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级中学教师角色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60478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级中学教师角色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级中学教师角色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级中学教师角色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级中学教师角色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级中学教师角色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级中学教师角色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级中学教师角色毕业论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级中学教师角色综 述作为一名初级中学的执教者,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新要求、新教法,怎样组织实施教学才能符合新课程发展的要求,跟的上新课改发展的步伐。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和赏识孩子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孩子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孩子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教师作为角色身份的出现原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首先将其引入社会心理学,并创立了角色理论。所谓“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分析教师的角色,明确教师自己的角色身份,对教师充分地扮演好

2、教师角色就具有积极的意义。在过去,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已经给教师冠以诸多美名,如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对教育观的提升,这些美名逐渐退色。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重新反思教师的角色将成为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当好新时期新教师的首要任务。 反思是教师自我适应与发展的核心手段。正如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十反思。不同时代的社会对教育的不同要求就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不同。然而,一直以来,教师执行教学任务,代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启动者,成为名副其

3、实的课堂权威和课程实施的工具。教师对于课程来说,只有选择“怎样教”的权利而没有选择“教什么”的权利,教师考虑的是怎样将国家规定的课程有效地教给学生。教师则成了传授科学知识的道具、载体。教师所承担的是“扬声器”式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机械的“照本宣科”,对着文本宣读。单行线的、就范式的和接受式的单向传递知识是教师传统教学的特点。教师的角色定位正如辞海所说:“向学生传授知识”。 面对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和新课程目标全面启动,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首先要求教师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

4、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作为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只有客观地,科学地、合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角色,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也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才能充分理解新课程,保证新课程的有效事实。传统的教师角色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已基本上不适应了,或者说是远远不够了。在新课程的目标下,教师必须确立自己政治者、法律者和伦理者角色,建构者、组织者、开发者和创造者角色,设计者、研究者和实践者角色,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角色,促进者和评价者的角色,以及参与者、决策者和管理者角色等多元整合的教师角色,并能尽快适应它。这是新课程目标要求,也就是新时代基础教育的要求。它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前提。 一、作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政

5、治者、法律者和伦理者的角色 新课程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首要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习动机的形成必须是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前提之下进行的。“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观点。起着行为取向、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尺度的作用。表现为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职业价值观、生活价值观、人生价值观等。受到主体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地位、教育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是具体的、历史的。”辞海(1999年版,第266页)也就是说,正确的政治观

6、、道德观、职业观、生活观、人生观和民主的法律意识是形成正确价值观核心。在新课程目标下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并加强政治思想的教育,提高民主法律意识和崇高的道德观念、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克服盲目的教师权威和无视法律的行为。反之,教师忽视政治思想和法律意识就谈不上德育教育和人格素质的提升,导致体罚学生的现象,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爱国之心,无视国家法律,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低下。结果是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更严重的会导致学生的犯罪率上升。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就要求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高度的政治觉悟的人、民主

7、的法律意识强的人和具有崇高的伦理道德观念的人。 二、作为课程结构的建构者、组织者、开发者和创造者的角色新课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在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传统课程理念下,教学计划或课程计划是教学的“法律文件”,它规定的教学是不允许任意改动的。在这种教学计划控制下的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的革新化成长,扼杀了创新型人才的出现。而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则有较大的运做空间和时间。开放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是新课程的特点。作为教师应具备创设校本综

8、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和开发校本教育资源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能够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资深生活和社会实际。它从根本上转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发展了学生专心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同时,教师也应具有构建课程计划,实事求是地调整、组织课程结构的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应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组织教学目标的基本组成部分与分类,设置综合课程,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础,良好的目标应该是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应该熟悉教育目标分类学,并能够创设体现学生整体发展的目标,及区分不同复

9、杂程度的目标。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因此,只有当教师扮演好建构者、组织者、开发者和创造者的角色,课程的开放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才能得以真正落实。 三、作为学生体验,知识更新的设计者、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角色新课程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去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传统的课程内容繁、难、偏、旧,主要表现在内容陈旧,以学科经典内容为主,缺乏反映现代性。课程的难度和深度往往造成部

10、分学生成为学习的失败者。这也是造成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就是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要求接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将课程内容生活化,注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使课堂教学更富于生活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设计活动,不会设计活动,只会照剧本演戏的教师将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而这种设计活动并非意想的,而是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对生活体验而积累的经验并加以反思所产生的结果。同时,教师也必须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和行动研究,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设计与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的教学内容。因为,新课程的内容更注重学生的体验和终身学习必备的

11、基础知识和技能。如果教师仍注重书本内容,只作为传授解惑者的角色,那将被视为不合格的教师。因此,新课程目标下的教师必须具备设计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 四、作为变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能力的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角色 新课程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指导学生直到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新课程条件下,传统意义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除了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给予

12、指导,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运用,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同时,要参与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

13、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启发学生,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最终由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倡导合作学习。另外,新课程目标还要求教师必须与其他教师、与家长以及行政管理机构保持良好的交流和合作关系。因为,教师无法单独对学生进行知识、方法、过程、情感、价值等多方面的系统指导,必须与同事或家长或行政

14、管理机构合作,通过集体讨论研究的方式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通过集体交流与合作,实现知识和经验互补和信息资源共享。 五、作为促进学生发展和自我发展的促进者和评价者的角色 新课程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传统教育对学生来说是通过考试和排榜作为评定学生的优劣,即所谓的一张试卷定终身。忽视了学生的其他能力的发挥,造成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新课程则要求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生活评价中主要运用质地性、诊断性和激励性评价方法,少用定量性、甄别性和终结性评价方法;针对不同学生、学生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因此,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教师

15、应作为学生的促进者,采用多维指标和多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给予学生身心发展上的支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或自我评价。其目的是让学生最终得到全面的发展。 另外,由于传统的评价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往往是用“升学率”作为评价中的硬性指标。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以“升学率”来评价学校,学校以“升学率”来评价教师,忽视了对教师成长与发展过程的评价,挫伤了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作为重要内容,建立了发展性评价体系。它不仅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同时,还建立了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和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因此,在新课程目标下的教师自身必须要树立

16、评价促进发展的新的评价观;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建立以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以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发展和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六、作为课程民主管理的参与者、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新课程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过去的课程是“框框”,新的课程是“跑道”。按传统教学观的解释,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是教学工作的“法律”,教师要绝对执行,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教学、考试如果“超纲”,将被视为“大逆不道”。在这样的课程管理体系下,教师根本没有参与权和管理权,更谈不上决策权。 为了培养教师和学生

17、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了实现个性化教学,新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把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国家统一的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的办学特色辨证地结合起来,这是对课程管理理论的一大发展。它不但为地方课程、学校课程预留了自由课时空间,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而且,从课程标准到教材都贯彻了民主性、开放性精神。可以说,新课程体系实现了由“制度课程”到“民主课程”的转化。课程的不确定性和民主性要求教师必须要参与课程管理和决策过程,依据自身的经验、情感、价值等多方面的因素,对不统一的教学对象进行个别化教育,对不确定的教学内容加大综合性,让教材留有较大的余地。它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18、。因此,在新课程目标下的教师应发挥主人翁的作用,积极参与到课程的管理中去,对课程的开发,组织和管理献计献策,充分体现教师的参与者、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这也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通过对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研究,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实现以下几点转变:(一)教师应由数学课堂的组织管理者变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者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安排听、看、写、练等机械化的安步就搬,在教师的要求和安排下完成教学任务。而新课程则要求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还学生主体地位。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台晚会,则学生是舞台上的演员,在学生“演”的过程中体会生活,得到知识,而教师仅

19、仅是整台晚会的导演和策划者。.(二)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的引导者在新课程条件下,传统意义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除了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师者,之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传统教学中对教师职业最典型的诠释。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重在通过“做一做、想一想、

20、猜一猜、议一议等许多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规律、得到知识,而不是教师说这是定理这就是定理,这是公式这一定就是公式。相比之下,通过学生自己探索总结的经验知识,肯定理解的比较深刻,掌握的相对牢靠,而且应用起来也得心应手,更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三)教师应由教学任务的完成者变为学生能力的培养者和发展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能进行角色互换,通过扮演学生的角色,设身处地体验学生的思想感情,创设宽容理解的心理氛围,达到和谐融洽的状态,构建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教师面对的是既有

21、共同的身心特点,又有不同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智力水平、人格特性,而且身心发展又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中的学生。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他们提出统一的要求,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做到因材施教。以往的教学中,教学大纲是否完成,教学目的是否落实,学生是否会做作业,用以衡量教师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既不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也着实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在早已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仍有不少地方、不少教师在“穿新鞋,走老路”,喊着素质教育的号子,走着应试教育的步子。新课程新教法则体现出课程极大的灵活性和可塑

22、性,课程只是通过情境问题、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等环节,出示了有关知识的探索途径和方向,而教师可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境、学生的知识状况,因地制宜的进行具体策划和实施引导,有很大的弹性和选择性,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在新课程的目标下,教师必须确立符合新课程目标要求,符合新时代基础教育的要求的角色定位。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对于现在的教师,必须有新的教法,新的突破。在新教法的探索之路中,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从实际出发,认真总结,不断反思,力争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学研究组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程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2(美) 麦金太尔(McIntyre, D.J.), (美) 奥黑尔 (OHair, M. J.) 著; 丁怡等译. 教师角色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编.素质教育观念提要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7 4山东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组编.山东省基础教育新课程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