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二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60780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育才二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育才二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育才二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育才二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育才二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育才二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育才二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育才二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一、指导思想依据“智慧课堂”的标准,很好地落实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具体内容目标,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上的突破,改变师多讲生少听或不听的局面,真正地达到轻负高效的目的,促进学生心智健康发展,培养会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的智慧学生。构建数学课堂新模式,具体设想:二、基本原则以学为主,智慧导学;小组合作,优化课堂;作业分层,释疑创新。三、课堂模式:三段尝试,六步导学。三段尝试为: 预习导读、前置性学习学案导学课堂互动作业创新初读自学尝试质疑检测反馈复读创新互动解疑再读导学问题解决、交互性学习反馈创新、可持续学习六步导学为:一是导目标(一)目标内容:1、符合课标对学生知识和能

2、力等培养的要求(宏观教材)。2、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明确的三维目标要求(微观教学)。(二)目标要求:1、导向性:老师要能明确整体的教材意图,让学生知道每节课的教学意图。2、具体化:能让学生逐步构建系统的知识,培养实际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方法。3、恰当量:能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做到内容当堂或阶段完成。(三)目标展示:采用多种手段展示,或由学生互讲,或师融于情境讲述,或借助现代科技演示,等等。二是导自学(一)学习方式:1、学生自主与合作:学生根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2、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即时解决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二)达成要求:1、自主为主完成学案内容。(难易程度要视年级、内容而

3、定)2、师指导下合作交流预设目标任务。3、师生合作共生问题。三是导质疑问题展示形式:1、学生试讲,师生相互合作归纳有效质疑。2、预设呈现,教师根据学情调整预设问题。四是导释疑(一)合作释疑内容:1、检查学案基础部分:发现质疑,师引导学生合作解决。2、解决共生问题:导引思考,师生合作解决。3、启发解决预设问题:启发探讨,师生合作解决。(二)合作释疑程式:学生分组或自主言说学生合作补充教师指导纠正师生合作,形成结果。五是导反馈检测原则1、基础性:关注全体学生。2、提高性:适合不同层次学生。3、有效性:能巩固学生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方法。六是导创新创新形式:1、学生自我总结,形成收获与所得。2、师指

4、导下举一反三,形成思维与思想,生成新问题或新学习内容。四、具体教学内容操作程序(一)新授课基本程序1.计算教学基本程序学案导学:复习引入、促进迁移尝试探究、理解算法;课堂互动:互动质疑、加强理解多层训练、巩固算法;作业创新:评价小结、反思提升。解读:(1)复习引入、促进迁移:该环节主要是依据新知的生长点,自己复习相关的旧知或提供情境、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生活经验,充分利用正迁移规律,为新学作好铺垫。(2)尝试探究、理解算法:该环节是新课的主体,主要是依据学习内容,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可通过情境创设或提出问题,让学生型组织开展独立探究(可操作学具)和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

5、计算的过程,体验算理,学习算法;进行尝试练习、小组交流等方式探索算法,提出疑问。(3)互动质疑、加强理解:该环节是第一层次互动,基本明确算理、算法,同时通同类训练,了解学生学习新情况。(4)多层训练、巩固算法:该环节主要是应用算理算法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如判断改错、变式训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通过训练,一方面巩固算法,另一方面是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5)评价小结、反思提升:该环节是全课的总结,可回忆获取知识的方法和经历的过程,体会知识学习过程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会思考新问题。2.概念教学基本程序(可初读预习,不一定用学案导学) “联系生活、引入概念抽象概括、形成概

6、念基本训练、巩固概念拓展延伸、发展概念”。解读:(1)联系生活、引入概念:就是要以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学生感兴趣的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概念,概念的引入要简洁、不能纠缠不清地浪费时间。(2)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就是在丰富表象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要经历、体验中逐步抽象、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重点,教学中要注重提炼过程,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体会,忌空洞的讲解。(3)基本训练、巩固概念:就是通过训练题或数学活动,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概念的巩固要及时,要加强对比与类比训练,要恰当运用反例和变式,同时,要注重练习过程中的即时反馈与评价。(4)拓展延伸、发展概念:就

7、是一个概念提升的过程,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练习,提升学生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这一部分的设计要注重综合性、灵活性、应用性。3、解决问题策略教学基本程序学案导学:激活经验、初步感知自主探究、提炼策略尝试应用、理解策略;课堂互动:灵活运用、内化策略;作业创新:评价小结、体验创新策略。解读:(1)创设情境、激活经验:学案设计时,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思考与探索的素材,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解决问题的原生态的方法与策略,激活学生脑中已积累的生活经验,为新课中进一步探究有关的策略作铺垫。(2)组织探究、感知策略:策略的形成,不是靠教师的讲

8、解能完成的。在这环节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开展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活动,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可根据课的内容确定讲解时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运用策略解题的过程,体会策略形成的来龙去脉,初步感知策略。(3)尝试应用、提炼策略:策略只有在实际中进行应用,才能达到真正理解与熟练掌握的目的。因此,策略形成后,应让学生运用初步获得的策略,去解决与例题类似的实际问题,在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对策略应用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加深对策略应用要素的理解,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4)灵活运用、内化策略:策略是一般意义上的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课堂互动要注意变式、拓展练

9、习,同时学生练习时教师要适时提供必要的指导,避免学生形成模式化的思维定势。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与例题的比较,使学生真正关注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身,达到理解、灵活使用策略的目的。(5)评价小结、体验价值:一是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策略,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二是使学生在小结与反思的过程中体会策略的创新。4、形体计算教学基本程序整体或分课进行。学案导学:“激活表象、再现特征合作探究、推导公式;课堂互动:试做习题、反馈矫正巩固训练、灵活运用;作业创新:评价小结、引发反思”。解读:(1)激活表象、再现特征:创设一些与所学内容有关的场景或情境,激活学生对形体特征的原有表象,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

10、,为学习新知积累作准备。(2)合作探究、推导公式:教师要注意直观演示,要组织学生开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要给予适时点拨引导,使学生完整经历和深刻体验形体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明确公式的由来和作用。(3)试做习题、反馈矫正:在学生理解和掌握形体计算公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公式自己尝试解答例题(或“试一试”),对解答情况教师要及时组织交流、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装查漏补缺。(4)巩固训练、灵活运用: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练习,提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理解、巩固的时空,使学生达到对公式熟练应用的目的。练习设计应紧扣知识点,题型要富有变化、内容要富有思考性及

11、趣味性,练习情况要及时反馈和评价,并做好有针对性的跟踪补缺。(5)评价小结、引发反思:教师或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作一个简单的小结或评价,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实现认知结构上的完善和学习能力的提升。5.统计教学基本程序综合性教学:“呈现素材、收集数据研究特征、整理数据观察交流、分析数据实际运用、解决问题评价小结、发展观念”。解读:(1)呈现素材、收集数据: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与已有知识经验联系紧密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呈现素材后引导学生阅读信息,并完成数据的收集。需要注意的是,学习素材的准备一般分为两类,课前收集与随堂性准备。如课前收集,要提出明确要求,并作必要的指导;随堂准备,应安排好

12、有序的准备活动。(2)研究特征、整理数据:提供时空,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新学统计知识的初步认识。组织交流活动,在交流中研究统计知识特征,初步理解所学统计知识表达数据的独特方式,并掌握相关的作图、填表技能。最后完成数据的整理。这一环节中,教材如果提供了相关数据,教学就侧重图、表的特征研究。(3)观察交流、分析数据:组织学生对整理好的统计图表中数据进行深入观察,交流数据特征、数据间的关系及数据中所包含的有用信息,体会统计的学习价值,形成积极的学习体验。(4)实际运用、解决问题:运用所学习的统计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能力,培养

13、应用意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价值,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5)评价小结、发展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评价小结活动,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学习历程的回顾,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二、复习课教学基本程序整体进行学案导学。“揭示课题、明确目标回顾整理、形成体系基本训练、查漏补缺综合应用、融会贯通评价小结、提升学力”。其基本功能是通过知识梳理,建立知识联系;通过过程回顾,提练学法、提升学力。解读:(1)揭示课题,明确目标:学案呈现本节课复习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任务和活动要求。(2)回顾整理,形成体系: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方法可以是阅读课本(中、高年级可以布置学生预习

14、),也可以自己课中自主梳理或在独立梳理的基础上组织同桌、小组交流,教师应参与到学生活动之中进行适时指导。将回忆的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建立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这一环节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师以参与者角色参加活动,并适时进行方法指导。(3)基本训练、查漏补缺:基础的训练题要力求凸显针对性、层次性。让每个学生对所有的题目进行充分思考后,再解答、评价。目的是了解学生“双基”掌握情况,以便及时查漏补缺。建立错题册,强化练习。(4)综合应用,融入贯通:综合性训练题要有代表性和思维价值,要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通过训练达成灵活运用、拓展思维的目的。(5)评价小结,提升学力:

15、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对学习内容进行提炼,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三练习课教学基本程序“揭示课题、明确目标-基本练习、查漏补缺-对比练习、辨析异同-课堂作业、形成技能-课堂评价、拓展延伸”。(1)揭示课题、明确目标:课始直接向学生宣布本节课的课题,并让学生明确通过本节课的练习要求达成的学习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定向。(2)基本练习、查漏补缺:针对所学内容和学生差异,可以设计一些比较基础性的练习让学生训练,也可以进行一些基本技能或基本能力方面的训练,通过训练了解学生“双基”掌握情况,对于掌

16、握不好的内容要进行必要的教学,对于“学困生”要进行必要的课内辅导。(3)对比练习、辨析异同:可设计一些与本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容易错误的、题组对比式的练习,引导学生在练习中进行对比、分析,认清异同,从中发现本质特征,达到概括提炼、总结提高的目的。(4)课堂作业、形成技能:可留一些时间让学生安安静静地进行练习,练习要有一定量、和速度的要求,以检测学生练习的熟练程度和正确率。练习题可精选教材习题,也可以设计一些能应用所学的核心内容解决的练习题,目的是通过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5)课堂评价、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自己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进一步明确自己在练习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同时教师可适当设计一些有趣味性、且有挑战性问题让学生自主研究,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20102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