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应激源量表(正式).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62201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应激源量表(正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学生应激源量表(正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学生应激源量表(正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学生应激源量表(正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学生应激源量表(正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应激源量表(正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应激源量表(正式).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 学 生应激源量表编制者 郑 全 全 陈 树 林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学院二000年十月版权所有 不得翻录中学生应激源量表的编制郑全全 陈树林 浙江大学心理学系 一、问题的提出应激(stress)的研究始于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应激研究一开始,人们就发现,应激对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重大影响,早期Selye(1950)的生理应激研究和Holmes(1967)的心理应激研究都表明,如果个体长期处于一种高应激的状态下,会造成身心的损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各种生活事件、突然的创伤性体验、慢性紧张(工作压力、家庭关系紧张)等都会成为应激源,使个体产生心理生理上的应激反应。中学生作为一个正在成长的群体,

2、心理波动十分显著,对各种应激的承受能力也处于锻炼之中,在面对各种紧张性生活事件时,很容易出现各种不良的应激反应,对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了解中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源,进而采取有效的对策来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个专门调查中学生生活事件的适合工具。本研究在参考国内外有关生活事件的研究工具后,编制了中学生应激源量表,在中学生群体中进行测试,检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并初步制定了浙江省中学生的年级和性别常模。二、研究方法(一)量表的形成 根据国内外与中学生应激源有关的研究文献,编制了一个半结构的访谈表,对10名老师和5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初步确定中学生应激源的6个维度

3、:学习压力、教师压力、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压力、同学朋友压力、社会压力及自身生理心理压力。每个维度由710个条目构成,最初的量表是48个条目。后对100名中学生被试进行试测,删除不恰当的3个条目后,形成由45个条目组成的量表,供随后较大规模团体测试用。所编制的中学生应激源量表为李可特(Likert)式5点量表。其中,0表示没有发生或没有影响,1轻度影响,2中度影响,3重度影响,4极重度影响。(二) 资料收集 1998年12月至1999年3月在浙江省范围内进行较大规模的中学生团体测试,问卷当场测试,当场收回。在施测时,除了编制的中学生应激源量表,还有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

4、),作为量表效度的检验工具。(三)被试在浙江省4个大的地理行政区选取有代表性的城市,包括浙北的湖州市、杭州市,浙东的温州市和宁波市,浙南的丽水市,浙西的金华市等6个城市的7所中学,其中有2所重点中学,4所普通中学和1所民办中学。调查了2100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1870份,有效调查率是89%。在所调查的学生中,男生占49.5%(926人),女生占50.5%(944人);从初一到高三学生的人数分别是:初一336人(18%)、初二324人(17.3%)、初三334人(17.9%)、高一298人(15.9%)、高二303人(16.2%)、高三275人(14.7%);学生的平均年龄是15.711.53

5、。(四)统计处理所有统计处理都用计算机软件SPSS8.0进行。三、结果与分析首先,本研究以因素分析作为项目分析方法,从45个条目中筛选出39个项目,组成了正式的中学生应激源量表(见附表一),然后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检验。(一)效度检验1结构效度:采用极大方差正交旋转的因素分析方法,对问卷进行因素分析,获得7个因子(表1)。条目1、7、13、27、31以学习为主要内容(因子I),命名为学习压力;条目2、8、14、18、23、28、32命名为教师压力(因子II);条目3、9、33、36、38命名为家庭环境压力(因子III);条目15、19、24、29命名为父母管教方式压力(因子IV);条目4、10、

6、16、20、25、34、37命名为同学朋友压力(因子V);条目5、11、17、21、26、39命名为社会文化压力(因子VI);条目6、12、22、30、35命名为自我身心压力(因子VII)。 7个因子的贡献量均在8.0以上,属于重要因子,且7个因子共解释了74.42%的方差,这说明所获7个因子在结构上反应了中学生应激的主要来源,具有可解释性。2内容效度:本量表在编制过程中,严格按照应激理论对应激源的定义,与几十位中学生和中学老师进行访谈和试测,并参照国内外有关应激源的调查量表确定中学生日常生活中应激源的的主要内容,如学习中的升学压力、教师的教育方式、家境困难、父母管教过严或过松、与同学朋友有矛

7、盾等;在初始量表测试前,请教育心理学的专家进行了专业的审定,以保证量表的内容效度。最后形成的中学生应激源量表中,每个条目与量表总分的相关在0.320.67之间;在因子中,学习压力因子与其5个条目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80.72,教师压力因子与条目之间的相关为0.650.77,家庭环境压力因子与条目之间的相关为0.320.72,父母管教压力因子与条目之间的相关是0.460.69,同学朋友压力因子与条目之间的相关是0.610.72,社会文化压力因子与条目之间的相关是0.550.71,自我身心压力与条目之间的相关是0.430.69。从量表的编制到最后的结果都表明该量表有较好的内容效度。3实证效度:根

8、据应激理论,应激所产生的心理应激反应以焦虑、抑郁为多见,且应激源的强度越大,所产生的心理应激反应也就越强烈。为此,我们采用国内外常用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同时测试中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结果发现,中学生应激源量表的总分与SAS、SDS的得分呈明显地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39、0.40(均p0.001)。可见,我们所编制的中学生应激源量表确实反应了中学生的应激来源。(二)信度检验1同质性信度:本量表是采用多重记分法,故用Cronbachs a系数来估计量表的一致性,结果显示;Cronbachs a系数为0.93。计算量表各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发现r值均在0.3以上(p0.001)

9、,因子分析后得到的7个因子与总分的相关系数是0.690.88,说明各条目、因子所测内容与量表总体所测内容是一致的,7个因子的a系数是0.65-0.78(见表2)。2折半相关:把量表的39题以奇、偶数题号分为两半,采用SpearmanBrown分半相关系数计算方法所得分半信度系数为0.89,表明条目测定内容具有同源性。3重测信度:选取湖州市一所学校的140名高中学生作为重测对象,间隔8周后对这些被试进行了重测,结果发现量表前后两次测试的相关系数是0.86,这说明量表有很好的重测信度。表1 中学生应激源量表条目在各因子上的负荷(n=1870)题号 因子I 因子II 因子III 因子VI 因子V 因

10、子VI 因子VII 1 .702 .102 .036 .064 .265 .223 .301 7 .698 .204 .048 .068 .159 .231 .225 13 .753 .215 .067 .063 .201 .064 .098 27 .513 .034 .231 .308 .067 .265 .138 31 .786 .165 .246 .159 .034 .215 .169 2 .207 .634 .215 .031 .191 .112 .067 8 .038 .762 .052 .368 .053 .194 .152 14 .253 .741 .201 .008 .167

11、.235 .178 18 .200 .743 .015 .231 .171 .212 .007 23 .125 .476 .136 .004 .165 .200 .101 28 .036 .773 .032 .164 .205 .003 .311 32 .301 .640 .148 .061 .109 .213 .025 3 .010 .112 .704 .162 .413 .003 .154 9 .201 .064 .700 .246 .109 .034 .211 33 .132 .144 .792 .004 .165 .210 .181 36 .252 .037 .636 .104 .14

12、8 .088 .259 38 .112 .207 .719 .063 .201 .064 .098 15 .037 .163 .25 1 .764 .307 .083 .101 19 .067 .063 .201 .707 .117 .215 .109 24 .152 .331 .025 .684 .109 .001 .145 29 .059 .281 .200 .686 .159 .231 .225 4 .015 .231 .171 .212 .677 .168 .069 10 .162 .052 .128 .113 .751 .230 .154 16 .002 .167 .203 .063

13、 .688 .135 .332 20 .176 .024 .160 .078 .705 .259 .115 25 .232 .052 .360 .053 .606 .001 .145 34 .064 .120 .223 .121 .564 .332 .008 37 .028 .130 .206 .115 .599 .291 .111 5 .064 .100 .246 .109 .193 .472 .207 11 .112 .204 .132 .113 .005 .734 .354 17 .002 .134 .102 .233 .213 .740 .222 21 .197 .175 .002 .

14、303 .001 .556 .100 26 .212 .006 .112 .413 .093 .752 .228 39 .163 .221 .124 .007 .083 .482 .116 6 .052 .128 .113 .151 .230 .154 .733 12 .132 .154 .003 .091 .137 .104 .723 22 .092 .166 .153 .001 .080 .321 .640 30 .172 .131 .007 .191 .230 .210 .518 35 .072 .100 .198 .251 .200 .174 .608因子命名 学习 教师 家庭环境 父

15、母管教 同学朋友 社会文化 自我身心特征根 3.32 2.43 2.53 2.02 3.04 2.42 2.11贡献率% 13.83 10.12 10.54 8.41 12.66 10.08 8.79表2 各因子与量表总分的相关(r)及各自的a系数(n=1870)因子I 因子II 因子III 因子IV 因子V 因子VI 因子VII量表总分 0.69* 0.85* 0.77* 0.77* 0.88* 0.77* 0.71*a系数 0.73 0.79 0.75 0.67 0.78 0.68 0.65 注:* p0.001(三)建立浙江省中学生年级、性别常模鉴于本量表有着较为可靠的信度和效度,样本也

16、是来自浙江省的5个有代表性的地区,因此可以建立初步的浙江省常模。在所收集的样本中,男女及各年级人数基本相近,而且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与年级之间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分有显著差异,因此我们建立了性别和年级常模,结果见表3。表3 中学生应激源量表的年级和性别常模(n=1870) 学习 教师 家庭环境 父母管教 同学朋友 社会文化 自我身心 总分 S S S S S S S S初一 6.133.70 3.194.45 1.823.02 2.392.54 4.374.25 2.883.12 4.002.94 24.7819.32n=336 初二 7.123.43 6.195.21 2.673.52 2.

17、822.57 5.684.66 3.583.51 4.923.21 32.9820.51n=324初三 8.463.46 5.975.43 2.863.80 2.992.79 6.214.77 3.633.79 5.833.36 35.9622.06n=334高一 7.933.49 6.676.04 3.174.11 2.862.93 6.104.89 3.723.69 5.863.30 36.3222.94n=298高二 7.973.52 6.696.44 2.663.31 2.682.55 5.905.20 3.453.09 5.653.04 35.0020.79n=303高三 7.633

18、.45 6.735.43 2.973.42 2.552.26 5.774.30 3.252.99 5.532.75 34.4218.31n=275 男性 7.283.62 5.845.80 2.603.55 2.762.64 5.704.73 3.703.47 5.293.30 33.1621.12n=926女性 7.763.54 5.865.51 2.753.58 2.672.61 5.614.72 3.133.30 5.273.07 33.0621.10n=944 四、讨论国内外已经有许多研究结果都表明,紧张性生活事件(又称为应激源)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郑全全等人曾于1997年对浙

19、江省普高、重高和职业高中的学生进行了紧张性生活事件的调查,结果发现:高中学生的主要应激源是人际关系问题、学习和升学压力及家庭、亲友问题,学习负担过重、升学压力、亲友的死亡、亲友急病重、考试失败、家庭压力和家庭矛盾等应激源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杨德森、张明园等关于中国人群生活事件的调查也发现: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应激源是学习问题、健康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为了很好地研究中学生应激源及应激过程,有效的、针对性强的研究工具是十分重要的。国内目前对中学生群体,还没有适合的专门的应激源调查表。我们编制的中学生应激源量表有39个条目,从学习压力、教师压力、家庭环境压力、父母管教方式的压力、社会文

20、化压力、同学朋友交往中的压力及自我身心的压力等7个方面来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紧张来源。从结果分析看,该量表基本反映了中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紧张性生活事件。在测试过程中,学生反应题目通俗易懂,回答方便,所需时间约10分钟,比较适合中学生。 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发现,所编制的中学生应激源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条目的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都较好,Cronbachs a系数为0.93, 7个因子与总分的相关系数是0.690.88,7个因子的a系数是0.650.78,分半信度系数为0.89。效度分析是量表编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量表的结构效度和实证效度都都符合量表编制的要求。 在样本的选取过程中,我们避

21、免了在同一地区取样,使本量表条目具有较普遍的适用性。而且所选取的地区都是浙江省的大行政区,基本上反映了浙江省中学生的情况。我们初步认为所编中学生应激源量表简单易行,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是调查中学生应激源比较有效的测量工具。为使中学生应激源量表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还需要在多个省市进行施测和进行信效度检验,这有待于将来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参考文献1. R.C.Kessler. The Effects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on Depression.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1997, 48:191-211;2. A.D.Simon

22、s, K.L.Angell & S.M.Monroe et al. Cognition and Life Stress in Depression: Cognitive Factors and the Definition, Rating, and Generation of Negative Life Events.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993,102(4): 584-591; 3. A.Osman, F.X.Barrios & J.Longnecker, et al. Validation of the Inventory of College

23、 Students Recent Life Experiences in an American College Sampl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1994,50(6): 856-863;4. R.S. Lazarus. From Psychological Stress to the Emotions: A History of Changing Outlook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1993,44:2-19;5. J.C. Coyne. Social Factors and Psychopathology

24、: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Coping Process. Annual Review Psychology, 1991,42:401-425; 6. J.G.Rablin. Life Events Stress and Illness, Science, 1976,194:1013;7. J.Ruls, B.Mullen. Life Events Perceived Control and Illness, Journal of Human Stress,1981,7:2; 8. 郑日昌,学校心理卫生随谈之一心理卫生教育,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8,2(5):2

25、31;9. 曾文星,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8,2(3):133;10. 梁巍、赵靖平、郑延平,中学生心理卫生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6(3):100;11. 胡胜利,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心理学报,1994,26(2):152;12. 谭和平,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编制研究,心理科学,1998,21(5):429;13. 刘贤臣,王均乐,杨杰等,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7,5(1):34; 14. 刘贤臣,刘连启,李传琦等,青少年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应付方式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1):46;15.

26、 郑延平、杨德森,生活事件、精神紧张与神经症,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3,9(2):65;16 .张瑶等,生活事件调查表对心身疾病患者试用结果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9,3(2):70;17. 郑延平、杨德森,中国生活事件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4(6):262;18. 张亚林、杨德森,生活事件的致病作用,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8,14(2):65;(本文发表于国家级专业期刊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第四期)量表包括7个因子:学习压力:1、7、13、27、31 教师压力:条目2、8、14、18、23、28、32家庭环境压力:3、9、33、36、38 父母管教方式压力:1

27、5、19、24、29同学朋友压力:4、10、16、20、25、34、37社会文化压力:5、11、17、21、26、39 自我身心压力:6、12、22、30、35 问卷 指导语:下面是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的一些好的或不好的日常生活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对个人有影响(如出现紧张、有压力、兴奋或苦恼等),而且这些事件对每个人的影响程度也可能不一样。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忆近一年内及此时此刻有无下列的事件发生,发生的事件对自己的影响有多大,用数字表示:0=没有发生或没有影响,1=轻度影响,2=中度影响,3=重度影响,4=极重度影响。填表不记名,完全保密,请在最合适的答案上打勾(在0 1 2 3 4上打勾

28、)。请注意,事件没有发生或发生了但对自己没有影响,请在“0”上打勾。 没有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1 考试前复习紧张 0 1 2 3 42 老师教育方式粗暴 0 1 2 3 43 父母感情不和或家庭破裂 0 1 2 3 44 被同学朋友误会 0 1 2 3 45 恐怖的影视、小说、杂志等 0 1 2 3 46 情绪不稳定 0 1 2 3 47 考试成绩不理想 0 1 2 3 48 被老师讽刺挖苦 0 1 2 3 49 家里发生天灾人祸(亲人病重、死亡、受灾等) 0 1 2 3 410 被同学朋友歧视、冷落 0 1 2 3 411 淫秽、色情的影视、小说、杂志等 0 1 2 3 412 意志不

29、坚强 0 1 2 3 413 学习任务过紧,心理负担过重 0 1 2 3 414 老师偏心、不公正 0 1 2 3 415 经常受父母打骂、训斥 0 1 2 3 416 与同学朋友发生争吵、纠纷 0 1 2 3 417 不良的社会风气(如赌博) 0 1 2 3 418 老师教学水平低 0 1 2 3 419 父母管教过严 0 1 2 3 420 当众丢面子或名誉受损 0 1 2 3 421 社会交际过多 0 1 2 3 422 有不良习惯 0 1 2 3 423 与老师有矛盾、关系紧张 0 1 2 3 424 父母放任不管或过分溺爱 0 1 2 3 425 结交异性朋友受到干涉 0 1 2 3

30、 426 在社会上交友不当 0 1 2 3 427 所预期的评优落空 0 1 2 3 428 老师作风不正 0 1 2 3 429 父母管教方式不一致 0 1 2 3 430 身体发生明显变化(如青春期) 0 1 2 3 431 担心中考或高考成绩不理想 0 1 2 3 432 被老师批评、处分 0 1 2 3 433 父亲或母亲品行不端 0 1 2 3 434 知心朋友很少、甚至没有 0 1 2 3 435 睡眠不好(入睡困难、睡眠时间减少、早醒或梦多等) 0 1 2 3 436 家庭经济困难 0 1 2 3 437 与异性朋友关系不和或决裂 0 1 2 3 438 与家庭其它成员关系不和 0 1 2 3 439 令人讨厌的社会习俗(如迷信活动) 0 1 2 3 4删除原量表中的18 19 25 30 34 43等6个条目学习压力;1 7 13 27 31教师压力:2 8 14 18 23 28 32家庭压力:家庭环境:3 9 33 36 38 父母管教方式:15 19 24 29同学朋友压力:4 10 16 20 25 34 37社会压力:5 11 17 21 26 39自身压力:6 12 22 30 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