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65052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三物理第一次水平测试题 (2011.10.9)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 分,有选错的得0分)1.北京奥运火炬成功登上珠峰,如图所示是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据此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等于位移B.线路总长度与火炬所走时间的比等于登山者的平均速度C.在计算登山运动的速度时可以把火炬手当成质点D.珠峰顶的重力加速度要小于9.8m/s22下列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 B.速度很大时,加速度可以为零 C

2、.速度变化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D.速度方向一定不能与加速度方向垂直3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 s内位移的大小只决定于:( )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B物体运动初速度C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D物体运动的末速度4在军事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1时刻,速度达较大值v1时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在t2时刻以较小速度v2着地。他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空降兵在0t1或t1t2时间内的的平均速度的结论正确的是( )A0t1, Bt1t2,Ct1t2, Dt1t2,5.如图,P是位于水平的粗糙桌面上的物块。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将P小盘相连,小盘内有砝码,小盘与砝码的总质量为m。在运

3、动的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关于P在水平方向受到的作用力与相应的施力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拉力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和桌面 .拉力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绳和桌面. 重力mg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和桌面. 重力mg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绳和桌面AB30O6如图所示,轻绳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O点,下端悬挂一个重为10N的物体A,B是固定的表面光滑的圆柱体。当A静止时,轻绳与天花板的夹角为300,B受到绳的压力是( )A5N B10N C5ND10N7如图甲所示,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图乙中和分别表示

4、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路程。图乙中正确的是 ( )AB8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不变的速度向右运动。将质量为的物体Q轻轻放在水平传送带的左端处,经秒,Q的速度也变为,再经秒到达右端处,则 ( ) A.前秒物体作加速运动,后秒物体作减速运动。B.由传送带左端到右端的平均速度为C.前秒的位移与后秒的位移之比为1:2D.后秒内与传送带之间无摩擦力9两块相同的竖直木板A、B间有质量均为m的四块相同的木块,用两个大小均为F的水平力压木板,使木板均处于平衡,如图所示。设所有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则第2块对第3块的摩擦力大小为( )A0;Bmg;CF;Dmg/210如图所示,三段不可伸长的

5、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基中OB是水平的,A端、B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 )A必定是OAB必定是OBC必定是OCD可能是OB,也可能是OC11下列对力和运动的认识正确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C牛顿认为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12、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图所示,今对小球a持续加一个向下偏左300的恒力,并对小球b

6、持续施加一个向右偏上300的同样大小的力,最后达到平衡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aaaaabbbbb左右A B C D二、填空、实验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18分)13一质点由静止从A点出发,先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3a,速度为零时到达B 点。A、B间距离为s。求质点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14. (1)某同学要进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请在下面列出的实验器材中,选出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填在横线上(填编号):。 打点计时器 天平 低压交流电源 低压直流电源 细绳和纸带 钩码和小车 秒表 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刻度尺(2)某同学利用打点计

7、时器所记录的纸带来研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小车的运动情况,实验中获得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打A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A=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m/s2。(结果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OABCD3.186.7410.6915.05(单位:cm)15弹簧的形变与外力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形变量x作出F-x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 。16某同学在做“验证力

8、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根据测量结果在白纸上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其中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 (1)图中的 是F1和F2的合力的理论值; 是F1和F2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填字母代号) 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三、计算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3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7(6分)一辆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10s,然后以1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行驶10s,求:(1)汽车在这20s内的位移是多大?(2)汽车在这20s内的平均速度是

9、多大?(3)汽车在加速的10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18(6分)一辆长为L1=5m的汽车以v1=15m/s的速度行驶,在离铁路与公路交叉点s1=175m处,汽车司机突然发现离交叉点s2=200m处有一列长L2=300m的列车以v2=20m/s的速度行驶过来,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汽车司机应采取什么措施?(设汽车运动为匀变速且不考虑司机的反应时间;不考虑汽车和火车的宽度)19.(6分)所受重力G110N的砝码悬挂在绳PA和PB的结点上.PA偏离竖直方向37角,PB在水平方向,且连在所受重力为G2100 N的木块上,木块静止于倾角为37的斜面上,如图12所示,试求:(1)木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2)木

10、块所受斜面的弹力.(sin370=0.6,cos370=0.8)20(8分) 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木板B上放一重1200N的A物体,物体A与木板B间,木板与地间的摩擦因数均为0.2,木板B重力不计,当水平拉力F将木板B匀速拉出,绳与水平方向成30时,问绳的拉力T多大?水平拉力F多大?(重力加速度g=10m/s2)21(8分)一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它的质量是m,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用平行于水平面的力F分别拉物体,得到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在利用图象求这个物体的质量m时。甲同学分析的过程是:从图象中得到F=12N时,物体的加速度a=4m/s2, 根据牛顿定律导出:得:m=3k

11、g乙同学的分析过程是:从图象中得出直线的斜率为:ktan45=1, 而,所以m=1kg。(1)请判断甲、乙两个同学结论的对和错,并简要说明错误的原因。(2)利用图象求出这个物体的质量m和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班级姓名考号 密封线 高三物理第一次水平测试答案卷(2011.10.9) 二、填空、实验题:(每空2分,共18分) 13.。14.(1)、 (2)、。 15.、。 16.(1)、。(2)。 三计算题(6分+6分+6分+8分+8分)17. 18.19.座号:20.21. 高三物理第一次水平测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CDBCADBBABDBCDAA

12、BCDB二、填空题13、 14、(1)2 、4 、7 (2)0.337、0.39315、200N/m, 弹簧自身受到重力。16、(1)F, F (2) B三、计算题17、解析:已知v0=36km/h=10m/s,t1=10s,a=1m/s2,t2=10s 求S、(1)S= v0t1+ v0t2+ =21010+=250m (2) (3) 18、解析:(1)如果 汽车匀加速运动,对列车,s2=v2t1, 对汽车,s1+L1=v1t1+at12, 代入数值得,a=0.6m/s2,所以加速度a0.6m/s2;(2)如果汽车减速运动,在列车尾过交叉点用时t2=25s,这段时间内汽车停止时的位移x=18

13、7.5m175m,所以两车相撞,要使两车不相撞汽车应在175m内停下,由v12=2as1,代入数值得a=0.643m/s2,所以加速度a0.643m/s219、解析:如图甲所示分析P点受力,由平衡条件可得:FA cos37G1FA sin37FB可解得:FB7.5 N再分析G2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得:FfG2 sin37FB cos37FNFB sin37G2 cos37FBFB可求得:Ff66 N,方向沿斜面向上。FN75.5 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20、解析:对A有fTcos30(1)Tsin30NGA (2) 解(1)(2)式得,NTcos30Tsin30Tcos30GAT248.7N f248.7=215N对B受F,A对B的摩擦力,地对B的摩擦力,地对B的弹力,A对B的压力为N处于动平衡状态Ff地fAN地NA430.4N21、解析: (1)甲、乙两同学的分析都错。 甲错在把水平力F当作合外力,而物块受摩擦力f=4N 乙错在由于a轴和F轴的标度不同,斜率k不等于tan450 (2)由图知:地面摩擦力f=4N,由Ff=ma代入数据得:m=2kg 又水平地面 f=mg 代入数据得=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