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多形式—联动式校本联片教研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区多形式—联动式校本联片教研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区多形式联动式校本联片教研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内容摘要】: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校本教研”,这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可是在现实环境中,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学校之间在文化背景、师资水平、教学条件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城乡之间、名校与薄弱学校尤为明显,使得校本教研的水平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落差,部分农村薄弱学校由于学校规模、师资、经费、环境等原因的影响,不具备独立开展校本教研的条件,城镇学校在某一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优势,非常需要发挥它的优势,促进学校之间的互补,达成资源共享,因此,校本联片教研应运而生。学
2、区于2004年开始这方面的探索,经过几年的努力,构建了学区范围内校本联片教研的框架模式,创建了主题式校本联片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升,形成了学区、片区、学校教研工作网络,解决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师资培训若干问题,从而,建立了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切合学区实际的教研工作框架,也为全县学区一级教研工作模式的构建提供指导性的范例。【关键词】: 校本教研 校本联片教研 主题研讨 自主反思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2002年开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验已在全国展开,作为课程的执行者-教师成为了这场课程改革的关键和主力军,可以这样说:“没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也就没有学生的发展,这场
3、深层次的教育改革也可能就会无功而返。”为此,各级院校,教育行政部门陆续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种新课程通识培训,促使教师从思想和能力两个方面得到提高,以便及时有效地适应新课程的需求,可是一段时间后渐渐出现了工学矛盾、针对性不强、学校经济承受力不行等问题,为了迎接2004年全面推行新课程,各校迫切需要一种切合学校实际、迎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师培训模式。2003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交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将教学工作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校本教研”,这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校本教研制度
4、是在重新审视了现有教研制度之后,基于我国国情的、自下而上的一种制度创新,它是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的对象,采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方式对现实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问题的解决达成专业的自主成长。但校本教研在实际操作中,因为学校条件差异出现的效果也各不相同,以学区为例:它下辖28所中小学,分布在六大乡镇,其中1所在海岛,2所在山区,农村、城镇的比例为3比1,由于客观上的原因各校之间在文化背景、师资水平、学生来源、周边环境、教学条件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在城乡之间、名校与薄弱学校尤为明显,造成校本教研的水平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落差,城镇
5、学校搞得卓有成效,而部分农村薄弱学校由于学校规模小,“专家型”教师几乎没有,任教同一学科的教师人数少,甚至每年级只有一个班,难以开展同伴合作形式的教研,其中1个完全小学只有6个教师,语文、数学教师的人数分别为4、2人,既缺乏研究的对象,也没人去关注自己身边的问题,更谈不上自我反思,为此,我们在考虑是否所有的学校都具备校本教研的能力?辖区内的部分薄弱学校在自然状态下的校本教研如何开展?另外,在校本教研的实施过程中,有的学校在某一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如何发挥它的优势,促进学校之间的互补,达成资源共享。现象的普遍性,表明了研究的紧迫性,如果不及时进行分析、调整校本教研的模式、方法、机制,将严重
6、阻碍这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特别在农村又将给本以脆弱的课程改革添上一份“尴尬”,同时,学区范围内虽然存在着校本教研开展情况的不平衡,但几所龙头学校校本教研开展的水平在全县、乃至全市都是有名气的,四中、三中、实验小学是省、市示范学校,一小是省信息技术实验学校,二小是百年老校,它们的经验、优势是很值得推广,新纪元学校是全国魅力名校,这几所学校共拥有省、市、县名师、教坛新秀、教坛骨干近百人,他们对课改的思考和探索的经历以及教育教学经验完全可以作为资源进行共享,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带动整个片区、整个学科的校本教研水平的提升。另外,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全面提升学校教师的自我研究能力和解决课改中存在
7、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校形成一种研究氛围,一方面是当前学校应该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找到校本联片教研的基本模式、保障机制、评估体系,从而把它作为学区常规性教研工作进行管理,推动整个学区师资队伍的建设步伐,实现整个学区教育教学、教科研工作均衡发展。二、概念界定“学区” 在本课题中是平阳县教育局下辖的教育行政管理辖区。“校本”(schoolbase),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从英文来看,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一切为了学校,二是一切在学校中,三是一切基于学校。“校本教研”是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育教学中的
8、实际问题为研究的对象,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总结经验与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校本联片教研”(以下简称联片教研)是基于我学区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所碰到的具体问题而提出的,是以本学区的一所城镇学校为中心,联合薄弱学校,形成教学研究片区,重点研究解决片内以及几个片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共性问题,实现片内各校、片区之间优势互补的一种教研组织方式。“多形式联动式”是校校之间、片区之间为了解决本校、本片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及未来问题,采取联合、共享的方式、借助不同的载体最终达成问题的解决
9、。三、同类课题研究综述在国外,20世纪60年代斯滕豪斯指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教师成为研究者”。埃里奥特又提出了“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的说法,他认为要“增强教师的自主性”,减少专家的理论假设的约束和控制。凯莱斯等人又提出了“教师成为解放性行动研究者”,认为教育研究要形成教师自己的研究共同群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实现教师专业化,拓展教师的专业自主性。伴随由“教师成为研究者”到“教师成为解放性行动研究者”的转变,教师的教育研究也由此逐渐演变成直接指向学校问题、将学校实践活动与研究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大力倡导学校教师人人参与研究的“校本教研”。在国内,邹尚智在校本教研指导一书中,认为联片
10、教研是校本教研的基本模式之一,当校本教研的内容深入到具体学科领域时,要做到同科互动、同伴互助就困难了。因此,按照地点就近原则,由一所规模较大、办学水平较高、教研能力较强的学校做牵头学校,搞好中心辐射,36所学校组成联合校,扩大规模,挖掘资源,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黎奇在校本教研基地建设模式的书中,也在理论层面上论述了农村学校联片校本教研模式与城区学校校际联合校本教研模式的组织形式、基本方法、行动策略。程冠喜(山东宁阳县伏山镇教育研究室)的文章片区联研 优势互补农村中小学区域性校本教研的创新性实践,文中介绍了片区联研的具体方法是:以中心镇中心小学为基地,乡镇教研组长为主任,各学科教研员领头,各学校教
11、务处主任为副组长的“片区联研”的教研组织联合薄弱乡镇形成教研片,是以学科能力较弱的学校为示范基地进行联片教研;青浦区教师进修学校李永元在联片教研 连环跟进一文中介绍了联片教研的主要方式有校际会课、教学互访、专题合作、同伴结对、回乡支教等。他们在分别在校本联片教研的组织形式、基本方法、行动策略上作了探索,但他们都把它定位在校本联片教研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而我们力求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它的基本模式、保障机制、评估体系,并把它作为学区一级常规性教研工作,促进我学区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推动整个学区教育的均衡发展。四、本课题的理论研究依据1、郎格朗首次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教育并非终止
12、于儿童期和青年期,它应当伴随人的一生而持 续地进行。”“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未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应该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这是每个人在个性的各方面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社会交往的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禀赋的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2、赫钦斯提出学习化社会的概念:“在创建理想社会的过程中,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教育并不是一种片面的活动,而是整个社会的目的。”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成人教育发展报告中提出终身学习的概念:“今后的学习可以个人的自发意愿为基础,个人根据需要选择与自己相适应的手段和方法,贯穿其整个一生去进行的。” 以上几者,都认识到教育对人的一生发展的重要性,同样,在教师
13、继续教育问题上,这些理论的主张也成为我们的理论依据,同时,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法规也是我们开展研究的理论依据。五、课题研究的思路(一)研究目标 1、近期目标通过研究实践,建立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切合学区实际的校本联片教研组织管理体系、活动模式、保障体系、评估体系,加强示范性学校的辐射作用,促进优势学校对薄弱学校的帮扶作用,达成学校、教师、学科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实现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与同伴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联片教研,横向上加强校际间信息沟通,达到共享资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纵向上挖掘学校教科研资源,提升教师们的研究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14、为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师资保证。 2、远期目标通过研究实践,建立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切合学区实际的教研工作框架模式,为我县学区一级教研工作模式的构建提供指导性的范例。(二)研究内容1、探索校本联片教研的组织管理机构、联片教研的操作流程以及联片教研的活动形式以及实施策略。2、探索、建立联片教研的管理制度和评估体系。六、课题研究过程(一)总体思路以本学区范围内28所中学学为研究对象,分成初中、小学两组,初中设立3个片区,小学设立4个片区,每个片区分别由一所城镇龙头学校牵头,其他农村学校作为成员,每学期定期开展活动,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同时运用调查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方法进行研究。(二)初期探
15、索(2005年9月2006年6月)1、成立活动组织机构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由学区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进行均衡搭配,小学设立4个片区,分别由鳌一小、鳌二小、实验小学、新纪元小学为龙头学校,每所学校带3所农村小学;中学设立3个片区,分别由鳌三中、鳌四中、鳌五中为龙头学校,每所学校带2所农村中学,为了使机构以明确的形式进行固定,分别成立了片区领导小组和活动工作组,领导小组由各校校长组成,工作小组由各校教学副校长组成,每次活动地点由各片区自由轮换。 2、采取拟定的活动模式主题式联片教研活动各片区工作组,先找出课改实施过程中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而难以自己单独解决的问题,把它确定为每次研讨的主题,然后围
16、绕着所选择的内容开展教研活动。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图1)片区领导小组会议 定时间、人员、地点、活动计划片区工作组会议 定主题 、内容各校学科组、备课组会议 对主题进行落实片区教研活动 互动对话、交流反思个人自我反思 行为跟进代表案例1:学区小学第四片区05年度第二学期主题式校本联片教研活动时间:2005年12月3日参加学校:七小、十一小、钱仓镇小、南麂小学、腾蛟石牌小学活动地点:七小活动过程摘要:领导小组会议05年11月22日工作组会议05年11月25日教学研讨活动05年12月3日活动形式:分8个学科分别有2位教师执教同一教材的研讨课,再进行互动评课,最后撰写案例、反思。成果体现:共收到教学案
17、例(反思)120多篇这种模式所涉及教师面广,问题解决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普遍性,能比较切合教师实际,尤其是能促进骨干教师、名师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得到教师的普遍认可。专家引领式的联片教研活动由学区、片区牵头,邀请名师、名家进行教学观摩讲习会,引领广大教师以现场观摩,现场互动对话,针对急待解决的困惑与遇到的真实问题与专家开展现场对话、交流反思,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图2)各片区领导小组会议 定时间、地点、人员工作组会议 定主题 龙头学校“邀请”名师、名家 定课题教研活动 交流互动个体自我反思 问题解决、行为跟进代表案例2:学区中学第三片区06年度
18、第一学期专家引领式校本联片教研活动时间:2006年12月31日参加学校:五中、六中、钱仓中学、新纪元学校活动地点:钱仓中学活动过程摘要:领导小组会议06年12月20日工作组会议06年12月25日教学研讨活动06年12月31日活动形式:6位市、县新秀、名师代表上研讨课上课者与听课者现场互动解决了数学探究式问题如何设计的问题,针对语文阅读教学达成了几点共识,本次活动共收案例(反思)60多篇这种模式名优教师的教学经验对全体参与者的引领作用非常突出,对研讨主题的理解也比较深刻,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但名优教师解决问题的方法、角度超出广大教师的学习基础,很容易成为一次教学展示,另外这种模式中名优
19、教师的选派很受条件限制,不适合大量推广,同时对薄弱学校来说,也不利于培养骨干力量。案例研究式联片教研活动在专题性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后进行的案例式研究,利用课堂中统一、鲜活的素材,引导广大教师在每个教研活动过程中进行二次增添式的深度反思,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图3)联片工作小组会议 确定专题各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 确定观察点、集中反思点参与公开课活动的全体教师互动 案例点评、二度反思科学分析,理性总解 形成课的亮点代表案例3:学区小学第四片区06年度第二学期案例研究式校本联片教研活动时间:2007年4月5日参加学校:七小、十一小、钱仓镇小、新纪元学校活动地点:新纪元学校活动过程摘要:工作组会议0
20、7年3月29日学科指导组会议07年4月3日听主题研讨课07年4月5日主持人选取片段进行对比研讨成果体现:对同一课题、同一主题采取两种不同设计的对比更加明显,对主题的理解比以往现场互动更加深刻这种模式有利于对主题的理解更加深刻,有利于让广大参与者学会课堂观察的方法与技能,有利于培养教师自我反思的习惯,但这种模式需要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作支撑,不利于大量推广,可以作为学术小组的研讨活动而开展。3、中期评估、调整经过一年的探索,课题组于2006年7月召开七大片区工作组组长会议,研讨课题实施一年来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经过讨论形成以下共识:校本联片活动这种方式是科学的,但活动模式中只有主题式校本联片教研活
21、动比较切合学校实际,迎合绝大部分教师需要。校本联片教研应当作为学校校本教研的重要方式,但时间安排不能过多,由每学期2次调整为1次比较容易实施,便于形成学校工作习惯。校本联片教研活动工作组是必要的,但学科内的“专家”引领作用发挥不明显,部分学科在互动对话时出现放任自流或无人组织的现象,各片区急需成立各学科的指导组,由学科骨干教师进行引领,引导参与活动人员进行自我反思。每次活动的主题是重要的,但主题必须是课改实施过程中或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问题的集中体现,只有这样的主题 才能引起广大教师的共鸣,才能有效解决广大教师的现实困惑与未来问题。活动地点的变换有利于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使用不同形式的教学
22、方式,但校本联片活动其最初出发点之一,就是为了解决个别学校规模小,平行班少等困难,所以片区内活动地点的轮流要以学校实际为前提,采用城镇、农村代表学校轮换制的比较科学。(三)二度实践(2006年9月2007年6月)根据行动研究的客观要求,针对中期评估中的建议,2006年9月在学区教研工作计划中作明确的调整。1、调整组的机构在保留片区校本联片教研领导小组、工作组的前提下,增设了片区校本联片教研活动学科指导组,每个学科设正、副组长各1人,轮流主持人每次教研活动后的主题研讨活动,并给本学科各参与活动的上课、听课者以信息帮助。2、调整活动形式(1)调整活动模式。以主题式校本联片教研为主要方式,而把专家引
23、领式、案例研究式这两种活动模式,由龙头学校根据需要,采用强弱联合(送教下乡)或跨片区校际联谊等方式进行,同时鼓励进行形式创新,如:采用视频案例研讨活动、滚动式课堂现场研究活动(执教者上完一节课后,经过20分钟讨论,马上带着讨论成果去第二次上课)。(2)做精主题式校本联片活动鲜明的研讨主题课改的要求、学生的需求与教师现有的教育教学实践在交互中会产生很多的新问题,从校本教研的要求看,都需要将这些问题都一一地进行研究,而校本联片教研只能在发现、提出问题之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择真正对学校发展、教师发展以及学生发展有重要价值的问题下作为活动研讨的主题,让所有教师都围绕这个主题做充分的理论
24、准备、经验准备、教学准备和资料准备,这样的校本联片教研才是有效的,针对初期探索中出现的主题确定过程中的不足,我们采取以下三个步骤来进行:主题的产生过程。在校本联片教研活动之前,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科组、每一位老师都应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具体反思:在近一阶段教育教学过程中,自己碰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困惑?这些问题和困惑为什么百思而不得其解?然后在联片筹备会上,大家一起把各自的问题摆出来,进行问题诊断,最后找出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通过问题的分类、筛选,形成较为集中的问题群。主题的提炼过程。“日常性的随意问题”走向“专题性的研究问题”是校本联本教研的有别于以往的校内教研活动的标志,而事实上,许多
25、老师不能从众多问题中发现有研究价值的核心问题,所以我们要重视借助研究共同体的力量,通过对多次比较与分析,去提炼那些具有普遍性、典型性以及在现有条件下有解决可能性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可以先组织老师围绕问题,广泛收集资料,进行专题理论学习,深入研讨;然后发挥联片工作组的作用,帮助教师选择这些问题作为思考对象,这样研讨的主题就自然地落在教师思考范围之内,主题的提炼过程自然地产生了。主题的确认过程。经过提炼,需要研讨的主题群在教师心中生成,此时工作组经过调查,仔细分析,确定一个简单、易行、急需、有效的主题作为每次活动的中心任务,从而有效地开展本次校本联片教研的前期准备。精心设计的研讨课在初期探索阶段
26、,每次研讨课由执教者自己选定,出现研讨主题与课的内容联系不紧密,甚至出现互不相干的情况,造成课后研讨反思时出现以课论课、讲不到主题上来等“尴尬”,预先设定的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困惑的意图无法实现。另外,有时也出现同一年段中虽然主题相同,但课型不同的现象,使得课后进行研讨无法进行横向类比,浪费了一定的信息资源,达不成校本联片活动的预定目标,根据中期评估的建议,采用以下策略:根据主题选定课型、课题、课时。在每次活动准备工作时,在领导小组、工作组会结束之后,马上召开学科指导组、备课组会议,通过发挥学科指导组骨干教师的作用,帮助上课教师依据主题,选定课型、课题、课时。体现主题,策略多样。为了避免偏离主题、
27、减少信息资源的浪费,在二度实践中,每个片区的研讨课都采用“同一主题、不同课题”、“同一课题、不同主题”、“同一主题、同一课题”三种操作方法。“同一主题、不同课题”由片区内几个学校针对不同学科共同商讨,确定各学科的同一个主题,然后由开课者确定上课的课题,从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共同探讨主题;“同一课题、不同主题”即同一学科几位开课教师针对同样的课题,各自确定不同的主题,然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切入口进行对同一节课内容的研究。“同一主题、同一课题”即同一学科开课教师针对同一课题,选择同一个教学内容,而后根据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教学特色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执教教师互相之间不能交流,力图保证体现主题 方式的独特
28、性、多样性,提供给参与者更多思考空间与研讨素材。 校内精品,片内交流。由于二度实践中我们特别注意主题 的产生、提炼、确定过程,力求使研讨主题就正广大教师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师自我研究,不能都等到校本联片教研活动上去解决,每次的研讨课选手先要在自己校内上成精品课,充分发挥校内团队集体智慧,运用研究合力把主题意图体现得更确显后,再到校本联片展示,让广大教师对主题理解得更清晰,研讨得更深刻、更有效。精心组织的研讨活动把教师的个体自我反思,作为每次校本联片教研最基本的力理和最普遍形式。首先,关注对话交流制度的落实。校本联片教研是一个开放、资源共享的活动模式,来自
29、不同学校的教师,大家彼此之间、听课教师与上课教师之间并不是非常了解,为了达到自我反思、共同进步的目标必然需要一个对话互动的平台,每次活动中,都必须安排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专家( 主持人)之间的对话交流,谈一谈彼此对主题背景材料的学习体会,谈谈课中对本次主题的落实情况如何,谈谈自己对本课的看法以及困惑,与会者基本达成共识。其次,关注反思成果的提升。校本联片教研活动中反思不是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对自己(或他人)教育教学的能力与结果的审视和分析,因此,反思的成果必须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教研活动,如:采用现场书面评课,让所以与会者在第一时间对自己
30、的的思作记录;采用案例撰写、教育叙事等形式,以一定的高度对自己的反思作记录;采用教案重组,以全新的视角对自己的反思进行记录等等。第三,还要关注教师的情感需要体验。教师是人,是一个“完整”和“人际”的人,“完整”的人意味着教师的职业生涯也有七情欲、酸甜苦涩,所以教师的认知和学习离不开其情感的参与和投入,校本联片活动应该能够为教师创设一个安全的、信任的、允许犯错的氛围,因为在同课异构体现主题的形式中,教师的自主设计教学思路过程本身就是自我创新的过程,因为是创新,出现不完美,甚至出现失败,都是客观允许的,所以不能把校本联片教研活动中的反思会议变成“检讨大会”,出现的问题不应成为教师的压力,而是成长的
31、起点。最后,更要关注参与者的行为跟进。每次活动结束后,主持人都要对本次研讨已经解决的问题与达成的共识进行总结、固化,形成各种成功经验,倡导每位参与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尝试,同时对本次活动出现的争议,让大家带回去进行探索。七、课题研究成果基于学区、各校的实际情况和研究的理论构想,二年来在不断探索中大胆创新和不断完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零散到系统、从构想到实践、从概念到操作的艰难蜕变,构建了学区范围内校本联片教研的框架模式,创建了主题式校本联片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升,形成了学区、片区、学校教研工作网络,解决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师资培训若干问题。成果一:构建了学区校本联片教研的
32、框架模式经过二年的实践研究,我们构建了学区校本联片教研的框架模式(见图4),该模式具体包括:创设一种氛围(建立合作、互动、共建的建设性人际关系),坚持两个着力点(实践体验与自我反思),创新四个措施。该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对话互动、体验反思、理论与实践交织并行”,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将片区联片作为校本教研的组织形式,将主题式校本联片活动作为核心载体,最终,我们的目标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研究我们明确了该框架模式必须有四个基本要素:(一)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和建设性心理环境是前提基础首先,我们发现校长的观念、学校的政策直接影响着校本联片教研对教师培训的效果,因为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学校行政和财
33、政的支持,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强调与各校校长在校本联片教研活动要形成共识,并要求校长以第一责任人的身份参与校本联片教研活动,我们还发现校本联片教研活动的制度化则进一步使得它本身的发展呈良性的态势,因此,对所开展的一些工作也可以学校规章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如:校本联片教研学分制度、奖励制度、骨干教师培养制度,从而为校本联片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其次,创设建设性的心理氛围也是校本联片教研取得教师培训成效的前提和心理保障,因为“合作、互助、共进、共享”这种建设性心理氛围有助于参训教师主动进行自我探索、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理念,自觉接受新的课程理论,并在不断反思中得到发展,尤其是对中老年教
34、师群体来说,消除在校本联片教研中课堂展示、交流的恐惧感更为重要。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来形成这种氛围,如:要求各校定期开展课堂教研讨活动,加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加强教师的素材积累;发挥学科指导组的指导作用,预先设定研讨的理论支持;及时收集、编写论文集和案例等等。(二)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实践是核心内容开展校本教研最终目标是对教师进行新课程适应能力的培训,从微观的角度来讲,就是通过校本教研解决一些急需的问题,让教师懂得新课程如何教、学生如何能学得好,成为新课程熟练操作手,而不是把他们培训成为具有高深学科知识、专业水平的专家,因此,校本联片教研活动必须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
35、提供一个理论学习、实践平台,并最终实现了教师“以学论教”教育思维的形成和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通过课题教学研讨,采用参与体验式的学习方式 ,对每位教师进行新课程理论培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三)案例研究和行动研究是重要载体知识的内化需要学习者自身体验,以住的新课程“院校通识培训”之所以低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忽视了参训教师的学校教育情境去传授理论知识,从而导致两者的脱节,教师所获得的仅仅是“所倡导的理论”,并不是“所需要的理论”。校本联片教研要让教师通过亲身参与采用案例研究、行动研究这两大载体,把自己的教学行动变成研究的对象,借助联片共同体的优势开展个体自主反思
36、,帮助教师建构自己对于教学和学习的理解,主动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教师个体自主反思又会发现新的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在每次校本联片教研活动中变得更理性、更自觉。在具体实践中,我们紧紧抓好五步:主题提炼过程参与面要广;主题背景知识的学习时间要拉长;研讨互动是要人人主动;案例反思要及时动笔;行为跟进校内要督促,使得每次校本联片教研变成教师参与式的新课程学习实践培训活动。(四)职能化的联片共同体是重要保障由学区牵头通过学校现有条件、师资状况,地理位置等情况的调查分析,创建了七大校本联片活动片区,并以文件形式向全学区公布,每个片区设有领导小组、活动工作组、学科指导组、备课组、承办学校工作
37、组(具体关系见图5)领导小组由各校校长组成,并由片区龙头学校校长任组长,负责校本联片活动的规划和各项制度的颁布,同时以第一责任人的身份参与校本联片教研活动。片区工作组由各校的教学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校本联片教研计划的制订,每一次活动的安排、落实、监督与评价。学科指导组由各校教学业务领导和专家型骨干教师组成,主要负责执教者的业务指导以及主题研讨过程中的引领、解惑作用。备课组由各校内的教学骨干组成,主要负责帮助执教人员对主题的理解以及主题 在课堂中的落实方式提供经验支持,例如帮助备课,参与试教等。活动工作组由举办学校的中层干部组成,主要提供场地、设备、资料等保障,以及相关后勤服务。成果二:创建了主
38、题式校本联片教研活动形式,形成了可操作性很强活动流程经过二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发现了“主题 式校本联片教研”活动形式是一种校本教研新型、高效、切合学区一级教研管理实际的组织形式,28所中小学分七大片区,分别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活动操作流程,经过研究, 我们发现主题式校本联片教研的成功开展,必须有三大关键支撑点。(一)必须有规范、严密的操作流程校本联片教研这种形式好处多多,但它的自身缺陷也是客观存在的,那就是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行政隶属关系,全凭那种互信互助的意愿 组合在一起,如果参与学校或教师抱着走过场的态度来参加活动的话,那么校本联片教研就失去它美好的初衷,因此,主题式校本联片教研活动必须
39、要严格按照预定的流程操作(见图6),让活动过程的本身发挥最大的研训作用,从而保证校本联片教研的活动成效。在这个流程中,我们发现片区工作组会议的有效性是关键,它决定着每次活动的主题是否紧扣一线教学的需要,是否正是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困惑,另外,还担负着每次活动中主题落实情况的评估、反馈任务,所以每次主题式校本联片教研活动的成效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片区工作组的工作质量,为此我们在设定活动时间时,都留给工作组两周的时间,他们至少要开3次以上的集中会议。在这个流程中,我们发现学科指导组、备课组的指导帮助作用是否发挥是重点,由于主题式校本联片教研的生命在于研讨主题是否成功达成,而在实践中参加本校联片开
40、课的都是各校的青年教师居中多,同时各校基本上采用轮流制,就课堂教学水平而言处于中流档次,一节课的顺利开设是无需担心的,但对主题的深刻体现,确实需要专家型教师、骨干教师的帮助、引导,所以我们在每次活动时建立了“一帮一”、“组包一”的机制,确保主题第一、质量第一的目标不变。在这个流程中,我们认定个体反思、行为跟进是最终目标。由于校本联片教研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展示活动,而是要通过主题的研讨达成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最终化成教师个体的教学行动,因此,每次校本联片教研活动结束之后,各校要以教研组为单位,做好行为跟进的督促、评价工作。(二)积极、良好的教师自我反思习惯举办校本联片教研活动、开展主题研讨,
41、如果没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行为,那么校本联片教研活动就会流于形式,变成每一学期教师例行的跨校聚会,或者变成毫无主题研讨意义的教学展示活动,所以我们发现校本联片教研活动要达成真正的主题研讨任务,必须帮助教师形成积极、良好的自我反思习惯,自觉地发现、思考、探索自己教学实践问题,认真地反思自己、同伴在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与不足,及时认真地积累自己的思考、困惑,并积极开展对话、交流。另外,也只有让教师具备自我反思的习惯,主题式校本联片教研这种组织形式才能得到教师的喜欢和喜欢,才能代替期初设定几种教研模式,成为主流。活动前,要求针对主题背景进行反思。每个片区的学科指导组要针对片区工作组所收集、提
42、炼确定的主题以及执教者所选定的课题,分学科提供相关的主题背景材料,印分发到片区中每一位教师手中,预留一周的时间让老师阅读,并要求每位教师做好自己的发言提纲(合见解、反思、困惑),准备在活动中交流。活动中,要求每位参与者根据主题进行课堂观察。听课者要及时、主动地写下课堂反思摘要,课后反思采用现场互动对活动的形式,一般先由主持人(学科指导组成员)介绍本次活动主题及执教者情况,接着由执教者分别介绍自己对本次研讨主题的理解和教学设计意图,特别是体现主题的做法和教后的反思,然后展开现场对话,执教者、主持人现场解惑,最后主持人作总结,总结本次活动对主题达成情况,把本次活动中有争议的意见留给参与者自己反思,
43、并布置返校后的行为跟进任务。活动后, 要求每位执教者及时反思。每位听课者可以写一篇教学反思、案例或教学环节点评,使教学经验得到进一步的理论化,要求在规定时间里上交学科指导组,由学科指导组汇偏成集,下发各校教研组学习,每位教师通过品读同伴的反思,再次展开自我反思。(三)科学、有效的主题落实渠道 在主题式校本联片教研活动中,活动主题的收集、提炼、确定过程定的是自下面上、从分散到集中的道路,这是为了保证每次研讨主题能贴近教学实践,反映急待解决的问题,能有效地引导广大多数教师开展研究。另外,主题式校本联片教研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理论的再造过程,执教者依据自己(或备课组)对研讨主题的理解,演变成特定的
44、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素材供参训教师作研究,这时主题性课堂教学也是主题落实的预定渠道,因此,它必须作出精心设计与安排,必须做到两个要求。 集中智慧。每位执教者在活动之前,必须在教研组中举办一个针对研讨主题的专业会谈,通过执教者与同伴、指导者之间的信息交换,生成许多建设性的见解,实现经验共享,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主题落实的质量。 同课异构。由于每个研讨主题至少有两位教师上课,为了便于听课教师进行有效反思,推行了同课异构的设想,几位执教者都要针对自己对主题的理解,针对同一课题,采用几种不同的教学设计,为教师自我反思的开展与案例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也为听课者提供多变、新奇的课堂艺术品,为所有参与者树立
45、校本联片教研常见常鲜、常有精品的新形象。成果之三: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升,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了可靠保证(一)极大地提升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意识 2004年9月新课程在我们学区中小学教始年级全面实施,虽然在此之前各级院校展已经开始进行各类新课程通识培训,但对象基本上限定在执教老师与学校骨干,大部分老师(特别是老教师)还是觉得新课程理念离自己很遥远,普遍抱着“等到用时再学来得及”的想法,把新、老教材在理念上完全割裂开来。2005年9月本课题开始实施,以非常具体的信号提醒他们新课程理念与新课程实施是同步的,当他们参加了首次校本联片教研活动之后,造成很大的震动,(互动对话、主题研讨时的思想交锋给他们留下深刻
46、的印象),教师必须随着新课程而成长,否则就会被新课程所淘汰,这成了大家的共识,教书成为了一种专业行为,每个人必须树立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意识与自信。两年间,七大片区每次活动的参与率几乎达到100%,每次活动后的案例、反思回收率达80%以上,特别可喜的是老教师参与积极性并不比中、青年教师低,活动的结果、成效都达到了预先的要求。2007年6月我们课题组在七片区教师中作了一次关于专业发展与师德修养的问卷调查发现:85.5%的教师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自身建设是职业道德重要内容之一;80.1%的教师认为敬业不只是爱自己的事业,也要爱自己的学科专业;90%以上的教师明显感到新课程背景下不紧跟潮流社会被
47、课程所淘汰;90%以上的教师认为每次校本联片教研活动自己都有收获。特别是老年教师感触最深“一杯水、一桶水的想法已经过时了,教师必须要有长流水”,“以往我们也想学习,可校内教研活动不尽人意,外出学习是青年教师的专利,校本联片教研活动让我们大开眼界”,一大批青年教师得益于校本联片教研这个平台,成功地实行专业成长的新飞跃:相关链接: 联片教研促进我成长 一小 兰衍局自“学区”启动校本联片教研活动以来,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促使我快速的成长,最终获得了”浙江省教改之星“的称号。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首先感谢的是“联片教研”。1、在磨课中成长:每次的联片教研公开课是少不了的,于是,我经常要和上公开课的老师一起磨课。有时,一节课要听10来次,每次听好之后,大家集中在一起讨论课中的每一个环节及改进策略,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但提高了上公开课老师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参与磨课的每一位老师都得到成长。如我在市里上公开课分数的意义就得到了,全市老师的好评,我想应该归功了平时的磨课。2、在讲座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