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级历史上册期末总复习知识要点.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65456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级历史上册期末总复习知识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级历史上册期末总复习知识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级历史上册期末总复习知识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级历史上册期末总复习知识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级历史上册期末总复习知识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级历史上册期末总复习知识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级历史上册期末总复习知识要点.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九年级(上册)第1课 人类的形成一、人类的出现1、人类的出现: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的一支发展而来的,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形成标志:制造工具。2、三大人种的形成: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三大人种形成时间: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人种差异形成原因: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作用结果。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X Kb1 .Co m一、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大河名称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黄河长江建国时间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500年以后公元前2070年主要成就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象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长城四

2、大发明甲骨文二、汉谟拉比法典:制定者:古巴比伦国王 汉谟拉比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地位(影响):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三、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大河流域大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上游高山积雪融化,导致河水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1、伯利克里改革:(1)时间、地点: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雅典(2)措施(内容):伯利克里扩大公民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3)影响:使雅典达到全

3、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4)启示: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w W w .x K b 1.c o M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起一定推动作用。要顺应时代潮流适时进行改革。要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对强国战略,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5)西方文明发源地古希腊(爱琴海文明)3、罗马共和国的兴亡(1)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2)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罗马与迦太基之间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3)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4)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1、大化改新: (1)时

4、间:七世纪中期 (2)人物:孝德天皇(3)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4)影响: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1)宗教: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2)622年是伊斯兰教历元年(3)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4)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1、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1)1271年,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前往中国;(2)在中国,马可波罗一行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被留在元朝朝廷中任

5、职;(3)马可波罗回国后写成马可波罗行纪一书;(4)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影响: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对后来新航路的开辟起了强烈的刺激作用。第8、9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三大主要文字1、象形文字:时间、地点:公元前3000前左右,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含义:用图形表示事物。地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影响:埃及象形文字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主要影响。2、楔形文字:时间、地点: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最早创造并使用。地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影响:楔形文字后来流传到亚洲西部的许多地方,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3、腓尼基文字:为以后字母文

6、字奠定了基础。二、世界三大宗教宗 教创始人诞生地诞生时间经典有关节日有关建筑佛 教乔达摩悉达多(释加牟尼)古印度公元前6世纪佛经浴佛节成道节涅槃节基督教耶酥巴勒斯坦公元1世纪圣经圣诞节复活节(公元纪年)巴黎圣母院伊斯兰教穆罕默德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公元7世纪古兰经开斋节宰牲节麦加大清真寺(第一大圣寺)三、杰出的科学家1、人物:阿基米德(古希腊)2、主要贡献(或成就):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发明螺旋式水车用来排水或灌溉。四、文学与戏剧1、荷马史诗作者:古希腊的盲诗人荷马体裁:古希腊著名英雄史诗影响: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地位:是古代西

7、方文学作品的代表2、天方夜谭内容: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地位:古代东方文学作品的代表。四、著名建筑1、麦加大清真寺::坐落在现今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中心,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寺内中心的克尔白神庙是穆斯林拜谒的地方。2、巴黎圣母院:是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是哥特式建筑。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一、文艺复兴运动1时间:最早兴起于14世纪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2首先发生的地点:意大利3主流思潮:人文主义4方式: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的陈腐说教。5实质:一场崭

8、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6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1)意大利诗人但丁:文艺复兴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著有长诗神曲,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2)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最大成就是绘画,代表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3)英国大戏剧家、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7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二、新航路的开辟1目的:去东方寻找财富。2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3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492年哥伦布的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古巴和海地。误认为是亚洲的印度。4意

9、义:A: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B: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给亚非拉许多国家带来了殖民灾难。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阶级矛盾激化。2时间:16401688年 3领导阶级:资产资级和新贵族4开始的标志: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重新召集议会,筹集军费,议员要求限制王权。(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召开) 5高潮: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建立共和国6结束标志: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7意义:(1)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

10、建君主专制,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2)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3)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二、权利法案的颁布1目的:为了限制王权。2时间:1689年3意义:A: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B: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第12课 美国独立战争一、美国独立战争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时间:17751783年。3领导人物: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历史功绩:领导北美人民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亲自主持制订了美国第一部宪法,并忠

11、实地执行宪法。)4开始的标志: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5美国独立的标志: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标志北美十三块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7月4日为美国国庆日) 6转折点: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7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8胜利原因:(1)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2)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坚强不屈,英勇作战;(3)得到法国、荷兰等国的国际援助。9意义:(1)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2)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对以后欧洲和拉

12、丁美洲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10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二、1787年宪法1主要内容: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权,从而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总统制政治体制。2意义: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一、法国大革命1背景:启蒙思想的影响;封建制度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等级要求改革;路易十六的财政危机。2爆发标志:1789年7月14日(7月14日为法国国庆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3高潮:雅各宾派专政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1894年热月政

13、变,标志法国大革命结束)4重要文献: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自由、平等思想。)5重要人物: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6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最彻底的一次革命,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二、拿破仑帝国11799年,拿破仑通过政变夺取政权。2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颁布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打击了封建残余势力,推动了法国以及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14、。对外发动战争。31812年远征俄罗斯失败,敲响帝国的丧钟。41814年,拿破仑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封建王朝复辟。第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1根本原因:随着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生产无法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动力)2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3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4参与国家:英、法、美、德、俄、日。(最早发生的英国)5开始的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珍尼纺纱机6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促进了煤炭这一新能源开发和利用)7人类进入“蒸汽时代”。8主要发明:A英: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火车机车。B美:富尔顿轮船。9交通工具革新,汽船和火车机车出现

15、。(加强了各地联系,世界进一步连成一体)10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19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成为生产的主要方式。11影响:(1)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逐渐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3)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12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为开辟海外市场,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说明落后就要挨打!) 第16课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1、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原因:英国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事迹:在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章西女

16、王率领起义军英勇斗争,壮烈牺牲。(领导者:封建王公)影响:表示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2、“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原因: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对拉丁美洲的残暴统治和剥削。(根本原因)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黑人、土生白人要求摆脱殖民统治取得独立。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概况:18161826年,玻利瓦尔率军解放了西属拉美殖民地,葡属巴西也宣告独立。结果: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基本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的格局。特点:时间长、范围广,南北国家联合作战。(玻利瓦尔由北向南,圣马丁由南向北)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1根本原因:北方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和南部奴隶制种植园

17、经济之间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2矛盾的焦点:奴隶制的废存问题。3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南方叛乱的借口)4爆发的标志: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南北战争爆发。5转折点: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6结果:1865年,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7性质:既是一场内战,又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8意义:(1)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2)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的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9林肯的贡献:维护国家统一,解放黑人奴隶。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1背景: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8、2目的: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贵族地主利益,巩固沙皇统治。3领导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4内容:(1)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高价)钱赎买这块份地。(体现了这次改革的实质:是对农民的一场剥削与掠夺)5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6意义: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7局限性: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X| k |B| 1 . c| O |m二、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日本面临幕府统治危机和严重的民族危机(外国入侵)(内忧和外患)2时间:1868年

19、开始3领导者:明治天皇4内容:(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5性质:是明治天皇政府实施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6意义: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b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7局限性: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1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2主要标志:电力和内

20、燃机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促进了电力、石油的利用)3领先于世界的国家:美国和德国4主要发明:(1)新电器:灯泡(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电动机等。(2)新机器:内燃机(卡尔本茨发明)、电动机。(3)新通讯:有线电话、无线电报。(4)新交通工具:电车、汽车(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发明),飞机(美国莱特兄弟发明)。5影响:(1)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各国发展不平衡。(2)政治: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3)外交(国际关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霸斗争愈演愈烈,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九年级(下册)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新

21、经济政策1背景: 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2时间:1921年3领导人:列宁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二、苏联成立1时间:1922年底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5解体:1991年底。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领导人:斯大林2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

22、量也大为加强。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实现。4斯大林模式(又叫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苏联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2)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具有严重弊端,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巴黎和会1时间:1919年1月到6月2目的:缔结和约,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3操纵会议的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4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对德条约) 时间:1919年6月 内容: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5意义:凡尔赛和约与对奥、匈、土、保

23、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6 实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或战胜的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二、华盛顿会议1时间:1921-1922年2背景: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依然尖锐,日美矛盾尤为激烈。3主导国:美、英、日4签订的主要条约九国公约 时间:1922年 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3)影响: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形成: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2实

24、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3评价: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第课 经济大危机一、罗斯福新政1原因: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2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根本目的:巩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4时间: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5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

25、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调控。6评价:(1) 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恢复,人民生活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2)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3) 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7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一、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1背景:(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激化了德国社会阶级矛盾。(2)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展开欺骗宣传活动,赢得了中

26、下层人民的信任和统治阶级及大垄断资本家的大力支持。2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理和总统大权于一身。3影响:标志着世界大战在欧洲策源地形成。4内外政策:对内: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5.反犹狂潮: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叫嚣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具体措施有:(1)犹太人被剥夺了德国公民身份。(2)不得经商,不得担任公职,不能从事教师职业,限制从事自由职业。(3)不得参军。(4)严禁与雅利安人通婚。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w W w .x K b 1.c o M一、 慕尼黑阴谋1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2目的:祸水东引,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3实质:纵容侵略,以

27、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4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5启示:对待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不能姑息养奸,要坚决斗争。反对绥靖政策,制止争霸的局部侵略战争,是清除大战隐患的重要举措。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2规模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3进一步扩大的标志: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1标志: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2意义:为

28、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3启示: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为了共同的利益可以走向联合。二、雅尔塔会议1召开时间:1945年2月2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3与会首脑: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4内容:(1)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2)决定成立联合国(3)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5 影响:为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二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四、二战的胜利1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使法西斯德国东西两面受敌。2 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5月8日,标志二战在欧洲结束。3 日本投降:19

2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二战结束。4 胜利的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全世界人民协同作战,相互支持,共同对付法西斯。5 二战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五、二战的影响1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2 影响:(1)它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2)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六、二战的启迪1和平来之不易,悲剧不能重演。w W w .x K b 1.c o M2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

30、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第9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一、欧洲的联合1战后经济发展(50-70年代)(1)原因:外因:美国大力援助。内因: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采用最先进科技成果和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2)表现:持续繁荣。2欧共体的成立(1)时间:20世纪60年代(2)作用:对成员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3欧盟的成立(1)时间:1993年(2)单一货币欧元 (3)性质:区域性的经济政治组织。(4)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至2007年,已有27个成员国)(5)影响:各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欧洲经济发

31、展。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赫鲁晓夫改革1 时间:1953-1964年。2 内容: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弊端,进行政治、经济改革。3 评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二、戈尔巴乔夫改革1时间:1985年2前期重点:经济改革,没取得成效。3后期重点:政治改革。4影响: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一党制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三、苏联解体(1991年底)1 原因:(1)根本原因: 长期以来极端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

32、(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4)其它原因: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等。2催化剂: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3 认识: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汲取苏联的经验教训,坚定不移地坚持和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第12课 亚非拉的奋起一、印度独立1 背景:二战后初期,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再次高涨。2 时间:1947年, 英国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3 领导人:尼赫鲁4 韩国、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1 埃及独立(1952年,纳赛尔领导), 收回苏伊士运河 (1956年)。2 非洲独立年(1960年,这一年非洲有1

33、7个国家独立)3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也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11959年,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亲美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2巴拿马人民通过不懈斗争,从美国手里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1999年)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一、战火频仍的中东1 “中东”概念:亚洲西部,欧亚非三洲交界地带,以阿拉伯人为主,也是犹太人集中居住的地方。地理位置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水资源匮乏。阿拉伯和以色列矛盾错综复杂。2特点:战火频仍和动荡不安3表现:四次中东战

34、争(发生在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建立,引发第一次中东战争)二、错综复杂的矛盾1原因:(1)重要根源:列强的介入。(2)争夺实质:领土之争。(3)加剧冲突因素:水资源之争。(4)民族矛盾、宗教斗争:圣城之争2中东问题的关键:巴以冲突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一、冷战政策1原因:(1)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首位,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2)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日益强大。2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3本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4 具体表现:(1)政治上:1947年

35、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2)经济上:1947年马歇尔计划的实施。(3)军事上: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5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61955年,苏联成立华约,标志着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形成。7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二、美苏争霸:1根本原因:美苏两国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2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3过程:(1)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美攻苏守。事件: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2)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苏攻美守。事件: 1979年12月,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3)80年代到90

36、年代初,双方实行有限缓和。事件: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新 |课 |标|第 |一| 网4影响:美苏争霸影响世界和平,也影响世界局势。 5认识:美苏等大国违背客观的历史潮流,实施霸权主义,导致恐怖主义泛滥,直接威胁世界安全、和平与发展。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一、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1兴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首先发生在美国。2标志: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3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4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时代)。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1影响:(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2)引起

37、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2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新 课 标 第 一 网时间内容影响凡尔赛和约19196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地区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德国应进行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赔款总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名义加以瓜分,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签订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

38、、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四国条约19211922英法日美相约相互尊重在太平洋区域属地的权益。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九国公约1922宣称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慕尼黑协定19389规定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区割给德国。助长了德国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比较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新的科技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完成时间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末20初正在进行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改进及广泛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原子

39、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法拉第的电磁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领先国家英国美、德美国对生产方式的影响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机械化实现了生产方式的电气化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并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进入的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网络信息时代交通工具汽船(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艇、飞机宇宙飞船新兴的部门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力工业信息技术产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工业主要发明(成果)(最重要发明:蒸汽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富尔顿发明汽船斯蒂芬孙发明火车(最重要发明:电机、内燃机)爱迪生发明电灯、电报等,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飞行者号)(最重

40、要发明:电子计算机)1945年美国制成电子计算机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20世纪70年代现代化生物工程技术形成1997年2月苏格兰科学家用克隆技术繁殖了母羊“多利”动力能源改良的蒸汽机(蒸汽、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核能特点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1、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2、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新课 标第 一 网 w W w .x K b 1.c o M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