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61373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轮复习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一轮复习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一轮复习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三一轮复习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三一轮复习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复习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及反思.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高三一轮复习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及反思佛山市南海区黄岐高级中学 谢邦鑫一、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本节课在上一节对功和功率复习课的基础上展开对动能 动能定理复习课的教学。考虑到是高三第一轮的复习,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对动能和动能定理概念和规律的复习,让学生理解动能定理含义,并通过一定量的问题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方法步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是一所基础很薄弱的普通高中,初中升高中的入学成绩只有初中考试科目总分的60%左右,生源的素质相对较差。虽然学生比较认真学习,但是为了做到因材施教,在高三第一轮的复习中也只能从最基础的讲起,坚持讲练相结合,

2、树立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和应用动能定理,掌握动能定理表达式的正确书写。2、分析得出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解题步骤。3、能熟练应用动能定理解决一定的物理问题。能力目标:1、能根据功是动能变化的量度关系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动能定理的理解和解题应用,培养学生对物理复习课学习的兴趣,培养辩正唯物主义的分析观点。四、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重点是对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2、总功的分析与计算对学生来说始终是个难点,总功的符号书写也是学生出错率最多的地方,应通过例题逐步提高学生解决该问题的能力。3、通

3、过动能定理进一步复习,让学生学会正确熟练应用动能定理,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这是本节的难点。五、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思想:通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回顾,来了解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来引出动能定理。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学生讨论、思考、信息获取、演算、总结及口头表述的方法,突出老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相互性,力求改变老师一讲到底的传统上课方式,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有所突破,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强化双基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基本能力。教学流程是通过一个简单的练习引出动能和动能定理的复习内容。以分析做功为线索,通过师生对问题的共同讨论分析,最后由学生讨论、发言

4、,总结出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并且通过巩固练习和思考提示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方法步骤。通过本节的复习,应使学生理解动能定理的内容,清楚动能定理的解题步骤,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应用动能定理解题较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解题的不同点:即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由于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适合于恒力做功,也适合于变力做功,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因此用它来处理问题有时比较方便。六、教学过程 (一)回忆、巩固相关相关知识 动能1、定义: 2、表达式: 3、矢量性: 4、 单位: 功1、表达式: 2、矢量性: 3、单位: 动能定理1、表述: 2、数学式: (二)动能定

5、理1、动能定理的内容: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外力对物体所做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2、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及理解1、合外力做功外2、外力做功之代数和1、动能的变化2、和某一过程的始末状态相对应初状态动能末状态动能外力的总功3、动能定理在解题中的运用【例】一质量为2Kg物体在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水平面运动,经10m的位移后速度是多少?请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NF思考:1、以什么为研究对象? 2、物体受几个力作用?G 3、有哪些力对物体做了功? 4、物体的初末动能各是多少?解:由动能定理得代入数据解得: v = 10m/s.【练习】竖直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间的电压为U,设有一质量为

6、m、带正电荷q的带电粒子从正极板处由静止开始运动,求粒子达到负极板时的速度?(单号做)【练习2】在20m高处,某人将2kg的铅球以15ms的速度(水平)抛出,那么此人对铅球做的功是多少?(双号做)4、动能定理解题步骤(1)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2)在研究的运动过程中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各个力的做功情况;(3)确定物体在研究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4)根据动能定理列方程,及其它辅助方程,进行求解。【例2】一质量为2Kg物体在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动摩擦因数为0.2的水平面运动,经10m的位移后速度是多少?请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FfNG思考:1、以什么为研究对象? 2、物

7、体受几个力作用? 3、有哪些力对物体做了功? 4、物体的初末动能各是多少?解:由动能定理得代入数据解得v为7.7m/s.本题也可以用合力做功来求解【练习3】一球从高出地面H处由静止自由落下,不考虑空气阻力,落到地面后并深入地面h深处停止,若球的质量为m,求:球在落入地面以下的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例3】如图,光滑绝缘细杆竖直放置,与以正点电荷Q为圆心的圆周交于B、C两点,质量为m,电量为+q的有孔小球从杆上A点无初速滑下,已知AB=BC=h,小球滑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求:(1)小球由A点滑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功。(2)小球到达C点时的速度。解(1)当小球由点A到点B时,只有电场力和重

8、力做功,由动能定理得:代入数据解得:(2)B、C两点是等势点,电场力不做功,所以小球由点B到点C只有重力做功。由动能定理得:代入数据解得:ABV0Hh【练习4】水平放置的A、B两平行班相距为h,上板A带正电,现有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在B板下方距离H处,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从B板小孔进入板间电场,欲使小球刚好打到A板上,A、B间的电势差AB间的电势差U为为多大?解: N300FGfh【例题4】在沿斜面向上F为20N力的作用下,将一个质量m为2Kg,初速度v1为1m/s的物体拉到倾角为300,高h为5m,动摩擦因数为0.1的斜面顶端,求物体到达斜面顶端时的速度v2为多少?解:只有拉力、摩擦

9、力、重力对物体做了功,而且S=h/sin300=10m 由动能定理得:代入数据解得:v2=9m/s 小结:1、公式2、计算外力对物体做功有两种方式:(1)先求出合外力F合,再利用功的定义式,W合=F合SCOS求合外力的功(2)合外力的功等于所有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W合 = W1+ W2+ 作业: 1、(同学间讨论)设空间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和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如图所示,已知一离子在电场力和洛仑兹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自A点沿曲线ACB运动,到达B点时速度为零,C点是运动的最低点,忽略重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离子必带正电荷 BA点和B点位于同一高度 C离子在C点时速度最大

10、 D离子到达B点后,将沿原曲线返回A点 2、 一质量为m的弹性小球,从距水平面为h的地方处自由下落,假设小球与地面碰撞时不损失能量,小球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受到大小恒定的空气阻力f的作用。求小球从开始下落到静止于地面过程中所通过的路程。(做作业本上)3、总质量为M的列车沿水平直线轨道匀速前进,其末节车厢质量为m,中途脱节,司机发觉时,机车已行驶了L的距离,于是立即关闭油门,除去牵引力.设阻力与质量成正比,机车的牵引力是恒定的,当列车的两部分都停止时,它们的距离是多少? (有兴趣的同学做,不需要做在作业本上)。七、教学反思 1、学生做题时间把握、控制较好,题目的难度适中,基本上做到了因材施教。2、提问问题设计语言较为巧妙,意图明确,学生能顺利回答。3、教态自然,表情丰富,课堂气氛较为融洽。4、语言、优美,问题之间的转折、连接过渡、自然。5、对学生回答问题时评价不太注意方式,没能给出鼓励性的语言,或者说评价太随意,评价语言过于简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6、课堂容量有点小,知识点训练力度不够、强度不够,应加大训练容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