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管理.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60515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管理.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注小情感 培养高情商浅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管理巨化一小 童根香曾在一部名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电影中看到这样一个情节,魔法师在教学生们怎样说一声“起来”就能让倒在地上的扫帚回到自己手里。学生们一开始没有成功,魔法师告诉学生:在说“起来”时要带着自己的感情,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果然后来学生们都成功了。这使我想起了在课堂中我们的学生也是带着自己小小的情感来上课的,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中关注教学内容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的同时,也关注孩子们在课堂上内心的情感,善于管理学生的情感。长此以往,我们的孩子必将成为一个会管理自己情绪的高情商的人。现代社会,高的智商为成功提供了基础和可能,是人发展的前提条件

2、。高的情商为成功提供了动力和保障,情商是空气,智商只有凭借这空气才能飞上高空。所以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来看,我们在课堂中除了要发展学生的智商,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商。那么在课堂中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并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的情商呢?笔者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一、关注上课伊始的情绪,帮助学生了解并调控好自己的情绪。能随时知觉和调控自己的情绪,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境是情绪智商的首要方面。情商低的人在生活环境的强刺激下容易迷失自己,云里雾里,跌入深渊后悔莫及,这些人大都没有知觉自己的情绪。比如周瑜直到死还没弄明白“既生瑜,何生亮”。谁跟周瑜过不去?实则他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气死自己。林黛玉也

3、是一样,心胸狭窄,忧郁而死,许多蠢事都是因此产生的。而情商高的人则能迅速察觉自己的情绪,了解情绪的原因,并进行及时调节。在美国的一所小学里,15名学生盘坐在地上,老师进来上课之前要先点名,但又不是普通的点名。老师喊到名字时,学生不是空喊一声“到”,而是报数表达自己今天的心情。1分表示心情低落,10分表示情绪饱满。如师喊:“杰西”,生答“10分,因为刚度过周末,所以心情特佳”。“派崔克”,“9分,有点兴奋又有点紧张”然后老师会用一、两句幽默的话安慰、调节心情不佳的学生。这样不仅使老师在一上课就能了解、关注学生的心情,从而帮助调控稳定其情绪,而且也使学生养成了随时认识、调控自己情绪的习惯与能力。在

4、我们的课堂里,由于学生人数不像美国小学里那样少,不可能有时间在课堂中一个一个地报心情、调节稳定情绪。我的做法是:在上课前师生问好的时候,当我问:“同学们好?”学生们不是齐刷刷地喊老师好,而是大声喊出自己上课的心情,并且带上表情。这样我通过学生的表情就能一眼看出哪个孩子的情绪有问题,有时我会请这个孩子说一说原因进行鼓励、调节,有时我会在课堂上多留意这些孩子,给他们一些赞许的眼神。如有一次在报心情时,我看到小茹无精打采,一脸的不高兴,我就请她说说自己为什么不开心,她说:“昨天数学单元测验我才考了82分,爸爸狠狠地骂了我,今天我不想上数学课。”我赶紧安慰:“其实你数学一直学得很好,只是昨天有点失常,

5、没关系,老师相信你!”在接下来的课堂中,我请小茹回答了好几个她能回答的问题,并适时进行表扬,果然到后半节课,小茹脸上有了笑容,上课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二、 关注消极不满的情绪,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意识。 情绪稳定不等于麻木,也不等于没有激情。情商高的人充满自信,富有激情。富有激情,才能有自主意识;充满自信,才能始终保持朝一定目标努力的信心和力量。许多年轻人、大学生做事优柔寡断、缺乏主见正是从小缺乏主人翁意识,缺乏自主自信的培养造成的,他们总是抱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平平淡淡总是真”这样的一些想法,对做任何事都提不起精神,心理上长期压抑着消极不满的情绪。

6、人的意识的觉醒,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教师的学生观直接影响到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与行为。新的理念要求尊重每个人的选择,每个人的情感与态度。所以首先教师要树立“人本位”的思想,关注学生消极不满情绪,把课堂中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使学生体验到在课堂中我是主人,建立主人翁意识。从而树立学生从小做事有主见、充满激情、充满自信心的精神面貌。记得有一次上单元复习课,我与往常一样准备了满满的两块小黑板的题目带进教室。正准备挂出题目时,我听到了下面小声的议论:“又是讲一堆的题目,真烦!”一看学生的表情,大部分都撅着嘴,一脸不满。就在这时,我灵机一动,说道:“一个单元的知识我们学完了,在这个单元中你是不是又收获

7、了许多?你能用这些新知识出一些你认为重要的、比较难的题目来考考大家吗?”学生的表情马上都“由阴转晴”,高兴地在纸上出题。后来我们交流了这些题目,在交流中学生们还发生了对题目的争论。我首先不是判断对错,而是鼓励他们只要认为自己有理就要坚持自己的看法。后来一到单元复习课,学生们就高兴地说:“老师,让我们自己出题目吧!”我当然满足他们的愿望。学生在这一次次自己出题目中体会到了“当家作主”的快乐,许多学生逐渐有了自己的主见,变得自信起来。课堂上的发言越来越踊跃,真正做到了各抒己见。三、关注骄傲自满的情绪,培养学生承受困难和失败的能力。人有了自信心,做事就会果断、勇敢,但也容易骄傲自大,自以为是而变得武

8、断。现在有许多年轻人平时自大狂妄,一遇到困难与挫折,马上产生畏惧、消极情绪,经不起一点失败的打击。据研究表明,现在的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显得懦弱、犹豫,甚至颓丧,缺乏与困难作斗争的意志和毅力。那么我们在课堂中能做些什么呢?心理学上有一个“挫折理论”,即孩子不经历挫折,是不会成长的。如果成人一直小心翼翼处处保护孩子,他就经历不到困难与失败。孩子是必须要面对困难的,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必须经历他那个年龄的困难与挫折。但是现在的孩子大都处在保护过度,关心过度的环境下成长,受不起困难,经不起失败。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情绪,及时并适时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给他们一点困难、一些挫折“

9、尝尝”,让他们受到艰难困苦的磨练,受点挫折乃至失败,使他们变得更为坚强。从而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及不怕吃苦, 奋发进取的精神。香港优秀教师吴丹在上单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时,讲到把百分数写作相异单位分数的和时,学生们“蠢蠢欲动”都想拿起笔来演算、有些甚至叫起来:“这太简单了。”于是吴老师顺水推舟,就让学生自己尝试。五分钟过去了,不少学生还是紧锁眉头、抓耳挠腮,有一学生轻声求援:“老师,这道题到底怎么做?”吴老师歉然一笑,掷地有声:“自己再想想看啦?老师是不会告诉你的!”为什么学生遇到困难,老师不帮助呢?我想吴老师除了想让学生自己体验演算的过程外,也是想锻炼学生的受挫能力和独立面对

10、困难的能力,让他们经历失败的滋味。正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经历失败怎么能成长呢?在我的课堂中,我会经常在学生自我感觉特别好的时候设置一些“闯关题 ”、“思考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在解答的过程中,我会尽量鼓励他们动手、动笔、动脑。如解答多步应用题时,可以分步列小标题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算对一步的奖一颗星,全对的奖五颗星。这样,不仅能防止学生的自满情绪,也能促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会积极地解决,而不是放弃。四、关注犯错误时的情绪,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学会失败并不是丢掉自尊,也不等于自暴自弃。情商高的人自尊心强烈,有着锐意进取的精神。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自尊心的高低、上进心的强弱影响着一

11、个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创造力、主观能动性、性格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可以说,每个人未来的成功与失败,其主要原因都与自尊与进取有着重要的关系。那么在课堂中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维护其自尊心,保护其上进心呢?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由于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出错是学生的权利。作为教师,绝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面对孩子的错误,不靠犀利的言语,不靠威严的面容,而是要理解孩子,给孩子一种宽容的等待,用我们的理解告诉孩子:犯错误并不可怕,只要能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就是好孩子。在维护孩子自尊心的同时

12、,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维护孩子积极向上的精神。记得那天因为要听课,数学课被调到了上午第四节课。在课的最后十分钟,我安排学生做练习。同学们专注地思考着、写着,教室里寂静得让人兴奋。当我走到教室最后一排时,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却把我的好心情搅了。原来小符同学正一边做题一边偷偷从抽屉里拿东西吃。瞧他的嘴还在蠕动,我的那个气哟他突然觉察到什么,抬头看我,一脸的尴尬,脸刹时沉下来,接着脸色由红转青。我走到他跟前。他更慌张了,双手胡乱在抽屉里摸索,一脸的茫然。这小家伙,课上竟然吃东西,我这气顶脑门,思绪飞转:我该怎么办?罚站?没收他的东西?在班上公开点名

13、批评?这样做会影响其他同学的情绪,也会让小符失面子。看着他那恐惧的神情,我突然觉得自己很过分。他毕竟只是个孩子,快放学了,肚子一定饿了。这一想,则心里顿时释然。于是,我凑近他,在他耳边轻声问道:“饿了?好吃吗?”他点点头。“老师也饿了。”我说,他立刻从抽屉里抓出零食,原来是“旺仔”小馒头。他请我吃。我没接,让他放好:“老师在上课,不能吃东西,下课后你拿到办公室让老师尝尝,好吗?”他点点头,但此刻脸上已挂满了笑容。一场看来一触即发的“战争”,就这么静悄悄地结束了。他不再吃东西,而是更专心地做题目,一直到下课。铁的事实证明智商高的人如果没有完善、良好的心态,没有处事不惊的心理素质一样会干出蠢事,危害社会,毁灭自己的前程,所以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与智育是同日而语的。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强调要注意“儿童在课堂上的生活”,他这里的生活更多地是精神生活,即思想、情感、愿望等。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绪智商。当然,情商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一事一物就能成功的,也绝非在一节课就能成功的。这需要靠我们充分利用环境,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情感进行不同的教育与渗透!【参考文献】 1、教育观念的革命 刘良慧、张先华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 2、小学德育 2008、7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