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生物教学中“收”“放”艺术初探.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60003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论文:生物教学中“收”“放”艺术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学论文:生物教学中“收”“放”艺术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学论文:生物教学中“收”“放”艺术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学论文:生物教学中“收”“放”艺术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学论文:生物教学中“收”“放”艺术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生物教学中“收”“放”艺术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生物教学中“收”“放”艺术初探.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物教学中的“收”“放”艺术初探【论文摘要】初中生物新课改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改进教和学的问题。如何尽可能多的把时间放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到“放”得科学,“收”得有力,“放”中有“收”,“放”“收”自如,使生物教学达到真正的以为人本,促进更多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综合素质、价值观等不同程度的提高,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深思的。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预习”“导入”“创设情景”“以情激趣”“创造力与技能统一”五个方面入手,对生物教学中的“收”“放”艺术谈谈本人的看法。【关键词】 新课改 生物教学 “收”“放”艺术初中生物新课改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改进教和学

2、的问题。如何尽可能多的把时间放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到“放”得科学,“收”得有力,“放”中有“收”,“收”中有“放”,“收”“放”自如,使生物教学达到真正的以为人本,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深思的。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生物课教学中的“收”“放”艺术谈几点看法。一、布置预习,“收”“放”结合教育家历来强调课前的预习,这是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会学习的重要环节。坚持预习,可为听新课做好思想、知识上的准备,也可获得上新课的主动权;同时可使学习轻松,让学生养成勤于动脑动手的好习惯,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生物课的预习,我要求学生依据教材

3、内容,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围绕某一方面去学习、去搜集、去探索与之有关的各个方面的资料,如图片、文字信息等等。这就是“放”的一面,而“收”是指教师必须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确定合适的学习范围,提供相关的预习方法,如:给学生设立预习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观察、调查、采访、网上查询、搜集相关信息等方法进行预习。同时也可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进行独立预习(独立预习是指由个体独立进行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自主、自立的人)或合作预习(合作预习是指学习者为了完成某些共同的任务,在明确责任分工的基础上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的学习。合作学习能开启学生的新思

4、路,带给学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如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运用独立预习和合作预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习。独立预习时主要要求学生上网查找有关生态系统的知识;合作预习时主要组织学生到实地进行调查,并如实记录调查情况,交流心得,然后一起制作生态瓶,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学习。二、注重导入,“收”“放”有度一堂优秀课的导入就像精彩的影片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使观众不由得产生浓厚的兴趣,身临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在教学中,我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适当运用启发性谈话导入、音乐导入、故事导入、观

5、赏导入、创设情境等教学形式,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学习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时,通过多媒体展示:自然界的森林、人类社会的城市、多姿多彩的海洋、一望无际的平原、生机勃勃的西双版纳、万籁俱寂的北极冻原在这样大量纷繁的呈现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让学生感到了生态系统的美。这时我趁机提问:看了这些有何感想?如何将它们归类?归类的依据是什么?这样通过化虚为实,变难为易,学生能很好理解各种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它们的结构特征、生理特征与生存环境的关系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原因。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再如在我们周围的

6、生物教学中,我以多媒体创设情景,演示地球图片、系列风景图片等引入。师:“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有一颗蔚蓝色的星球,她是那么的美丽动人,她是人类的摇篮地球。如果从近处看,更加景色迷人,令人心旷神怡。”学生被地球的神秘和瑰丽吸引着,发出一阵阵赞叹声,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怎样将学生的心思延伸到所学知识上来呢?接下来,我展示美丽的自然风光画面株洲文化园:一幅有桥、水、船、荷花、鸭、人等风景画,学生尝试分类(两大类)生物和非生物、液态和非液态、动的和静止的等;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评价、总结,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的思维引到学习重点上来了:归纳出生物的共性(生命现象)。这样有收有放,收放有度,教学效果很好。三

7、、创设情景,“收”“放”游刃有余 勃斯托威尔曾经说:“每一种创造性的想象都必须有种感情的动机作为先决条件。这是一种需要、一种欲求、一种愿望、一种没有得到的满足或者一种这样那样的情绪。”让孩子在情景中丰富情感体验,领略成功带来的那份满足、参与时的那份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大胆表现自己的个性,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将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迁移到探究活动中去。如讲授“人体内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时,课前我要学生准备植物油、淀粉、蛋清、盐、糖、热水、冷水、碘液、馒头、滴管、试管、烧杯等材料。上课开始,我让学生分组操作:把植物油、淀粉、蛋清、盐、糖与冷水混合搅拌,并要他们仔细观察。学生很快发现:植物油、淀粉、蛋清在水

8、中不能溶解,而盐、糖能溶解。有个学生很快举手问:“老师,不能溶解的植物油、淀粉、蛋白质吃到人的胃里能不能溶解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个个用好奇的目光看着我。我欲扬先抑:“是啊,老师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呢?”我故意显出一副非常疑惑的神态,旨在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这样吧,我们还是亲自动手做一下实验,看看从实验中能不能得到什么启发?下面请同学们在自己预备好的含有淀粉的试管中滴入几滴唾液,然后把它与未滴入唾液的淀粉试管同时放入37的水中恒温10分钟,然后再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两滴碘液,对比结果。”学生兴趣盈然地将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拿出来,做起实验来。通过实验他们惊奇地发现,

9、加入唾液的淀粉未改变颜色,未加入唾液的淀粉改变颜色。根据这个实验,我启发学生思考:加入唾液的淀粉遇碘液不改变颜色,说明什么呢?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之后,懂得了加入唾液的淀粉之所以不改变颜色是因为淀粉被分解了。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这一实验,我请他们嚼一口馒头仔细品尝。学生都兴奋地说:“老师,我们知道了,唾液能使淀粉变成有甜味的糖,这样人体就可以吸收了”学生议论纷纷,竟然兴奋得站了起来,就象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唾液能消化淀粉,那么,人体内还有没有其他的物质消化脂肪和蛋白质呢?”这一问题再一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从而使学生的整个思维沿着“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轨道

10、进行。在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展开以后,我才展示课件,并请一位学生走上讲台,向大家介绍“人体内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的过程这节课我讲得很少,只是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共同实验,一起探究,整个教学过程始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全新的学习方式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教师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建构和自主生成,做到收放游刃有余。四、以情激趣,“收”“放”自如夸美纽斯说过“知识的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音乐与生物是有共同点的。我运用音乐为生物教学创设情境,烘托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

11、激发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对音乐、生物的感受能力,使之在听觉和视觉上都得到美的享受;在无形中受到启发,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和创造性的发挥。如生态平衡这一课的学习,我根据教学要求,以音乐和影片联系为切入点,利用音乐对人的情绪的调节作用,如抒情、优雅的乐曲给人带来舒适与平和;跳跃、激扬的音符可以引起人激动的情绪而优美的风景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与愉悦,恰当的音乐与当前美景相配,令人从不同效果的音乐、风景想起与之呼应的生物学知识。我创设了这诗情画意的情景:以美丽的自然界影片作背景,配上一段舒缓的音乐,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多么美丽、和谐,从而激发学生产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以人类的破

12、坏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影片作背景,配上一段激昂、悲壮的音乐,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环境受到人类破坏后的严重后果,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热情与决心这样收放自如,一步步引领学生去感受、领悟,启发其想象力,激发学习激情,为新课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铺垫。五、创造力与技能统一,使教学收放科学美国的加德纳博士指出:“总的来说中国教育者认为就该先从基本技能开始,创造性是以后的事,相反,美国教育者开始就是刺激一种创造性的想象力,而相信到以后基本技能需要时,他自己会掌握。美国教育的长处是给儿童足够的时间来探索,让他们发展创造能力;而中国教育的长处是在保证所有的孩子都能掌握一种基本技能,但到一定水准后,他们就没有能力和愿

13、望来做创新的事情。”我赞成创造力的培养是生物教育的核心目标,但不赞成忽视技能训练。实际上,创造力与技能决不是互相排斥的。“创造力以某种心理、行为能力的静态形式存在,它从主体角度提供并保证个体产生创造产品的可能性。”认知能力构成创造力的“心理能力”要素,技能则是创造力“行为能力”要素的主要成分。这就是说,创造力是整体,技能是这个整体的部分;生物学教育的目标不能定位在部分上,但不意味着排斥这一部分,否则整体必将受损。因此,我的认为: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创造力与技能统一。怎样实现这个统一?要把握住以下三条原则:第一、要以创造力培养为中心。每一堂生物课,不论是知识传授课还是实验课,都要营造一种轻松

14、、愉悦、充满美感的气氛,因为这是学生创造力充分发挥的心理氛围条件,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自主、自由地去发散思维、创造性想象。第二、要有计划、有序列的辅以必须的技能指导与训练。作为教师,应该心中有数:学生对生物技能的理解及表现的最大可能性是多少?应该如何设置他们对生物技能的理解及表现能力?在心中有数的基础上,技能的指导与训练就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技能。第三、技能的指导和训练应服务于思维创造力的培养。对于将来可能从事生物科学研究工作的孩子们来说,前人所创造的技能只是“敲门砖”,只有他们敢于、善于创造(包括新技能的创造),才能真正成为生物学家,为生物研究事业做出贡献。对于

15、其他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了解生物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更好地利用生物学为人类服务;至于生物技能,尽管有一定作用,但毕竟作用不会很大。此外,还有一条重要的理由是:只有让孩子们深刻体验生物欣赏、探究过程中自主创造的乐趣和收获,生物技能的指导和训练也才真正会有效果。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比喻:一位好的教师,应当是一位出色的“导游”,他既为“游人”领出一条最快捷的路径,又能抓住每一处胜景予以指点评价。这就是“收”的艺术。一堂成功的课既需要我们有放的思想又需要结合收的艺术。“收”与“放”都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重要环节。“放”是前提,“收”是目的。放得开可以为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机会,收得拢又可以为学生

16、提供今后发展的动力。所以我们在运用“放”的策略时,心中应设计好“收”的方案,真正做到“放”得科学,“收”得有力,“放”中有“收”,“放”“收”自如。生物教学才能达到真正的以为人本,促进更多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综合素质、价值观等不同程度的提高。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参考文献: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施关文信 王立彬 范青岩/著 ISBN7-81064-475-0/G.326 走进新课堂与课堂实施者对话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朱慕菊 主编 ISBN7-303-06089-8/G.4446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出版创造力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