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现状的思考.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59771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论文: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现状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论文: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现状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论文: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现状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论文: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现状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现状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现状的思考.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现状的思考摘要:2007年湖南省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随着地理新课程在我省的全面启动。半年来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同时,也现存在一些问题。总结成败得失,对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会起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关键词:湖南省;新课程改革;地理教学 2007年湖南省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随着地理新课程在我省的全面启动,我结合本校在地理新课程改革中总结半年来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但是,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问题。总结成败得失,对于我们今后的实验乃至其他教育教学工作,都会是个很好的促进。一、成功的经验1、新教材给师生带来新理念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课程功能的转变”即:从单纯注重传

2、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升学取向的课程定位、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而课程功能能否顺利转变,教材是个关键,它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地理新教材以其独特的图文设计、活动安排以及内容结构,使教学活动由传统的单向传输,变成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成为可能。许多老师承认要是用过去的重文本内容的教学方法,那么不用几节课,就把课本讲完了。面对新教材,不改变教学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新的课程决定着教学观,并因此决定教学改革的深度、广度。新的教学理念也因新教材的使用,而由教师影响到了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生活中有用,终身发展有用)、改革“地理学习方式”、“构建新型的地理

3、课程”等也被师生广泛接受。2、课堂教学形式的新变化课程标准给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与弹性,教材不再是“圣经”,而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课堂也就不再拘泥于教材内容,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师生对教材给定内容的意义有其自身的解读,同时也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如:有些学校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着手编写自己的校本地理课程;有的学校在“大气环境”这节,让学生动手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实验,这一抽象的知识通过实验让学生终身难忘;在“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颁布的影响”这节,用相机拍摄聚落景观照片,并根据照片说出聚落与交通线路的关系。总之,在落实课程标准的基础上,

4、丰富了课程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充满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课堂亦从学校延伸到学校周边的环境,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再也看不到照本宣科的现象了。3、从关注教学转向关注学生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而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以学科为本的“目中无人”的教学,已逐步被“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所取代。在实验学校的课堂内外,我们看到学生受到尊重、受到关心、受到关注。不管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是否出色。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在课堂上,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或答错时,不再有责备的目光与声音。取而代之的是鼓励和引导

5、。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保护。当学生学有所获时,老师的欣赏又让学生兴奋不已。“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引导者”,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在听课时,我们与学生坐在一起,亲眼目睹学生的表情是多么的兴奋、愉悦:课后与学生座谈,了解到学生对地理新课程的学习信心是越来越强。我们也做过一些调查,学生们普遍认为学习方式、融洽的平等师生关系是他们学习的动力。4、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是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当今世界的知识是呈几何级数在增加,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永远也学不完。这就要求老师应该“授之以渔”,不能“授之以鱼”。在实验学校,我们看到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出现了崭新的变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都普遍受到

6、重视。课堂学习活动化、交际化,其中角色表演、做手工、做实验、完成项目、唱歌、跳舞、画画、提问、陈述、讨论、辩论等异彩纷呈,学习的主体性得到较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面貌、学习热情都得到改观,学习更加主动,发言更加踊跃,思维更加敏捷,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在各种学生参与的活动中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去过去的重结果到现在重过程,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角。二、存在的不足与对策1、 新课程改革在各地区各校间发展不平衡 由于学校设备、教育教学人员观念、个人的文化素养、责任意识、情感投入等因素的不同,造成各学校间发展水平不平衡。为了适应新的课程要求,并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在政府与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广大教师应当更新

7、观念、更新知识、提升文化品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把自己培养成学者型、研究型、实践型的教师。2、对课程标准研究不透彻 这次课程改革,我国是采用“先立后破、循序渐进”的原则,这“立”的是“目标”、是“观念”,并通过课程标准得以体现。把握好课程标准,是课改成败的关键。国家课程标准不仅是教材编写者依据,也是教师备课教学依据,更是评价的依据。在教学中出现教师注重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而忽略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这是不可取的。教与学仍然需要有的放矢,否则可能出现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现象或没有完成课程标准。就总体上看,课程标准内容降低了难度,但就具体内容而言,特别在“学习有用地理”和“发展学生思

8、维水平”上并没有降低。具体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师是非学不可的,并要注意在实践过程中,对课程标准进行验证。也只有这样教学才有方向性,同时也使课程标准更加完善。3、复习课中课改精神体现少课程改革在新课教学中体现较好,但复习课要怎样体现,这方面老师研究的少。许多老师没有改变传统的复习方式,甚至就无所适从或没有上复习课。复习课要把握几点:是要进一步落实课程标准;是复习课要关注学生主体性,不可回到满堂灌的老路;复习课是为了学生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以利于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4、课堂教学个性不足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设计一堂新

9、型的课堂,在教与学上确实与传统有别,但很少考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是否最优?是否有根据本节课的课程标准、学校特色、班级学生实际、教师个人素质以及周边的教学资源等,各个因素来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模式,如果能做到这些,该模式也一定是独一无二,个性化的。教学本来就没有统一模式的,在实验区发现:本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更能体现课程标准精神的,但却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或探究性学习;或者学习小组是组成了,但合作性没有充分体现。有时出现一些很简单的内容,基于学生现有的经验,很容易就认识的,却偏要避简就繁地折腾。诚然,课堂应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发展,但还应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还应考虑怎样做才能最优化,不要盲目追

10、求形式的新颖。课改离不开具体的环境与学生实际,更应考虑最优化的教学、个性化教学。5、评价相对滞后新的课程应当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但不少老师,教学内容是新的,评价一如从前,或者即使对学生有多种综合评价,但一份试卷的题目仍如以往,没能与所进行的新型的开放式教学接轨。我对试卷方面有两个建议:一份试卷分成几个部分,即分几个层次的要求,如: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类,这部分要求95%以上的学生都要达标。第二部分是综合分析类,即属能力提升类,只要学生能力有所体现就可给分。第三部分是探究性题目,属开放型,若学生有所创新的,则可另外加分。该部分题目甚至可由学生自定。出A、B两份试卷,A试卷基础性题目较多;B试卷灵活性题目较多,由学生自由选择试卷,无论学生选择哪份试卷,都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新的课程标准需要有新的评价标准,而新的评价标准反过来又会推动新课程的实施。所以需要构建一个既与各校学生的学习实际相符合的评价体系;又要展望未来,构建起一个与世界接轨、富有中国特色的评价体系。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还要广大教师在改革实践中,进一步探索。2008年2月20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