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课堂的基本环节.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60781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主学习课堂的基本环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自主学习课堂的基本环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自主学习课堂的基本环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自主学习课堂的基本环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自主学习课堂的基本环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主学习课堂的基本环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主学习课堂的基本环节.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自主学习课堂的基本环节模式图1.自主学习课堂,前提是模式,传统教学,一凯洛夫五环节教学为代表的教学模式,排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以教师讲授、灌输式教学的模式。在自主学习课堂中,首先要考虑安排进学生的自己学习活动,其次要考虑安排进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作为天津中学一般的教学模式是由以下六个环节组成的。一学 案: C A B D E F教师活动: F总结 E反馈 D展示 B自学 A引入 C交流基本环节: F E D B A C学生活动:完成学案:2.各个学科在学校一般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师的趣向,分别构建了学科教学模式。如政治课的课堂模式1、学生自学(7

2、8分钟): 课前设计预习学案,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教师在设计本部分内容时,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每个学生可以将不会的问题提出来,在下一个环节中可以让其他学生讲解。2、小组讨论(67分钟) 1)教师指导全班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倾听彼此的意见,学习运用课文提供的资料证实自己的观点。讨论特别注意的是问题呈开放性,不存在唯一的答案,因此每个问题都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接受各种合理的解释,对不适当的回答不否定,而是进一步提问予以引导,注重的是讨论的过程,而不是讨论的结果,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

3、批判性思维。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起协调作用,把握讨论的时间,提出讨论的总体要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特别是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站在前面,教师站在后面,情感在前,道德在后,事件在前,概括和抽象在后。 2)课堂小组有恰当的小组成员分工、讨论的主题,教师进行条理化提升,使讨论卓有成效。3、展示提升(15分钟):a 采用书面交流和口头交流相结合的方式b 重视弱势群体,让他们读、写 、讲 、练,充分展示自我c 展示时要有变式训练,规律总结等两点 d 对各小组的表现有评价并及时反馈,评价从参与度,精彩度,精力集中度等方面划分评价。4、教师点拨(5分钟): 在疑难问题、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

4、、新知识发展点、拓展这几个方面进行,使学生封闭的思维豁然洞开,把学生从迷惘中引上坦途。5、训练反馈(5分钟):精选题目,做到难易适中,题量合适,基本涵盖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当堂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由学生将题目与知识点挂钩,教师对问题集中的题目做重点点拨,做到堂堂清。二自主学习课堂教师主体活动和教学策略在确定自主学习的基本环节后,如何使自主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即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是需要有一些招法,我们称其为教学策略。在教师的教学反思中,发现了许多闪光的思想。 A.新课引入:A1.知识回顾。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教师要提炼出新旧知识的结合点。A2.设置情景。参考: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教师小课题

5、研究建议之一:教学情境设计研究。例1陈怡的历史课的引入。设置情景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设置情景的原则是回归生活。情景能够引起对生活经验的联系。这两匹马学生看都没看过,不能引起生活的经验。而改动以后的情景设置,与前不久发生的新疆7.5事件联系起来,就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动机,7.5事件与有什么关系呢?例2.数学课算数根的引入1.用2个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手能力。学生需要沿小为新课的引入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体验关于数的矛盾。人教版5.1平方根一节中提供了一个探究的问题:“怎样用两个面积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我认为完全可以用这一

6、问题引入新课。这是一个充满了探究乐趣的问题。学生在互相启发的基础上,不难完成。在学生自己动手做出了一个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地提出边长是多少的问题。有的课例总是由教师给出一个已知面积为N的正方形,让学生求边长。虽然问题同出一辙,但已知却大相径庭。一个是人为地给出面积,一个是学生自己作出的面积。而后者更符合于知识产生的过程。前面已经留下了两种运算及其实际意义的伏笔,提出这样的问题就是很自然的,而学生已有的知识中找不出平方等于2的数,只好用尺量,学生量出的数可能是1.41,可能是1.42 ,这样的数平方后不是比2小,就是比2大。说明这个数应该在1.41和1.42 之间。这时让学生思考一

7、个更有难度的问题,在已经学过的数中,是否存在着大于1.41同时小于1.42、其平方等于2的数。事实上,小数的尾数只要非零,其平方就不可能是整数,因此学生如果能够理解这样的数不存在,这样矛盾就产生了。一方面面积为2的正方形一定存在着确定的边长,另一方面在已有的有理数的范围内又不存在着这样的数。这不仅交待了学习算数根的原因,而且暗含了数的扩充和发展的逻辑。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实践中的计算的需要,这是数学发展史的常识,(当然还有数学理论发展的需要)了解这些对学生有价值吗?学生的学习的动力是什么?学生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吗?我们只是告诉他们,学好了才能上大学,考上大学才能有好工作。这些动机都是外在于

8、学习的功利性的动机。而知识内在的逻辑美,知识对于生产和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被忽略了。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的结论是人们只有对一件事情的意义、价值产生认同才会为之付出努力。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我们给他揭示数的矛盾,研究问题的背景和价值,实质上就是解决情感态度的问题,而方法和过程自然也蕴含其中。这样的教学就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就体现了三维目标。正如课标所指出的,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开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A3.呈现教学目标,交代任务。明确时间要求。1)教学目标是

9、什么?教学目标是对知识点及其学习水平进行的限定。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可测量的。教学目标着眼点是预期的学生行为结果和规格,回答能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教学目标要落实在学生能解决哪些问题,对概念的理解能够说出它的要素、特征或是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判断。对应教学目标应该有问题和练习,以检测当堂知识达标。过去我们常用”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等词语来描述教材中各知识点的内容和教学要求的深度和广度,但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因人而异,因此 ,在教学中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对于一个模糊的指标容易导致教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2)如何撰写教学目标?什么是预期的行为结果和规格呢?例如试比较以下目

10、标:使学生掌握洋流的知识给出一张世界地图,学习者必须在地图上正确地标出洋流后者是行为结果,标出来就说明掌握了,表不出来或标错了就是没有理解和掌握。生物课的例子。周增辉的目标: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这一概念包含着三个要素,一是对象、特点、结果。目标可以叙述为:能够说出减数分裂的三个要素。3) 意义:研究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4)参考:教育评价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对教育目标的撰写提供了范例和知识。新课程标准也给出了目标的一些基本用法。我们一个有一些老师专门研究。教师小课题研究建议之二:“如何撰写教学目标”B:学生自学阶段B1.问题设计。1)引导

11、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教材。能够说出教材讲了几个问题。2)理清脉络,问题之间的关系。3)对文本(概念、原理)之中的重点词句的含义进行追问。如历史组提出了“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1.文本结构式批注。更加关注教材章节目,段落段落,引文插图正文关系。从重知识识记到重知识框架的认知,有益于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规律性的掌握。历史学习不再是简单的识记,从而变得大气。粗枝大叶的知识框架构建,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教学问题设计中应该突出文本性问题,如:此节此目在本章本节的地位怎样?编者选用此图的意图是什么?引入此段材料的作用是什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课本插图突出反映了本课主题人才思

12、想。曹操赤脚迎许攸 三顾茅庐 诸葛亮三幅插图烘托着“得人者昌, 失人者亡”人才主题,蕴涵着人才获得的途径、方式人才使用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策略,埋下了学生渴望成才的种子。此外还提出了注释式批注、关联式批注和质疑性批注。B2.习题设计。对应教学目标,设计检测题。C.小组交流交流能够激发思维的火花。有时对知识理解了未必能够说出来,但如果能够清晰流利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意味着有了深刻的理解。我们期望能够在讨论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解决学案问题。 交流不仅仅是有益于知识学习的有效手段。还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有效手段。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比如倾听,就是一种民主的作风。C1. 组织同学之间讨论交流。一般地

13、,上一环节中存在的疑问和困惑可以通过学生之间交流予以解决。如不能解决,把问题带入下一阶段。2)关注学生的参与面。鼓励所有学生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发言,同时能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倾听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我在初一听学生交流时的记录:四个学生的发言次数依次为A:10;B:8;C:6;D:3.其中A学生两次打断别人的发言。我们要研究有哪些措施能够保证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哪些因素影响学生的发言,比如学习成绩;性格;对该学科的兴趣等等。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成绩表格姓名年级名次性格表现赵中源3认真、执着、开朗、积极周航100开朗、善于表达、组织强谷婧66聪明、不善于表达,不爱表现高瑜博80内向、不沟通

14、、不爱表现席宇91有上进心、规范、不善于表达教师小课题研究建议之四:“如何让学生都积极参与交流”5.教师点评总结。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最好给以启发,降低难度,征求学生答案,尽量让学生给以解决。C2.发现和提炼冲突点、争执点。哪些问题进行展示,由哪组同学展示,为全班展示交流做准备。无效交流的例子:政治课给出问题:日本、美国、法国有哪些世界著名的建筑?。用了五分钟进行小组交流。学生甲说,美国有国会山。学生乙说,日本有富士山。学生丙说,法国有埃菲尔铁塔,另外一个学生补充说还有凯旋门等等。交流完了全班展示交流,还是富士山、国会山、埃菲尔铁塔和凯旋门。说不出来新的东西。这样的话前五份钟的交流就是无

15、效的。因为问题只是事实性的知识,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问题不具备开放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思维。不具备生长性,不会生发出新的知识。问题出在交流环节,实际上是教师问题设计的问题。组织交流的原则:独立思考在先,小组交流在后;文字提纲在先,口头表达在后。我看到不止一例老师交代完讨论题后立即进行交流。产生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立即发表意见,。积极的交流不应该是随意的,不深入思考就说,往往是盲目的,缺乏思维的深度,这不是好的习惯;二是,少数活跃分子侃侃而谈,交流成为了少数活跃分子垄断的天下。不活跃分子就只是听,老师的一言堂变成了学生的一言堂,失去了交流的意义。如果

16、先列提纲,就可以避免盲目,先思考,后交流,就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平等的发言机会。我们提倡的交流,是一种民主的教学、学习过程,什么是民主,就是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发表意见的机会。自主学习课堂直接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能力。,间接的作用是培养民主社会的合格公民。有效的教学致力于创建人与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学习共同体。真正的教学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双向激发的生命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与欣赏,异质的话语、思考和文化不是被消灭的对象,而是作为相互借鉴和学习的资源加以利用;学生的学习既有个体化的自主学习活动,更有大量的通过人际交往、对话和互动进行合作学习的活动。在这

17、里,用心的相互倾听,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与交锋,个体独特经验的分享与交流,大家互教互学、共同成长与进步,成为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真正的课堂学习共同体内,教师不再仅仅扮演知识的传递者角色,而是开始扮演学习者的角色。正像弗莱雷所描述的那样,“通过对话,教师的学生及学生的教师等字眼不复存在,新的术语随之出现:教师学生(teacher -student )及学生教师(studen-teachers)。教师不再仅仅是授业者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本身也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在教育教师,他们合作起来共同成长。”杜威也曾说过,当教师和学生的位置换一换,教师成了学生,学生成了教师的时候,最好的教育

18、就发生了。A. 展示阶段。D1.组织展示,交流问题的理解与答案。D2.对于小组交流中出现的冲突点、争执点组织辩论。教师要善于“挑动群众斗群众”。在学生辩论之间,教师还可以“拉偏仗”帮助人少理亏的一方,以激起民愤,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捍卫真理的斗争。这样的辩论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苗,教师要善于煽风点火,在课堂中注意发现和制造这样的契机。D3. 对于学生回答中的漏洞、不严密的地方让学生给以补充和完善。D4. 对于学生都不懂的、都无法解释的问题,教师给以解决。D5.教师要讲规律、思路,将知识扩展、延伸。原则,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够讲的教师不讲。教师讲的是学生不会的,是学生想不到的。是针对学生的问题的

19、。这需要教师站在比学生高的高度。有的教师的知识仅仅限于课本知识,如陈怡的课整堂课没有超过教材的内容,提炼不出思想,尤其是文科教师,要有文化底蕴,要多读书。常讲的就是要有文化。我们讲一个教师不读书你根本教不了书。在教师的点拨、总结阶段一个就是的文化底蕴、学科知识得到充分的体现。例1.语文课诗歌鉴赏。语文教学一直受到批评。语文教学一直再强调教方法,“用教材叫,而不是教教材”通过吕燕津老师的研究课,有了认识。吕老师在教高一上学期“诗三首”一节,做了精心设计,很好地体现了教方法的目的。1.首先,教方法应该是具体的方法。教方法喊了多年,如果没有具体的方法作依托,教方法就是一句空话。吕老师以”想象、意向、

20、意境三步曲”作为学生诗歌欣赏入门的基本路径。想象即在阅读诗歌时透过想象补充画面、人物、声音等可感知的形象;意向即解读意向的文化内涵;意境是在前面两部的基础上构建情景交融的审美的境界。.有了以上的构思,吕老师对教学目标和教材做了调整。原来教参的三首诗是“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和“归园田居”。 “涉江采芙蓉”一课,传统的教学目标是基于文本生成的:引导学生领悟游子思乡的主题。我认真揣摩文本,发现涉江采芙蓉体现了借景抒情诗的雏形,景物描写比较充分,有特色;而运用合理想象是解读借景抒情诗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方法,没有想象,学生是很难真正走进诗的情景的,被诗情所感染,感受到诗的美,更谈不上自主领悟其

21、内涵及主旨了。所以,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在“引导学生能够运用合理想象阅读诗歌”。其次,将短歌行换为山居秋暝,因为山居秋暝更适合体味意象。用“归园田居”分析意境。用教材的三首诗歌,讲欣赏的想象、意象、意境三步曲。教师认为,三步曲能够把学生带入欣赏的境界。新课程给教师的创造提供了舞台。不是被动地照搬教材教参,给教师的才能发挥提供了舞台。.教师是如何提炼出三步曲呢?我在和她进行交谈后得出结论,是基于教师长期阅读鉴赏实践和美学学习的反思和体会。没有一本现成的教材给出了三步曲,教师只有爱读书思考,才能提炼出三步曲。因此,新课改是给那些爱读书爱学习爱思考的教师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台。如果只会照本宣科,将

22、不能适应今后教育的发展。4.是否三步曲是唯一的有效的诗歌欣赏的入门方式呢?不一定。可能还可以有学多条入门的路径,于是语文诗歌欣赏课将根据教师的个性化的设计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E.反馈练习E1.巡视学生答题E2.公布答案,小结F.课堂总结F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会了什么。F2.让学生以知识树、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新知识纳入知识结构二 学生活动A. 引入新课A1. 回忆旧知,回答提问A2.联系经验,深入情景A3.感知学习目标。B. 自学阶段BI.自读教材。能否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源中快速、准确地摒弃和捕获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迅速判断信息的真伪,已成为信息时代必须具备的素养和能力。逐字逐句认真地、看书是自

23、主学习课堂最基础的环节。教师小课题研究建议之五:“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历史组提出了圈点批注法,指导学生读书,但在陈怡的研究课上没有丝毫的体现。结合各学科的特点,应该有读书指导。B2.整体感知教材,能够说出讲了几个问题。(通过关键词概括段意)B3.理清思路,说出段于段之间的关系。B4.找出不懂的地方(词、句、段)B5.能够说出结论是如何推导出来的。B6.完成学案的问题。C. 交流C1.每个人汇报自己的答案。C2.对重要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语言叙述加深理解。谷婧: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的同源染色体是怎么分开的?赵中源: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然后染色体都规则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准确地说是同源染

24、色体分别排列在赤道板不同的两侧,然后随着纺体的牵引,同源染色体分离,即分别移向细胞不同的两极,并且在这同时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周航:也就是说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只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是发生在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吧!谷婧:是的,所以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实质是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1、 席宇:四分体指的是什么?它和同源染色体有什么关系?赵中源:四分体是指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现象时所形成的整体,它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席宇:那它为什么叫“四”分体?“四”指的是什么?周航:因为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它本身经过了复制,所以每个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

25、染色单体,而一个四分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即四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叫“四”分体。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只有诉诸于语言表达,真正的理解才能初步完成。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正是忽略了学习过程的这一重要的步骤。语言能力对思维能力的作用(P84页)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在把自己的思想语言表达出来之前,还没有把他潜在的学习变为可同自己或别人交流的思维。”个人独力从事活动时,经常使用的是内在的思维,有些心理学家称之为“内在的语言”。这种内在的语言在结构上是省略的,几乎只有谓语,跳跃性大,结构简约,优势在于速度快,缺点在于不易保存和加工,也不够丰满完整。如要上升为完整清楚的思想,就需要向

26、外部语言转化和提高。可以说,语言能力的发展对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的。C3.对疑问进行充分的讨论,实行兵教兵。C4.把本组的意见或是学习的结果进行归纳,准备在班级展示。D.班级展示D1.将重要的概念理解通过班级展示进行强化。D2.对小组交流中的问题、疑惑、冲突进行班级讨论。D3.E.反馈练习E1.学生做题。E2.小组对答案。E3.F.总结F1.说出本节课学到了什么F2.画知识树思维导图。F3.F4.三 如何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听周增辉的课,我问,学生在讨论时有没有暴露出对概念理解的模糊、不清楚、似是而非甚至是南辕北辙的问题,周增辉说,有,时间不够了,没有给他们发表意见的机会。否则

27、,后面的任务就完不成了。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但并没有及时解决:1、姐妹染色单体与同源染色体混淆:在前面学习有丝分裂时我们学习了姐妹染色单体,它是由染色体复制而来,在这里学习同源染色体,它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大小、形状相同的染色体构成,虽然都是两条,但是每条同源染色体复制后又包括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学生很容易出错。复制后又与联会、四分体相联系,所以概念较杂,但是因为减数分裂主要研究染色体形态、位置、数量的变化,所以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具体讲解上述概念中的相互联系,只是让学生掌握它们的位置变化。2、联会不清晰:对于联会出现的原因没有作具体讲解,学生熟悉染色体的变化后可推测出这一现象对生物

28、遗传的重要意义。作为公开课,按照课时计划顺利完成也无可非议。但平时,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处理?我想,如果这两个学生概念模糊的问题是属于个别的,那么可以在课下采取措施。如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市场,而澄清这样的理解对于学生理解概念有价值,那么就应该把进度停下来,这就涉及到有效教学的一个特征:“少即多”所谓“少即多”的原则,其主要含义在于:通过花费相对较长的教学时间,引导学生深人学习某些较少的主题、论题或关键概念以达到促进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知识和发展其理解力的效果。该原则的倡导者认为,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与其让学生广泛“涉猎”教材的全部内容,还不如帮助学生对少量的重要主题、概念或问题进行长时间的、有

29、深度的探索与思考来得更为值得。在实践中,“少即多”这一观念意味着,与其让学生浮光掠影式地“涉猎”所学科目的全部内容,还不如让学生对所选取的少数主题、概念或问题进行详尽而深入的考察,从而对所学内容能有一个深入、透彻的思考与理解。美国学者怀特海极力主张,为了防止学生智力上的衰竭和腐烂,教育者应当遵循两大原理:第一,不要传授太多的科目;第二,要教就教彻底。这种做法好比是“挖洞”筑篱笆:如果你决定挖100 个洞,每个l 英寸深,你的栅栏很可能会倒塌;但是如果你挖10 个洞,每个10 英寸深,你的栅栏将会树立很久。少即多,1.强调基础性教学,抓基本问题;2.什么是基本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能够是有助于其

30、它问题的解决,例如基本概念。3.抓住重点,深入探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4.抓住典型,举一反三,变式训练。四 既然是研究课,要有课后反思与再设计各学科组要形成本学科自主学习课堂的基本模式打造细节,要有基于小课题研究基础上的教学策略每个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课题研究。五 课堂管理策略与传统的课堂相比,自主学习课堂由于增加了许多环节,如自学、交流、展示等等。每一阶段的独特性,教师如何发挥导演的作用。这就存在阶段转换的问题。1.阶段转换需要有相对固定的模式。化学课有实验、交流,展示等等,教师在转换的节点发布命令,停止交流,我们一起研究某某问题,当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集中的时候进入下一环节。但是我们也看到,有的课在阶段转换时显得乱,交流的交流、老师讲好多人没听。六 自主学习的延伸和拓展七 自主学习的意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是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全成长的活动,而不是”教化”和”训练”.1. 独立思维民主社会的公民。教育有着终极的价值的追求。比如自由是教育的终极价值之一。自由要求独立思考。如果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教材说什么就是什么,不会独立思考,只会死记硬背,就谈不上自由,也就谈不上民主。在民主社会,每个公民都要具备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独立判断的能力。自主学习课堂,就是在培养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这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