批老

19、教师在支撑。老教师乐意地把指导青年教师当着一种义务和责任,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可贵的校园文化。老教师之“带”,其实就是四个字:带德,带艺。“带德”以为“成人”。德为师之本,师者须德高。该校老教师以身教言教展示的高尚师德,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爱岗敬业。他们时时记得,不要把教育仅仅当作一种职业,而应该把它当作一项事业、当作一生执着追求的人生目标。二是无私奉献。为师须存奉献心,永作社会清流,要有“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不计名利,一身正气,心胸坦荡,志比天高,弘扬人民教师的道德风范。三是为人师表。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而“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是我

20、的最高追求;让社会和家庭满意,是我的最大愿望;让工作永远无愧于人民教师的称号,是我人生的最高价值。”这是孙玉根老师在全市优秀班主任工作交流会上的铮铮誓言。二附中老教师的师德形象,强烈地感染、激励着一批批年轻教师。“带艺”以为“成才”。教师之才,就是“扎实的业务功底,高超的教学技艺,出色的教研能力”。该校要求老教师,要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等一系列教学实践和教科研活动,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他们倡导,在二附中必须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现实。为此,该校始终在教师中、特别是青年教师中渗透一种理念:教学工作只有插上教科研的翅膀,才能在广阔的教育教学天地里自由翱翔。只会教学而不会搞教研、科研的

21、教师,只能是“教书匠”,绝不会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更成不了名师。老教师、名教师必须与青年教师一起搞教改,共同搞教研,精心指导并督促青年教师总结工作经验,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教育教学评比活动,并力争在这些活动中取得好成绩,鼓励青年教师抓住机遇,自我加压,争创一流,使青年教师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四、追求过程效应,落实培师实效性姜堰二附中注重追求“教研相长”,在具体实在的活动中炼师能的过程效应。他们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切入点,不断地组织青年教师听、评优质课、示范课,尝试上汇报课和研究课;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既请外校老师来听课指导,也让青年教师外出观摩交流;主动开展或承办各种教科研活动,并

22、有意识地将各类活动过程归结到校本研究的过程中来,归结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质上来。以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比赛为例,一堂成功的课,在出台之前不知要“磨”多少次,学科组全员“磨”,外请专家、同行帮助“磨”。不仅“磨”出了那么多、那么高的奖项,更重要的是“磨”出了初职期教师的尽快成熟,“磨”出了“成长期”教师的脱颖而出,“磨”出了“发展期”教师向名教师的发展。总之,“磨”出了学校学习共同体研究氛围的不断优化,“磨”出了所有参与者的专业成长、理念提升和教学智慧的形成。五、给青年教师“找机会”、“压担子”姜堰二附中始终坚持以教师培养为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的核心。除了在活动中培养教师外,他们更重视在工作实践

23、中锻炼教师,并为此而不断地给青年教师找成长机会、压成长的担子。鼓励、支持、选拔青年教师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种教育教学评优活动,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更多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与实践中得到锻炼;对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青年骨干教师,安排他们参加较高层次的学术活动,让他们参加或承担县级以上教科研课题的研究,鼓励他们挑起教科研的重任。【点评】姜堰二附中的初步成功告诉我们,一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师资,校本研究的根本,在于引领教师发现问题,投身研究,学会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全面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水平。该校的实践表明,为促进和推动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关注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自我反思。美国教育家波纳斯说

24、过,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通过自我反思才能发现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能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解决了也就取得了研究成果。二是同伴互助。在校本研究过程中,一批志同道合,乐教好研的教师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生集体的智慧。他们在教中学、在学中研,促进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三是专家引领。一般地说,多数教师对教研存在误解。有的感到教学研究很神秘,高不可及,我的任务是教书,不是搞研究;有的感到教学研究是由专门人员去搞的,与我无关;还有的感到搞教学研究会耽误教学工作的时间,影响自己的教学成绩等等。这就需要专家引领与自我研修引领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观念,由此促

25、成广大教师都来做边教书、边读书、边研书,会教乐研的新型教师。姜堰二附中的成功经验中,这一点尤其值得关注:务实高效的教研教科研,一定要让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感受到成长的乐趣,并不断地为他们定目标、立标杆,不断推动他们坚实地走在通向“名师”的大道上。(供稿:许亚平 点评:周庆林)“研训合一” 优化发展后劲泰安学院附中的校本研究模式在素以文化底蕴深厚,教育科研严谨有序著称的山东教科研优秀群体中,泰安学院附中是一个较为突出的典型。多年来,作为山东省校本研究实验学校和山东省探究教学研究实验学校,该校为着力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将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融为一体,探索出了适合自身特点的卓有

26、成效的“研训合一”校本教研模式,由此取得的显著成绩,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一、专业引领,让理论为实践导航1专家引领,提升教师理论素质泰安学院附中在师资培训方面一直是舍得投入,坚持主动多方接受专家引领。仅在近几年,该校就邀请了近二十位学者、教授来校指导教学教研工作,并邀请其中部分专家学者担任学校教育科研顾问。通过专家讲座、课堂听课,与老师面对面座谈交流等形式,有效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学校还克服经费不足的困难,创造条件让老师们走出学校,走出山东,或短期考察,或长期挂职,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师素质。2活动引领,营造教育科研氛围为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泰安学院附中推动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的

27、具体形式有:(1)召开教科研大会。在“汲取教育理论之营养、拓宽校本研究之途径、促进教师专业之成长”的主题下,通过十五课题的汇报展示、对优秀教研组和个人的表彰、典型经验介绍以及专家讲座等方式,充分展示教科研工作成果,确定今后发展方向。(2)课堂教学评比。从2002年开始,每年举行“课堂教学创新奖”的评比活动,推动教师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3)举办课改沙龙。2003年开始正式实施新课改之后,每周六举行一次新课改沙龙活动,让教师们亲身感受、体验参与,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改革经验和困惑。(4)开辟教师论坛。定期举行教师论坛、班主任论坛,让教师走上讲坛,展示研究成果。(5)创立开放周活动。每年3

28、月份,学校都要举行为期一周的“教学开放周”活动,邀请学生家长、上级业务部门的专家、兄弟学校的同行前来学校深入课堂参加教学研讨活动。3课题引领,提升教师的研究素质泰安学院附中十分注意借助课题研究的载体对教师进行培训,由此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十五”期间,该校承担的省重点课题“在初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验与研究”在全省产生较大影响,被评为省优秀实验基地,多次在全省会议上汇报实验经验、提供公开课;承担的省规划课题“学校教育管理创新的整体研究”受到了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并顺利结题;“语文创新能力培养”以及“英语特色教学实验”等课题均取得较好的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在“十一五”期间,该校又申报了两项省级

29、课题:面对学生的“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途径探索”,以及单独立项为省规划课题的“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策略研究”。二、同伴互助,让思维在碰撞中闪光为有效培养老师们的团队精神,群策群力,泰安学院附中策划了一系列活动,既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又发挥了每个教师的作用,每个人都要贡献力量,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1.系列展示课:每个学期举行“研究课(含不同课型、不同阶段)”、“示范课(骨干教师)”、汇报课(获奖教师)活动。每学期在青年教师中先后举行包括教案、说课、上课、研讨等环节的亮相课(一个月)、过关课(3个月)、比武课(学期结束)。每类展示课参与的面都很大,要求

30、人人参与听课,人人参与展课、人人参与评课,以教研组为单位,全体参加,每个人都要展示,每堂课都要评课,集体研讨,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2.邀请听课制:除了常规的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备课研讨活动之外,学校还实行了“邀请听课制”,由执教老师主动邀请学校的领导、老师到自己的课堂听课,课下主动进行交流、研讨,有力提高了教师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3学习交流制:每周选择一到两篇较高水平教育教学理论文章或经验文章供老师学习,学习之后写出学习体会在教研组和年级内进行交流研讨,定期推荐教师参加全校举行的读书演讲或笔会,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学习。4青蓝工程制:凡工作不足三年的教师必须拜师学习,“徒弟”和“师傅

31、”实行双向选择的原则,签订师徒承包协议,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5.教育协作制:联合各市、县优秀学校形成泰山初中教育协作体等民间学术团体,共同举行听课研讨等交流活动,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三、自我反思,让实践与理论对话泰安学院附中多年倡导着五个理念:学校是家,教师是主人,有教师的发展才有学生的发展,把学生当子女,成就学校同时成就自己。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到,“自我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内因。为帮助教师搞好自我反思,学校注意引导老师们注意将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归纳、整理,上升到理性的层面,再反过来指导实践。为此,该校倡导教师写教学后记、反思日记和教育故事,在教研活动中进

32、行交流,在教师论坛上讲述。同时,他们还出刊附中教研教学简报,作为教师们交流展示的平台,刊登校内教师的教育随笔、课堂教学研究成果,既有向教师推荐学习的优秀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文章,开阔教师视野,又有教师的反思文章,着力优化引导教师自我反馈、调控的氛围。不少老师就是由此开始,走上了一条自我发展的研究之路。为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该校还以“教师成长五年倒计时发展规划”为重要举措,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近五年的发展目标并逐年分解,同时相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提高的措施和方案,以期对自己的成长负责,也对学生的发展负责。泰安学院附中“研训合一”校本研究模式的实施,有效更新了教师的教育

33、思想和教育观念,焕发了教师旺盛的工作干劲和热情,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呈现蒸蒸日上的局面,使学校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形成了“高质量、高效益、低负担”的鲜明办学特色;初步构建开发了中小学数学衔接教材、生活中的物理、研究性学习、校园陶艺、初中生学习方法、人生设计工程等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校本教材;在教师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人格得到完善的同时,学校连年升学考试也取得了突出成绩,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从而也为学校朝着更高目标发展奠定了基础。【点评】长期以来,泰安学院附中坚持不断强化校本培训的力度和效果。每年都有旨在培训和引领教师的研究课题,围绕既定的研究方向,通过有效举措,以科研带动教

34、师水平的提高:以活动为载体,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实施青蓝工程,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定期举办课改沙龙,加强课堂教学调控,保证教学效果。他们信奉“经验+反思=成长”的公式,认为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每一位教师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因而极其重视引领教师重视自我反思,提升自身素质,以此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有序指导广大教师分别进行教学前的反思:它具有前瞻性,使教师自觉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学中的反思(即时反思):及时、自动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反思,它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的反思:

35、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它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以泰安学院附中为代表的许多学校的成功之路告诉人们,要实现教育科研工作的有声有色和富有实效,关键在于,以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深刻思考的实际行动,实践这样的本质要求: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也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供稿:校彦 点评:钱厚林)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陶继新先生笔下的名师之路2006年2月27日晚上,专程考察山东教育科研工作的姜堰市教育考察团,有幸请到了山东教育社总编辑陶继新先生,就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这个主题做了3个小时的报告。陶先生尽管身任省级教育社总编,但是一直高度关注并

36、潜心研究教育文化,高度关注并有效推动基础教育、基层学校和教师的专业成长。陶继新先生在报告中介绍的若干勤于读书、善于思考的优秀老师,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疏离浮躁,淡泊名利 老子说:“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而读书可以使你驶入一个很宁静的心灵港湾,使自己的教学登上 “会当凌绝顶”的境地。综观全国很多老师,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的老师,其中的所有成名者,无一不是有“定心”者,无一不是疏离浮躁者。即如临沂市罗庄区罗庄办事处中心小学一位非常年轻的小学语文老师李秀伟,在2004年已经是山东省教育厅命名的64位齐鲁名师之一,她对教育生态的研究远远超越了一般的老师,学识足以与一些教育大家进行深层次的

37、对话,其心境则达到了视名利如浮云的境界,先后放弃了到区办公室及县委办公室工作的机会,却甘心继续在农村小学任教。谈到远离尘嚣、专注事业者的心境,潜心研究古代文化经典的李兰铎说,“人生快乐指数取决于是否拥有平和的心态”,“心性的至善,使人性回归到最自然的状态”。在恬淡自然方面,许多大家堪称典范。如身兼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常委的朱永新,只要谈起他的新教育试验,谈起他的读书,快乐得就像一个天真的孩子一样,灿烂无比。虽然他两栖于为官与治学之间,但他把这些看得都很淡,他借助的是副市长之职,推行的是教育改革之实。他最感兴趣的是思考与研讨教育哲学和新教育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种大家

38、风范,才成就了朱永新。再如哈佛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杜维明,身为世界级大家,却保持着心如止水的境界。作为在儒学研究方面的世界级屈指可数的人物,他对儒家文化的深入探讨,那种入乎其内的心态,绝不是一般人所具备的,一谈起真正的带有学理色彩文化,就彻底深入进去了,天真得像个婴孩。大家尚且如此,我们的老师理应摈弃浮躁,疏离浮躁,静下心来好好读一下书,对自己的人生来做一个计划,就是做一个文化计划。我在一年、十年乃至终生,要陆续地读什么书。其间,把那种浮躁之心平静下来,把认为不可干的事情搁置下,腾出一片心灵的空间安放文化,思考问题,这样,才真正做到老师应该做的事。 二、读书教学,相得益彰 都说“教学相长”,我说是

39、“读教相长”;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却说“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因为,不管有多好的现成教案,不管有多高水平的名师,你不可能真正地克隆它,那不是你的。教学实际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如果腹中空空,教学就只能是个空架子。老师一般只是读课本、看教案、学教参,岂不知功夫在书外。真正地“读书破万卷”,我们的教学就能达到从容轻松、出神入化的境界。因为,对于专注治学者来说,文化积淀的过程就是备课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是在用一生的时间来备课,所以其执教过程能够出神入化。山东潍坊的潍城区青年路小学韩兴娥老师,一学期的教材,她只有两周就教完了。她说,两周就足可以解决问题,时间再多,就浪费

40、了。剩下的时间,就讲李希贵局长专门为之提供的“教材”中华上下五千年。每篇课文开始是一段古文,后面是一段有趣的故事。韩老师上课的游刃有余,甚至在外地专家听课时,也能够任由指定课文,一节课40来分钟,连讲三篇课文。尽管讲得很少,但是学生都懂了,而且学得情趣横溢。韩兴娥在潍坊市潍城区没能评上优秀教师,但潍坊市教育局长李希贵就给她特批了一个潍坊市的优秀教师。她的学生更是觉得幸福,孩子们说:“我们最高兴的是,我们没有任何的作业!”就是那些小学生,写出的文章,那文笔连初三学生也达不到这样水平,行如流水,非常自然,就像韩兴娥那种生态课堂那样,没有任何的雕琢。文词很美,但是美的感觉又是那么自然从容,真正是“清

41、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有些人感觉不可思议,那是因为他们学习的高层次文化,是“取法乎上”。韩兴娥和学生一块读了很多经典的文化,背了很多经典的篇章,所以她比一般的语文老师上课从容得多。 于漪是学养深厚的中国教育大家,听她的演讲和谈话,那语言都是诗一样的语言,让你感到是在吟诵一部文辞华美的教育史诗。他对教育意义的阐释及思想的深度让人终生难忘。于漪教学跟别人不一样,别人也学不去。执教孔乙己这课,于漪满面春风地走上讲台,抑扬顿挫地开始了提问:“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人的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看到悲剧使人泪下。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了孔乙己悲剧的一生,可是我们读

42、了以后,眼泪不会夺眶而出,而是感觉内心一阵痛楚,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孔乙己的悲剧是在笑声中进行的,那么孔乙己的悲剧到底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呢?”这些问题只有大师于漪才能提出来,也只有于漪的学生能回答出来的。因为于漪是教育大家,她读了多少书,又背了多少书,这些,我们老师无人能比。语文教学流行这法那法,于漪说:“都是教无定法。教师个性不同,学生个性不同,教材个性不同,环境又不同,哪能有什么固定的法子可学。”于漪丰富的文化内涵,成就了于漪的语文教学。苏静是朱永新教授的研究生,当初在走上教学岗位8个月的时候,便参加了青岛市的新教师比武大赛,而且荣获一等奖的第一名。苏静之所以一鸣惊

43、人,缘自她的读和背。她背了多少文章,背了多少诗,这是个未知数。苏静把学生分成“青云斋”和“兰若轩”两个男女诗社,进行背诗、赏诗、做诗方面强化训练,在短短8个月的实践之后,学生两分钟以内就能根据临时命题做诗一首。原来还不知道做诗为何物的学生,8个月后居然能命题赋诗。中国教育报曾以近一个版面就苏静的成功做专题报道。苏静到了苏州大学以后,进步更快了,她2005年到香港四天的时间,四万多字就出来了。我估计一般人认为文章写得那么漂亮,又那么迅速,真是个奇迹。实际上是她读得多,背得多,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所以她写起文章才那么轻松自如,感觉那么幸福愉快。这些例子就证明了一个问题,读和教是相辅相成的

44、,没有高层次的阅读,就没有高水平的教学。有的老师说根本没有时间读,那是因为没有充分认识到读书对于教学的重大作用。建议老师们,开始不妨每天拿出半个小时读经典,一年之后,每天一个小时,两年后每天拿两个小时,这样你的读与教就会步入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 三、读与写,生命成长之双翼 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来说,读与写是充分必要条件,即“有之者必然,无之者必不然”。没有大量的阅读,所谓的写,特别是所谓的写好,都不会成为现实。但同时,只读不写也不行,大量的写,对读又是一个促进,而且多写也会熟能生巧。 广西田阳高中的年轻教师黎志新,任教高三毕业班教学,其累其苦其难可想而知,但他12万字的心灵夜话黎志新教育随笔集,以

45、及另外的读书笔记教育论文,就是在2004年这一年之间诞生的。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的轻灵之手便在电脑的键盘上奏起欢快的乐章,于是,近乎原生态的一个又一个令人感怀激动的故事,以及她的思想、她的感动、她的兴奋、她的忧怨,就快速地跳跃在电脑的屏幕上。而后,我们也就可以借助“教育在线论坛”,随之走进其生存空间,融入其喜怒哀乐之中。 上海第八中学的语文教师沈红旗,读的书多,写的文章也深奥,很有个性,也很有思想。比如,他说:“人生的秘诀首先要学会傲慢。”并以此启动学生的自信系统。在学生毕业的时候,他与学生都有临别赠言,赠言都要有这么一句话:“人生成功最为要紧的是:首先要学会傲慢,然后用自己一生的努力与之相

46、称。”他就是这样,“激情喷涌,用一生的储备激活每一次教学。”他认为“崇尚华丽是抵御浮躁的一贴良药”。他说:“我崇尚华丽,真正的华丽源于从容的儒雅性格、辩证的思维方式、厚重的文化底蕴、严谨的科学气质。我的语言都是华美的,这不是华而不实,这是真正的我的文化功底的外化。学生为什么写不出华彩典章呢?就是因为学生他没有真正的文化。”沈红旗文化功底厚重,答案就在他家中,整个房间都是书。他写的文章有深度,是用厚重的文化作底色的。 孔老夫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成功的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一种属于自己文化的教育体系,构建自己的文化教育框架。 清华大学附中特级教师韩军,倾注

47、20年教学实践心血,构建了“新语文教育”的六大理念:一是真实个性:守住语文教育“人文”之真;之二是举三反一:回归语文教育“积累”之本;之三是美读吟诵:回归语文教育“诵读”之本;之四是重文写白:回归语文教育“文化”之本;之五是文字素养:回归语文教育“文字”之本;之六是化意为字:回归语文教育“生活”之本。【点评】以上介绍的,只是陶继新先生报告中列举的优秀教师的部分个案。陶先生的精彩报告使人们认识到,所有校长和教师都应明确,自己不一定能够形成特有的系统教育思想,但必须有自己联系实际潜心研习之后的有效思考。陶先生的报告就如何引领教师自觉优化素质这个主题,旁征博引,做了深刻而不失通俗、精彩而内容丰富、富

48、有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的阐述发挥。陶先生的指点与姜堰市1999年开始倡导的语文外语阅读欣赏专题教学地方特色课程的设置导向,与姜堰市多次产生的高考省市“状元”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经验,都是惊人的“暗合”。陶先生崇尚“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并借用中国一句古话:“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倡导以教师的自觉研习经典的读书学习作为校本教研能够长期有效开展的必要前提。他以若干成功教师的实例告诉大家,读和教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高层次的阅读学习思考,就没有高水平的教学。专家论述及成功学校和个人的实践告诉我们,要走好教育科学发展之路,必须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开始;铸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从引导教师埋下头来读书开始;着力营造书香校园,则是确保校本教研有序有效的必要载体。 (供稿:校彦 点评:钱厚林)在教科研园地汲取成长的力量记姜堰市实验小学秦咏中老师的科研之路追问秦咏中老师专业成长的路径,我们可以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