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本课程内容结构第一章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概述第二章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目标第三章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内容第四章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方法第五章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实施第六章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评价第一章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概述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概述一、课程与教学的含义(一)课程的含义1. 课程定义的主要类型(1) 课程是一门学科(2)课程是计划或目标(3)课程是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2. 课程的含义: 课程包括多方面含义,它既是指教学的内容(学科、活动等)、安排、进程和时限,也包括大纲和教材。换言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二)教学的含义1. 广义: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的文化
2、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2. 狭义:是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的,以特定文化为对象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二、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一)教育中课程与教学从融合到分离1. 课程与教学的融合 2. 课程与教学的分离(制度课程) (二)现代教育中课程与教学从分离到再融合(整合) 三、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简史(一)古、近代的课程与教学理论1. 夸美纽斯的理论2. 赫尔巴特的理论(二)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 泰勒原理 杜威的教学论 布鲁纳的发现教学论 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论 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论 1. 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论n 基本观点(1)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一般发展(2)一般发展是指儿童身心的一般
3、发展,学生的一般发展应成为学校教学的首要目标,教学不仅应为掌握知识技巧服务,而且应当促进学生的发展n 基本教学论原则(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5)使全体学生(包括差生)得到发展的原则2.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论 基本观点:操作条件反射原理及强化学说 程序教学原则(1)积极反应原则(2)小步子原则(3)及时强化原则(4)自定步调原则(5)低错误率原则3. 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 基本观点:组织教养性学习,促进学生的独立性 范例教学的程序(1)选择范例: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2)设计教学程序:教学结构(3)学生
4、主动获得一般知识技能 范例教学的原则(1)教学与训育相统一(2)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相统一(3)形式训练和实质训练相统一(4)主体与客体的统一4. 泰勒原理 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 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目标? 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5. 杜威的教学论 哲学基础:实用主义和经验自然主义 基本观点(1)教育即经验的不断生长(2)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过程(3)教育即生活(4)教育即生长 教学策略:问题解决教学 课程类型:经验课程第二节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的特点一、对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认识(一)对特殊教育对象的基本认识1. 特殊儿童是共性与个
5、性的结合体;2. 有发展和改变的特殊性;3. 特殊教育的发展起的作用很大。(二)对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认识1.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和普通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共性2.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和普通教育课程与教学的特殊性(1)本国的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教育对象差异(2)不同国家间的差异(3)同类特殊儿童中的个体差异二、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的特点(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特点:共性与个性的统一1. 从特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来落实共同目标2. 在共同目标外又有特殊目标(二)课程内容上的特点1. 学科名称相同,但内容有删减、简化、增加、细化2. 增加完成特殊任务的与普通学校不同的课程(三)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上的特点
6、1. 普通教育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在特殊教育应用中要结合特殊对象的特点2. 针对特殊儿童的特殊性需要遵循的特殊原则和方法(四)教学组织上的特点:形式相同,但班额小, 教学形式灵活(五)课程与教学评价上的特点1、变终结性考察为经常性的过程考察2、变横向评价为纵向评价3、限定考核科目和数量 4、教学评价的标准多元化第三节 中国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发展一、新中国成立前的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一)特殊教育概况1、1927 年10 月国民政府建立了唯一一所盲聋哑学校 2、 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 (1948 )记载: 盲校共有10 所,亚 校23 所,盲哑学校9 所, 公立学校仅8 所(含国立1 所);学生238
7、0 人,其中盲生654 人,聋生1776 人,教职工360 人。 (二)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盲校课程n 各校开设的课程:三民主义、国语、盲字、尺牍、演说、宗教、常识、社会、历史、地理、自然、卫生、音乐、国乐、算术、手工、体育、公民、家政、竹工、织造、织冷、葵扫、贩卖、推拿、藤工、新旧约n 多数学校开设的课程:三民主义、国语、算术、常识、手工、美术、体育、盲字n 特别课程:劳动课程、宗教和圣经聋校课程n 各校开设的课程:三民主义、国语、发音、看嘴(即看话)、手势、日记、说话、常识、社会、历史、地理、自然、算术、珠算、英语、手工、美术、体育、缝纫、藤科、扫科、摄影、织造、工科n 多数学校开设的课程:
8、三民主义、国语、算术、手工、美术、体育、发音、看嘴(即看话)、手势、日记、说话n 特别课程:劳动课程、宗教和圣经二、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一)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1、制定一系列法规对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做出明确规定2 、采取相应的措施推进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发展3、 推行新盲文4、 盲校变通实行普小教育计划并在上海盲校试行盲童学校教学计划(草案)5、 在聋校进行口语教学改革6、 为聋校使用手势教学的班级专门制定的教学计划(二)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1、概况:出现了弱智儿童教育和盲聋学前教育、聋人中等职业教育,新建了大批聋校和盲校 2、课程与教学的
9、发展状况: (1 )口语教学班的课程与教学 (1957 ) (2 )教学 汉语拼音字母 (1958 )和教学手段改革 (3 ) 聋人汉语手指字母方案 (1958 、1963 ) (4 ) 聋人手语 (1959 、1960 ) (5 )探索有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遭到破坏,停止发展 (四)改革开放时期的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1、特殊教育的快速发展(1)各级特殊教育管理机构得到了恢复和加强(2) 初步形成了残疾人教育体系(3) 基础教育规模(2000):特殊学校共计1539所, 其中盲校31所,盲聋校177所,弱智学校431所;学生377599人(含随班就读学生)
10、;教职工43678人(4) 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和科研体系正在完善(5) 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 2.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快速发展 (1 )制定和颁布了全日制盲(93)、聋(93)、弱智学校(87、94)的教学计划(2 )编辑出版了盲、聋、弱智3类学校的各科教材(3)教育部颁布了特殊学校暂行规定(1998) 第二章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目标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概述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概念(一)课程目标的概念课程目标是指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包括内容和行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主要说明所选择的课程内容与学生行为达到的目标之间的关系。 即说明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生行为结果的关系(二)教学
11、目标的概念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 可分为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作用(一)为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二)为课程与教学的组织提供依据(三)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四)为课程与教学评价提供依据三、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种类(一)认知目标1. 知识:包括对特定事物和普遍事物的回忆,对方法过程的回忆,或对某一式样、结构或环境的回忆2. 领会: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包括表明理解交流内容中所含的文字信息的各种目标、行为和反应。有三种表达形式:转换、解释和推断3. 应用:指在特殊或具体
12、情景中使用学到的知识4. 分析:把材料分解为各个部分,弄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构成方式。包括要素分析、关系分析和组织原理分析三类5. 综合:指把各种要素和组成成分组合成一个整体。包括作出独特的信息交流、制定计划或成套操作和推导出一套抽象关系三类6. 评价:指为了某种目的, 对观念、作品、答案、方法和资料等的价值做出判断。包括按内部证据判断和按外部准则判断两种(二) 情感目标(目标种类二)1.接受或注意:指学习者愿意注意特殊的对象或刺激。包括觉察、愿意接受和控制或选择的注意三种2.反应:指学习者不仅注意到某种现象, 而且主动参与,做出反应。包括默许的反应、愿意的反应和满意的反应三种3.价值评价:
13、指学习者将特殊的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换言之,学习者确信某一事物、现象或行为是有价值的4.价值观组织:指学习者能够把诸多价值观念组织成一个系统,能够确定这些价值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树立起那些起支配作用的和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念。包括价值的概念化和价值观念系统的组织两类5.价值或价值体系的个性化:指学习者通过价值观体系的组织,逐渐形成个人的品性。换言之,各种价值观念已经在个人的价值观层次结构中占据各自的位置,组成某种内部一致的系统,长期控制个人的行为,足以使人按照这种价值观念体系去行动。包括一般性态度和个性特征两类(三) 动作技能目标(目标种类三)1. 知觉:包括感官刺激、线索
14、的选择和转换三部分,旨在通过感官获得信息,了解与某动作技能有关的知识、性质、功用,以便指导动作2. 准备:只对稳定的活动的准备,包括心理定向、生理定向和情绪准备(意愿活动)3. 有指导的反应:只能在教师指导下表现相关的动作行为,包括模仿和尝试错误两部分4. 机械练习:指反复练习, 使所学动作熟练, 进而形成习惯,能以某种熟练和自信水平完成动作5. 复杂的外显反应:指含有复杂模式的复杂动作操作。操作的熟练行医准确、迅速、连贯协调和轻松稳定为指标6. 适应:指个体能够改变动作以适应新的问题情境7. 创作: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创造新的动作技能的能力。强调以高度发展的技能为基础进行创造四、
15、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层次及相互关系(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层次1. 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对要培养的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的状况确定的2. 教育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学校自己的性质和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的要求3. 课程目标:是指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4.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 可分为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二)各层次目标之间的依存关系 前一级(高一级)目标是后一级(低一级)目标制定的前提和依据,后一级目标是前一级目标的具体化,是实现前一级目标的
16、基本保证五、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定(一)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依据1. 学习者的需要: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即儿童人格发展的需要,具有阶段性和差异性。如何确定即尊重学习者的个性,体现学习者的意志2. 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指从儿童所在社区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需求(空间维度)和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变迁趋势和未来需要(时间维度)。如何将其确定为课程与教学目标需贯彻民主性原则、民族性和国际性相统一的原则和教育先行的原则3. 学科的发展:即学科知识及其发展。学科知识就是学科的逻辑体系,包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科的探究方式、该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二) 一节课具体目标确定的依据1. 课
17、程目标2. 单元教学目标3. 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起点水平(三) 对目标的基本要求1.系统化:要求用系统的方法设计教学目标2.层次化: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适应学习者的多层次的要求。多层次表现在两方面:(1)纵向:学生任何预期学习结果都要通过达到不同层次而实现(2 ) 横向:不同的学习者达到的目标在层次上是有个体差异的3.具体化:是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避免用含糊不清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表述(四) 一节课具体目标的要求1.能体现课程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2.适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3.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4.目标的表述应明确、具体,可以观测和测量(五) 确定目标的
18、基本环节1. 目标分解(1 ) 进行学习需要分析 (2 )选择学习任务 (3 ) 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4 )单元教学目标的表述和分类单元教学目标表述举例第四单元 时、分、秒的认识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小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使学生能够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间,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学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备注: 引自全日制聋校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大纲2. 任务分析:对学习者为了达到单元目标的规定而所需学习的从属知识(技能、情感、能力、态度)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进行具体的剖析3. 起点确定 (1 ) 对学习者的社会特征进行分析(学习
19、习惯、学习方法、班级地位、心智发展水平、对新知识的态度等) (2 )分析学习者的预备技能(是否已掌握新的学习所需的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3 ) 分析学生的目标技能(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4. 目标表述:对学习者通过学习后应达到的行为状态作出具体、明确的表述,再将这些表述进行类别化和层次化目标表述方法ABCD表述法 A:指学习者。目标中应有明确的教育对象 B:指行为。说明通过学习学习者应能做什么 C:指条件。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D:指程度。即上述行为的标准如:呈现句式“谁一手做什么,一手做什么,来到什么地方”,学生能在一节课内用本句式写出三句话。图表法“元、角
20、、分的认识”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第二节 盲校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一、盲教育概述(一)盲校与普通学校课程设置的共性是基本的,共同性大于特殊性 (二)盲校课程的特殊性体现了盲校教育教学的特色 二、盲校的培养目标(一)小学阶段要使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等思想品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并培养乐观开朗、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精神。使学生具有阅读、表达、计算的基本能力,学到一些自然常识和社会常识,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动作协调,姿态正确,培养空间定向能力, 懂得初步的体育卫生常识,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通过各种教育教
21、学活动,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审美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劳动观念和自我服务的能力(二)初中阶段 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操作的初步能力;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正确方法,提高定向运动能力,养成参加体育活动、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志趣和爱好;掌握一定的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第三节 聋校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一、聋教育概述二、聋校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一)聋校的培养目标聋校的
22、培养目标 按照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要求,对听力残疾学生实施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补偿生理缺陷,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基本的文化知识、健康的体质和一定的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初步的劳动技能,为他们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二)聋校的课程目标1. 德育目标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集体主义观点,具有良好的品德,养成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具有分辨是非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初步树立自尊
23、、自信、自强、自立、何不断进取的精神,以及平等参与的意识2. 智育目标 使听力残疾学生掌握基础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阅读、语言和文字表达、计算能力,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符合逻辑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其非智力因素3. 体育目标 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正确方法,理解自身的缺陷和补偿方法,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培养起吃苦耐劳、承受挫折、敢于拼搏的品质,增强学生的耐力,提高竞技水平。4. 美育目标 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志趣和爱好。
24、懂得仪表美、心灵美,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5. 劳动技术教育 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良好的劳动习惯,有自我服务、家务劳动的能力,掌握某些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了解择业的一般常识和职业道德三、聋校课程计划的特点(一) 坚持教育方针,突出聋教育的特点1. 注重依法治教,明确聋校的办学性质、任务2. 注重包容性,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的结合,适应各种层次聋校的需要3. 注重时代性,强调聋生基本素质的培养 (二)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全面发展,培养聋生学有所长 1、设置综合性课程,注意基本能力 2、 实行“ 分类教学” ,因人而异,注重人的发展 3、 加强缺陷补偿, 注重聋校的办学特点,以人为本 第四节 弱
25、智儿童学校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一、轻度弱智儿童学校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一) 轻度弱智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相当于1012岁正常儿童水平,能学到相当于普小三四年级的水平,但在不同的学科领域表现略有不同(二)轻度弱智儿童的教育目标 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从弱智儿童身体和智力特点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和训练,有效地补偿其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成为适应社会生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打下基础(三)轻度弱智儿童教育学校课程计划的特点 1、课程的目标比较合理的兼顾了轻度儿童的需要和可能2、课程设置体现了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精神3、
26、劳动技能课程得到加强4、重视弱智儿童身心缺陷的矫正和补偿,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5、 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二、中重度弱智儿童学校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通过适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和训练,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补偿其缺陷,使其掌握生活中实用的知识, 形成基本的实用能力和必要的良好习惯,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成为社会平等的公民打下基础 (一) 任务 全面发展的任务 补偿缺陷的任务 准备进入社会的任务 (二)中度弱智儿童教育学校课程计划的特点 体现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遵循了中度弱智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反映了课程的综合性 第三章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内容第一
27、节 课程内容概述一、 课程内容的定义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他们的方式。二、 课程内容的取向(一) 课程内容即教材、学科知识(二)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三)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社会经验、学习者经验三、 课程内容选择的环节(一) 确定课程价值观(二) 确定课程目标(三) 确定课程内容取向的相互关系(四) 确定课程内容第二节 盲校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一、 盲校的课程设置 (一)学科以文化基础教育为主,因地制宜的加强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 (二)以分科课程为主, 适当设置综合课 (三)以必修课为主,适当设置选修课 (四) 既开设普通小学、初中所开设的一般性课程,又设置必要的特殊
28、性课程(如定向行走、生活指导等) (五)课程设置包括“ 学科” 和“ 活动” 两部分 二、盲校课程内容及要求(小学、初中) 第三节 聋校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一、聋校的课程设置 (一)分为学生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1. 学科课程包括: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自然常识、社会常识、理科、律动、体育、美工、劳技等 2. 活动课程主要包括晨会、班团队活动、体育锻炼、兴趣活动、个别矫正、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传统活动等 (二)以国家统一安排为主,部分课时由地方安排 (三)国家统一课程为主,适当设置地方课程 二、聋校课程内容及要求语文 语文包括语言训练、阅读、叙述、作文、写字等内容 语言训练 语言训练课在1
29、3年级开设,以日常生活用语为主要教学内容,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听觉语言能力;对听觉频率补偿不全的学生进行看话训练,借助看话和书面语形成初步的语言能力。 阅读课 阅读课要求学生掌握汉语拼音、常用汉字和词汇,正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和课文内容;学会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能读懂日常应用文和通俗文章,有初步分析、概括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掌握阅读的方法,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叙述、作文 叙述包括口述和笔述,要求会读或能写一段话。作文要求能写日常应用文和简短的记叙文:能用手语或书面语进行社会交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用语言正确表达思想的能力写字 写字包括写铅笔字、钢笔字和毛笔字,主要掌握
30、汉字的笔划、笔顺和间架结构,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习惯数学 使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知识以及四则运算的技能,掌握简单的几何图形知识及计量、统计、记帐的初步方法,具有代数、平面几何的初步知识和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自然常识,使学生了解生活常识,自然常识和生理卫生常识以及耳聋原因,残存听力的保护和补偿等常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初步的观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我矫正听觉缺陷的能力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使学生受到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的教育。 聋校内容四社会常识,这是近些年才开始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课程。通过教学使
31、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了解社会生活常识,掌握中国(包括乡土)和世界历史、地理的基础知识,着重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主要人物,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并受到爱国主义、国情和人口等方面的教育。理科 使学生了解物理、生物、化学等方面的初步知识,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律动 律动是聋校的一门特殊美育课程,要求学生按一定的规律、韵律进行各种动作,它包括对音乐的感受、舞蹈、体操、游戏等。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残存听觉,锻炼他们的触觉、振动觉、视觉,发展动
32、作机能,培养学生对韵律的初步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并养成活泼、团结、友爱和遵守纪律的品质。律动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渠道,通过审美教育,使聋生逐步懂得什么是美、内在美与外在美,形体美与气质美的关系,并具有一定的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体育 使聋生掌握体育、体育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运动的基本技能,矫正和补偿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缺陷,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具有健康的体质,并养成团结合作,立争进取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美工 美术教学是一门运用视觉的学科,聋生的视觉是具有优越性的,他们的头脑中有着很丰实的视觉表象。他们观察物体细致
33、,善于临摹,表现细腻,但是往往注意局部,忽略整体;注重表象,忽略本质;注重外在,忽略内涵;注重模仿,忽略想象,缺乏全面性深刻性。因此在聋校的美术课教学中要锻炼学生的视觉,运动觉等感觉系统,发展其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增强聋生观察的渗透力及洞察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民族民间的、国外的优秀美术作品的同时,掌握绘画、手工工艺制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美、感受美,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从而培养聋生一定的审美能力。劳动与技术教育 聋校的劳动技术课分为两部分,14年级设置劳动课,通过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教育学
34、生热爱劳动,遵守劳动纪律,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59年级设劳动技术课。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选择社会职业中某些适当的项目进行基本生产知识教育和操作技能教育,使学生掌握某些劳动技能,并具有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并根据聋生的生理特点,在89年级适当进行就业指导教育,使学生了解关于残疾人就业的方针、政策,了解适于聋人就业的主要职业情况,职业特点和素质要求,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及自身条件正确选择就业方向 聋校内容七晨会 举行升国旗仪式,进行日常行为规范和时事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热爱祖国的教育及思想和心理卫生方面的教育,检查指导学生正确配戴助听器,围绕学校的工作安排
35、制定相应的计划,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育学生明白更多做人的道理。增强学生向残疾挑战的信心和勇气,鼓励学生树立成才意识,通过良好的班风、校风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体育锻炼 主要指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和其他体育锻炼。加强学生意志品质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促进其健康的心态,增强聋生体质。兴趣活动 聋生的接触面比较窄,兴趣不够广泛,学校要通过开展科技、文艺、体育、工艺、家政、摄影等活动,由学生自愿选择参加,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走入门并掌握一定的特长。聋校内容八个别矫正 通过各种方式对聋生在口语、书面语、数学、行为等方面的缺陷或困难采取个别或
36、小组形式,进行矫正和训练。它既包括对聋生学习困难的矫正,更有效地提高聋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发展智力,也包括对聋生的问题行为进行矫治,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达到缺陷补偿、发展潜能的目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聋校是十分重要的活动,由于聋生的生理及心理缺陷,他们交往的范围很狭小,与健听人的交往就更少,对社会的了解也仅凭教师的传授和个人视觉所能观察到的,认识十分浮浅,为了使聋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社会,有必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带动和社会服务、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与普通学校联谊等活动,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其竞争意识和紧迫感,培养其热爱劳动,热爱祖国的感情以及应有的责任感学校传统活动 要从学校实际
37、出发,组织切实有效的集体活动,如国家重大节日之前、春游、植树、科技月、体育节、技能技巧大赛等等。聋校的的传统活动教育要考虑到教育对象的生理、年龄特点,不仅要注意形式灵活多样,而且要注意扎实、有效、循序渐进,特别要防止走过场,使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第四节 弱智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一、轻度弱智学校的课程内容 全日制弱智学校教学计划规定,弱智学校主要开设常识、语文、数学、音乐、美工、体育和劳动技能七门课程 (轻度弱智学校)常识 全日制弱智学校(班)常识课是一门重要的综合教育学科。这门学科包括思想品德、社会常识、生活常识和自然常识等四个方面。通过常识课教学,指导学生认识一些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建立正
38、确的政治观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必要的生活常识和技能,矫正和补偿智力及适应行为方面的缺陷,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能够适应社会生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打下基础。弱智学校课程内容二 语文 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基础学科。弱智学校(班)的语文教学,要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根据弱智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和训练,有效地补偿其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使学生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奠定基础。
39、 数学 数学是弱智学校(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参加生产劳动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学习数学是发展思维能力,补偿和矫正弱智学生身心缺陷,培养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作用。 弱智课程内容三音乐 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浅显的音乐知识,学习简单的音乐技能,发展想象力,培养初步的感受、听赏和表现简单音乐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活泼乐观的情绪、使学生在和谐欢娱的气氛中,矫正感知的障碍和动作的不协调,补偿生理、心理上的缺陷。初步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接
40、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开阔音乐视野,使学生在美的感染中,陶冶情操,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美术 通过美工教学,使弱智学生懂得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学会简单的绘画和绘制图案的方法,掌握一定的手工基本技能。通过动手、动脑的训练,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矫正感知缺陷,扩大视野。结合美工教学,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弱智课程内容四体育 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常识和卫生保健常识教育,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体育卫生知识;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勇敢顽强的精神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使他
41、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打下基础。劳动技能课 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手工制作劳动和简单生产劳动的教学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使他们学会一些基本的、初步的劳动技能,矫正他们的身心缺陷,为将来适应社会生活和参加社会劳动打下基础。 弱智学校七门学科课时比例表二、中重度弱智儿童学校的课程内容 我国的中度弱智儿童教育训练纲要把中度弱智儿童的教育训练内容分为生活适应、活动训练和实用语算三个方面 生活适应 通过教育与训练,使中度智力残疾学生学习和初步掌握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技能,认识自己身体和周围的事物,明白个人与家庭,
42、学校和社会的关系。掌握自理个人生活的技能,初步掌握处理家庭生活,进入社会生活及从事简单劳动的技能,并能运用这些技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初步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培养乐观的精神,与人合作的态度和良好的品格,以适应日常生活和进入社会的需要。生活适应内容包括:个人、家庭、社会及劳动生活适应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每年级均有,由低年级到高年级课时比例逐渐增加)。中重度课程内容二活动训练 通过适合中度智力残疾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音、体、美等多种活动,训练和发展儿童认识外部世界的心理活动(感觉、知觉、注意等),发展身体的运动肌能(大小肌肉拉 、协调、灵活性等)。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活泼乐观的情绪和树立参与
43、活动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品德,进而矫正和补偿其身心缺陷,发展智能和体能。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应用于日常生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其生活自理和参与社会,从事力所能及的社会劳动创造必要的条件。 活动训练内容包括:大小肌肉、运动能力训练,体育、美术、音乐、手工、游戏、观察认识世界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各年级均有,由低到高课时比例渐减)实用语数 通过实用语文和算术的教学,使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掌握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用语算知识和技能。能听懂一般的交往语言并能较清晰地表达思想;认识500个左右当地的常用汉字,会写便条之类的应用文;学习并掌握生活中常用的简单整数知识并学会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学习
44、和理解常用的货币、时间与数量单位的知识并会应用。结合实用语算的教学,进行思想教育,补偿智力和适应行为缺陷,挖掘其智力潜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其自理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第四章 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第一节 教学方法概述第一节 教学方法概述一、教学方法的含义 教学方法是指向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教学内容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它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的规范体系。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一) 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向实现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二) 教学方法受特定的课程内容的制约 (三) 教学方法要受教学组织的影响 二、 教学
45、方法的种类(一)讲授法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启发思维、传达情感,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是教师传递信息和学生以听觉感知信息的基本活动方式的方法2、要求(1) 教师的语言应准确、规范、直观生动 (2) 讲授知识重点突出,结论明确,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3、应用于特殊教育时的注意事项(1) 对聋童而言,教学语言应简单准确(2) 对盲童而言,语言应生动形象,丰富多彩,尽可能引起盲童的相关表象(3) 对弱智儿童来说则要适合他的智力发展水平,尽量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进行教学,还要注意适当地重复 (二)谈话法(讨论法)1、含义: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按一定的教学要求,把教材设计成一系列的问题,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教学方法 2、要求(1)要使学生能再现其已有知识,并能激发学生的思考(2)目标明确,内容清楚明白,能给学生提供思维方向,便于学生理解(3)提问富有艺术性,能视情景的需要而灵活变通 3、应用于特殊教育时的注意事项(1)盲校可多用此法,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另一方面可以取长补短,更好地促进盲生对概念的掌握。(2)聋校由于交流手段的限制不宜多用,一般在低段多采用问答式谈话法,在中高段可采取启发式谈话法(3)弱智学校使用此法时,一定要注意问题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