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营造充满活力的地理课堂.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59904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论文:营造充满活力的地理课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学论文:营造充满活力的地理课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学论文:营造充满活力的地理课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学论文:营造充满活力的地理课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学论文:营造充满活力的地理课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营造充满活力的地理课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营造充满活力的地理课堂.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营造充满活力的地理课堂 新课程地理课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是由特定的学生、老师、教材组成,营造充满活力的地理课堂,要靠师生的互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的。本文以一个实践新课程的教师的视角,浅议如何营造充满活力的地理课堂。对于高中地理教材首先应明确的是,教师是在“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的知识为载体培养现代公民的地理素养,在地理课堂上用教材的知识去教学以落实教学目标。要知道,如何用教材就得知道新教材的总体特征,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方面有较大的变化:更注重表达形成地理概念、观点、结论和事实的过程;教材中有大量的“活动”和“案例”,它们把传授和形成经典知识的过程两个综合在一

2、起呈现。这些安排都为教师的课堂改革留下了充足的空间,使其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更灵活。这样也使教材更密切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过程。激趣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可利用生活场景、诗词歌赋、历史小故事等导入。或利用多媒体教学,精选图片、动画、声音和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注意,学生在欣赏、观察中乐于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例如,在讲述泥石流时,给出泥石流发生地的景观图片,爆发时的壮观场面,爆发后的悲惨景象,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反映的地形条件、植被状况、降水情况等。唤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又例如教师在上“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高一)时,先介绍地质专

3、家“最近开始关心并研究陨石和宇宙尘”,进而过渡到“岩石也有新陈代谢”吗?配之以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地球演化情境。讲地壳却由“天文”导入,而且是前沿的和最新的信息,并由此提出了一个足以吊起学生“胃口”的问题,岩石也有“新陈代谢”吗?这种安排,营造了一种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点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奋点,一下子就将学生探究地壳物质循环的兴趣充分地调动起来,师生很快进入了愉悦的互动状态。课堂教学的“预设”地理课堂教学的预设主要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按计划完成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如在地理3“荒漠化的防治”的教学中,就应该达成这样的目标: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地理背景和人为原因的关系,建构出荒漠化从形成发展到治理的完整的

4、知识结构,掌握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一般方法,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观。课堂预设的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在地理3“荒漠化的防治”的教学中,我们可能会发现学生的中国地理知识一无所知,这样我们就要考虑在这节内容教学之前先安排一节对中国地理复习的课。再如在上地理必修1的“地球自转和时差”时,由于学生初中地理基础薄弱,不知道经、纬线(度)知识,就有必要先让学生从地球仪上找出经、纬线(度)的变化规律,为下面的教学作一个很好的铺垫。这样方可达到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减少教学中的阻力。课堂教学的“生成”新课程非常关注并提倡课堂动态生成,地理课堂也更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的课堂,如在必修3“河流的综合开

5、发”分析到田纳西河的自然背景时,学生就肯定会发现田纳西河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夏季多雨,而教材却描述是冬末春初多雨水,夏季秋季降水相对较少。为什么?当出现这样的疑问的时候,也正是课堂教学生成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从北美洲的地形和风带去分析。夏季田纳西流域处于阿巴拉契亚山地的背风坡,雨水较少。冬春季节,由于北方地势低平,冬季强大的极地东风南下和该地的大陆暖湿气团交汇形成锋面雨。这虽然不是这一节的教学目标要求,但当学生有这样的疑问时,就该抓住机会向学生渗透地理学科思想。自然地理的过渡性也很难理解,通常会是学生课堂生成中的热点问题。地理的学科特色决定了课堂中生成的东西往往都是学

6、生理解困难的,而这些恰是地理思想渗透的好机会,因为生成的疑问是学生自己主动在大脑中产生的,对疑问的解决自然印象很深刻。预设与生成二者是互补关系。“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是矛盾的统一体。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这一矛盾,实现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和谐共振。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动态的过程。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产生良好的“生成”。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挖掘生活资源陶行知先生在上世纪20年代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例如在讲“地球和地图”时,利用学生切西瓜的

7、经验,在学生中展开一次“经纬线和经纬度”讨论,经过讨论,学生切西瓜的方式大致归纳为两种切法:一种是先把瓜从中间切为两半;另一种是先用刀把瓜从瓜头向瓜尾切成两半。教师分析第一种切法:平行中间切面,再切无数刀,可以切出无数个圆,每个圆代表地球上一条纬线圈,中间切面代表赤道,地球表面就有无数条纬线。给每个纬线圈上标上度数,就可以用不同的纬度表示不同的纬线。纬度实质是线面关系,即从每条纬线圈上任一点向中间切面(赤道面)圆心连线,所连线与中间切面(赤道面)的夹角就是该纬线圈的纬度,纬度最大是90度。按第二种切法,并且每刀都切到瓜头和瓜尾也可以切出无数刀,每刀切出的曲线就代表一条经线,给经线标上度数就是经

8、度。经度实质是面面关系,即两个切面的夹角,最大只能是180度。这样利用学生生活实际为课堂注入了新鲜的生活内容,把地理知识移植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了有用的地理,自然地开启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大门,并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开展游戏活动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内容。在地理教学中就要通过各种手段使抽象内容具体化,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比如在讲“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这一规律时,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活动,每组选出两位学生,一位代表地球,一位代表太阳,在代表地球的同学腰间系一条有颜色细带子表示赤道,在代表太阳的同

9、学相同高度的腰间绑一只发光的小手电简,表示太阳光。让代表地球的同学侧着身体(模仿地球在宇宙空间的倾斜姿态),在事先画好的椭圆轨道上慢慢移动,让代表太阳的同学站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缓慢转动身体使手电光始终照到代表地球同学身上。这样其他同学就非常清楚的看到,代表地球的同学在椭圆轨道上移动一周回到原来的位置,手电光在表示赤道的细带两侧也移动了一个来回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另外,让代表地球的同学不要倾斜身体在同样的椭圆上再移动一周,这样同学们就会发现手电光始终照在代表赤道的细带上。这样通过游戏模拟活动,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原因及规律,进一步认识到黄赤交角的重要性。进行小实验再比如讲热

10、力环流这一规律时,我在课堂上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讲到这部分内容正好是秋末,上课时把门开了一条小缝,让学生把备好的火机打着,分别放到门的上沿和下沿观察火苗的方向,大家清楚的看到把打着的火机放到门的上沿时火苗向外,当放到门的下沿时火苗向内,接着让学生探讨原因并绘出简图,这一节的难点也就很容易的突破了。总之,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或亲自观察实验现象所得到的认识具体、深刻,设计一定的实验情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各抒己见地理学科学习中,文字表达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否能用地理学专业术语来表示、描述、解释地理现象及过程。另一方面描述的文字是否符合逻辑,前后是否一致等。把学生的生活观察应用

11、到课堂,可以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比如在讲到我国气候和水资源的分布时,设计了一道讨论题,让学生观察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图片,谈南北方的房屋结构差异,这时学生都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最后让各组派代表分别从屋顶的形状、房屋的材料、房子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陈述,把各组的意见归纳总结,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南方的房屋特点体现了通风避雨;北方的房屋特点体现了透光保暖。让学生在这一结论基础上进一步推测南北方的气候和水资源的特点,这时学生很容易得出南方高温多雨而北方寒冷少雨。进行教学小结下课前提纲挈领地将本节课或整章的内容加以简明、扼要地概括,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跳出原来的思维框架,

12、在纵观全部学习内容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和理解,也便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学生构建相关的知识结构。如“西北地区”一课的教学小结,最后可导入几幅摄影图片,归纳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呈现西北地区地形图,按键依次播放“呼伦贝尔草原”“哈密东天山”“吐鲁番艾丁湖”的照片,归纳西北地区的地形以坦荡的高原和内陆盆地为主;呈现西北地区植被图,依次播放“呼伦贝尔草原”“哈密沁城荒漠草原”“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照片,归纳:自东向西,本区植被依次分为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景观;利用哈密地区航拍照片,归纳西北地区的村镇、城市沿铁路线和河流分布。当然,地理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地理课堂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它是多种因素协调运行的过程。营造充满活力的地理课堂,需要调控的因素很多。当前,全国范围内的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早已席卷而来,广大地理教师都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转变教育观念,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的步伐,不断更新知识,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尽快掌握课堂教学的调控艺术技巧,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创新型教师,这样才不会在改革的洪流中被时代所淘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