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地理》应如何吸引学生.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59878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论文:《地理》应如何吸引学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学论文:《地理》应如何吸引学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学论文:《地理》应如何吸引学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地理》应如何吸引学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地理》应如何吸引学生.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理应如何吸引学生【内容摘要】:地理要吸引学生,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把形、声、情、境、理熔为一炉,借助绘画、幻灯、录音机、电视机等多种媒体,以取得文字、音乐形象和视觉形象的有效沟通,为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提供了特定的情操。【关键词】:好奇心 铺垫 产生悬念 巧设情境 大胆假设 奇恩妙想 迎刃而解 身临其境 实验讨论 得出概念 地理应如何吸引学生?关键在于地理课上老师如何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是件趣事呢?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首先应增强学生好奇心与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怎样增强学生好奇心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课首谈话,激发兴趣。 当我在教学“比例尺”这

2、课时,我先说道:同学们,我们祖国是伟大的,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大约有9 6 0万平方千米。今天,老师把我们的祖国搬进了课堂,你们信吗?学生都说不信。我接着说:瞧,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你们知道我们的大中国是如何画在这张没有黑板大的地图上的吗?学生回答我说:“把它缩小”。然后我又引导学生说:缩小要按一定的倍数或按一定的比。这样通过中国地图,既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认识作了铺垫,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产生悬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把学生紧紧吸引住。 二、巧设情境,激发兴趣。当我在教黄河这课时,先通过录像、幻灯把黄河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历史展现给学生看,学生看完后,印象深刻,感慨颇多,兴趣大增。然后再设置以下几

3、个问题:黄河为什么多灾难?有什么办法治理?黄河是功大还是过大?然后紧扣这些问题一一解答。 三、大胆假设,激发兴趣。 教师运用假设弓l导学生,往往比正面提问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我在讲我国北方的风沙问题时,就这样大胆给学生假设;假如你是北京市长,你会想出怎样的治理办法?学生许多奇思妙想纷至沓来,说迁都者有之;说搞好本市绿化者有之;说搞好“三北防护林者有之等。这样,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学习。 四、自由讨论激趣。 如讲述“洋流”一节时,我要学生讨论以下问题;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每次都选择在冬季出发,夏季返航呢?这样一一个悬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他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老师抓住契机,步步引导,问题在讨论

4、中迎刃而解。 五、巧用音乐教学。 如我在教中国的民族这一节里,我选了爱我中华这首歌。在上课前,先放录音磁带,学生跟着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唱完后,让学生明白,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这样,化无声为有声,以美妙的歌声渲染了课堂气氛,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其次,要充分让学生实验讨论,得出概念。当在教“比例尺这个概念及比例尺大小时,我对同学们说:我们的教室长9米,宽6米,如果要画出这个教室平面图,可以用什么方法?你们商量一下,请画在纸上。有的用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9米;有用图上3厘米表示实际9米;有的用实际4.5厘米表示实际9米,还有的用图上9厘米表示实际9米。为了看出

5、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我们可以用比的形式来表示,根据学生回答可得:9米=9 0 0厘米,. (1)1:900=(1/900) (2)3:900=1:300(1/300) (3)4.5:900=1:200(1/200) (3)9:900=1:100(1/100) 然后提问,这些比的前项表什么?后项又是什么呢?学生很快回答,比的前项代表图上距离,比的后项代表实际距离,我总结说,这样的比就叫比例尺,根据比例尺定义得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霎盍器鲁=比例尺 然后学生看着自己画的图得出按哪个比例尺画出图形最大,按哪个比例尺画出图形最小,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很轻松地掌握了知识。 最后,不管怎样,总而言之,地理要吸弓I学生,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把形、声、情、境、理熔为一炉,借助绘画、幻灯、录音机、电视机等多种媒体,以取得文字、音乐形象和视觉形象的有效沟通,为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提供了特定的情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