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异常反应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66729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6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接种异常反应ppt课件.ppt(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处置,2009年6月刘丹青,预防接种异常反应,2,内容提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基本概念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定义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分类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预防接种不良事件分类的对应关系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的原因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类型常用疫苗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3,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基本概念,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针对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但是任何一种疫苗都不是绝对安全的。随着一种疫苗有效接种率的提高,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的下降,接种疫苗后的反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4,接种疫苗、疾病与AEFI之间的关系,预防

2、接种异常反应,5,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定义1,为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在规范中明确了用于监测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定义 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6,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定义2,这个定义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病例的发生与预防接种存在合理的时间关联性,即必须是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受种者机体发生一定的组织器官或功能方面的损害。病例在就诊时接诊医生怀疑病例的发生与预防接种

3、有关。反之,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病例就不是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在预防接种之前发生的;或预防接种后并未发生组织器官或功能损害后果的;或就诊时接诊医生可以完全排除与预防接种关系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7,AEFI按发生原因分类,预防接种异常反应,8,国外AEFI事件,麻腮风疫苗与自闭症(Autism)乙肝疫苗与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轮状病毒疫苗与肠套叠(Intussusception),预防接种异常反应,9,Algeria,India,Turkey,也门1997,实施差错,胰岛素误作DTP疫苗给70名婴儿注射,导致21名婴儿死亡,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0,我国AEF

4、I事件,安徽甲肝疫苗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内蒙麻腮风疫苗“过期”事件甘肃乙脑疫苗“群体性病毒性脑炎”事件陕西麻疹疫苗“上呼吸道感染”事件上海、重庆乙肝疫苗“死亡”事件 VAPP到京上访事件,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1,AEFI分类,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一个内容包含广泛的概念,只要是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对受种者健康造成损害的,可统称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它可能属于与预防接种有关的、真正的异常反应;也可能是与预防接种无关的偶合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病症。由于人们缺乏预防接种知识和医学科学知识的限制,往往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混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2,不良反应,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或称

5、副反应指的是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在机体产生有益的免疫反应的同时或之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对机体有损害的反应。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可分为一般反应异常反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3,一般反应,是指由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由疫苗固有性质所决定的反应,其临床表现和强度随疫苗而异。反应程度局限在一定限度内,除个别人因机体差异反应略重外,多属轻微;反应过程是一过性的而不是持久性的;反应不会引起不可恢复的组织器官损害,或功能上的障碍(但卡介苗局部瘢痕除外);没有后遗症,这是一般反应的固有特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4,异常反应1,是指使用合格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所发生的概率极低的,对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等造成

6、损害的,与事件相关的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5,异常反应2,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定义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使用合格的疫苗:所使用的疫苗应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正式批准注册;通过国家药品检定机构批质量检验,获得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流通渠道符合条例的规定;疫苗冷藏储运符合要求,在有效期内使用。实施规范性操作:接种单位和工作人员经过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按照规范的要求实施预防接种,并做到安全注射。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等损害:对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等损害进行鉴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6,事故,指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或者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7、、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等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其发生的原因包括疫苗质量不合格和预防接种实施差错2个方面,既可能直接造成受种者的健康损害,又可能增加发生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的危险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7,偶合症,严格的说可分为偶合、诱发和加重原有疾病3种情况。偶合是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诱发是指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证,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影响生理过程;加重是指受种者原患有慢性疾病,在预防接种后立即引起加重或急性复发,经调查证

8、实和预防接种有一定关系者。加重原有疾病实际上也是诱发的一种,不过临床症状和体征更加严重。偶合与接种疫苗无任何关系,即不管是否接种疫苗都会发病。诱发和加重则与预防接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即不接种疫苗,可能就不会引起原有疾病的复发或加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8,心因性反应,指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性反应。心因性反应与受种者的精神或心理因素有关,不是疫苗所引起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9,不明原因,不明原因是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经过调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仍不能明确。,预防接种异常反应,20,异常反应,不良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在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9、、不良反应、异常反应等概念中,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定义外延最为宽泛,而不良反应和异常反应的定义则相对局限。,预防接种异常反应,21,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与预防接种不良事件分类的对应关系,预防接种异常反应,22,AEFI发生的原因,疫苗自身因素疫苗使用方面的因素个体方面的因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23,疫苗自身的因素1,疫苗的毒株制造疫苗所用的毒株有其固有的生物学特性,不同毒株的毒力、毒性、菌体蛋白和代谢产物等均有差异。如百日咳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不仅其内毒素具有生物学活性,而且有多种可能的致病因子,如组胺致敏因子(HSF),促淋巴细胞增多因子(LPF)、不耐热毒素(HLT),以及己经发

10、生的胰岛激活蛋白(IAP)等。因此,注射百日咳疫苗或含相应成份的混合疫苗,有时可能发生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活疫苗是由自然界分离获得的弱毒株或在实验室特定的条件下获得的减毒株制成。这些毒株仍保持一定的残余毒力,接种后常引起人工轻度感染过程,可出现轻度自然感染的临床反应。如麻疹疫苗系麻疹病毒经在动物细胞多次传代减毒制成,它保留了麻疹病毒的抗原性,但不会致病,接种后类似一次轻度的人工自然感染,可出现低热和出疹。目前,用于制造各种疫苗的毒株,均是经过严格的选育,并经动物试验和少量人群观察,证明安全有效后才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所以由于生产疫苗的毒株所致接种后严重反应是极少见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24,疫

11、苗自身的因素2,疫苗的纯度与均匀度早期使用的抗血清、类毒素含有较多的非特异性蛋白抗原成份,其特异性蛋白抗原成份纯度低,效果差,注射后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较多,目前已改为纯化的精制品,反应大为减少,症状减轻。例如,无细胞百日咳疫苗、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均属提纯疫苗。有些疫苗在生产上由于操作不当,可能影响制品的均匀度。例如,在生产卡介苗过程中,如果菌团研磨不均匀,含菌数多少不一,均匀度较差,接种后的局部反应、淋巴结肿大或化脓比例也随之增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25,疫苗自身的因素3,疫苗的生产工艺疫苗的生产工艺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如早年生产的狂犬病疫苗,含有羊脑组织,因而注射后部分病人可能发生

12、神经麻痹,引起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等严重反应,改用地鼠肾原代细胞组织培养方法制备狂犬病疫苗,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己极为罕见。使用组织培养方法生产的疫苗,培养液中含有小牛血清,若去除不尽,再次注射后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在疫苗生产过程中,培养液中添加的某些营养素、动物蛋白、抗生素,以及细胞培养物中含有的细胞碎片等也可能是过敏原。例如,对蛋制品有过敏史者应慎用麻疹、腮腺炎和流感等疫苗;有些疫苗在生产制备过程中用新霉素、青霉素等控制污染,对这些抗生素有过敏史的人不应接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26,疫苗自身的因素4,疫苗中的附加物疫苗在制备过程中常加入苯酚(石炭酸)、硫柳汞等防腐剂和氢氧化铝佐剂等。苯酚与菌体蛋

13、白结合不牢固容易析出,注射后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胃肠道痉挛而发生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疫苗中的硫柳汞可引起迟发性变态反应。铝佐剂可增加人体IgE抗体的产生,也可增加人体致敏程度,局部注射后的疼痛和触痛与氢氧化铝有关。1993年Kelso等首先报道牛源明胶是人体的过敏原,它能引起速发型和非速发型过敏反应,近年来陆续有出现全身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喉头水肿、喘鸣、过敏性休克等过敏反应报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27,疫苗自身的因素5,疫苗污染外源性因子疫苗生产所用的原料如动物器官、组织、动物血清、酶制剂等,可能带有潜在的致病因子。例如,脊灰病毒采用猴肾细胞培养,而猴病毒大都作为潜在因子存在于猴体

14、;动物血清可能含有噬菌体,可侵噬细菌产生毒素,还可能导致人体细胞的改变。,预防接种异常反应,28,疫苗自身的因素6,疫苗制造中的差错疫苗在广泛使用前需检定部门严格检定,确证安全后才可使用。如果疫苗在灭活过程中未将病原微生物杀死,接种到人体后将引起严重的事故。例如,曾有狂犬病活病毒、布氏疫苗减毒不全和脊灰疫苗灭活不全,因检定疏忽酿成严重事故。,预防接种异常反应,29,疫苗使用方面的因素1,接种对象不当不同疫苗均规定不同的接种对象,对象选择不当,容易导致反应的发生。成人或较大年龄的儿童一般不主张注射儿童用的吸附白喉疫苗,只有在作锡克试验证明无白喉免疫力的情况下才给予注射,或用成人型白喉疫苗(低浓度

15、)予以注射,否则可能发生较重反应;一般主张只给6岁以下儿童接种含百日咳抗原成份的疫苗,以防止百日咳疫苗异常反应的发生;年老体弱或重度衰弱的人,不主张接种各种疫苗,否则容易发生晕厥,或因接种反应引起其他原有疾病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30,疫苗使用方面的因素2,禁忌证掌握不严如果机体某些反应性不正常或处于某种病理或生理状态(即禁忌证),接种疫苗后可能对机体带来某些损害,甚至引起严重的异常反应。违反任何禁忌证都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但发生概率及反应严重程度随疫苗种类、禁忌证的性质而异。一般来说,违反特殊的禁忌证比违反一般禁忌证危险要大。正确掌握禁忌证对防止严重反应或事故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有些禁忌

16、证可能没有明显的体征表现,特别是处于某些传染病的潜伏期或前驱期的病人,以及有过敏史者往往不易发现。因此,对于这类对象必须仔细地询问病史和以往的健康状况,以便作出正确判断。,预防接种异常反应,31,疫苗使用方面的因素3,接种部位、途径不正确皮下注射最为常见,要求选择运动不多、神经分布较少和不容易污染的地方,故常规定在上臂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肌内注射大都选择臀大肌外上1/4处或上臂三角肌中部;皮内注射和皮上划痕一般要求在上臂三角肌中部。如果随意更改注射部位,往往会引起严重反应的发生。疫苗各有不同的接种途径,预防接种工作人员,一般不得任意更改注射途径,以防止发生不良反应。某些含有吸附剂的疫苗(如百

17、白破疫苗、白破疫苗、白喉疫苗)注射太浅,可以引起局部反应或注射部位脓肿。,预防接种异常反应,32,疫苗使用方面的因素4,接种剂量和接种次数过多要获得足够的免疫力,必须要有足够的抗原刺激量。抗原剂量低于一定限度,则不足以调动机体的免疫反应。在一定限度内,免疫力的产生和注入剂量成正比。但增至一定程度,抗体增长较缓,达到最高限度则不再增加;超过限度,反而抑制抗体上升,不但影响免疫效果而且会加重反应。不同疫苗的剂量有所不同;同一疫苗在不同年龄的对象中,所用的剂量也是不同的。大部分疫苗的使用剂量是随年龄增大而递增,如果成人剂量给儿童使用,势必要引起反应的加剧。有些疫苗的预防接种与注射次数有密切关系,如注

18、射百白破疫苗的局部红肿与发热反应的程度随着接种次数而增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33,疫苗使用方面的因素5,误用与剂型不符的疫苗或稀释液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必须根据受种对象和接种途径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疫苗剂型,否则,将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果错用剂型则会引起严重后果,疫苗用错误的稀释液溶解可引起局部反应,误用药物代替疫苗或稀释液可引起药物反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34,疫苗使用方面的因素6,疫苗运输或储存不当,使用时未检查或使用中未摇匀如果使用安瓿已破损或裂缝的疫苗,或开启后暴露时间过长,有可能被细菌污染;若疫苗在运输或保管中受高热或冻结的影响,也可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曝晒在阳光下时间过长,可使

19、疫苗变性,不但使用效果极差,而且会加重反应。含有吸附剂的疫苗在使用前未充分摇匀,致使液体浓度不均,引起局部反应加重或无菌性脓肿。卡介苗接种后的局部脓肿和淋巴结炎与疫苗活菌数有很大关系,注射疫苗前必须充分摇匀,剂量准确。,预防接种异常反应,35,疫苗使用方面的因素7,不安全注射在注射操作中注射器、针头不消毒或不严格消毒,一次性注射器使用率低,或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后不焚毁或消毒深埋,或重复使用,造成脓肿及乙肝、丙肝、艾滋病等医源性疾病传播;注射技术不当可造成创伤性麻痹、卡介苗淋巴结炎;注射器混用或处理不当造成过敏性休克等;注射器或疫苗使用时间过长,受到空气中的细菌或操作人员污染;注射局部消毒不严等。

20、,预防接种异常反应,36,个体方面的因素1,健康状况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与机体生理因素及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关系。在健康状况较差的情况下,如重度营养不良、经常低热、消耗性疾病的恢复期进行预防接种,容易引起反应加重;如体质过度衰弱、疲劳等,接种疫苗后可能发生晕厥;给体弱的儿童接种卡介苗,有的可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或溃破;给消化功能差的儿童口服脊灰疫苗,较易发生胃肠道症状。,预防接种异常反应,37,个体方面的因素2,过敏性体质属于过敏性体质的人,当机体受同一抗原物质再次或多次刺激后,容易发生过敏反应,造成组织损伤或生理紊乱。以往有过敏反应疾病者,进行预防接种后易再次发生过敏反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38

21、,个体方面的因素3,免疫功能不全有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者,或接受免疫制剂治疗和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而造成免疫功能衰退者,在接种某些活疫苗后,容易发生异常反应。活疫苗常常引起轻度的局部感染(如卡介苗),或与病毒血症有关的轻度全身性感染(如麻疹疫苗、水痘疫苗等),这种感染通常有自限性。正常个体感染后常常伴有低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及其他轻度症状;但对于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的病人,对病原性很弱的微生物缺乏抵抗力,常引起严重或持续感染,甚而致死。,预防接种异常反应,39,个体方面的因素4,精神因素精神因素引起的反应不是以抗原抗体机制为基础所引起的,在临床上只有精神或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而检查不出任何

22、器质性病变。此种反应与精神因素和身体素质有很大关系,不仅预防接种可以引起,而且其他任何一种因素对精神上造成刺激均可引起,在临床上也并不罕见,如服药、输血、计划生育手术等均有发生。这些反应通常发生在7岁以上儿童、以少年、青年居多,成人亦有发生,若发生在幼儿则往往发生呕吐(一种常见的焦虑症状)、屏气,导致短时间神志丧失,有时尖叫或跑开,以其特有的形式表现出来。,预防接种异常反应,40,其它因素1,接种时间预防接种时间可能影响接种后的反应,但不是绝对因素。接种时间一般在下午34时进行较好,经过一夜的睡眠和休息,可以减轻反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41,其它因素2,药物影响由于免疫制剂的广泛应用,继发性

23、免疫缺陷增多,常可发生严重的致死性反应。如长期使用氮芥、环磷酰胺、白血宁、硫唑嘌呤、氯霉素及其衍生物、氯喹等,能使病人淋巴细胞减少,抵抗能力减弱,可能会发生致死性卡介苗反应等。曾报道吲哚美辛(消炎痛)也有免疫抑制作用。因此,对应用这些药物治疗的人,最好不要接种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42,其它因素3,其他预防接种后进行剧烈运动和重度体力劳动会加重反应。内分泌、营养、射线照射等也影响免疫反应。免疫反应低下的人,在预防接种时不仅不会产生应有的免疫效果,而且也可能发生一些异常反应。糖尿病病人进行接种可能加重反应的发生,维生素缺乏者抗体不易形成,接种活疫苗应慎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43,预防

24、接种异常反应的类型,应报告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10)所列的疾病为可能的异常反应,(11)(12)为接种事故,(13)(15)为心因性反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44,我国2005-2007年AEFI报告情况,预防接种异常反应,45,一般反应全身反应,临床表现发热头痛、头晕、乏力、全身不适等恶心、呕吐、腹泻等,处置原则发热37.5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饮水伴其它全身症状、异常哭闹等,及时到医院诊治发热37.5及时到医院诊治,预防接种异常反应,46,一般反应局部反应,临床表现接种局部红肿,伴疼痛接种BCG:局部红肿化脓或溃疡结痂疤痕接种吸附疫苗:硬结,处置原则直径15mm一般不需任何处理

25、直径1530mm用干净毛巾热敷直径30mm及时到医院诊治BCG局部红肿不能热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47,常见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无菌性脓肿常见于接种含有吸附剂的疫苗,因注射后局部抗原逐渐释放,所以有提高免疫效果的优点。但由于吸附剂颗粒较大,吸收比较缓慢,注射后通过急性炎症阶段,引起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硬结。重者注入的疫苗可在局部滞留数月之久,导致局部组织发炎而逐渐坏死、液化,最终形成无菌性脓肿。多见于注射部位选择不正确,注射过浅、剂量过大,使用疫苗前未加充分摇匀。,预防接种异常反应,48,无菌性脓肿,临床表现注射局部红晕,形成硬结局部肿胀、疼痛轻者针眼处流脓重者形成溃疡未破溃前有波动感轻者自行

26、吸收重者破溃排脓,有时深部溃烂形成脓腔,长期不愈,处置原则干热敷,促进脓肿吸收脓肿未破溃:抽脓,不宜切开排脓脓肿破溃或空腔:切开排脓,扩创剔除坏死组织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冲洗伤口,引流通畅,预防接种异常反应,49,过敏反应,临床类型过敏性皮疹荨麻疹大疱型多形红斑麻疹/猩红热样皮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阿瑟氏反应血管性水肿,处置原则停用可疑、相似疫苗多喝水或输液,促进致敏物质排出抗过敏药或解毒药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支持疗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50,常见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2,过敏反应(变态反应)过敏性皮疹各种预防接种均可使少数人发生皮疹,皮疹类型多种多样,一部分皮疹可能与过敏有关,还有一

27、部分皮疹与注射活疫苗(如麻疹疫苗)有关。,预防接种异常反应,51,过敏性皮疹荨麻疹,接种后数h数d发生皮肤瘙痒水肿性红斑、风疹团皮疹大小不等,色淡红或深红,周围苍白色,压之褪色,边缘不整反复或成批出现,此起彼伏,速起速退,不留痕迹重者融合成片,奇痒,预防接种异常反应,52,过敏性皮疹麻疹/猩红热样皮疹,接种后37d斑丘疹,隆起皮肤表面,色鲜红或暗红耳后、面部、四肢或躯干多少不均,散在或融合成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53,过敏性皮疹大疱型多形红斑,接种后68h或24h内注射局部及附近皮肤1数个丘疹伴发热35d后疹处出现水疱疱液淡黄、清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54,过敏性紫癜,接种疫苗17d起病急,接

28、种部位紫癜病理改变皮肤紫癜、消化道症状、关节炎及肾脏损害皮肤紫癜下肢、臀部多见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初为红色斑疹或荨麻疹样丘疹,大小不等,压之褪色数h为深紫色红斑,中心点状出血或融成片状,稍凸出皮肤,压不褪色,可为出血性疱疹1-4w自然消退,部分数d内甚至数年内反复出现可伴头面部、手足皮肤血管性水肿,预防接种异常反应,55,常见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3,过敏反应(变态反应)过敏性休克生物制品大多属异性蛋白,注射后少数人可引起过敏反应,但以动物血清制备的制剂(或含有动物血清的生物制品)如白喉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抗狂犬病血清等引起的机会较多。疫苗引起的过敏性休克较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56,过敏性休克

29、,发病机理型变态反应过敏体质儿童含有微量鸡胚细胞、小牛血清等致敏原的疫苗周围循环衰竭症侯群,临床经过接种后数min30min(个别12h)全身发痒、局部或全身皮肤红疹或荨麻疹、水肿胸闷、气急、面色苍白和呼吸困难喉头水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四肢发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昏迷救治不当,可致死亡,预防接种异常反应,57,常见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4,血管性水肿注射可溶性抗原制品(抗毒素、类毒素)可引起。反应可发生在注射疫苗的局部,也可发生在颜面部,突出的临床表现是无痛性肿胀,肿胀部位皮肤有光泽、灼热,出现急,消退快,消退后不留痕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58,血管性水肿,接种不久或最迟1-2天内急性局限性水

30、肿无痛性肿胀皮肤紧张发亮、瘙痒、灼热境界不明显,淡红色或较苍白,质地软不可凹陷性水肿逐渐扩大,可至整个上肢眼睑、口唇、包皮、肢端等部位也常发生常伴荨麻疹出现急、消退快不留永久损害,不留痕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59,常见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5,局部过敏性反应(Arthus反应)皮下多次注射异种血清和类毒素等可溶性抗原后,经过一定时间再注射同样物质,可引起局部的强烈反应。这种反应严重时有组织坏死等表现,因此称为局部过敏性组织坏死反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60,阿瑟氏(Arthus)反应,重复多次注射注射局部发生急性炎症7-10天局部组织变硬明显红肿,轻者直径5.0cm以上,重者扩展整个上臂一般持续3

31、-4d,不留痕迹个别重者轻度坏死、深部组织变硬最严重者局部组织、皮肤和肌肉坏死和溃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61,常见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6,脊灰疫苗相关病例(VAPP)在服用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的儿童和接触者中,发生临床症状与自然感染脊髓灰质炎无法区别,但分离出的病毒生物学性状及抗原性均不同于野毒株,而与疫苗病毒相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62,脊灰疫苗相关病例(VAPP),服苗者VAPP服用活疫苗(多见于首剂服苗)后435天内发热,640天出现AFP,无明显感觉丧失,临床诊断符合脊灰麻痹后未再服用脊灰活疫苗,粪便标本只分离到脊灰疫苗株病毒服苗接触者VAPP 与服脊灰活疫苗者在服苗后3

32、5天内有密切接触史,接触后660天出现AFP,符合脊灰的临床诊断麻痹后未再服脊灰活疫苗,粪便中只分离到脊灰疫苗株病毒,预防接种异常反应,63,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常见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过敏性皮疹麻疹样皮疹荨麻疹大疱型疱疹腹泻疫苗相关病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64,口服OPV引起严重腹泻案例1,病例摘要患儿男性,1995年1月25日出生。1995年5月8日10时口服OPV1粒,14时10分发生呕吐、腹泻。当日腹泻7次,次日腹泻5次,以后每日腹泻23次,持续10天,均为黄色稀水样便。但是家长认为是婴儿腹泻,未到医院就诊。1995年6月8日9时再次口服1粒OPV,12时发生腹泻,无呕吐,当日腹泻6次,均

33、为黄色稀水样便,遂于当晚就诊于镇医院。体温38.5,粪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给予静脉补液,6月10日痊愈。,预防接种异常反应,65,口服OPV引起严重腹泻案例2,讨论分析服用OPV后,少数儿童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皮疹等轻微症状。个别儿童发生腹泻,泻出物为黄色稀便,极少有超过每日5次以上。本例儿童首次服苗当天腹泻7次,次日5次,以后23次,属严重腹泻。这可能与肠内菌群受病毒干扰,或不适应糖丸内的奶油、奶粉等赋形剂有关。本病例第2次服苗又发生呕吐、腹泻6次,出现与第1次相似的临床表现,补液后痊愈。说明该患儿腹泻反应与OPV有因果关系,属服苗引起。对该例严重腹泻病例,除补液外,可用止泻药治疗,一般不

34、主张使用抗生素,特别不应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66,口服OPV引起严重腹泻案例3,结论1例口服OPV2剂均发生严重腹泻(5次以上),可能为该患儿不适应制剂中赋形剂(奶油、奶粉等),或因病毒致菌群失调引起。治疗宜用止泻药、补液;不宜用抗生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67,口服OPV引起VAPP案例1,病例摘要患儿男性,1995年2月2日出生。2月4日接种BCG,2月2日、3月6日分别接种乙肝疫苗第1、2针,无异常反应发生。当年4月17日口服OPV1粒,服苗时身体状况良好,无发热和腹泻。4月23日(第6天)晚出现发热(38)、呕吐、腹泻症状,就诊医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4月25日(第

35、8天)出现双下肢急性弛缓性麻痹,不能行走。4月29日又到医院就诊,该医院经检查诊断为AFP病例,并进行了报告。采集了5月2日、5月4日2天的粪便标本,经检验报告为型脊灰疫苗相关株。对患儿麻痹后60天随访,该患儿仍残留麻痹。1995年12月,经省异常反应诊断小组鉴定为因服OPV致VAPP。当时按安徽省儿童计划免疫暂行办法规定给予适当的补偿。后家长又向法院提起行政及民事诉讼,但均败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68,口服OPV引起VAPP案例2,讨论分析患儿服苗后6天发热,伴呕吐、腹泻;8天后出现下肢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符合国家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服苗病例服苗后435天内发热,640天出现急性弛

36、缓性麻痹的规定标准。麻痹后未再服OPV,从粪便标本中分离到I型脊灰疫苗株病毒。经随访已留有后遗症,造成残疾。上述理由说明患儿服苗后所致VAPP成立,余为外科手术矫正治疗问题。,预防接种异常反应,69,麻疹减毒活疫苗常见的异常反应,过敏性反应由于麻疹疫苗中含有微量的鸡胚细胞、小牛血清和抗生素等,个别儿童接种后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复种麻疹疫苗引起的局部坏死反应神经系统并发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70,MV引起反复发作性荨麻疹案例1,病例摘要患儿男性,10个月龄。常规接种MV后次日发生面部、颈部及全身散在性红色斑丘疹,搔痒,体温38.6,皮疹压之退色,诊断为荨麻疹。

37、给予苯海拉明、维生素C、地塞米松,30分钟后症状好转,皮疹逐渐消退。当日下午荨麻疹再次复发,家长给予同样处理,以后每日发作1次,为出现上述部位的散在皮疹,至第9天皮疹方全部消退。,预防接种异常反应,71,MV引起反复发作性荨麻疹案例2,讨论分析接种疫苗(包括MV)后的过敏性皮疹,常在接种后间隔10余小时至几十小时内出现。皮疹形态多样,以斑丘疹为多见,伴搔痒,皮疹压之退色,少数体温偏高。本病例即同此表现。以斑丘疹样的荨麻疹一般容易治疗,经抗过敏治疗,很少复发。此例患者反复多次,一直至第9天方全部消退,可能因家长在家庭内处理未能按正规用药治疗(剂量、次数等)有关。,预防接种异常反应,72,MV引起

38、反复发作性荨麻疹案例3,结论1例男性10个月龄患儿首次接种MV发生荨麻疹,虽经抗过敏及激素等药物治疗,但每日复发至第9天方才消退,据分析可能与家长用药不规范有关。,预防接种异常反应,73,百白破联合疫苗常见的异常反应,过敏性反应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低张力低应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由百日咳疫苗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脑病神经炎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类中毒反应婴儿猝死综合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74,DPT引起高热惊厥案例1,病例摘要患儿男性,17个月。于1989年3月某日下午3时30分在其左臂三角肌下缘附着处肌内注射吸附DPT0.5ml。注射后30分钟患儿突然呼吸急促,面色青紫,手足发冷,牙关紧闭

39、,两眼上翻,全身呈痉挛性抽搐。当即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2ml。症状虽有缓解,但患儿呼吸仍急促,嘴唇发绀,遂入市级医院诊治。体检:体温40,心率160次/分钟,发育营养良好,意识清楚,心、肝、脾及其它神经系统未见异常。住院后上述症状又复发1次。经用苯巴比妥、复方氨基比林、青霉素及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10分钟左右症状逐渐缓解,此后未再复发。经住院治疗2天,门诊治疗3天,痊愈。患儿接种DPT前9个月因上呼吸道感染发生过高热惊厥1次,本次接种前4天患“上感”,经治疗好转,仍在恢复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75,DPT引起高热惊厥案例2,讨论分析免疫制剂中的MV和百日咳(包括DPT)制剂有发生

40、惊厥或癫痫发作的报道,发生率约为1:3000。MV接种引起的热性癫痫多在接种后612天,而百日咳及其联合制剂接种后发生反应间隔时间则相对较短,一般在02天。此例高热惊厥发生在接种后30分钟,从间隔时间上分析比较吻合。根据本例临床表现分析,因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故可认为是不伴病灶性神经系统体征或症状的全身性惊厥;其体温达40,属热性癫痫发作。依据WHO资料解释,该不良反应属自限性,如有发热,可用退热药降温,一般少用或极少用抗惊厥药治疗。该不良反应大多伴发热,其危险性取决于年龄,年龄愈低,危险性愈小。该儿童有高热惊厥史,且接种前4天患“上感”,仍在恢复期内,属禁忌症,一般不应该接种。,预防接种异

41、常反应,76,DPT引起高热惊厥案例3,结论该例儿童发生高热、惊厥,其临床表现和接种后间隔符合由DPT接种所致热性不伴病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全身性惊厥,属热性癫痫,是一种自限性不良反应。本例有高热惊厥史,属禁忌症禁用对象。发病前4天有“上感”史,发生此次反应,诱发可能性最大,对此应特别慎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77,A群流脑多糖疫苗常见的异常反应,过敏性反应神经系统反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78,A群流脑多糖疫苗引起过敏性紫癜合并肾炎1,病例摘要患儿女性,9岁。常规注射A群流脑多糖疫苗0.5ml,接种后6天,面部出现水肿,四肢关节痛,第9天皮肤出现瘀点而入县医院。体检:体温39.5,神志清楚

42、,全身皮肤散在0.1-0.3mm大小不等的瘀点瘀斑,分布对称,以躯干部较多,部分融合成片。心、肺、肝、脾无异常。尿捡蛋白()、白细胞()、颗粒管型()。血、粪常规无异常。经激素等药物治疗,痊愈出院。患儿既往未接种过流脑多糖疫苗,但常有痒疹史,提示可能为过敏体质。根据其病前6天接种过疫苗而无其它可疑过敏原接触史,以及临床特征及尿捡结果,认为本例患儿系接种流脑多糖疫苗引起的过敏性紫癜合并肾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79,A群流脑多糖疫苗引起过敏性紫癜合并肾炎2,讨论分析接种某些疫苗(包括A群流脑多糖疫苗)后17天可能发生皮疹、水肿、紫癜等症状,本例接种疫苗后6天发生上述症状,符合有关间隔时间发病。根

43、据其临床表现有全身瘀点瘀斑、部分融合成片特点,且伴有面部水肿、关节痛以及尿检蛋白阳性,查见红细胞、白细胞、有管型等结果,诊断为过敏性紫癜合并轻度肾炎应属无疑。激素等治疗有效。患儿过去有出疹史,提示可能为过敏体质,此次发生上述反应可能与此有关。,预防接种异常反应,80,A群流脑多糖疫苗引起过敏性紫癜合并肾炎3,结论A群流脑多糖疫苗接种后发生过敏性紫癜合并轻型肾炎,经激素治疗好转。,预防接种异常反应,81,乙肝疫苗常见的异常反应,过敏性反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82,癔症(心因性反应),临床表现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头痛、头晕、恶心、面色苍白或潮红、出冷汗、肢冷、阵发性腹痛运动障碍:阵发性抽搐、下肢活动

44、障碍,四肢强直感觉障碍:肢麻、肢痛、喉头异物感视觉障碍:视觉模糊、一过性复视或一过性失明精神障碍:翻滚、嚎叫、哭闹其它:阵发性嗜睡,处置原则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如丧失知觉,促其苏醒苏醒后酌情给予镇静剂暗示治疗物理治疗尽可能在门诊治疗发作频繁不合作者,请精神神经科医生会诊处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83,群发性癔症,临床特点急性群体发病暗示性强发作短暂反复发作主观症状与客观检查不符,无阳性体征女性、年长儿童居多同一区域,同一环境、同一年龄组、同一精神刺激、同一时间发作预后良好,防治对策及措施宣传教育,预防为主排除干扰,疏散病人避免医疗行为的刺激疏导为主,暗示治疗仔细观察,处理适度,预防接种异常反应,84

45、,案例分析,某年6月17日小学接种甲肝疫苗1名12岁女生接种后2-3min头晕、胸闷、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麻木等症状当晚收治相似症状学生23名,7-12岁次日其它学校住院学生数迅速上升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气喘、四肢麻木为主部分学生心率减慢个别学生四肢抽搐不少学生心肌血清酶升高,调查结论:群发性癔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85,偶合症,常见偶合症急性传染病内科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婴儿窒息或猝死,鉴别与处置接种灭活疫苗,不可能引起相应疾病接种活疫苗,需结合临床资料、病原学及其它检查原因不明或多因素,由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诊断明确偶合症诊断后,向受种者耐心解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86,婴儿猝

46、死综合征(SIDS),病因病毒感染呼吸系统病变致使呼吸驱动力下降导致肺泡换气不足和缺氧呼吸道阻塞,肺表面活性物质消耗增加而致肺泡萎缩,通气换气障碍心血管系统病变胃食道返流辅酶A脱氧酶缺乏,脂肪代谢异常家族遗传因素免疫缺陷其它:如母服鸦片、吸烟、分娩时产程短、有窒息或羊水污染及宫内感染等,临床特点多见于1月龄至1岁的婴儿,尤以24月龄常见,其中90%死于6月龄前,男性稍多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春、秋末和冬初人工喂养儿多于母乳喂养儿,早产儿多于足月产儿,尤其出生时体重在1900g以下者病前多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或轻度发育异常在睡眠中突然死亡,有的病例有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缺氧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47、,87,维生素K缺乏,发病机理与临床特点发病机理VitK激活体内凝血因子VitK缺乏:凝血障碍、人体出血,颅内出血,死亡体内凝血酶原降低30%时有出血倾向,减少至20%自发性出血临床特点突然发病,烦躁不安、异常吵闹,特殊尖叫多有嗜睡、昏迷、呕吐、全身抽搐颅内出血、肌内注射部位出血不止可伴皮肤瘀斑、鼻出血、消化道出血、肺出血晚发性VitK缺乏2周-3月龄,1月龄母乳喂养儿多发病率4/万10/万活产儿农村多发,颅内出血最常见,预防措施新生儿出生后lh开始,每次口服VitK2mg,共10次,每次间隔10d,或给乳母每次口服10mgVitK,共10次,每次间隔10d孕妇多食用富含VitK的食物必要时妊

48、娠34周后口服VitK1,每日20mg,每天1次,至分娩乳母未使用VitK者,建议检测有无VitK缺乏;如缺乏,及时补充,危险!农村地区母乳喂养儿第2剂HepB,预防接种异常反应,88,预防接种突发死亡的处置,稳定家长情绪,缓解矛盾,避免形成对峙立即赴死者家中对家长表示关心和慰问,了解情况,尽快调查处理召集当地行政领导(乡、村长等)和死者家长所在单位领导,通报事情经过和处理原则,协助做好死者家长工作避免过激言行,尽量避免谈论死亡与预防接种的敏感话题,对家长的过激言行保持克制,缓解矛盾向家长解释,死因必须经过调查了解后,由诊断专家组确认,任何个人和单位的诊断或表态都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对家长少承诺,少表态,减少后期处理中的麻烦尽量保护施种者,减轻基层工作人员的压力妥善保存尸体,力争尸检提高效率,切忌久拖不决,预防接种异常反应,89,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