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科学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摘要能够把握信息时代脉搏的高素质人才必将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本文通过对信息素养涵义的理解,以一个科学教师眼光对其进行阐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论述自己的做法及努力方向。关键词信息素养 信息敏感性 个性化信息技能 综合性信息技能一、问题的提出处于e时代与i时代的今天,信息高度发达而又瞬息万变,一个能适应全球化挑战,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人必将是一个具备对信息高度敏感,能及时掌握有效信息、科学地加工、处理信息并能实际应用的人,也就是说信息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应该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和本领。美国信息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1974年就提出了信息素
2、养的概念,包涵以下内容:受教育者达到独立自学及终生学习的水平;对信息源及信息工具的了解运用;拥有各种信息技能。美国图书馆协会在其1989年的报告中明确信息素养的概念,为“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可以说完整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三个层面: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信息技能(技能层面)。科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科学探究中,提出了发展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收集、处理信息的技术对科学探究的意义。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紧密结合,建设科学教学的开放性,向课外活动延伸,充分利用校外信息资源来培养学生收集与课堂
3、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和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其学会终生学习,而信息素养就是终生学习的基础。二、信息素养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从初中生的年龄、经历和心理特点来看,文化素养、信息意识、信息技能相对小学阶段都有了一些发展,尤其是文化素养,并且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文化素养必然会有进一步的提高,但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却可以超前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大脑兴奋性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这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地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支持。下面谈一谈我在实际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一)培养学生的信息敏感性。学生学习中接触的信息相当多而文泛,可有许多学生都不能感受或者不能有选择地接
4、受和处理,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信息意识不强,信息敏感性差。1、宣传信息的重要性初中生尤其是初一学生头脑中还没有完整的信息素养的涵义,不可能从概念的高度来理解信息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故事、事例、游戏等多种较为直观的手段让学生体验并形成强烈的意识:处于当今社会,信息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那么重要而又瞬息万变,自己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掌握它,必将不能适应快节奏的社会变革,甚至是生活、工作、旅行等不能正常进行。要做好这一点,只有在当前的学习中充分把握机会,利用每一次的课堂活动、课外活动、生活经历来捕捉信息、积累信息、处理并合理利用信息,同时在每一次的磨炼中形成有自己风格的信息技能。2、四步
5、阅读法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最常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利用教材进行阅读训练中,我采用四步阅读法,即获取信息、提取有用信息、组织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具体如下:第一步,不提任何问题,也没有暗示,只在他们阅读完教材之后说出他获得的信息;第二步,提出一些陈述性知识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第二篇阅,找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第三步,提出一些有关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问题,再请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寻找关键字和关键句子,尤其是定理、定律、公式等;第四步,再阅读,整合前三步及教材提供的所有信息,问学生根据已掌握的信息,你能做出什么结论、推理或提出什么探究性的问题,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实施你的探究活动等
6、。这种做法要求教师授课时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为了赶进度而将某几个步骤合并起来,成功的关键是第一遍阅读不能提任何问题,学生在几遍阅读中皆须独立完成。3、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哪怕是最轻的负荷也是最重的负担,从人的认知特点上讲,没有兴趣的事物所产生的刺激不容易让学生产生兴奋,更难以在大脑中留下长久的记忆,甚至根本就产生不了刺激。考虑上述情况,我在实际教学中借助一切可能的机会,利用实验、故事、课内课外活动、游戏、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去刺激学生,让他们体会到获取信息的乐趣,处理、应用信息带来的心灵的震憾,从而让他们多角度、多层次地感受到信息的
7、存在。4、建构合理的评价机制积极合理的教学测量和评价机制有助于进行教学诊断,有助于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课堂教学评价,作业及书面测试、讲评、谈话、连续观察、实践活动等多种手段,对信息提取、处理和运用能力发展较快的学生进行表扬和激励,对于较差的学生给予及时的提醒和暗示,这既是对做的好的同学的肯定和奖励,也是对做的差的学生予以帮助,让他们明白自己在信息获取中的不作为、提取中的排除干扰能力和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力,加工处理中的组织能力和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各环节中到底
8、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及时地调整。评价应当是全方位的、一贯性的、随时随地的,在各种评价方式中,课堂教学评价来的最及时,频度最高,形式最丰富,利用合作学习模式,开展小组讨论、交流、相互评价;利用各小组竞赛进行相互批判的评价,教师适时干预的综合性评价等。评价的及时而合理的运用对于学生的信息敏感性培养有不可估量的作用。5、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的使用,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使一些抽象的事物变得直观形象,使微观的模型宏观化,使历史的“现代”化,使未来的可模似化,使我们没有或不能亲身经历事物直接展现在我们面前,手段多样,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从眼、耳、手、脑等多种感官上给
9、学生以刺激,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宽、兴奋性更高、敏感性更强。比如在学习“火山与地震”时,首先给学生播放有关录像并配以文字解说,学生从视觉、听觉上获得了强烈的刺激,似乎都感觉到了大地就在自己脚下震动、灼热的岩浆向自己迎面扑来。强烈的感官刺激使学生获取信息也变得更快速、更直接、更准确、注意力更持久。(二)学生信息技能的提高信息技能主要包括:高效地获取信息;成功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1、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首先应让学生明白有哪些获取信息的途径:课本、课堂学习、各种作业和练习,教学参考资料、文献资料、同学交流、计算机网络、相关部门及有关专家、各种探究活动等
10、。其次要让学生判断:哪些问题要借助信息资源解决;要什么样的信息资源来帮助完成任务;可行性评估(自己拥有什么样的信息资源或可能拥有什么样的信息资源)及高效性(评估什么样的信息资源可以节省时间并更有针对性);最后访问信息资源等。科学教学中要注重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它是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科学基础知识技能,科学的信息获取能力培养则成了无源之水。它是学生文化素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科学教科书中的陈述性知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单位、图表、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方程式、实验仪器的用法及基本操作,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等,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依据;科学教材中所提供的“视窗”
11、、“小资料”、“阅读”、“科学家小注”、“科学、技术、社会”等栏目也为学生获取广泛的新信息提供了大量的素材。2、信息选择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有时获得的信息与所要解决的问题直接相关,甚至就是该问题的答案;有时获得的信息与所要解决的问题只是少量相关,尤其是网络中的信息,而绝大部分都是无关信息甚至是干扰信息,也就是说有效信息极少,信息质量不高。这就要求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效性评价,剔除无用的、干扰的、有时看似有用却十分陈旧与浅显的信息。比如学生想买一本科学方面的教学参考书,他首先必须选择与自己使用的教材版本相配套的参考书,同时还要对参考书的出版时间、适用年级、难度所提供内
12、容的新颖程度,容量等进行评估,还要考虑性价比及自己的学习基础,然后才能选择出适合自己的参考书。科学参考书的选择能力实质也是学生科学的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体现。3、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包括对选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理清他们之间的罗辑关系,并解决问题以及根据己有的信息和己解决的问题进行迁移和发散,产生新的信息和问题。信息的来源有时是多方面的,能否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关键看能否将选取的信息组织得合乎逻辑,并将其综合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就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信息又是联系的,我们为解决问题收集的信息有可能还能解决许多其它的问题,有时在解
13、决问题过程中又会创造新的信息,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创造更多的信息,以至生生不息。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在己有的知识体系中补充新的信息、进行互动的过程,而顺利地完成该过程的有效手段就是知识迁移。所谓迁移就是运用联系、联想、理论联系实际、建模等手段,将新学的内容或问题中呈现的信息综合到自己己有的知识体系中,并与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然后通过比较来寻找它们的相同、相似或相反之处,并运用共同点来解决问题。例如: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主要体现在 能吸附粉尘;能吸收二氧化硫;能杀菌;能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学生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一开始感到无从下手,常规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单
14、独考虑森林的作用,而书本提供的信息和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贮存的信息都十分有限。如果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将人肺作为模型,通过了解人肺作用,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人肺有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等废气来实现人体与大气之间的物质交换,从而我们认为森林作为地球之肺也应该具有使地球与大气层之间实现物质交换,使大气中有毒,有害气体等减少,有益气体增多,实现大气质量改善的作用。然后学生借助已有知识体系中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就能快速地解决该题。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进行找规律的学习方法也正是知识迁移手法的运用。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上述问题的解决方式体现了求同思维的思想,知识迁移过程中如进行经常性的求异思维训练,则能培养学生的创
15、新精神,将会为培养有个性的思维习惯打下基础,它可能就是发明创造的种子。例如:学生在学到月球上没有空气时,我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和讨论:没有空气的月球将会产生哪些特别现象?学生没有到过月球,一点经验基础也没有,那么学生的思维起点是什么呢?在我们的知识体系中有什么样的模型与之有关吗?学生们通过讨论明白:地球上有空气,地球上有哪些现象与空气有关?月球上没有空气就应该有相反的现象或结论。求异思维还可以从一个问题多种解决方案,殊途同归等不同类型的问题解决中得到训练。4、个性化信息技能的培养对学生进行信息技能培训过程中,不断让学生进行反省、总结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和应用等环节所遵循的规律,形成一整套方法,将有助于
16、学生快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而每一个学生由于其智力、心理、生活背景以及情感、意志、气质、性格、个性意识倾向的不同,必然会产生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的个性化信息技能,教师在实际教学培训过程中须充分考虑,因人而异。因此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完成的信息技能训练内容应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面向体体学生的,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需完成的常规教学训练,另一部分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实际条件及可能占有的信息源的不同所安排的不同的训练内容,尤其是课外活动内容。这样的训练学生兴趣足、易完成、学生有成就感,有助于发挥特长,使其潜能得到更大的发展,也为其将来走上不同的社会工作岗位和生活的更出色而打下良好的基础。5、
17、综合性信息技能的培养。一个具有较高信息技能的人,应该对信息的获取、评价、处理、应用的水平都十分高的人,而且能将各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不分彼此,循环往复的人。要实现这种目标,我认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科学探究活动。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具有六个要素: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不断地获取信息、评价、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过程。因为只有根据一定的信息才能提出科学问题;针对问题,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贮备的信息)才能提出猜想和假设,并选择最为可能的猜想和假设,才能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实验过程的本身就是收集信息、获取事实与证
18、据的过程;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只有经过评价、推理、加工与处理,才能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同时根据整合的信息,提出新的探究问题。例如:在技能训练活动: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要求学生对蜡烛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观察。这个探究活动简单可行,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技能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探究,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探究其水溶性及密度;点燃时:观察火焰分几层?哪层最明亮?为什么?探究:哪层温度最高?与什么火焰的特征相似?是不是所有的火焰均有这种特征?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什么?用什么方法验证?熄灭后: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蜡烛刚熄灭的白烟是什么?怎样验证你的猜想
19、?是怎样形成的?刚熄灭时,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学生在整个探究活动中不断地进行着信息的获取、评价、处理应用。有的学生则提出了:酒精灯可以用灯帽盖灭,那么蜡烛能不能用大烧杯盖灭呢?如果烧杯中有一高一矮两支蜡烛、用烧杯盖上去,哪一支会先熄灭呢?一定会这样吗?学生的思绪会象流水一样,源源不断。中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参考文献:信息学基础电子讲稿第三部分。科学课程标准。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唐谓珍从中考试题谈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