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亨廷顿的政治参与理论.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63973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亨廷顿的政治参与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析亨廷顿的政治参与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析亨廷顿的政治参与理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析亨廷顿的政治参与理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析亨廷顿的政治参与理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亨廷顿的政治参与理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亨廷顿的政治参与理论.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亨廷顿的政治参与理论 摘 要:亨廷顿是较早的论述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理论的政治学者,他的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的理论独树一格,不同于以往的西方传统政治学者的论述。他从界定政治参与的内涵出发,论述了影响政治参与模式影响的因素、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的模式等内容。他的政治参与理论阐释了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实际,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关键词:亨廷顿 政治参与 发展中国家 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327-02 塞缪尔?亨廷顿是世界著名的现实主义的政治学家,他以研究第三世界的政治发展理论而闻名于世。在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中,发展中国家的政

2、治参与理论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亨廷顿从政治发展的一般理论逐步深入到政治参与理论的研究中。1968年,亨廷顿的著作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出版。在书中他指出“政治现代化涉及权威的合理化、结构的分离和政治参与的扩大等三个方面”,而权威的合理化和结构的分离都需要政治参与的扩大来实现,“区分现代化国家和传统国家,最重要的标志乃是人民通过大规模的政治组合参与政治并受到政治的影响。”1976年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这一关于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理论的著作出版,标志着亨廷顿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理论的基本形成。 一、亨廷顿政治参与的概念 对于政治参与这一概念,政治学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说,即使是亨廷顿本人,在不同的

3、时期和著作中对政治参与的概念也由不同的界定。但是,亨廷顿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有其区别于发达国家的不同特征。为此,他将政治参与定义为“政治参与是指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并从五个方面对政治参与作了较详细的分析: 首先,政治参与是平民的参与。亨廷顿将共同体中的人按照所扮演的角色将其分为三类:政治决策者、政治参与者和政治冷漠者。政治决策是作为政治职业者的政治精英的活动如政府官员;政治参与是普通平民的行为,其政治参与是间断性的、业余性的;政治冷漠者主要是指那些是无心、无力参与政治事物的人。 其次,政治参与是影响政治决策的政治活动。平民的政治参与行为是特指能对政府的决策产生影响的行为,是一种

4、政治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改变或影响政府的现有决策,更好的维护自身的权利。 第三,政治参与是一种政治行为而非政治态度。亨廷顿认为,政治参与只应该包括客观的政治行为。因为政治取向属于一种主观的、内化的个人态度和感情,如政治知识、政治思想等,是不可预测的;而政治行为是一种客观的、可分析的政治活动,如投票、选举等,是可预估的。只包括政治行为的政治参与可以提高分析的客观性。 第四,政治参与注重过程而非结果。亨廷顿认为,只要是已经发生了的有关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都可以算是政治参与行为。而不管其是维护了社会稳定还是使社会陷入了混乱和无秩序。 第五,政治参与包括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主动参与是指参与者自发的自主

5、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被动参与是指受到他人的鼓动而去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亨廷顿认为政治参与应包括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两种形式,因为,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在事实上是很难区分的。并且,有的政治参与既包含有主动参与又包含被动参与,往往是一种混合型的政治参与。 二、亨廷顿政治参与模式的影响因素 以往的研究认为,社会经济增长、社会经济平等、政治稳定和政治参与等要素之间是一种直线型关系。社会经济的增长会促使社会经济的平等、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政治参与的有序扩大。然而,二战后发展中国家进入现代化的发展现实表明,这些变量之间的关联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多向联系。如,许多新兴的国家在战后经济上的确取得了长足

6、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但是,这些国家并未在政治上也取得相应或同步的发展,反而政治上更加动荡不安,暴力频繁,政权更迭,社会更加的混乱,普遍的出现了亨廷顿称之为“政治衰朽”现象。 1.社会经济发展 亨廷顿认为,“经济发展指的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和产品的增长。它可以用平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化水平来衡量,还可以用个人享受的福利水准来衡量。”这表明经济发展首先在于其总量的增加,其次,政治动员水平与三大产业的职业分布状况之间有着明显的关系。另外,经济发展增大了社会上高地位角色的比例、个人受教育程度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经济发展对政治参与有着双重的影响,它一方面可以促进政治参与的扩大。,随着社会经济

7、的发展收入和受教育水平提高、新旧群体之间的紧张关系、更多的组织和社团的出现、政府职能的扩大、公民意识的觉醒等均会促进政治参与;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又会阻碍政治参与的扩大。某些特殊的政治参与因素并不受经济发展的影响,甚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某些方面可能会趋向于减少政治参与。比如,随着政府职能范围的扩大,对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存在着消极影响。因此,亨廷顿认为,对于传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参与之间的关系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修正,“总的来说,发展与参与携手并进,但在某些场合,参与水平超出发展程度;而在另一些场合,参与水平又落后于发展程度。”因此,“就促进政治参与来说,社会外部环境的影响,可能会部分补偿社会经济发展

8、水平较低的不利因素;而社会传统文化和行为模式的影响,也可能抵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有利因素。” 2.社会经济平等 平等是一个复杂的感念。它既可以是财富的平等,也可以是地位上的平等;既可以是结果的平等,也可以是机会的平等。亨廷顿将研究的目标放在经济中的收入与地位的平等上。“如果一个国家公民的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极不平等,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长久地维持民主政府形式。” 政治发展的自由模式假设社会经济平等与政治参与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然而,亨廷顿经过研究发现,这种假设的政治参与通常仅仅限于民主政治参与而不是所有的参与,并且,也无法证明经济平等与政治参与究竟谁是因谁是果。在亨廷顿看来,社会经济平等和政治

9、参与之间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在政治参与扩大的早期阶段,政治参与的扩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社会经济的不平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多的人称为政治参与者,就会促使政府通过增加收入和财富再分配的政策,从而促使更加公平的社会经济平等。 3.社会政治稳定 亨廷顿把政治稳定这一概念和现代化联系在一起,“事实上,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在他看来。政治稳定这一概念至少包含着两个基本要素即继承性和秩序性。继承性是指政治体系的关键要素未发生改变、政治演进没有中断、主要的社会参与力量没有消失以及没有发生企图更迭政权的政治运动;秩序性是指没有大规模的政治动乱、暴力事件或政权的解体。社会政治的稳定并

10、非是政治体系没有任何的变化,而是指统治当局所倡导的政治价值和政治组织结构的相对连续性和持续性。 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指出,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动员、政治参与、经济发展、社会平等等变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战以后,广大发展中国家政治骚动和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政权频繁更迭。其原因是“在很大程度上,这是社会急剧变革、新的社会集团被迅速动员起来卷入政治,而同时政治体制的发展却又步伐缓慢所造成的。”他在分析影响政治稳的因素时构建了三种关系: 社会动员经济发展=社会颓丧 社会颓丧流动机会=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政治动乱 这些公式表明,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的关系在发展中国家有不

11、同的表现。在初期阶段,政治参与仍然是上层政治精英的活动,军事政变往往广受欢迎;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参与的有序扩大,军事政变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政治不稳定更多的表现为骚乱或其他形式的暴力事件。当然,影响政治稳定的因素并非只有政治参与一个,政治参与只是其中的一个较重要的结果性因素。 三、亨廷顿政治参与的模式分析:四个模式两个阶段 亨廷顿认为,对当代发展中国家来说“其它一些模式似乎对于把握政治参与与其它发展变量的关系更有帮助。尤其有四种模式中产阶级的、专制的、大众的和技术统治的模式,在我们看来似乎把握了这些变量在当代许多个案中的动态变化。” 中产阶级的模式是指政府优先采取政策满足新兴的城

12、市中等阶层的政治要求。在这种模式下,政治参与将扩大到城市中等阶层,经济合理迅速地增长。与此同时,经济部平等也会日趋严重。 发展的专制模式强调权力的集中,鼓励经济的增长,压制中等阶层的政治参与,并通过促进社会经济平等的途径来寻求下等阶层的支持,以对抗中等阶层。 发展的技术统治模式强调高水平的投资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容忍收入不平等的扩大,保持低水平的政治参与,并暂时抑制政治参与的进一步扩大。 发展的大众模式下,高水平和日益扩大的政治参与,与不断增多的政府救济金和促进经济平等以及在必要时维持较低的经济增长率同时进行。 此外,亨廷顿指出,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的四个模式应该要适应政治发展的两个阶段:第一个阶

13、段是政治发展的初期,其所面临的问题是中等阶层政治参与的扩大;第二个阶段是政治发展的中期,其所面临的问题是城市和乡村下层政治参与要求的扩大。中产阶级的模式和发展的专制模式适应第一个阶段的要求,发展的技术统治模式和大众模式适应第二个阶段的要求。 这四种模式并不是发展中国家仅有的模式,而是它们恰恰更加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另外,这四种模式不适合两类国家:一种是“低稳定国家”,一种是已成功经历了革命的国家。但是这两类国家数量极少,不能提供有益的分析。而“我们所讨论的这四种模式,则有助于分析大量也已摆脱了低稳定国家状态但又未曾经历成功的革命的国家中,政治参与与其他关键发展变量间的关系。” 四、对亨廷顿政

14、治参与理论的简要评价 亨廷顿的政治参与理论丰富和发展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发展理论,开拓了政治发展理论的新境界。同时,他的政治参与理论集合了同时代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另立新说,使得政治参与理论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是现代化理论研究转型的创新成果,并进一步的推动者政治参与理论研究的新探索。对于当代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亨廷顿的政治参与理论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他的“四种模式,两个阶段”的政治参与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二战后至20世纪60、70年代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实际。但是,随着墨西哥的经济政治发展和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腾飞及民主制度的发展和巩固,已经

15、突破了亨廷顿政治参与理论中“参与爆炸”、“参与内爆”的困境,实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平等、社会政治稳定、政治参与等变量间的平衡。这显示了其理论阐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美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等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2年. 2美亨廷顿,纳尔逊.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M.王晓寿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 3胡永瀚.亨廷顿的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理论研究C.云南:云南大学,2013年. 4王晓禹.论亨廷顿的政治参与理论J.江右论坛,2007(10). 5胡政,罗维.论亨廷顿政治参与理论及其现实启示J.理论导刊:政治与社会,2009(5). 6赵

16、端.亨廷顿的政治参与理论评述J.公会论坛,2005(2). 注 释 美亨廷顿:难以抉择,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5页. 美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世纪出版社,2012年版,第26页. 美亨廷顿:难以抉择,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57页. 美亨廷顿:难以抉择,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57页. 美亨廷顿:难以抉择,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70页. 美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世纪出版社,2012年版,第31页. 美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世纪出版社,2012年版,第3、4页. 美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世纪出版社,2012年版,第42页. 美亨廷顿:难以抉择,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23页. 作者简介:赵青霞(1988年9月),性别:女,河南省长垣县人,郑州大学政治学理论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县域政治、基层民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