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第二章光现象》概念检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第二章光现象》概念检测.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第二章 光现象知识要点检测班级 姓名 评价 一、光的传播(一)光源1. 光源:本身 的物体叫光源。如 。2. 光源分类:a. 光源,如太阳。b. 光源,如蜡烛、白炽灯。 3. 月亮 (“是”或“不是”)光源。(二)光的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2. 举两个生活中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 3. 小孔成像的原理: 。 小孔成像的性质: 像。像的形状取决于 ,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 关。4. 影子的形成:因为光沿是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 物体上后,在物体的一侧就会有一个光照射不到的 ,就是影子。5. 形成日食时,“三球”的位置关系是:太阳 ,在一条直线上。6. 形成月食时,“三球”的位置关系是
2、:太阳 ,在一条直线上。7. 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方向 变。(三)光速1.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变的,介质不同,传播的速度也 同。2.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 ,记为c= m/s= km/s.3.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非常接近于c。而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 中光速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 。4. 光年是 的单位,它等于光在一年内传播的 。(这里1年=365天)5. 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因为打雷时,闪电和雷声是 发生的,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 ,光传来的时间比声音传来的时间 得多,所以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四)光线1. 用一条 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3、这样的直线叫光线。2. 光线是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而画的,只是一个物理模型,实际 (“存在”或“不存在”)。二、光的反射(一)光的反射1. 定义: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 时,在界面处被反射回 中的现象称为光的反射。2. 法线: 于镜面的直线叫做法线。3.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 的夹角叫做入射角。4.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 的夹角叫做反射角。5. 光的反射定律:(如右图所示)(1) ;(2) ;(3) 。6. 法线相当于 的角平分线。7.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如果让光逆着 光线的方向射到镜面,那么,它被反射后就会逆着原来的 光的方向射出,这就是光路可逆。(二)光的反射类型有 和 。1. 镜面反射
4、: 的表面发生的反射称为镜面反射。在镜面反射中,反射光线在 方向上特别强,其他方向上几乎 反射光。检验: 光线入射到平滑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 ,说明是镜面反射。 平静的水面、平面镜、黑板“反光”等发生的是 反射。2. 漫反射: 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在漫反射中,反射光线射向 方向。检验: 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 ,说明是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发生了 反射。3.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 (“遵守”或“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 有时黑板“反光”,请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建议: ; ; 。三、平面镜成像(一)平
5、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的位置在物体与对应像点 的 上。(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如右图所示,镜前烛焰上的点S向四处发光,射向平面镜的光经平面镜 后进入了人的 ,引起视觉,我们感到好象是从图中 处发出的。S就是S点在镜中的 ,物体上每个点在镜中都有一个像点,所有这些像点就组成了整个物体的虚像。(三)平面镜的作用1. 利用平面镜来 。 2. 利用平面镜来 。(四)说明:1. 虚像: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 相交而成的像是虚像,实际并不存在。看到虚像时 (“有”或“没有”)光线进入人眼。虚象能用眼睛看, (“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2. 实像:由 会聚而成的像是实像, (“能”或“不能”)呈现在光屏
6、上, (“可以”或“不可能”)用眼睛直接观察。(五)岸边的树木和房屋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倒立的,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平静的水面好象是一个 ,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 点“等距”,对于树木和房屋,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的像也距水面 ,各点组成的像从水面上看就是倒立的。(六)潜望镜是利用 块 的平面镜两次成像的原理来制成的。(七)互相垂直的镜面使光线反射后 。例如自行的 。(八)球面镜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1. 凹面镜: 是凹面的球面镜是凹面镜。凹面镜对光线有 作用(如图a所示)。入射到凹面镜上的平行光的反射光线 到F点,这一点是凹镜的 点。例如 。从凹面镜焦点射出的光,
7、反射后成为 射出。例如手电筒。2. 凸面镜: 是凸面的球面镜。凸面镜对光线有 作用,如图b所示,汽车观后镜是 面镜,从较小的镜中可以看到较 范围的景物。四、光的折射1. 光的折射: 光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 折射角:折射光线与 的夹角叫做折射角。3. 光的折射规律:(1) ;(2) 。(3)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 偏折,折射角 于入射角;(4)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 偏折,折射角 于入射角。4.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 。5. 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 。6. 光在折射过程中,光路 (“可逆”或“不可逆”)。7
8、. 在透明玻璃杯的杯底放一枚硬币,再放一些水。把杯子端到眼睛的高度,再慢慢下移。当杯子下移到一个位置时,可以看到两枚硬币,解释这种现象。 看到的上面的硬币是通过 而成的变 的 像; 看到的下面的硬币是通过 而成的 的 像。 8. 岸上的人看水里的鱼,看到的到鱼比实际的位置深还是浅,为什么? 9. 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树,看到的到树比实际的树高还是矮,为什么? 比实际的树 。这是由于 引起的。从树梢射来的光线,在水面处 ,折射光线 偏折,射到人的眼里,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树梢 像,所以看到的树比实际的树 。10. 海市蜃楼是一种由 产生的现象。由于光的折射,我们早上看到太阳的时间比太阳实际
9、升上来的时间要 。五、光的色散(一)色散:把复色光分解成 光的现象叫做色散。 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 。白光是 (“单色光”或“复色光”)。(二)色光的混合 色光的“三原色”: 。“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等比例的混合呈 色。(三)物体的颜色1.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 决定的。有色的透明体通过与它颜色 的光。2.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有色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 的光。(四)颜料的混合颜料的“三原色”: 。三种颜料,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调出各种颜色。等比例的三种颜料混合呈 色。(五)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
10、该物体呈现 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 色;如果一个物体能通过所有色光,则该物体是 的。 (六)在一张白纸上用红颜料写一个“光”字,把它拿到暗室。只用红光照射时,你将看到什么现象?只用绿光照射时,你又将看到什么现象?只用红光照射时,红色的“光”字将 ,只能看到 。因为只有红光照射,白纸、红字反射 ,进入我们眼睛的只有 。 只用绿光照射时,将看到绿纸上有一个 色的“光”字。因为只有绿光照射,白纸反射 光呈 色,红色字 ,没有反射光呈 色。 (七)放电影用的银幕为什么做成白色的?因为白色物体能反射 ,这样我们就能看到 。(八)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一幅绚丽多彩的油画作品,将会看到什么
11、现象?为什么?我们将只能看到 。这是因为绚丽多彩的油画画面由各种颜色组成,这些颜料中只有 色、 色颜料能反射红光看到红色色块,其它颜料将红光 了,没有反射光呈 色。六、看不见的光人眼能感觉到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光。还有一些光人眼 ,这些光称为不可见光。(一)红外线 1. 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 侧的 光叫做红外线。2. 红外线的特性有:热效应强、透雾能力强。热效应强: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太阳的热主要是以红外线的形式送到地球。利用红外线的这种特征,我们可以用红外线来加热物体。透雾能力强:利用这一特性,制作了 遥控器,发明了红外线遥感技术,利用此技术可以对地球进行勘测,如寻找水源、监视森林火灾等
12、,在军事上也有重要应用,如 夜视仪。(二)紫外线 1. 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紫光 侧的 光叫紫外线。2. 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有:生理作用强、化学作用强、荧光效应强。生理作用强,能杀菌,还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 ,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化学作用强,能使底片 。荧光效应强;应用 线的荧光效应,还可进行防伪,如在人民币上用荧光物质做上印记等。(三) 补充:大气对光的散射特点:波长较 的光容易被散射(如 光、 光),因此,天空是蓝色的。波长较 的光不易被散射(如 光、 光),因此傍晚的阳光发红,汽车的雾灯是 光灯。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要点一、透镜(一)透镜的基本知识1.
13、 透镜:用玻璃等透明物质制成,具有一定厚度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光学元件。2. 类型:(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图甲所示就是凸透镜,图乙所示就是凹透镜。3. 主光轴:透镜两个球面心的连线叫透镜主光轴。4. 光心:位于透镜中心,光通过它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5. 薄透镜:如果透镜的厚度比球面半径小得多的透镜叫薄透镜。注:初中物理中的透镜均是薄透镜。(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1.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实际光线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F,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根据折射光路可逆原理,在凸透镜另一倒主光轴上也有一个焦点。由
14、于F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称作实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2.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变得发散射出,且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光轴上一点F,这一点F就是凹透镜的焦点,由于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是虚焦点,在凹透镜两侧主光轴上各有一个虚焦点。(三)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折射后将通过焦点。(2)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跟主光轴平行。(3)过光心的光线,折射后,方向不改变。2. 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2)延长线经过另一侧焦点的
15、光线,折射后跟主光轴平行。(3)过光心的光线,折射后方向不改变。二、生活中的透镜(一)照相机照相机是利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则暗箱长度就是像距。拍照的要领和方法:一是被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即物距必须大于2倍焦距;二是旋转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即像距,使景物清晰的像成在胶片上,拍摄近景时,使镜头前伸,离胶片远一些以增大像距;拍摄远景时,使镜头后缩,离胶片近一些以减小像距;三是利用光圈和快门,控制曝光量和曝光时间,以改善相片效果。(二)投影仪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投影仪的主要部
16、件有:聚光镜、凸透镜和平面镜。如右图所示,聚光镜(两块大螺纹透镜作用相当凸透镜)对灯光发出的光线起会聚作用,使之照亮胶片,胶片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放大的实像成于屏幕上。(三)放大镜 放大镜就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它是利用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使用放大镜时,必须把物体放在焦点之内,才能通过透镜观察到物体正立的、放大的虚像,且物体越靠近焦点,虚像越大,像距也越大。(四)望远镜 通常的望远镜可看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
17、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实像放大。(五)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是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物体了。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简称物距,f表示焦距,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简称像距。凸透镜成像规律如下:1. 当u2f时,像与物异侧,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2. 当u=2f时,像与物异侧,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3. 当fu2f时,像与物异侧,
18、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4. 当u=f时,不成像。5. 当uf时,像与物同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二)关于成像规律的几点说明1. 当u减小时,v增大,像也会增大;当u增大时,v减小,像也减小。2. u=f是成实像和成虚像的分界点。3. u=2f是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4. 由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既可成放大的实像,也可成缩小的实像,但实像都是倒立的;凸透镜还可成虚像,只是所成的虚像总是放大、正立的。(三)实像和虚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眼睛看,也可以用光屏接收,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像所在的位置,胶片会感光。虚像:由实际光线的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睛观察,但不能用光屏
19、接收。四、眼睛和眼镜(一)眼睛的构造及原理1. 构造:如右图所示,眼睛主要是由瞳孔、晶状体、角膜、睫状体、虹膜、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等组成。2. 原理:眼睛是一架“神奇的照相机”,瞳孔相当于光圈。晶状体相当于镜头,视网膜相当于底片,上有许多对光线感觉灵敏的神经细胞,当受到光线刺激时,神经细胞就会把它感受到的信号传给大脑,引起视觉,于是,就看见东西了。从成像角度讲,人眼可简化为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光屏,角膜,水样液,晶状体和玻璃体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正常人眼睛的焦距都小于2cm,人看物体时u2f,所以物体会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发生变化时,睫状体会改变晶状体弯曲
20、程度,使物体的清晰的像总能成在视网膜上。(二)近视眼1. 近视眼的特点: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2. 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模糊光斑了。3. 矫正: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在眼前放一适当的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方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三)远视眼1. 特点: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2. 产生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的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近一点的光还没会聚成一点就达到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模糊的光斑。3. 矫正:利用凸透镜
21、成像特点,在眼睛前放一凸透镜,就能使来自近处的物体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二、光现象 透镜及其应用(一)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1.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等都是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2.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m/s。3. 光遇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光路可逆。4. 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里成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点和对应的物点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到镜面的距离(像距)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物距)相等。(二)光的折射 光的色散1.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
22、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2. 白色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透明体的颜色由它所透的色光决定。有色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3.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4. 在光谱中红光之外的看不见的光叫红外线,可使温度计示数升高;在光谱中紫光之外的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三)透镜及其成像规律1.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1)凸透镜的三条主要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经过另一侧的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在
23、凸透镜另一侧平行于主光轴射出。(2)凹透镜的三条主要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此焦点与入射光线在透镜的同侧);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延长线过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主光轴。2. 凸透镜成像规律:(1)凸透镜成像有三个区域,两个特点:u=2f点是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缩小”还是“放大”的实像的分界点。u=f点是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还是“虚像”的分界点,又是成“倒立像”还是“正立像”的分界点,像物“同侧”还是“异侧”的分界点。(2)当uf时,u减小,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且实像变大,v增大。成实像时,像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
24、当uf时,成虚像,物体距凸透镜越远,放大的虚像越大。(3)凸透镜所成的像:实像一定倒立,虚像一定正立;虚像一定放大,实像有放大、缩小、等大三种可能;实像一定与物体在透镜两侧,虚像一定与物体在透镜同侧,且在物体的后面。(四)透镜的应用1. 照相机:利用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特点。暗箱长度相当于像距,暗箱中的胶卷相当于光屏。2. 投影仪:利用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稍大于焦距之间),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特点。3. 放大镜:利用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特点。4. 眼睛与眼镜(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睫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一个焦距可以调节的凸
25、透镜,它把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2)近视眼: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角膜和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的物体的像在视网膜前方。用凹透镜矫正。(3)远视眼: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角膜和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的物体的像在视网膜后方。用凸透镜矫正。5. 显微镜:由两个凸透镜组合。利用物镜能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目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6. 望远镜:由两个凸透镜组合。利用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一个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再经过目镜放大,能看清较远处的物体。第四章 物态变化知识要点一、温度计(一)温度和温标1.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
26、度叫温度。物体越热则它的温度越高;物体越冷,则它的温度越低。2. 两种温标(1)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一百度,在零度一百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摄氏度,记作1。(2)热力学温度:以宇宙中温度的下限绝对零度(约273)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单位是“开”,符号是K。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 T=t+273K。(二)温度计1. 作用:用来测量温度高低的仪器。2. 原理:常见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作的。3. 类别:常见的温度计有实验用的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4. 量程:指温度计能够测量的温度范围。实验
27、室温度计的量程是:-20110;体温计量程是:3542;寒暑表量程是:-2050。5. 分度值:即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实验常用温度计为1;体温计为0.1;寒暑表为1。(三)正确使用温度计1. 测量前要做到:(1)观察它的量程,估计待测物体的温度的度低,待测物体的温度应在温度计的量程之内。(2)认清它的分度值,以便用它测量时可以快而准地读出温度值。2. 测量时要做到:(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如测液体温度时,不要让玻璃泡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如右图均为错误操作。(2)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待测物体接触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与被测物体接触,不能
28、脱离被测物体,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不可俯视或仰视。(四)体温计1. 用途:用来测量人体温度的仪器,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2. 体温计的构造特点:在玻璃泡上方有一非常细的缩口,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会在缩口处断开,水银柱不能退回玻璃泡中。3. 与实验常用温度计的区别:(1)测温物质一般不同:实验常用温度计中的测温物质通常是酒精、煤油,而体温计中是水银。(2)构造不同: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一缩口,而实验常用温度计没有。(3)量程不同:体温计是3542,实验常用温度计是-20100。(4)分度值不同:体温计是0.1,实验常温度计是1。(5)用途不同:体温计专用来测体温,而实验常用温度计
29、用途较为广泛。(6)用法不同:体温度用之前用力甩,实验常用温度计不能甩。二、熔化和凝固(一)熔化和凝固1. 物态变化:固态、液态和气态是自然界中一般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质的温度有关。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叫物态变化。2.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如冰变为水,熔化要吸热。3.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如水结成冰,物质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二)晶体和非晶体1.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则没有,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但同一晶体,其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如正常情况下冰的熔点是0,水的凝固点也是0。2. 晶体熔化的条件是:(
30、1)温度达到熔点;(2)要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晶体凝固的条件是:(1)温度达到凝固点;(2)要向外界放热,二者缺一不可。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3. 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非晶体熔化过程要吸热,温度逐渐升高;凝固时要放热,温度逐渐降低。(三)熔化和凝固图象利用图象来表示物理量间的变化规律,是用教学手段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如右图所示是用温度时间图象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现象。由图中可以清楚看出,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即晶体熔化(或凝固)图象中要吸热(或放热)而温度不变的过程(有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段),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没有这一过程。三、汽
31、化和液化(一)汽化和液化1.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时要吸热。物质汽化的方式有两种:蒸发和沸腾。2.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如水蒸气变成水。物质液化时要向外界放热。(二)沸腾1.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不同的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沸点还跟大气压有关,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2. 液体沸腾的条件:(1)温度必须达到沸点。(2)继续从外界吸热。液体要沸腾,二者缺一不可。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始终保持在沸点处不变。3. 液体沸腾图象,如果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可画出液体沸腾图象,
32、如右图所示。图中AB表示液体沸腾前吸热温度上升的过程,BC段表示液体温度达到沸点t0时,吸热温度不变,即液体沸腾的过程。(三)蒸发1.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且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2.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以下三个:(1)液体的温度高低。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2)液体的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蒸发越快。(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液体的蒸发越快。3. 蒸发是液体汽化的一种方式,所以液体蒸发时都要吸热,导致周围物体或自身的温度降低,因而蒸发具有致冷作用。(四)液化的方式1. 液化的两种方式:(1)降低温度:一切气体,在温度降
33、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不同的气体液化时的温度不相同。(2)压缩体积:部分气体压缩到一定体积时也可以液化。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不能使其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以下,才能用压缩体积的办法液化。2. 液化的优点:气体液化后体积将大大缩小,但于贮存和运输。四、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升华现象并不罕见,但不易被我们所接受,因为这一过程进行缓慢不易被我们觉察到,但我们可以根据觉察到的结果来间接分析推断这一过程。与升华一样,凝华的过程也不易觉察,但物质凝华的结果可以觉察到。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一、电荷(一)自然界
34、有两种电荷1. 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二)电荷从哪里来的1. 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2.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二、电流和电路(一)电流1. 形成电流的原因: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便形成了电流。2. 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1)电路中必须有电源。(2)电路必须是通路。3. 电流方向的规定:电流是从电源正极出发、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的。对于灯泡来说,电流无论在灯丝中沿什么方向流动,灯泡都
35、能发光。并不是所有用电器都是这样,如半导体二极管中的电流只能从一端流向另一端,不能反向流动。(二)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1. 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常见的电源有电池、发电机等,它们都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2. 开关:控 控电路通断的装置。3. 导线:用来连接电路和传输电能的。导线都是用导体做成的。4. 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如电灯、电视机、电风扇等都是用电器,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装置。(三)电路的三种状态1. 通路:指连通的电路。电路中各用电器均能工作。2. 断路:指断开的电路。电路中各用电器均不工作。3. 短路:指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将电源两极连接起来,这样做的后果是所有用电器均不工作,导线中有很大的电流,因而会烧坏导线,损坏电源,严重时还会引起火灾,所以这样连接方式是绝对不允许的。(四)电路图1. 用规定的符号来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它的优点是能方便地画出,能更清晰明了地表示电路连接情况,方便分析。画电路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整个图形大体呈长方形。(2)导线要横平竖直。(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