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生人性化教育的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中学生人性化教育的探索.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中学生人性化教育的探索摘要:人性化教育是主动地为受教育者提供宽容、支持、和谐的人文环境,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培育受教育者具有完整人格的教育。它是依据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而提出的,其目的就是培养受教育者具有完整人格,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关键词:人性化 教育 社会素质 责任感 创新精神一、人性化教育的来源人性化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身及人与社会关系认知深化的结果。人性化要求社会给予人应有的尊重和满足,使人在宽容、支持、和谐的环境中获得个性的调适与完善。人性化有利于人在社会生活中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并充分发掘自身的潜力与创造力,达
2、到人与社会共生共荣的目的。人性化早在我国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孔子在儒学中提出的“仁义”思想,其核心就是“爱人”。而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亦可体现人性化在维护和巩固国家统治中的作用。如“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善为国者,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汉刘向说苑政理)。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同样可见人性化的影子,人道主义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人道主义被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当然,民本思想也好,人道主义也好,只是人性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和表现,而且,多局限于“顺民心,固天下”的目的,并不是真正追求个人的
3、个性调适与完善。人性化发展到今天,更多的是人自身对人性化的追求,个人在社会中渴求尊重和满足,从而潜在地促进人的心智的健康发展。在今天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经营者、管理者正是看清了这一点,从而提出了诸如“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感情管理理念”,“员工第一,利他共生”的管理理念等,这些基于人性化的管理理念的确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自主意识和职业责任感,使他们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为企业和社会积极奉献,这有利于企业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人性化管理成为现代西方国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经济和社会管理中普遍采用的管理模式。教育为了什么?教育就是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健康的人。健康不仅
4、指身体健康,而且包括心智的健康。健康的人才能积极主动地发掘自身的潜能,形成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素质,并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社会的挑选。正是基于人性化是每一个人潜在的需要以及人性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使其成为了人性化教育的来源。二、人性化教育的含义与特征什么是人性化教育?人性化教育就是主动地为受教育者提供宽容、支持、和谐的人文环境,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培育受教育者具有完整人格的教育。概言之,人性化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从人性化教育的含义中可看出,人性化教育具有以下特征:1、平等性。平等性是实施人性化教育的前提,如果教育者不能以朋友的角色平等地融入学生生活中,就不可能理解在特定环境中,
5、在特定年龄段学生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即达不到“换位思考”,就不能去宽容他们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或对他们的行为轻易下结论,因此就很难支持他们在困境中所需要的帮助。人性化教育培养学生完整人格的目的就很难达到。2、宽容性。人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是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从错误走向成熟的。学生的知识、阅历、性格特征决定了他们在不同的年龄段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总是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宽容他们,循循善诱,引导他们明辨是非,走向成熟,是人性化教育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 3、支持性。作为“心理断乳期”的中学生,一方面感觉自己已是大人,急欲摆脱父母的指挥与控制,要求得到与成人相等的对待,渴求得到社会的
6、承认与尊重;另一方面,由于涉世未深,缺乏社会生活经验,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以及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等,使他们又特别依赖父母,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又渴求父母的理解与支持。这种心理在学校的表现是既在心灵上回避老师,亲近朋友,行为上我行我素,又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在学习生活中获得老师的支持,特别是在同学之间友情破裂,“爱情”失意时这种心灵的期求尤为强烈。此时,最能看清问题,并能很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人,也只有老师,而不是同学或朋友,这是由老师的知识和阅历所决定的。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来源于老师的支持往往能使学生重新找回自我或是以理智的心态战胜盲从与发热的头脑。因此,支持同样是人性化教育特征的
7、重要组成部分。4、和谐性。和谐是人性化教育的总体要求,和谐犹如一个良好的气候和氛围,在和谐的气候和氛围中最能造就学生健康的心智和完整的人格。和谐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的尊重与满足,将有利于培育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 5、爱。爱可说是人性化教育的灵魂与核心。平等性、宽容性、支持性与和谐性这些特征,如果没有爱作为支撑,人性化教育将化为乌有。爱本身就是对受教育者的一种尊重,是给予受教育者的一种需要。因此,人性化教育不能没有爱,缺乏爱,就不是人性化。三、人性化教育的目标从社会现在和未来需要什么人,学校培养什么人的“适应性模式”要求出发,人性化教育的目标是依据社会
8、对人的素质的需要而提出的。人的素质是决定个体活动功能状况及质量的基本要素,他是人先天固有的及后天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征及其结构。人的素质包括自然素质和以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构成的社会素质。其中,自然素质既来源于先天遗传,也来源于后人的培养锻炼。而科学素质和社会素质则必须通过后天的培养。在人的素质中,社会素质是决定个体素质高低的根本因素,更是个体接受社会挑选的决定性因素。而在社会素质中,核心又是人文素质,教育界有一句常言,“有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正说明人文素质在人的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何等的关键,重点大学的学生马加爵的魔鬼杀人行径为这一句话更是作了血的注解,它说明人文素质
9、的缺失是何等的危险。因此,在培育学生科学素质的同时,培育学生的人文素质在基础教育中显得刻不容缓。人性化教育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其目标就是培育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并通过人文素质促进科学素质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具体来说,就是培育健康的人,使受教育者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四、人性化教育实施的原则、方法和途径人性化教育要达到教育的目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爱”为核心的原则。作为人性化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只有坚持爱,才能体现人性化,才能使受教育者在和谐、民主、亲情化的氛围中自然接受教育者施以的各种影响,循序渐进地向着人性化教育的目标迈进。实施人性化
10、教育的方法是平等、交流、融入。 1、平等是人性化教育的基本前提。没有平等,就不能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建立起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就不能消除,就不能使教育者融入受教育者,亲近受教育者,而产生没有真话的对话,人性化教育就无法体现“以人为本”。其实施只能无果而终。 2、交流是融入受教育者的通行证。有了交流的平台,教育者以朋友的角色与受教育者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与沟通,就会使双方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心与心之间相互信任,在平等、友爱中亲近教育者,达到无话不吐的程度,使人性化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 3、融入是人性化教育的中心环节。融入标志着受教育者接受了教育者
11、,这为最终实现人性化教育的目标打开了关键的一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在融入中形成的“零距离”,使受教育者亲近、信任教育者,教育者施以人性化教育的目标就会使受教育者从自发走向自觉地接受,达到人性化教育的目的。人性化教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通过心理健康咨询实施人性化教育。人性化教育首先要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才能顺利地实现其教育目的。心理健康咨询是适应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现代教育方式,在人性化教育中它有利于教师摸清学生内心世界的各种真实想法和存在的问题,在人性化教育中就能较好地做到有的放矢。对此,人性化教育的实施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在实践中遵循心理咨询的原则和规律。第二,通
12、过平时学习和生活的接触实施人性化教育。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困难,在这种时候,他们特别需要获得帮助。作为人性化教育实施者,力所能及地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去关爱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烦恼和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自然感知人间真情,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爱心与责任感。第三,通过大众传媒的途径开展创新精神的教育。人性化教育作为培育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教育,就必须依据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培育人。当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特别渴求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人性化教育同样看重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对此,人性化教育主要通过大众传媒途径来培育。大众传媒中有许多关于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异想天开的典型个案,这些个案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素质。另外,教师在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中,在教学上一定要注意方法的灵活多样和答题中答案的开放性,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参考文献:1 李艳云,简论人性化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4(30)2 吴天武,论人性化教育J教育探索,2004,13 万文涛,论人性与人性化教育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4 陈云恺,人性教育与教育人性化J教育评论,2003,25 舒婷,梁春,人性化教育的应然走向J教学研究,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