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手段在培智教育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60230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信息技术手段在培智教育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信息技术手段在培智教育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信息技术手段在培智教育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信息技术手段在培智教育中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信息技术手段在培智教育中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信息技术手段在培智教育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信息技术手段在培智教育中的应用.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信息技术手段在培智教育中的应用内容摘要:现代特殊教育的发展需要引进信息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使得信息技术成为辅助智障学生社交沟通、探究认知、补偿缺陷、开发潜能,适应生活、享受生活的有效工具。本文从信息技术丰富课程建设、信息技术构建支持系统、信息技术辅助康复训练、信息技术参与学科整合四个方面阐述了信息技术手段在智障教育领域的作用,并详细介绍了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效果。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建设 康复训练 支持系统 学科整合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以及声

2、音信息,包括提供设备和提供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现代特殊教育的发展需要引进信息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使得信息技术成为辅助智障学生社交沟通、探究认知、补偿缺陷、开发潜能,适应生活、享受生活的有效工具。一、引进信息技术丰富课程建设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规定培智学校课程包括一般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一般性课程为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劳动技能、畅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运动与保健七门学科,选择性课程包括信息技术、康复训练、第二语言、艺术休闲和校本课程五类。我们根据智障学生的能力水平,丰富一般性课程,

3、开发选择性课程,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一)对部分一般性课程进行内涵的丰富和外延的拓展生活语文拓展课程为电子阅读,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用计算机、便携式平板电脑的工具教学生阅读电子文本、浏览网页等。生活数学拓展课程为认知训练,以生活能力为着眼点,通过教师下载的小游戏和课件训练学生的配对、分类、排序、推理、记忆等能力。生活适应和劳动技能以生活能力培养为重点,观看“生活小妙招”、“开心大厨”等视频节目,丰富学生生活常识,感知生活技能。运动与保健、畅游与律动我们将课程与康复训练相整合,通过互动体感游戏机、游戏毯等设备训练学生身体的协调性。(二)对部分选择性课程进行重新建构我们对选择性课程中的信

4、息技术、康复训练和艺术休闲进行重新建构,分为文字编辑、电脑制作、电脑休闲等版块。文字编辑由浅入深的学习输入法、Word、PowerPoint等软件的使用。电脑制作学习金山画王、photoshop等绘图软件,学习绘声绘影等视频软件的使用,学习美图秀秀、光影魔术手等图片处理软件的使用。电脑休闲学习使用电脑进行休闲娱乐,如观看影视剧、听音乐、玩儿棋牌、益智、动作等游戏二、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支持系统所谓支持是指一些资源与策略,可以增进一个人(不论残障与否)的利益,帮助他从整合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中获得资源、信息和关系,进而使一个人的独立性、生产性、社区整合性与满足感都到提高。使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扩展人类的信

5、息器官功能可以构建并丰富支持系统。(一) 教育教学资源库为智障学生提供信息支持培智教育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决定了开发和利用适合于特殊教育的课程资源极为重要,信息技术灵活、多样、使用便捷与高效的特点为特殊教育提供了相应的支持,培智学校可以利用多种信息工具和大量的信息资源作为支撑,建立培智教育资源库,以满足教学需要。资源类别应包括图片、音效、视频、课件、题库、教学案例和科研信息等,以方便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更好、更便捷地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二) 信息技术网络教室、教学课件为智障学生提供学习支持为了使智障学生掌握某一项知识与技能,教学中教师要遵循评估学习训练强化再次评估再次学习训练强化这一螺

6、旋上升的学习过程。为了促使智障学生获得充分发展,我们对每个残障儿童提供的教育都要基于对学生发展状况和现有能力的全面了解,我们利用多元评估系统,为每个学生建立电子成长记录簿,以文字、图表、照片、视频等形式全面、真实、综合的记录基准线测试和每一阶段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成长轨迹一目了然,使教育训练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由于智障学生识记慢、遗忘快,需要反复强化练习,才能掌握知识与技能,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的交互功能能够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及时激励。另外建造多媒体网络教室,把学生机与教师机连成教学网络,通过网络系统能将图像、文字、动画以及声音等多媒体信息传输到学生终端机,既能辅助教师课堂教学,又

7、能使学生根据需要提取“个别化”学习资源,满足资源共享和“个别化”学习的要求。(三)信息技术软硬件设备为智障学生提供教学、生活支持针对智障学生认知方面的差异与特殊性,如:手眼脑不协调、发音障碍、抽象思维能力不足、自闭症儿童无法与外界建立有效沟通途径等,我们就要有目的地选择与开发一些新颖、益智、有趣的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游戏和软件,引进电子白板、触屏式电脑,加大实物投影仪与液晶投影仪等设备的投入,以减少和解决智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在生活中,借助沟通辅具为有言语障碍、沟通障碍的学生提供支持,使其能够进行有效的言语表达,扩展信息接收与发送的范围。为智障学生提

8、供无障碍电梯,不仅能够提升肢残、脑瘫学生的交通能力,而且电梯里的语音系统能够为智障、视障儿童提供更为清晰、明确的指示。三、使用信息技术辅助康复训练智障学生身心发展存在障碍,对其进行缺陷补偿极为重要。缺陷补偿在教育学上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根据障碍学生的身心特点,综合地利用一切有利的因素,通过各种途径替代、改善、促进或恢复因障碍造成的功能性损伤,进而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活动过程。我们以生理代偿为基础,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康复训练效果十分显著。(一)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感知训练感受性慢和范围狭窄是智力障碍儿童的典型特点,他们对信息加工速度慢,辨别能力低,恒常性差,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智障儿童视觉和听觉的康复具

9、有积极作用。智障学生的视觉转移能力、视觉定向能力、视觉搜索能力、视觉追踪能力、视觉辨别能力和视觉记忆能力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运用引导线动画、遮罩动画、变形动画和移动补间动画课件可以低成本高效率的完成训练任务,另外很多智力游戏也能达到此种训练效果。多媒体课件是文字、音乐、图像有机结合的信息资源,为智障学生提供了有声语言,通过观看课件可以训练他们认识声音、理解声音和记忆声音的能力。同时也可采用播放音频文件和使用录音机放录音的方式使其听觉功能得到改善与发展。(二)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语音训练智障学生由于构音障碍导致其语言缺陷严重,我们通过播放语音矫正训练操的录像指导学生跟做,改善智障学生构音障碍;使用

10、语音训练室进行专项语音训练;使用沟通辅具进行语言训练。(三)使用信息技术辅助心理疏导我们运用可视音乐治疗仪对自闭症的情绪行为问题进行干预,根据其情绪状态、引发原因选择适合的正性音乐、中性音乐、负性音乐,配合不同的屏幕影像,使音色,旋律,节奏,色彩,形状的变幻融为一体,刺激视听者多重感官,对学生的情绪进行唤醒,催进,激励,抚慰和宣泄。(四)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感统、听统训练智障学生普遍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障碍,其中自闭症学生还有听觉统合失调的问题,使用平衡能力评估训练仪、听觉统合训练系统可有效的针对障碍问题进行康复训练。(五)信息技术辅助精细动作训练智障学生在五指协调性,左右手协调性和眼手协调性方面存

11、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学生在操作信息技术设备时,如敲击键盘、使用手触屏幕可对双手、眼手的协调性进行训练。四、运用信息技术参与教学整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引进培智教育课堂,可以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为智障学生创设信息丰富的学习环境,提供有用、有效的信息,提高教学成效。(一) 多种感官参与,保持学习兴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的产生要依赖于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相互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而激发这种主动参与意识的法宝就是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兴趣。智障学生的兴趣范围狭窄、单一,不稳定,不持久,对学习

12、的兴趣不会自发产生,需要教师有意识的调动激发。由于身心机能存有缺陷,导致他们的思维水平、认知能力和非智力水平大部分低于正常儿童,因此教学中仅仅依靠教师语言、课本、板书、实物、模型、挂图等传统教学媒体,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和教学难点的突破。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可以使得教学活动变化多种方式,如采用网络资源进行远程教学等,运用文字、图表、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介去刺激学生,直观、形象的呈现学习内容,同时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眼、耳、口、手、脑全面参与学习,让其在说、唱、听、演、做等环节中充分感知与实践,从中获得直接、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加深对知

13、识的理解、记忆、思考和掌握。(二)创设情景情境,扩展教学时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形象、生动、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但面对地区差异、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所展现的时间、季节等特定条件难以同步的问题,面对宏观的自然现象和微观世界的微小变化学生无法亲身感知时,借助多媒体工具和平台可以突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把古今中外、天上、地上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形象地再现于课堂,例如学生在学习秋季特征时,难以理解“树叶逐渐由绿变黄纷纷落下”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动画创设情境,也可剪辑四季树木变化的视频,使学生看到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真情实感取代了凭空想象,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这些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

14、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创设了切合教学的情境,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知识信息,使得教学可以从视、听、动、说多个维度展开,为教师的授课、指导和学生的学习、探索提供了载体与媒介。实践证明,将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在培智教育中,是特殊教育前进道路上的一次飞跃,它的应用缩短了残障人士与现代社会的距离,有效的对其进行了教育与康复训练,推动了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参考文献:1 李利君,多媒体课件在学龄前智障儿童康复教学中的运用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3年第一期2 王颖; 孙玉琴;孙海英,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提高智障儿童的数学学习能力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年第6期3 岑卫华,让信息技术搭建培智生丰富多彩的学习舞台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第4期4 马小丽,培智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M,新课程(下) 2012-10-28 5 周颖健,浅谈信息技术在培智课堂中的应用J,现代特殊教育, 2012年第10期6 陈玉红,运用信息技术,指导智障学生学会学习J,苏州教育信息化 2012年第2期7 张卓星,信息技术手段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技术, 2009年第11期8 徐德荣,特殊教育社区支持系统的建立和运作J,现代特殊教育,2012第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