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探究性活动的创设与开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探究性活动的创设与开展.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探究性活动的创设与开展广东省常平中学初中部 邹幸内容摘要:课堂探究性活动是学生获取直接的经验和体验,能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极为重要的途径。但探究性活动的创设必须从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探索性而又具有开放性;而且必须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创新教学氛围中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探究活动的重点和开展又有所不同。关键词:课堂 探究性活动 创设与开展课堂探究性活动是以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指课堂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
2、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取直接的经验和体验,能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能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探究性活动创设的原则1.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原则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当学习者发现不能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来解释一个新问题时,或发现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悖时,既会产生紧张感、不平衡感,也会产生好奇心,渴望探索、发问和求知。教师所设计的探究性活动应能激发学生当前的认知需要,这要求教师在设计探究
3、性活动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融知识性和艺术性,趣味性与新奇性为一体,激发学生当前的认知需要,促进学生产生学习动机。1.2注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原则。学生获取知识,总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参与下进行的,脱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进行教学,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就无法参与。而新旧知识连结纽带的断裂,必然会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教师要关注学生兴趣,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了解学生的知识程度、技能掌握情况,寻找合适的切入点,进行探究活动设计,才能使学生通过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使能力得到提高。1.3注重过程与结果的开放性原则探究学习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
4、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探究性活动在设计上追求开放性,其目标不应仅仅指向某种知识内容,而且指向各种知识的综合探究过程,指向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所发展的探究意识、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指向学生对各种知识的综合探究过程的情感体验。发挥主体作用,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1 .4形成能力梯度原则探究活动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努力形成一定的梯度,以相应程度和适当要求,积极地激励他们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改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使学生在学习的不断进步中增强自信心和自我功效感,进而提高抱负水平和认知动机。探究活动设计如何形成一定的
5、梯度,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应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活动设计。在具体活动的安排上,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其次,活动的数量也应考虑由少到多,使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逐步适应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1.5注重活动的可探索性原则探究性活动主要是针对某一个问题来设计的,源于书本中的知识或生活,整个探索过程充满了思考、试探、操作、实验,而探索的结果又运用于生活实际。活动的设计要有可探索性,才能让学生通过重复的探究活动,从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因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必须把实践操作活动置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
6、脑、动手、动口,经历探究过程,它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终生受益的。教师特别要注重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不仅要让学生经过努力能得到答案,更要让学生明白获得结论的过程。2、探究性活动的开展探究性活动的设计大致分为创设问题情景,发现问题,猜想、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反思及拓展问题等步骤。开展探究性活动,必须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创新教学氛围,教师的亲切和谐、真诚耐心、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遇到问题与学生平等协商,师生之间相互沟通,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学生有新的观点和不同见解,教师能虚心接受。只有在这种情与情相融、心与心相碰,教与学相长、教与学互促的情境中,才
7、使学生有参与的机会;要营造讨论的气氛,讨论是创造的助产婆,是探究性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充分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现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行理性思考,从而通过现象,归纳出本质及实践能力。2.1概念的探究性教学数学课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根本的任务是准确地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思考问题,有创见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利用探究性教学能抓住数学概念的属性及其内部联系。以高中新教材人教A版选修1-1中椭圆概念教学为例。创设直观情景,增加感性体验。问题1: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一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这时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 学
8、生联系圆的概念,很快回答出笔尖画出的轨迹是圆。问题2:如果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图板的两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又是什么曲线?引导探究,形成概念。问题3:在以上的画图过程中,你能说出移动的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吗?移动细绳两端后再试试看。深化概念。问题4:当细绳的两端距离刚好等于细绳长的时候,笔尖(动点)画出的轨迹是什么?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应用概念(略),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讨论、探讨,将概念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不仅使学生有效地突破难点,准确、全面地理解概念,而且学习了科学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2.2定理的探究性教学数学定理利用探究性
9、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教材中重点、难点。以高中新教材人教A版必修中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教学为例。动手探究、观察问题问题1:打开书本时装订线与它的对边、开门时门轴线与它的对边是否始终平行?为什么?这时,对边与书本平面或门框平面平行是否始终平行?你能作出解释吗?小组通过反复实验、讨论,提出各种解释的办法。归纳、猜想、证明定理问题2:与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的直线是否平行与这个平面?如果不平行,交点应该落在什么地方?由学生小组讨论、归纳、猜想实验得出来的结论,让学生口答,并用命题的形式表达出来。然后,让学生证明猜想。正确理解和应用定理(略)深化和拓宽定理的应用(略)2.3公式的探究性教学公式是一种特殊
10、形式的数学命题,利用探究性教学能呈现公式的由来,指导学生根据公式的外性特点进行记忆并应用。以高中新教材人教A版必修中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教学为例。观察、猜想问题200多年前,高斯的算术老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 1+2+3+100=?据说,当其他同学忙于把100个数逐项相加时,10岁的高斯却用下面的方法迅速算出了正确答案 (1+100)+(2+99)+(50+51)=10150=5050问题1:你能用高斯的算法求等差数列 1,2,3,n,前100项的和吗?问题2:你能把高斯的这种算法推广到求一般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吗?学生小组讨论、归纳、猜想,得出:1+2+n=;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实验验证让
11、学生举例验证。数学证明引导学生利用p+q=m+n 时,结合高斯的做法进行自主证明。 应用公式并深化、灵活运用公式(略)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比较、猜想、构造及证明,发现了规律,使学生体会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的方法,尝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2.4例、习题的探究性教学在例、习题教学,要在能进行基本训练的同时,侧重选编一些带有发现和探究性的问题,如注意选编开放探索性和形象直觉思维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主要步骤有:弄清题意,寻求突破;引导解题探究;解题后反思:即把原命题的条件或结论进行引申或外延,探究解题的方法或规律。2.5实际问题的探究性教学主要步骤有:把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
12、问题;猜想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讨论,提出新的见解;问题的论证。在探索论证中,学生获得了亲自参与探究数学问题的体验,小组讨论,使问题逐步清晰,正确的认识得到深化。3、开展课堂探究性活动的注意问题。3.1要突出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教师要预想到学生会碰到什么问题,要创设什么的情景和问题并对学生加以引导。3.2要突出学生自己悟。学生自己悟,是探究性教学的核心,是对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最有力的训练方式。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靠学生自己的探索得出问题的结果,学生经历了探索问题的过程,不但能体验解决问题的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也能体验失败的痛苦。只有在一次一次的成功的积累下,学生才能获得成才。3.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能只有一个唯一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提倡一题多解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等,诱发学生获取成就感。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设计合理可行的探究性教学,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自觉、主动、自信地 进行创造性、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能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强烈的发现问题的意识和敢于批判、追求科学、锲而不舍、勇于攀登的精神,从而使中学数学教学更加开放和具有活力。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