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工潮的疏导与管理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民工潮的疏导与管理毕业论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民工潮的疏导与管理目 录中文摘要 4Abstract 4关 键 词 41 “民工潮”兴起的原因 41.1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在农村改革的成功 41.2 外出打工成为现阶段我国农民就业和增收的主渠道 51.3 党和政府及时调整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政策 52 “民工潮”的过程和现状62.1 “民工潮”、“民工荒”和“民工慌” 6 2.2 “民工潮”下的农民工生存状态 63 理性疏导和管理“民工潮” 73.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73.2注重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 73.3强化监督管理和法规制度建设,引导企业规范用工,建立和
2、谐劳务关系 83.4打造劳务品牌,形成品牌效应,提升劳务经济档次,扩大输出规模,提高劳务的竞争力 83.5提高农民工素质,特别是新生二代农民工素质,营造有利的社会文化环境 8参考文献 10论民工潮的疏导与管理摘 要:“民工潮”是在我国经济和社会改革深化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农民和农村人口的临时性的机械迁移,是我国农村乃至整个社会新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机制运行引发的一个社会经济现象。“民工潮”对中国社会有着怎样的影响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以及怎样更好地引导与管理他们,将是一个在中国不断深化改革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关键词:民工潮;成因;现状;疏导;管理Abstract: The tide of migr
3、ant workers is in the country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deepening reform of farmers and the rural population migration, the temporary machinery is whole society new rural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the social mobility mechanism of a social economic phenomenon caused. Of Chine
4、se society and they do the survival state and how to better guide and manage them, will be a deepening reform in China, the problems to be solved. Key words: The tide of migrant workers Genesis Current Counseling Management “农民工”的概念,是指改革开放初期,一大批离开土地,但是还会回归土地的人群。他们为了致富、改善自己生存状况,到城市里打工。它的最早提法出现在1989年,
5、这一年,由于春节铁路客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拥挤状况,因此诸多媒体开始引用这个词汇“民工潮”来了。这一提法,形象地概括了民工流动的来势凶猛和“春起冬落”的特征,此后便被广泛使用,沿袭至今。民工潮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了解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予以疏导与管理,从而解决民工潮给社会带来的影响。1 中国“民工潮”兴起的原因11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在农村改革的成功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的普遍推行。首先,农民在获得土地经营自主权的同时也获得了在农业劳动之外寻求就业私收入的权利,使外出务工成为可能;其次,小麦、水稻等农作物产量实现了供求平衡,改变了粮、油统购统销制度,为农村
6、劳动力流动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再次,沿海地区凭借地理优势和政策优惠率先实施了外向型的经济战略,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工业及服务业的迅速崛起,吸引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进城务工。1.2 外出打工成为现阶段我国农民就业和增收的主渠道国家统计局的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农民收入的增长来自劳务报酬的增长呈现逐年大幅度增长态势,许多地方,甚至把它列为劳务经济目标考核。有学者估计,劳动力流动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年平均92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为163,在今后的30年里,如果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迁移的种种障碍能逐渐被清除,劳动力在部门间转移可为每年经济增长率贡献2到3个百分点。在家庭经营收入,尤其是农业收入绝对减少
7、,乡镇企业仍处于恢复性增长的时期,外出打工在解决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外出打工仔、打工妹“一年土,二年洋,三年盖上新楼房”,“一户打工,带动一村;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已成为许多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减缓了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1.3 党和政府及时调整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政策国家从最初限制流动到允许流动,从控制盲目流动到实施有序化流动,直到实行城乡统筹就业,推动城乡劳动力市场逐步一体化。2009年7月3日,深圳市代市长王荣在深圳市就业工作会议会上说“农民工”的概念很快就要消失,过去我们一直把农民工当成招之即来呼之即去的“两栖人”,对他们实
8、行“经济上吸纳,社会上排斥”的歧视性政策。今天再来承认移民二代将长期成为城市居民,虽然有点后知后觉,但若能够在此认识基础上及时补救,也许也还来得及。这些政策演变过程既适应了改革实践的需要,又符合经济发展的方向,推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更是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时俱进的重要特征的体现。 2 民工潮的过程与现状2.1 “民工潮”、“民工荒”和“民工慌”祖祖辈辈以土地为生的农民离乡背井到进城务工,从“民工潮”到“民工荒”和“民工慌”是民工潮每个时期留下的代名词。出现这些现象都是一定时期劳动力市场供给、需求和工资状况的综合反映,也是市场调节的结果,有着深层次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原因。2.2 “民
9、工潮”下的农民工生存状态城市需要他们时,他们是为出口代工企业当廉价劳动力的打工仔,不需要他们时他们则是随时回乡务农的农民。 “经济上吸纳,社会上排斥”等歧视性政策使他们的各项权益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据清华大学社会学专家的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的地位处于城市社会的最底层。进城就业的农民工,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虽然法律规定他们与城市职工同样享有平等的各项权利,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制约,这些权利根本无法实现。与此同时,他们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没有法定的休息日,有的劳动时间严重超长,而且不能得到加班工资,就医首选黑诊所,讨薪成了永恒的主题。更有一些地方政府在农民工就业的
10、职业、工种等方面设置了诸多的不合理限制,常遭遇群体性歧视和个体歧视,经常受到各类管理人员与执法人员的歧视,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面临城乡双重边缘化。有这样一则报道:在河南省正阳县同中镇大盛村东盛村民组,已经75岁的村民盛广志告诉记者,前些年因为种地收入低,他的两个儿子全家常年在城市打工,责任田由亲友代种。2001年村民组调整土地,考虑到家里没人种地,加上当时税费负担重,两家都没有要责任田。去年底因为经济形势不好,打工收入难以维持生活,大儿子盛正勇专门从广东回来,想要回自家的责任田,但村民组以不到承包期为由不同意。没有办法,盛正勇眼含着泪走了,现在也不知道找到活没有,反正今
11、年连过春节都没有回来。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样几个信息:村里待不住 城里留不下;大批青年农民工滞留城市带来社会隐患;“留守青年”给农村基层管理带来新挑战。随着民工潮的深入,特别是新生代民工的出现,他们由于缺乏务实的就业观念,在工作上表现出很多不成熟的方面。不少企业说,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岗位比较挑剔,怕吃苦、爱面子等,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记者在河南、山东、陕西等地的人力资源市场采访时也发现,尽管很多青年农民工处于失业状态,但他们对大量缺工的家政、餐饮等服务业兴趣都不大。3 理性接纳和帮助农民工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就是要使全社会每个人都能得到轻松的生活环境,使每个人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那么,我们就应
12、该给予民工最充分的理解和最宽广的包容心,让他们有一个实现劳动力价值的地方。当务之急,就是要正确对待农民工,善待农民工。3.1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农民工流动就业是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结果,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人员的社会化和现代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这项工作摆在关系全局的高度来处理,应形势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搭建招工求职就业平台,组织辖区经营良好的私营业主,发布招工信息,提供就业的渠道和机会,从而寻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平衡,才能保证劳动力在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畅顺流动。3.2 注重职业技能培训
13、,不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工素质的有效途径,是解决民工潮、民工荒和民工慌的必由之路。首先,政府部门要成立培训机构,对当地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有针对性的培训民工,以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其次,企业在培训农民工问题上也要转变观念,农民工技能增强、素质提高,既有利于民工,更有利于企业。企业要舍得拿出资金,定期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再次,也可校企联合,理论联系实际,全方位提升农民工技能。通过培训,农民工技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会提高,从而使“民工潮”、“民工荒”和“民工慌”等问题就会得到相应缓解。3.3 强化监督管理和法规制度建设,引导企业规范用工,建立和谐
14、劳务关系政府要充分履行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加强市场规范,引导企业对人力资源供求信息的预测。在这种公平的环境下,保证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平等竞争、公平交易和自由择业,督促企业认真执行劳动用工合同,对搞市场垄断、歧视和侵犯自由权等不正当行为严加制裁。加快立法步伐,充分发挥法律手段的作用。至今,我国没有统一的管理民工方面的法律法规,各地方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一系列行政法律法规,加强与工会法、合同法等相关法规的配套执行与落实,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使这项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条理化的轨道。督促企业强化内部管理,规范规章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农民工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15、,也使他们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建立和谐的劳务关系。3.4打造劳务品牌,形成品牌效应,提升劳务经济档次,扩大输出规模,提高劳务的竞争力安徽省是劳务输出大省,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培育,已形成和创立了一批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劳务输出品牌,如绩溪徽厨、肥东建筑工、颍上缝纫工、萧县防腐工、休宁木工匠士、宁国电子装配工、六安保安员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劳务品牌已在全国叫响,成了这些地方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名片”。各地应根据本地条件,发展富有地域特色、竞争力突出的的劳务品牌,以形成品牌效应。3.5提高农民工素质,特别是新生二代农民工素质,营造有利的社会文化环境新生代农民工是有“梦”的一
16、代,他们外出打工的动因已经由“经济型”转为“生活型”,在争取获取更高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希望能同时开阔视野、增加个人阅历、满足情感需求,因而要积极向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素质,使他们能够响应政策,能够知法、懂法,用法来维护权益。在这种人文关怀的大背景下,在人与人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城市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伙伴关系。“民工潮”难题的破解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相信,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是中国社会的必然走向,当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要使这项伟大的事业得到完善和成熟发展,是一件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清形势,以更加务实的工作来对待“民工潮”发展中
17、的各种问题,在矛盾中解决矛盾,实现各方利益的均衡,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健康、和谐发展。这正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实现的美好蓝图,也是我们追求社会公平、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参考文献:1 刘克桥,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9月,第6期。2 正章辉、黄柯可主编,欧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城市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3 明忠,民工荒不是荒,2004年8月4日。4 张乐天,社会工作概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5 安徽省财政厅与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合作课题, 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 新华网,2009年8月。6 部分网络: 三农数据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