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初探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初探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探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去年在我省已经开展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学习方式没变革,课程改革就会流于形式,不利于完成地理教学目标,也不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终身学习与未来的发展。在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了一些感受和认识,在这里对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谈点滴的思索与大家切磋。一、新课程改革对地理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规定:让学生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
2、知识。教学大纲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其重点是教法的探讨。一直以来教学中就强调“依据大纲、紧扣教材”,为了完成大纲的任务要求,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而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新课程把原来的教学大纲更名为课程标准。这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而是对教学目标进行了调整,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指出“高中地理课程设计思路的定位是:充分发挥地理学文理兼备的综合优势,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科学原理为基础,以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对象,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力求构建符合中华民族利益,体现
3、国家需要、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我国发展的课程体系。”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1.强调发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为学习载体的开放式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对学生的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2.定准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主动开发、共同提高的双向互动的创造性过程。3.面向全体。以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为本,兼顾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创设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让地理课堂教学充满活
4、力、情趣和智慧。4.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开发的过程,是疑问、困难、障碍、矛盾的暴露过程和心智、个性、成果、喜悦的展示过程的统一。5.关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教育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对于师生犹如战场对于将士。向课堂45分钟要高效益,是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学生心往神驰的境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深刻领悟:“学地理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6.科学评价。评价机制体现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即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与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激
5、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互补。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长期以来,地理课堂教学主要以老师讲授、学生记忆为主,学生被动地成为知识的“接受器”,思维始终处于抑制状态,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本人在学习了新课程改革之后认为:课堂教学要充分贯彻“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因此我认为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应是: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协作讨论(学生)点拨指导(教师)总结创新检测评价。具体要求表现如下:1、创设情境、自学设疑地理学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其特点是综合性强,这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地理意境。如计算机课件演示、各种幻灯片演
6、示(特别是结合各种案例演示)、录像等能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实地理表象,使学生听课如同身临其境,听后心驰神往,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些疑问,又自觉地去解疑,回味无穷。如在讲述高中地理大气环境保护时,可设计沿海环境(包括城市工业)的课件:点击课件之一:工厂排放出夹杂着CO2等符号的滚滚浓烟,随之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点击课件之二:工厂排放的浓烟中夹杂着SO2、NOx等符号,随之而来的夹着H2SO4、HNO3的雨水,使得汉白玉等石灰岩建筑遭到破坏、鱼类大量死亡、水质酸化、土壤酸化;点击课件之三;人们广泛使用的冰箱、空调等制冷家电排出大量氟氯烃化合物(CF2CL2),这些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消
7、耗掉大量臭氧(O3),随之出现南极臭氧洞的时空变化趋势。通过这些课件演示,使学生身临其境、浮想联翩,自己设想并提出诸如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所造成的危害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等。2、精选问题,引发求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从疑问开始,因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求知欲成为调动学生主动性的起点。作为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所提的问题是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设计的。它能激发和引导学生认真读书,钻研教材,正确思维,实现预定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讲授锋面与天气时,可以首先提示学生降水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充足的水汽、使大气降温的条件、大气中的凝结核。在这三个条件中,大气中
8、的凝结核在自然界中从未缺乏过,而另外两个条件却是非常重要又缺一不可的。然后提出常见的几个问题:“戴眼镜的人冬天从室外走进室内,往往会出现眼镜上结雾,看不清东西的现象,为什么?在华北地区的夏天,出现闷热天气的时候,经常发现盛有水的水缸,有水部分会有水珠?没有水的部分没有水珠?”这两个问题非常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必然会引发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正确思维和求知欲望,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解释,教师紧接着提问:如果没有足够的水汽,即使空气降温很强烈,能否形成降水?答案当然是不能。有了上述的提问和解答,为讲解锋面与天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配合锋面示意图,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在锋面的上
9、方是暖气团,暖气团无论是自己爬升还是被迫抬升都会降温,若暖气团有足够水汽就很容易形成降水,再由于锋面两侧的温差很大,产生大风。因此,锋面过境时易出现风雨天气。(如,我国北方夏季经常出现的暴雨,就是冷锋活动的结果,春季常出现的连续性降水,是暖锋活动的结果。)若暖气团没有足够水汽,则不会出现降水,往往出现大风天气。(如,我国北方冬季经常出现的寒潮,就是冷锋活动造成的。)3、指导自学、探索内涵有了问题,学生自学教材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其思维活动就带有解决问题的性质,从而能使其智慧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去。学生自学教材的过程就是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同化教材的过程,也是发现知识障碍的过程
10、。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自学的形式有多样,如阅读教材、图片,收集有关信息资料等。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注意几点:要有自学提纲,布置时间适当提前,以便学生查找和整理资料;问题要从简单具体,逐步过渡到抽象概括;要准备好必需的挂图、标本、模型及多媒体素材等;要图文对照,思疑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要介绍不同的自学方法,进行不同的阅读策略训练。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4、协作互研、探索创新协作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是一种学习形式,一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其分组方法是依照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情况、个性特点、性别差异等因素进行,宜4人至6人作为一个协作学习小组
11、。教师在安排协作学习小组和指导学习时应注意几点:协作学习小组人数要适当,便于组内学习交流;要设立协作学习小组组长,便于学习小组的组织和发言;宜把前后排邻座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便于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及时了解反馈信息,做好督学和点拨工作。讨论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如在学习高中地理海洋环境和海洋权益内容时,组织学生讨论:问题一海洋环境问题和海洋权益问题为什么在于20世纪50年代后才明显产生,并且到目前变的愈加强烈。在这之前,就没有海洋环境问题和海洋权益问题吗?问题二列举出你知道的海洋污染物有哪些种类?这些污染物来源于哪里?是怎样影响到环境的?问题三为什么石油成为各种海洋污染物中数量较大的一种?石油
12、污染集中在海洋的哪些区域?如何治理?问题四为什么说围海造田、港口建设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改变?过渡捕捞为什么会导致海洋生态破坏?问题五开展海洋环境保护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遵循哪些原则?经过学生热烈讨论,最后找出正确答案。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对于教材的难点、疑点进行点拨、提示、分析,以避免“冷场”;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图,从正反、纵横、交叉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讨论,从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讨论要在相对宽松的气氛中进行;尽可能发挥全部组员的才智,让每个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创新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追求,其要求在教学中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联系科技动态,特别是联系乡土地理
13、设疑,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寻根问底,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找规律、概括特点,建立自己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让学生在追寻知识奥秘的过程中形成标新立异、追求卓越的竞争意识。例如在讲“全球变暖的原因”时,把两种观点交给学生:一种是传统的人人皆知的原因CO2增加,造成温室效应增强,气温升高。另一种认为是目前地球处在第四纪间冰期,地球内能的释放,引起火山地震现象增多,地面辐射增强,气温升高,而人类因燃烧矿物质燃料增加的CO2,被海洋吸收90%,还有森林和其它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还吸收了其他增加的CO2。最后提出问题:“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更正确?”把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分成两个大组进行辩论,通过辩论使学生
14、学到和掌握很多有关的知识,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不断去求知,去发现,产生新的思想。5、点拔指导、答疑解惑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够吸收大部分的知识,基本上能够回答教师所提出的导学问题,但也会有一些疑难问题,需要教师创设环境、点拔指导、帮助答疑解惑,扫清学习障碍以帮助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分辨和修正能力。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地壳物质组成与循环关于“岩石的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这一内容时,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接触不多、理解也不深,针对这个疑难点,教师采取先展示“地壳物质循环”图,让学生读书、读图、思考、讨论,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动画演示,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能更好地
15、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多样的创设情境、启迪思维的手段,并利用各种地理现象,大胆地提出各种假设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6、小结归纳、提高自我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虽经过自学互研、讨论探索,但获取的认识是感性、零散的,只是初步的结论。因此,需要把已学过的分散知识进行归纳,上升为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通过寻求相互之间的联系,构建一定的知识结构联系图加以贮存,使之系统化。7、组织检测、评价自我学生经过自主、合作学习后,其效果如何,需要经过检测来完成。凯洛夫认为: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两个
16、必要的、紧密联系的阶段。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组织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测。一方面,学生通过完成测评试题,检验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测评中学生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甚至错误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制订补救措施。同时在测评时,要注意学生互评与教师评定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以上环节面对全体学生,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思维、情感等综合素质的要求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它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水平,是学生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为学生学会与他人协作和客观评价自己提供了可靠的时间与空间;为学生发展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开辟新的天地。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学工作者应认清并勇挑自己肩上的重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方法和技艺,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培养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