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教学阶段反思.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61296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教学阶段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教学阶段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教学阶段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教学阶段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教学阶段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教学阶段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教学阶段反思.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培养良好习惯 奠定美丽人生高一教学阶段反思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方面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就必须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高一是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将终生受益。基于此,我们高一语文集备组老师们首先学习了高中语文新课

2、程标准和相关教育理论,认识到高中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特长得到发展,使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形成良好习惯、科学思维方式和健全人格,使学生学会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和自主活动,使学生养成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真人”。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不是近在眼前的高考。我们理念是不单为高考而教学,把迎接高考检验作为教学目标中的一个小目标,把为学生未来发展作为大目标。一、学生现状调查与分析在高一学生入学后,我们首先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分别从学生阅读现状,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广泛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学生阅读面比较狭窄,阅读时间少,没有养成阅读

3、思考的习惯;没有主动写作练笔的习惯;没有静心倾听的习惯;学生学习方法停留在初中阶段的死记硬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较弱。鉴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新课程语文教学的要求,我们认为在高一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高初中知识的衔接、学习方法更新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并决定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作为高一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用爱心和细心塑造每一位学生,用多彩的活动吸引每一个孩子。二、具体实施过程:1、理念先行。首先,集备组老师统一认识,把“为每一个学生二十年之后着想”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重在培养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和习惯。然后,通过班会和家长会跟学生和家长沟通,让学生和家长都认识到语文学习中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我学习

4、能力的重要。引用旅美学者、著名批评家薛涌美国如何拯救大学语文中的一段材料:“根据对120位美国大企业人事部的负责人的调查,写作水平一直是高工资、高技术的标签,是成功者的基本特征。那些写作不行的人不容易被录用,也很难获得提升。三分之二的美国大企业的雇员,许多日常工作要通过写作来进行。80%以上的金融、保险、房地产等服务业中的公司,在雇用员工时要考察写作。40%的公司要特别培训写作技能不足的员工。美国公司在这方面的投资,一年估计达31亿美元。”学生和家长在思想上能够引起重视,为日后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写作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培养良好的习惯。然而,习惯养成落

5、实在行为上、语言上、思维上,又是具体的微观的,体现于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习惯养成的教学任务,无论是教学大纲还是课程标准,只是泛泛的“要求”,具体落实操作全在教师自己。鉴于此,我们每周开设一节先行课,每个老师在先行课中都会根据自己的特长确定一个学习方法指导或良好习惯培养的目标。高一学生刚刚升入高中,有些同学还停留在初中的学习状态,从学习习惯到学习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高中的教学,这样我们就要通过课堂教学逐渐渗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注重积累、仔细阅读、认真倾听、静心思考、主动发言、及时预习复习和梳理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袁芳老师在指导学生做课堂笔记方面有独到之处,比如学习完一

6、篇文言文,她指导学生从重点文学常识、重点实词、重点虚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语句翻译几个方面进行整理,教师检查时一开始一定要严格及时,表彰整理得好的同学,选出优秀范本班级展览,在全班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时间长了,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形成一种良好的做课堂笔记的习惯。邢军老师在学生评价方面有深入的思考,她认为课堂评价要细致,肯定优点,给全班同学做出范例,以后学生回答问题时就会自觉不自觉的学习这个学生的优点,如表达时语言用词准确,句子完整等。指出问题,要切中要害,帮助纠正,不能一味的只是表扬。既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还要让他真正有所收获。注意细节,如纠正学生的口头语、不雅的习惯动作等。在她的

7、指导下,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评价能力有明显提高。黄向君老师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他时刻提醒学生的一句话。他指导学生阅读,要求学生打开书本前准备好纸笔工具书;阅读时精神专注,边读边勾画圈点,遇到生字词,随手查阅字词典,注上字音字义;阅读中,瞻前顾后,左勾右连,联想想象,随手批注;阅读后,整体思考,提炼主旨,梳理思路,抄写字词名句美段,记下联想感悟,等等。他在指导中身体力行,比如板书,书写一笔一画,字迹清晰工整,笔画顺序规范,字体工稳漂亮,点读一丝不苟,版面条理明晰,通过久而久之的耳濡目染,对学生书写习惯起到示范熏陶作用。培养整体阅读把握一篇文章主旨的习惯,

8、教给学生可按三步走:第一从题目人手,分析题目短语、短句的结构,确认题目包含的内容范围,意义侧重,悬拟可能表达的思想主旨和表达形式;第二,阅读中用不同符号圈点勾画由题目分析显示出的关键信息;第三,回头检视圈点的内容,梳理整合思路主旨,结合背景体会作者意图。正确的方法步骤,是引导学生进入诗文的门径,盲目无序的阅读,费时费力,也养不成固定的习惯。3、突出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提高认识、养成良好习惯、塑造优秀品德,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目标达成的有效载体。(1)借助校本课程“经典的魅力”,引导学生走进经典,感悟经典的魅力。由于受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的影响太大,加上功利和浮躁,今天的人们,很少注重自己人

9、格的养成。现代人在理解古代经典时,有时会不自觉地受实用、功利思想的影响,误以为古人的修身思想不切实际,而不知道是自己把古人的思想矮化甚至丑化了。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选择了古代文化中儒、释、道各家的经典,引导学生去阅读体味。本学期我们选择了弟子规论语两部经典作品作为校本课程内容。上半学期由白长青主任主讲弟子规,效果很好,下半学期由语文组黄向君、张艳、徐立群三位老师和白长青主任,分别从“德比才更重要”、“为人处世的学问”、“慎言重行,夫子之道”、“哲人心目中的孝”几个专题解读孔子的论语。学生通过听老师解读经典,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我人格,从而更广泛地阅读经典,通读弟子规论语等,然后延伸到道、释等各

10、家的经典,养成阅读经典的习惯。(2)读书笔记写作与交流活动学校还向午间在校的学生开放阅览室,学生利用每天中午和周末的时间阅读经典作品以及语文读本、新课堂语文课外阅读中选定的篇目。然后选出自己感兴趣的一篇写读书笔记或随笔,每周一篇。然后由老师和同学共同批阅,选出优秀读书笔记,打成电子稿,建立学生个人文集。目前多数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文集,并且为自己的文集取了名字。比如高一(1)班刘阳的文集名为“冬天里的花朵 ”,意取“愿我的文章能像冬天里的花朵一样温暖别人,鼓励别人,感动别人”;高一(3)班满阳同学的文集名为“惜兮”, “珍惜吧,现在的青春时光是每个人最宝贵的,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珍惜,时间匆匆不可能

11、静止,但是我们可以运用文字,将每一刻的感动都记录下来,事过人迁以后,再翻阅会有更深的触动。”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读书笔记的理解给自己的文集命名。每个月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精心筛选,选出优秀文章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读所选文章,然后从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文章进行点评,进行读书笔记交流。交流过程中同学们各抒己见,思想互相碰撞,共同提高认识,同时在写作技巧和方法上也有很大的收获。通过交流更加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乐读、爱写、勤交流的习惯已在学生中悄然养成。(3)举办各种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勤思考,爱写作的好习惯。本学期我们精心组织了几次大型的竞赛: 2010年11月第六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山

12、东赛区“山东教育报杯”征文比赛,整个级部同学全员参与,经过老师精心挑选,选出了64篇优秀作品参加省级评选。2010年11月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的2010年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有近半数同学参加预赛,有46名同学进入全国决赛。2010年12月ACTS全国校园素质教育综合素质能力竞赛作文大赛,有84名同学参加,学生反映良好。2010年12月全校高一级部经典现代诗歌朗诵比赛,学生积极参与,从筹备制定规则和评分标准、主持到评委都由学生自己组织,各个班级都有朗诵才能出众者涌现。学生通过比赛,学生收获颇丰,倾听和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的习惯逐渐养成。一班的主持人在最后的主持感言中说道:“经过了这次的锻炼,增添

13、了我的信心,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发挥了自己的潜能。在最后的颁奖环节,我看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从统计分数到排名次,环环相扣,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较为完美的效果。这次诗歌朗诵会使我获益匪浅。希望学校能多举办一些类似于本次朗诵比赛的活动,在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的同时,也能提高我们的能力,培养我们各方面的素质,让我们能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习惯,是具体的行为方式,是一步步的操作顺序和步骤,是认识思考的一个角度方法,是具体行为长期沉淀形成的意识。教给了一种方法步骤,要持续地要求学生去习得,不能半途而废。习惯养成训练,实际上就是反复明确规范,执行规范,按规范思考,按规范行动。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主体,他们有无尽的潜能需要我们去挖掘。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不断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平台,让他们尽情挥洒,在高中阶段形成受益终生的良好的习惯,掌握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