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获益良多的教研经历.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60907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一次获益良多的教研经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记一次获益良多的教研经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记一次获益良多的教研经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记一次获益良多的教研经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一次获益良多的教研经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一次获益良多的教研经历.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同课异构 殊途同归记一次获益良多的教研经历教研活动的背景应时而生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各种丰富多彩的教研形式也不断推陈出新、效果显著。这其中,“同课异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种教研活动的舞台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课,不同教师不同构想,不同上法或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进行处理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客观的说,它确实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梳理和解剖教学的载体,使我们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进行深刻的审视。从这个意义上说, “同课异构”活动正是连接教师自身经验与教学行为的桥梁,使教师走向专业,形成成熟的风格。教研活动的过程精彩纷呈为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激励教师钻研教材、加强课程的设计和实

2、施能力,在一次区级二年级语文教研活动中,教研室以“同课异构”组织了一次比较研讨教研活动。旨在引导教师深入研读教材,通过潜心研读文本,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重点难点乃至每一个教学目标落实的细节, 以达到挖掘教材、吃透教材、把握教学目标的教研意图。执教的两位老师X和W,都将承担二上册雷雨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这是一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的写景文,描写了夏日午后一场雷雨的精彩过程,尤其是作者花大笔墨渲染的第一部分,把雷雨前风云雷电的变化刻画得极为传神,两位老师分头备课,并分别在各自学校教研组的帮助指导下试教,最终在区教研活动中展示磨课成果。一、词语教学各有千秋 在教学文中描写“雷雨前”的段落时,

3、两位老师都关注到了文中具有语言价值的关键词语,且落实方式各具特色、扎实有效。【片断一】X老师教学“雷雨前”X老师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想象脑子里好像放电影一般,感受到了什么?生:漫天的乌云黑沉沉,乌云密布像夜幕降临似的黑色的棉被像给天空穿上了一件黑衣服师:这里也有一个生字压,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就要压到你的身上了,你有什么感受?自由朗读第一段,想象画面,指名读第一句,教师点评,齐读第一句,引读第二句。【听课教师讨论分析的意见】X老师充分利用低段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想象的特点,用“放电影”这一趣味盎然的形式进行融情入境的指导,并由此培养学生的想象说话能力。在学生的回答中提取“压”,创设情境再次想

4、象乌云就要压到身上的感受,始终把语言的落实贯穿于情境教学之中,比较契合低段儿童学习语文的特点。【片断二】W老师教学“雷雨前”出示句子,指名一生上台感受老师“压”,读词“压下来”。师:我来当天空爷爷,我把满天的乌云压下来,越压越低,越压越低,说说你是什么感觉。读句子。(第一片乌云 谁来当当“满天的乌云”)齐读,这么多的乌云,一片连着一片,一层叠着一层,怪不得课文中说生满天的乌云再次齐读。【听课教师讨论分析的意见】W老师用极富艺术的朗读指导使学生身临其境,将学生带入到当时的情境中。首先,她请一位学生把手借给老师,接着使劲地用双手压学生的手背,相机询问学生当时的感觉,学生答道“很沉,很重”,有了这样

5、直观的感受,W老师再请这位学生带着这种感觉去读这句话,他果然读出了“黑沉沉”、“压下来”的感觉。在此基础上,W老师请这位学生当第一片乌云,又请第二位学生读书,并顺势请他当第二片乌云,这样三片、四片、五片、六片许多孩子都想当一当乌云,于是老师请全体学生都站起来朗读这一句话,课文读完了, “满天的乌云”这一词语落实点也迎刃而解了。【比较讨论后的意见】相比两堂课的词语落实效果,W老师“压”的教学设计显然更胜一筹。从动作演示情景创设感悟朗读,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教学目标更加明确细化,更加扎实有效。二、谋篇布局各具特色【片断三】X老师对“整体感知”的处理 师:是不是很喜欢这篇课文?有位画家叔叔也很喜欢这

6、篇课文,画了三幅插图(媒体出示三幅插图),别急着举手,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学生再次自由朗读全文,读后反馈师:还记得老师刚才的问题吗?指名重复问题,回答:这样排列对吗?课文中告诉我们先是闪电打雷师小结: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 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板书)【听课教师讨论分析的意见】这篇课文的三个部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结构十分清晰,对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是有帮助的。不过二年级的学生对分段没有理性的认识,W老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原有基础,通过让学生找小作者的三幅画,并进行插图的排序,顺其自然地课文理清了脉络。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怎样分段。这种不留痕迹的引导,在低段教学中显得尤为自然和

7、重要。【片断四】W老师对“整体感知”的处理 师指名分节读课文第一位孩子读13段,听听是否读准了。纠正“从”第二位孩子读46段,指导读“树哇 房子啊”,教师示范,学生齐读。第三位孩子读78段,纠正“清新”。巧妙设计,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师:小朋友们,请你们响亮地告诉大家读的是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老师要这样安排他们三个人读课文?快速默读,看谁发现这个秘密?指名回答。生小结:雷雨中 雷雨后 (教师板书:前 中 后)【听课教师讨论分析的意见】 W老师的这一设计非常巧妙,令人称道。她首先指名请三个学生读课文,并分别解决了生字的读音,并把课文读通顺。紧接着让学生回忆为什么请三个学生这样读课文,通过讨论,学生

8、马上明白了个中奥秘,老师是按照时间顺序请学生读课文的,此时课文的谋篇布局就在巧妙的教学过程中自然刻划到了学生的脑海中。【比较讨论后的意见】文章以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因此理清写作顺序是很有必要的。两位老师分别利用“图文结合”和“朗读归纳”的方法分别巧妙地将“段”的意识初步扎根在二年级学生的心中,可谓各具特色,殊途同归。三、教学内容各有侧重【片断五】X老师在教完“雷雨前”后所做的教学设计出示三个自然段后,齐读。引导背诵:这么优美的句子,不把它背下来真是可惜了。这里有拐杖,出示填空,学生自由准备,指名填空,一起填空。( )的乌云,( )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 ),蝉(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

9、 )。一只蜘蛛从网上( )下来,( )走了。闪电( ),雷声( )。书写“垂”,教师带领小朋友理清笔顺,范写,小朋友书写。出示画面,用“垂”说话。生:春天到了,柳树垂下了长长的头发。小朋友的头发垂了下来把想到的用上“垂”字写一句话,学生自由写,反馈。【听课教师讨论分析的意见】 X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感悟语言文字的优美和准确性上,并通过填空练习为指导背诵铺设台阶。在教学“垂”的书写时,还能联系生活进行写话训练,使写字教学更贴近生活、用于生活。【片断六】1、师:打开窗花,外面的景色真美啊,说说看到了什么。生:彩虹 池塘 蝉(教师引导用“听到”)2、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师:你是谁,你在干什么?生:我是

10、青蛙,我在池塘里唱歌。师:为什么这么高兴啊?生:池塘里水满了。再指名,教师引导雷雨前后的对比,拓展:还会有谁呢?再次美美地读课文吧(齐读8段)。【听课教师讨论分析的意见】W老师在教学“雷雨前”之后,选择了“雷雨后”这一部分进行突破。为了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达到体悟语言文字的目的,老师利用直观的图象,设置一个较为空灵的情境,即形象性模糊情境。形象既具体可感,又留下了思维的空白,成为学生感悟语文的契机。老师紧抓住这一契机,情境的铺设与渲染渐次进入,在朗读中最终融为一体。学生欣赏着美图,聆听着天籁般的音响,诗歌的韵味自然而然地浸润到文字当中,也随之浸润到学生的心灵。【比较讨论后的意见】文本的三块内容

11、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何在第一课时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使课时目标“实”而不“溢”, “精”而不“少”,两位老师做了不同的教材取舍。W老师教学了两个部分,且时间安排、内容选择效果都不错;X老师第一课时只教学“雷雨前”一个部分,学习的容量是否太小,学习语言的效率是否充足?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教研活动的后续反思提升同课异构作为新近兴起的教研活动形式,正普遍活跃在小学语文教研活动的舞台上。它能让不同的老师面对相同的教材,进行多元化的解读和个性化的处理,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面,无论成功与失败,都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而对于广大语文教师而言,这次教研活动让我们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同课异构”的

12、内涵。1、 处理好集体备课与个人教学的关系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是有教研室组织,执教老师所在学校、学区集体备课、试教、磨课的成果。集体备课体现的是团体智慧与同伴互助的效应,是共同提高教师挖掘教材、课堂教学等综合能力不可或缺的方式。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准确的把握教学目标,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寻找最佳的教学契机,从而优化个人教学设计,凸现个人教学风格。此两者是辩证统一的。2、 处理好“求同”和“存异”的关系“同课异构”最终的目的是殊途同归。“同课”指对教学内容的同一性,“异构”指对文本切入点的不同而导致的教学策略不同。开展这样的活动可以促使教师去学习、反思、探究,并在这个磨课过程中

13、有所进步,而避免出现教师生搬硬套地利用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集体备课的成果,或者简单运用网络中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因此在“异构”中并不排斥教师使用相同的材料,也不排斥教师使用相同的方法,只要是适合教学要求的,就是有效的。本次教研活动结束后,就有不少老师认真进行了总结反思,将两位老师各自课中的亮点组合起来,再融入自己的教学思考,形成了一节全新的课,使教研活动真正为一线教学起到指导作用。3、 处理好教研效率和教学实践的关系传统的教研活动中,上课教师总是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预设的教学环节,听课教师一字不漏地埋头摘抄教学步骤,有的老师甚至把教研活动当成了聊天会友的场所,使“教研”二字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而

14、本次教研活动中 “同课异构”鲜明的比较,使老师们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有的讨论同样的环节谁的处理更有效,有的讨论不同的教学设计所达成的教学效果为什么有如此大的不同教研员采取了指定话题分学区讨论,再派代表发言总结的方法进行热烈的评课,如我们学区分到的话题就是比较两堂课的异同谈谈语言落实的效果及原因。由此可见,老师们不是不希望参加教研活动,(平时都忙于一线教学,听课学习的机会都不多,都热切盼望着从教研活动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优化后的教学方法),而是听课过程往往漫无目的,心不在焉,导致教研活动效率不高,上课听课评课参与的面比较窄。而“同课异构”的校验形式能积极促进每一位教师在课余不断反思比较自己的教学,;力求在课堂上使文本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毕竟语文教学有无数的未知境界需要我们探究,其设计的精致流畅需要教师的教学理念,研读教材的水平,高超的教学技艺及对语文专业报刊的阅读视野紧密结合。只有这四者综合地表现于教师的身上,才能够真正设计出精美生动的“同课异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