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63337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摘 要:提问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好这门课程,锻炼思维,开发智力是有很大益处的。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为此,本文从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情境和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评价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现代研究也表明:放手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比通过被动的阅读寻找答案的策略更有效,因为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教学内容的初步感知、整体把握和深入探究的过程,当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时,必然伴随着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推理等思维活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能力呢?1、和

2、谐平等,问者无错1.1、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喜欢的老师,应具有“善解人意、待人公平、为人幽默、乐于交流”等品质,在学习中,学生们所渴望的是能与老师进行平等的交流,不仅同学们之间有互相讨论的学习,他们还喜欢能与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探讨,提出问题相互辩论。可见学生对老师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必须积极的与同学们进行双向交流,互相质疑问难,共同探讨问题,使师生之间成为信息交流的伙伴,形成双向开放的信息传递系统,教师要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活跃学生的思维,融洽师生关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有自主意识的人,在完

3、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是一个积极合作的对象。其次教师要坦诚地面对学生,信任多于批评,鼓励多于指责,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如何,都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而不要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较低,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对于同学之间的嘲讽,也要进行恰当的制止,更不要因为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或者学生现有的知识范围而敷衍了事,这时可以给学生提出思考的建议,指引一下研究的方向。当然,如果自己实在不会,也没有思路,大胆的承认,也未尝不可,“这个问题,我还没有考虑过,课后我们再研究研究吧”。教师主动的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不居高临下,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1.2、向学生反复一种观念课堂提

4、问没有错误。任何一个同学的任何一个提问都是有价值的,其价值就是思考的力量。让每个敢于提问的学生不因提问错误而感到遗憾。不轻易否定学生的任何一个哪怕是低级幼稚的问题,挖掘其问题中的闪光点和可贵之处,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同时制止学生中的冷嘲热讽行为。对学生提出的一些不合常理、稀奇古怪、异想天开的问题更应保护其提出问题的积极性,这样学生便能放下心理包袱,大胆发问。2、启发诱导,方法引领学生的提问习惯和提问能力是逐步培养起来的。开始时学生往往对教师还有很大的依赖性,要么提不出,要么提出一些肤浅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引导。如:引导他们通过课前预习,认真读书,仔细思考,从教材中寻找疑点,发现问题

5、;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发现并提出自己尚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课后复习,整理知识,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纵横关系,使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并联系实际,认真思考,发现问题。同时,教师还要把学生的提问作为经常性的作业来抓,在提问中学习。通过提问增加知识,提高能力,培养觉悟,真正养成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习惯。2.1、从日常生活实例中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物理息息相关,这些现象天天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已习以为常。在构建了基本物理知识平台后,应及时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有意分析,渴望从物理现象中寻求物理本质和探求物理规律的习惯。例如,为什么热水瓶灌了热水后过了一段时间瓶塞不容易拔出?为什么油膜的表面看上

6、去是彩色的?为什么电线为什么夏天比冬天较松弛?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在有风吹时嗡嗡作响?等等。另外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工具、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要有较强的敏感性。2.2、从物理实验现象中提出问题。物理学离不开实验,无论是演示实验、小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只要仔细观察、积极思考,总有取之不尽的素材。教师可有意识设计一些有趣的、有启发的、能激发思维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不断完善问题。如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若发现无论怎样移动透镜,在屏上却找不到烛焰的清晰的像,原因何在呢?对这些问题,教师大可不必亲自回答,而是要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去观察、去总结、去归纳,必要的时

7、候,还将这一问题让全班同学一起来分析,经过集思广益,同学们一般会找到一些原因的。2.3、从改变题设条件中提出问题。物理现象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物理规律也只是一定条件下的客观事实的反映平常习题课教学中,我们可以改变题设条件,一题多变,举一反三。2.4、从探究方法质疑中提出问题。科学研究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抽象、理想化、比较、类比、假说、模型、等效、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多种,同一概念、规律的得出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自然界是和谐的,很多物理现象是可逆的。当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有时可“逆向思维”来思考。如法拉第根据奥斯特“由电产生磁”的实验,提出能否“由磁产生电”的问题。2.5、对各学科的交叉提问

8、一方面,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逐渐丰富,而许多的物理知识本身都有着各种形式的联系和区别,这也为提问提供了很好的题材。另一方面,在学习物理的同时,学生还要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现代社会也要求学生不要孤立地对待和学习各门知识,而要把各门学科知识看成是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的各个方面,需要他们有机地联系起来。所以,如何用物理的知识来解决其它学科的问题?即如何将其它学科的本质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来解?这些问题都是经常遇到并要求解决的。当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要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较高的能力,不易达到,但是如果老师在这方面多加引导,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是很有益处的。2.6、从想象中提出问题。物理学家是世

9、上最富于想象。打开教材看一看,几乎每一页,都有着美丽的想象:那理想化的模型、那理想化的条件、还有那理想化的实验,不全是想象的结晶吗?所以,想要学好物理,必须学会想象,而且,想象的胆子越大越好!譬如:教室里一旦失去了摩擦力,或者,大气压强突然消失,将会怎样?那些理想的模型、条件和实验,如果失去了“理想”,又将如何呢?每次实验之前,也可以想一想:待会儿,将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和预想的会有差异吗?3、合理评价,乐在其中评价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应基于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的具体事实,不过分强调评价的标准化的理念,比如用鼓励的语言进行评价:“你的问题是通过几天的观测后提出的,细致和耐心使你得到

10、更多的经验。”“你用了异中求同的方法提出问题,很科学。”“与同学相反,你用了同中求异的方法提出问题,这也是一种科学的方法”“不轻信书本,不迷信专家,很有勇气。你可以大胆假设,但必须小心验证,这才是科学探究的态度。”通过这些评论使学生形成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这将对促进他们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用语言而不是用分数来评价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可以让我们在评价内容上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而且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总之,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不断营造氛围、设计问题环境、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引导学生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渴求和欲望,使他们面临某一物理情境时会自发地产生“为什么”、“其中蕴涵着什么问题”、“怎么设法去解决”、“有没有新的问题”等一连串的自我发问,最终使学生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变成一种习惯,成为一种需要。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7月2刘儒德. “基于问题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教育研究 p17 2002(2)3马复、章飞 .新课程教学法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