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案例中世纪西欧社会.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62668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教学案例中世纪西欧社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教学案例中世纪西欧社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教学案例中世纪西欧社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教学案例中世纪西欧社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教学案例中世纪西欧社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教学案例中世纪西欧社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教学案例中世纪西欧社会.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教学案例中世纪西欧社会泥城中学 徐 辉背景:本节课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内容中世纪西欧社会。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欧洲古代文明的终结和中世纪文明的开端。此后,西欧各地区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本课是从个案的法兰克王国的发展演变来展现整个西欧社会中世纪的基本特征。初中学生对西欧中世纪这段历史的了解比较有限,想要在普及知识的同时对其特征作深入理解难度较大,深层分析对初中学生来说要求太高,我就想能否运用比较直观的图像形式来引导学生认识中世纪。初中学生处在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的特殊发展时期,感官能力明显强于文字解读。图片教学是初中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教学方式,但他们往往并未意识到图

2、片会包含如此丰富的信息。学生在未经教师引导的情况下,很容易只读出图片的表层信息,而忽略了其隐藏的深层含义,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观察和研讨图片,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挖掘和释读图片信息的方法,使理论化和抽象化的概念自然呈现其中,有助于培养学生透过表象认识历史实质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方法论的指导比本课程内容的传授具有更重大的意义。中世纪大量存世的绘画作品为我本课图像证史的构思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选用适合的图像的时候,我发现中世纪的绘画作品存世的以反映宗教题材的偏多,而反映世俗生活的偏少;反映贵族生活的偏多,而反映农奴生活的偏少;反映农村庄园生活的偏多,而反映城市市民生活的偏少绘画作品的倾

3、向性明显,对选材构成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绘画作品反映题材偏弱的,对选材的合适性存有一定疑问,留待日后更为合适的做调整。过程:导入: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兴趣。扑克牌中人物都有原型,以上分别代表的是亚历山大大帝、大卫王、恺撒和查理大帝。那么查理大帝究竟是谁?为什么能和以上这些显赫人物相提并论呢?新课讲授一、 查理曼帝国中世纪的开始查理大帝生平简介:公元476年,蛮族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古代社会的终结和中世纪的开始,他们在原西罗马帝国的土地上建立起众多蛮族人的王国,其中实力最强大、对后世影响最深刻的就是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鼎盛时期的统治者就是查理大帝,号称查理曼帝国。查理大帝可以说是整个

4、西欧中世纪历史上最强大的君主,其辖有的版图几乎囊括西欧大陆,其势力震慑西亚、北非(见右图) 哈里发的礼物那么查理为什么能够建立这么强大的帝国呢?(出示图片查理大帝的军团)查理大帝的军团教师讲述查理大帝与伦巴第之战,还未交战,伦巴第国王被吓昏的故事。查理的将领们各个奋勇无敌,除了蛮族尚武的传统之外,与当时实行的一套封建等级制度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出示西欧等级结构图。简介西欧封建等级制度。8世纪开始,法兰克王国将土地连带土地上的农民一起分封给贵族,而接受分封的人又可将土地再分封给下属,形成层层分封。最低等级的骑士手中往往领有一个到数个庄园,从国王到最低等级的骑士,形成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制度。查理大

5、帝军队的主力就是骑士,他们为了分封获得更多的土地,作战英勇。那么查理曼帝国的建立是否仅仅依靠的是强大的武力呢?(出示查理曼大帝 木版版面)大家可以注意到查理大帝手中握有两样东西。一样是宝剑,一样是十字球。宝剑和王冠代表了查理世俗权力、权威,那么手握十字球又代表了什么意思呢?(学生:宗教权力,得到了基督教会的认可)事实上,法兰克王国之所以能够迅速扩张,和基督教会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早在法兰克王国的创始人克洛维时期,他就带领所有法兰克人加入了基督教。当时的教会和国王互相依赖,双方的势力都得到了增强,教会由于贵族、信徒的土地、财产的捐赠,获得了大量的财富,而教会也投桃报李,法兰克国王也得到了教会的

6、认可,默认其为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者,这在法统上使法兰克王国优于其他的蛮族人建立的王国。查理在帮助教皇平定叛乱后,终于如愿以偿。公元800年的圣彼得教堂出现了导言部分戏剧性的一幕(学生阅读),正式授予他“罗马人的皇帝“的称号,建立起了强大的查理曼帝国。过渡:那么在查理曼帝国之后,西欧中世纪为什么再也没有能出现如此强大的帝国了呢?二、帝国的分裂中世纪的尴尬学生展开讨论:教师补充:(1)解释“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这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学生回答:分裂割据)一旦国王的统御力薄弱,大封建主的势力就会形成威胁。而继任查理大帝的国王却偏偏就是有“软弱者”之称的路易,在他统治时期,政治上软弱无能,为

7、争夺领地、政权和臣属,父子纷争,兄弟相残,贵族叛乱,中央政权徒有虚名。死后,三子签订凡尔登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学生仔细观察两张地图,其分裂的疆界和现在哪些国家的疆域版图相当呢?(法国、意大利和德国)教师总结:对当代西欧世界基本的格局产生的重大的影响。可见,封建等级制度对西欧中世纪封建割据状况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2)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封臣们在脱离了封主后,仍然能独立以割据政权而存在呢?(他们有庄园)封臣们手中领有的庄园是一个怎样的经济单位呢? 仔细观察这两幅图,你能谈谈你对庄园的了解吗?庄园中都存在了哪些事物呢?学生:劳动的农奴及居住于城堡中的封建领主,农奴从事砍材、农业等生产活动,农奴的

8、居屋简陋,和牲畜同室;而领主的城堡坚固且宏伟;有教堂和风车作磨坊等。有的土地处于休耕的状态。教师总结:1可以这么说,生存于庄园中的农奴和领主们几乎不必踏出庄园一步,就能维持日常的生活需求,这是一个自产自销、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单位。2农奴生产是庄园的主要经济来源,以农业经济为主,中世纪的人们对生产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产生了休耕地以恢复地力。3农奴和领主的生活形成鲜明反差。4 宗教生活在庄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使庄园成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体,为割据政权的存在提供了经济基础。三、城市的复兴中世纪的黄昏随着生产力的逐渐恢复,在庄园之外,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生产单位,他们在人类的生活

9、和未来历史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就是城市。从这两幅图中,你能了解到中世纪城市具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总结:1 房屋拥挤,无规律,卫生状况较差,牲畜满街跑。2 主要从事工商业活动,如经营裁缝、理发、杂货店、毛皮店等。那么书上所绘的布鲁日市城市又是怎样的状态呢?学生总结:建筑雄伟,街道宽阔整洁那么这和之前两幅反映中世纪街道的图是否矛盾呢?哪一种更加接近现实呢? 城市暴动学生回答总结: 1 不矛盾。有的城市建筑规范,有的次级城市则相对建设无规则2 不矛盾。可能存在贫民区和市中心。3 矛盾。前者更接近历史真实。教师补充材料。材料一:有许多人,他们的眼睛只看到中世纪留下的壮丽教堂和伟大的艺术作品,往往

10、拿它们和我们时代的充斥着的噪音的喧嚣和汽车尾气的恶臭的丑陋文明相比较,得出今不如昔的结论。可这仅仅是事情的一个方面。要知道,在富丽宏伟的中世纪教堂边上,无一例外地布满了大量悲惨肮脏的贫民窟。与之相比,连现代最简陋的公寓也堪称豪华奢侈的宫殿。是的,高贵的朗斯洛特和同样高贵的帕尔齐法尔,当这些年轻纯洁的英雄上路去寻找圣杯时,他们当然用不着忍受汽油的臭味。可当时另外有着许许多多的其它臭味,谷仓牛栏的味道,扔到大街上的垃圾腐烂发酵的味道,包围着主教大人宫殿的猪圈的味道,还有那些穿戴祖父传下的衣服和帽子、一辈子没享受过擦肥皂的幸福、也绝少洗澡的人们发出的味道。我不愿意着力描绘出一副大煞风景、十分令人不快

11、的画面。不过当你阅读古代编年史,看到法国国王在华丽高贵的皇宫内悠然眺望窗外,却被巴黎街头拱食的猪群发出的冲天臭气熏得昏倒时,当你看到某本稍稍记载了一些天花和鼠疫横行的惨状的古代手稿时,你才会真正明白“进步”一词绝非现代广告人使用的时髦话。 房龙 人类的故事提点学生文献史料和图像史料互相印证的双重证据法的应用。该题不要求达成统一的答案,学生言之成理即可。教师总结,中世纪的城市经济以工商业活动为主,截然不同与庄园经济,无论其宽阔整洁,还是恶臭难忍,时人是这样来认识城市的: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城市通过争取自治权的斗争,从封建领主手中争取了大量的权力,新兴的市民阶层在历史舞台上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社会影

12、响力。在庄园制逐渐走向衰败的时候,城市逐渐显示出其惊人的活力。小结:西欧中世纪以分裂割据、庄园经济为其基本特征,11世纪开始复兴的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当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城市,如意大利、热那亚、伦敦、巴黎、佛罗伦萨等,在西欧走出中世纪的时候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其所萌发的资本主义萌芽及文艺复兴思潮深深影响了西欧社会的历史进程。教学案例反思:1 本课重点以培养学生的释读图片信息能力为主,在学生自主完成表层信息读取的基础上,经由教师引导完成深层信息的挖掘。在实际教学中,设置的问题缺少梯度成为学生信息提取的最大障碍。如庄园是一个怎样的经济单位呢?学生感觉无从下手。不妨分解为三个小问题。(1) 从图片中

13、你能看到什么人或事物?(如农奴、未耕种的土地是休耕地、教堂、风车等)(2) 通过图片你能想像庄园中的哪些人或事?(如生活在城堡中的领主过着奢侈的生活、到教堂参加礼拜活动等)(3) 通过这些人或事,你对中世纪庄园有了怎样更深层次的了解呢?(如使用畜力和风力、耕犁,说明当时生产力有了一定的提升;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单位;)这样就引导学生在图片“有什么”“是什么”的基础上,思考“说明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由表象、具像的到抽象的维度,由浅入深,水到渠成。2 有关城市的信息读取,有了庄园信息读取作铺垫,学生提取信息相对比较顺利。在巩固学生图片信息提取能力的同时,我尝试让学生接触看似矛盾的图片史料信息,对史料真伪进行甄别,引导学生对图像证史的可靠性提出质疑,并初步掌握双重证据法的应用。重点是学生对方法论的掌握,能够对其手中所掌握的史料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合理的解释,不需得出一致的答案。学生表现较活跃。在城市信息的提取中,教师可适当点明绘画作品是画家主观的产物,可能有失真之处,所以应慎用,进行去伪存真的甄别。3本课的知识点相对弱化,学生在作业的完成中出现了一些小困难,如“罗马人的皇帝”和“罗马皇帝”的区分等,留待作业中加以强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