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论文:谈化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论文:谈化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谈化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近几年的化学教学中,大家普遍意识到一个问题:考题或习题中文字的陈述量增加和信息的广泛使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越来越重视。而实际答题情况恰恰不尽如人意,诸多学生常常因审题时的大意和未能真正理解题意,酿成错误答案或答非所问。这一点对教师而言可谓感受颇深。比如说试题本来要求“写出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而学生却写成了电子式或结构式;试题要求“写出离子方程式”,而考生却写成了化学方程式;试题本要求“写出E生成F的反应类型”,而一些考生写出的却是化学方程式这一现象的普遍存在,不得不引起的我们的反思。审题中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化学概念模糊不清;再次,对化学原理的
2、使用条件和范围不清楚;其次是语文的阅读水平和对词汇、句子的理解能力较差,习题本身的指导语不清晰,也是造成学生对习题错审错解的原因。综合诸多原因,无不暗示着一个问题:是不是我们平时的教学弱化了阅读能力的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自学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而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自学能力的形成、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坚持不懈的阅读能力培养将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良好的阅读习惯、高效的阅读方法,能使学生终生受益。所以可以预见,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倘若能够重视阅读训练,重视阅读习惯、阅读技巧的培养,重视阅读效果的反
3、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文字信息的加工、整理能力,以求学业上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培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化学课本肯定没有小说、连环画那么轻松有趣,致使一部分学生认为课本枯燥、味如嚼蜡,越学越糊涂,从而产生畏惧、厌烦情绪,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阅读习惯,缺乏阅读兴趣。习惯是形成能力的关键,为了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培育健康愉悦的阅读心理。人的行为是受人的心理活动支配的,培养出良好的阅读心理,才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地根据教材的特点,适时地创设情境(如讲故事、提问或实验),诱导学生的兴趣。比如在上氯气这一节的时候,首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
4、下面的历史故事:1915年4月,德国军队在比利时战场第一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氯气,导致英法联军1.5万人中毒、5000人死亡。对于故事的好奇必然激发学生对氯气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地阅读课文。再如学习NH3的溶解性时,可以通过漂亮的喷泉实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创建平台,提供阅读契机(1)阅读教材,加深认识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一环。然而不少学生在阅读化学课本时,往往对课本中的文字叙述十分重视,能仔细阅读,但对课本中的表格、插图就不太重视,容易忽略。而事实上,化学课本上的插图却因其简单明了、突出重点,而使更多的学习者容易接受所学的化学知识。如新教材在陈述氧
5、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时,附加了图1-7和图1-8,前者清晰地给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四大基本类型反应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形象地告诉读者还原剂和氧化剂之间的电子转移情况,这些都为初学者吃透概念间的联系提供了方便。课本中的表格更显重要性,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材料,而这些数据材料往往是说明化学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如在硫酸工业的接触氧化过程的条件选择时,教材给出了表5-1(不同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表5-2(压强对SO2平衡转化率的影响),这些为学生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条件。所以教师若在化学教学中,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加强和引导学生对化学教材的阅读,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认
6、识,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2)细嚼问题信息,提高阅读能力在习题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审阅题目,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平台。现在学生所碰到的考题中更多的是信息型题例,这类题型要求学生从信息的处理、掌握逐渐过渡到知识的应用过程。而题目给出的信息往往是学生未曾学到的,如新型的科技研究成果、有机化学的反应原理、某些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内容,所以对学生而言常常感觉难度过大。倘若我们的教学能够结合具体的信息题案例,能够引导学生认真地阅读题干,观察分析题给信息,这对于学生能否准确解决题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常温下已知pH=2的高碘酸(HIO4)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
7、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显酸性;0.01mol/L的碘酸(HIO3)或高锰酸(HMnO4)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显中性。请回答下列问题:(1)高碘酸是 (填“强酸”或“弱酸”),理由是 ;(2)0.01 mol/L的碘酸(HIO3)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IO3-与Na+的浓度关系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已知高碘酸和硫酸锰(MnSO4)在溶液中反应生成高锰酸、碘酸和硫酸,此反应的还原剂是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 ;此问题的设计要求学生首先阅读题目的主干,然后对所给的信息进行整合、评价,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根据吸收、贮存
8、的信息解决新问题。分析如下:由题给信息可知:高碘酸是弱酸,碘酸和高锰酸是强酸。由于上面已得出碘酸是强酸,所以0.01 mol/L的HIO3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为中性即c(H+)=c(OH-),则由电荷守恒可知:c(IO3-)=c(Na+)根据题目信息可知高锰酸和硫酸锰的反应过程为:5HIO4 + 2MnSO4 + 3H2O = 2HMnO4 + 5HIO3 + 2H2SO4.但在转写离子方程式时要注意信息的传递:高碘酸是弱酸,碘酸和高锰酸是强酸。所以正确的应为:5HIO4 + 2Mn2+ +3H2O = 11H+ +5IO3- + 2MnO4-因此以信息题为平台,循序
9、渐进地培养学生阅读信息的能力,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为学生准确解题提供了足够的可靠性。三、重视过程引导,强化阅读能力许多学生在阅读化学材料时,只重视结果而缺乏对过程的分析和本质的探索,这样使得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仅仅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对于知识在新情境下的应用往往显得不知所措。比如在化学平衡的学习中,学生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一定量的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后,往其中充入2mol的稀有气体Ar,(1)若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NH3%如何变?(2)若该反应在恒压的密闭容器中进行,NH3%又将如何变?学生在处理此问题时,较多同学认为(1)中NH3%将增大,而(2)
10、中NH3%不变。这种错误的原因明显在于学生熟记了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结果,而不知道压强的变化,实质上引起了平衡中各物质浓度的变化,而浓度的变化又引发了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以至于平衡可能发生移动。如此情况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出现较为普遍。所以我们在阅读指导中,必须要求学生十分重视对化学过程的正确理解,这样方能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化学操作等知识的认识落实到实处,以提升其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总而言之,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是自学能力培养的基础,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所以日常的教学应把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循序渐进,以至阅读能力得以稳步发展、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