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灵的停机问题及其对角线证法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灵的停机问题及其对角线证法研究.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图灵的停机问题及其对角线证法研究 摘要:停机问题是计算机科学领域最经典的问题之一。通过对康托尔对角线法、图灵关于停机问题不可解的对角线证法以及判定程序证法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判定程序证明的本质,指出了在不影响判定程序设计初衷(即拥有对所有其他程序是否停机的判定功能)的前提下,该证明是否定不了这样的判定程序存在的。同时揭示了对角线证明方法的根本缺陷和谬误。关键字:康托尔,对角线;停机问题;图灵;不可解问题1 引言计算机算法和计算复杂性理论是计算机科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根据计算复杂性理论12,自然界和科学理论上的所有问题,可以分为三大类:多项式问题,即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得到解答的问题;指数型问
2、题,即可以在指数型时间内得到解答的问题;不可解问题,无论花多少时间,都不可能得到问题的解答1 3。对前两类问题,我们可以很容易找到确切的例子来进行说明,但对于最后一类,我们则很难找到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个例子就是不可解问题。这里请注意,不可解问题与问题本身无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例如,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设计出一个方程,使得该方程无解,我们也能很容易地判断该方程无解。而不可解问题则指的是,问题本身可能是有解的,只是我们可能无论花多长时间都得不到这个解。例如,停机问题就被证明是不可解的10,著名的3x+1问题到目前为止亦被认为是不可解的2。所谓停机问题指的是:任给一个程序f和一个输入x,是否存在一个判断
3、程序P能判断f对x的计算是否停止?停机问题最先是由计算机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天才阿兰-图灵提出来的,著名的被称做计算机之父的冯-诺依曼曾说,图灵才是真正的计算机之父。图灵首先提出了停机问题并率先用对角线法证明:停机问题是不可解的。自图灵之后,停机问题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关于其不可解性,有两种不同的权威经典证明。一个就是图灵的对角线证法,另一种证明方法是,通过设计判定程序来证明停机问题的不可解。然而,图灵的对角线证法受到了质疑,不少人认为,这一证明实际上是存在逻辑问题的。但判定程序证明法则一直被认可。并且,这两种证明一直被大量的沿用引用。本文通过详细分析这两个证明过程,包括对角线方法的历史,指出它们的
4、根本缺陷或局限性。2 康托尔与对角线方法谈到停机问题,不能不提到集合理论的发明者康托尔及其对角线法。康托尔是用对角线法证明全体实数的个数大于全体自然数的个数的。这个方法影响非常深广,直到后来的图灵停机问题、哥德尔定理其实都是该方法的不同延伸。大家知道,康托尔的主要贡献,就是他的无穷集合理论8,无穷集合理论是建立在一一对应的思维方式上的。注意一一对应本身只是一种思维方式,并无实质价值。若不是他用对角线法将无穷集合分级,那一一对应就是无聊的了,因为那样的活,所有无穷集合都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说,推翻了对角线法,就相当于推翻了康托尔的整个理论大厦,包括他的一一对应理论。康托尔在研究无穷集合的时候,富
5、有洞察性地看到了对无穷集合的大小问题5,我们不能再使用直观的“所含元素的个数”来描述,于是他创造性地将一一对应引入进来,两个无穷集合“大小”一样当且仅当它们的元素之间能够构成一一对应。这是一个非常直观的概念,一一对应嘛,当然个数相等了,是不是呢?然而这同时就是它不直观的地方了。对于无穷集合,我们日常的所谓“个数”的概念不管用了,因为无穷集合里面的元素个数本就是无穷多个。例如,我们说自然数集合能够跟偶数集合构成一一对应,从而自然数集合跟偶数集合里面元素“个数”是一样多的。怎么可能?偶数集合是自然数集合的真子集,所有偶数都是自然数,但自然数里面还包含奇数呢,说起来应该是二倍的关系吧?不是!我们只要
6、这样来构造一一对应:1 2 3 4 2 4 6 8 用函数来描述就是 f(n) = 2n。检验一下是不是一一对应的?不可思议对吗?用这种一一对应的手法还可以得到很多惊人的结论,如一条直线上所有的点跟一个平面上所有的点构成一一对应(也就是说复数集合跟实数集合构成一一对应)6。以致于连康托尔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他在给戴得金的信中会说“我看到了它,却不敢相信它”的原因。然而,除了一一对应之外,还有没有不能构成一一对应的两个无穷集合呢?有。实数集合就比自然数集合要“大”,它们之间实际上无法构成一一对应。这就是康托尔的对角线方法要解决的问题。证明实数的个数比自然数多,等价于证明实数
7、集不可列,那么实数为什么不能与自然数建立一一对应呢?康托尔的证明如下7: 假定(0,1)之间的实数可列,全部列出来如下: 第一个数记为:A1=0.A11A12A13 第二个数记为:A2=0.A21A22A23 依此类推,Aij代表列出来的第i个数的第j位小数,是个0到9之间的整数。同时,左边与这个数列一一对应的是全体自然数:1,2,3,n下面构造一个属于(0,1)的实数B=0.B1B2B3,不等于所列出的任何一个。只要使B1不等于A11(这样B就不等于A1),B2不等于A22(这样B就不等于A2)依此,Bi不等于Aii这样构造的数B是(0,1)中的实数而没有被列出来,于是实数不可列。我们认为,
8、此证明具有大问题。第一,是逻辑上的问题,当他试图构造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实数的时候,这一试图本身就与前面已经列出了“所有”的实数相矛盾,或者说,这一试图本身的前提是,前面并没有完全列出“所有”的实数。若是在有穷领域,你当然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反证,因为有穷领域是很直观的、看得很清的。但请注意这是在无穷领域,跟有穷领域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逻辑上无穷领域只要包含了“所有”,你就无法再构建“新的”了。这个如同下述问题,上帝能制造一块连他自己都搬不动的石头吗?此问题常被用来“证明”不存在万能的上帝。但因小前提已假设了结论(“自己都搬不动”),故这样的证明是无聊的。如同“上帝能搬动一块连他自己都搬不动的石
9、头吗?”一样的无聊,为了避免后者明显的荒谬可笑,将其中之一的“搬动”改成了“制造”,但本质是一样的。你既然假定了上帝万能(无穷),你就不能再在其他前提表述中暗含上帝不能。请注意,从逻辑上,万能(无限能)是压倒一切的,正如康托尔那个假设包含了“所有”本身就意味着压倒了一切一样。第二,他的对角线法是建立在假定宽和高严格相等的前提下,而在无穷领域,这样的假设是有问题的。即使是同级无穷大,这样的假设也说不过去。因为你是要构造一个具体的“对角线数”,以两个无穷领域的元素个数严格相等为前提基础来构建一个有穷领域的具体的数,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有穷领域的任何常数个数等同于无穷领域的0个数。他用增加了一行
10、来反证原假设不成立,就好像是在说,无穷大甲比无穷大乙多一个,这样的说法无疑是荒谬的。换句话说,康托尔的对角线法,相当于主张如下不等式成立:+1 ,而这样的不等式显然是错误的。并且,直觉上,他那个列表的高明显大于宽,否则实数就不连续了,也就是说不包含全部了。而为了使宽等于高,注意这里因为要构造一个具体的“对角线数”,宽和高就必须严格相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惟一的方法就是补零。而一旦补零,其潜在的含义就是,那个列表并没有包含全部的实数。第三,他那个列表假定左边是全部的自然数,与右边全部的实数一一对应。既然右边他假定实数全部列出,然后构建一个新的实数来否决这个假定,那我左边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假定左
11、边的自然数也全部列出来了,这个时候,若按照这个荒谬的对角线法,我们将自然数全部用二进制表示。同样,这个时候,直觉上,或者说按照有限领域的理解,高明显大于宽,解决的办法是左边全部补零,这样一来,问题来了,我们也可以在对角线上(按取反)构建一个与前面所有自然数都不相同的自然数。总之,由于左边的全部自然数的宽和高也都是无穷的,因而也可以用对角线法予以否定。请注意,在宽和高的关系上,左边的自然数和右边的实数是有一定不同的,但你不能以此不同为根据来认定左边无对角线。而右边有对角线,否则就意味着你是前提里面包含了结论(自然数可数而实数不可数的结论)。第四,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康托尔证法的荒谬。我们假定右
12、边那个阵列列出了全部的小数,并且是从小到大排序,第一个小数各位全部是0,“最后”一个小数各位全部是9,中间无缝连续。请注意,你不能否定我这个假设,若是你认为我这个假设不成立,那就意味着你的前提里面包含了结论(不可列的结论)。所以,到目前为止,我这个假设没有任何问题。此时你能不能找到一个不在这个阵列当中的小数呢?毫无疑问不能。那么,康托尔为什么能构建出这样一个小数呢?关键是他设想了一条荒谬的根本不存在的对角线。在有穷领域,对角线必须是宽和高严格相等。而在无穷领域,宽和高相等的含义是什么呢?答案是:宽等于高是相等,宽等于高加1和高等于宽加1其实也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在无穷领域,根本不存在一条确定的
13、对角线,若一定要说有对角线,那对角线也是不确定的。用不存在或不确定的对角线来构造一个确定的小数无疑是荒谬的。第五,我们再来从有穷领域看看康托尔对角线法的诡辩性。任何一个宽和高也就是行和列相等的方阵,我们假定其每一行都不相同。那么,这样的方阵永远不可能包含用那些元素构成的所有行,因为你都可以通过对角线取反得到一个与前面所有行不同的行。但我们要建立一个由那些元素组成的包含所有不同行的阵列是非常容易办到的,只要不限定高必须与宽相等就行。为什么在无穷领域,我们的康托尔大师既要假定阵列包含所有的行,同时又要规定阵列的宽和高必须严格相等呢?要知道,这后一个规定本身就使得前一个假设不可能成立啊!第六,他假定
14、那个小数阵列的宽和高完全相等,实际上是运用了他自己的无穷集合元素一一对应的理论,而一一对应理论之所以有效,取决于对角线证明的结论,也就是说,他使用的是循环证法。第七,无穷大无形状定理:无穷大没有确定的形状。证明,用反证法,我们假定哲学上的宇宙空间是无穷大,也就是说没有比它更大的空间,显然,我们这个假设没有任何问题。那么这个无穷大的形状是什么呢?若是方体,我们取其对角线作为新的边,构造另一个方体,比原方体大,与假设矛盾。同样,若是设那个无穷大是球体,以球的直径为边长构建另一方体,又比原球体大,矛盾。等等。所以说,无穷大无形状。康托尔对角线法的根本错误在于:他那个实数阵列,宽即实数的位数是无限的,
15、高即实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他假定这两个无限构成了一个正方形的形状,因之才有了对角线,这个假定违背了无穷大没有确定的形状,从而也是错误的。请注意,我这里只是否定他的对角线法,并不意味着否定实数是比自然数更大级别的无穷大。康托尔对角线法还有另一种表述方式,即所谓排中律方式,其本质与上述对角线方式是一样的著名数学家布劳威尔认为,在无穷领域,应该从根本上禁用排中律11。也就是说,他认为排中律在无穷领域是不成立的。笔者上述第二条从否定+1 着手否定康托尔的对角线,以及第七条的无穷大无形状定理,从实质上与布劳威尔认为排中律不适用无穷大领域的观点是一致的。还有一种方式是通过改变概念和范畴来得出与康托尔相反的
16、结论,从而否定他的理论。这样的方式争议很大,并没有得到公认。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从哲学的范畴质疑康托尔的对角线9。本文的方法与这些有着本质的不同。本文是在传统数学和逻辑观念的范畴内来论及康托尔的对角线法的。3 图灵关于停机问题的对角线证法如前所述,图灵停机问题是指:存在不存在一个程序比如说P,能够判断出任意一个程序X是否会在输入数据Y的情况下停机?我们不妨设P(X,Y)表示P判断程序是X,数据是Y的结果。如果停机,那么P(X,Y)就输出一个yes。如果不停机,那么P(X,Y)就输出一个no,这就是图灵停机问题. 问这样的程序P存在吗?图灵证明,这样的程序P是不存在的,他用的是反证法。图灵证明这个问
17、题其实是运用了康托尔的对角线删除法,下面来介绍一下图灵是如何运用对角线删除法来证明上述命题的: 假设这样的P(X,Y)是存在的。而我们知道程序X本身是可以被编码的。也就是可以为所有的程序进行编号:x1,x2,x3,x4,而数据Y本身也是这样的编号y1,y2,y3,y4,因而我们就可以把每一对X和Y的组合排列在一张表上。比如横行表示的是数据Y,而纵行表示的是程序X,这样P(X,Y)的值也就是yes或no就可以写在第X行第Y列的对应位置上,表示P(X,Y)判断出的X作用在输入Y上是否会死循环的结果。比如下面的表就是一个示例: y1 y2 y3 y4 y5 y6 Yn x1: yes no no y
18、es yes no yes x2: no no yes yes no yes no x3:yes yes no no yes no. no xn: no yes no yes yes no yes 上表中的每一个行都表示一个确定的程序作用到不同的数据上所得到的结果。比如程序Xn作用在y1,y2,y3,y4,Yn,上给出的结果就是一个序列:no,yes,no,yes,yes,no,yes,下面我们把上表对角线上的元素挑出来。也就是专门找那些第1行第1列,第2行第2 列,第三行第三列这样的元素就可以得到一个序列:yes,no,no, 而根据这个序列我们完全可以构造这样一个反序列:no,yes,ye
19、s也就是说这个序列在每一个位上都与前一个对角线序列不同!这个序列就称为对角线删除序列。那么问,这个对角线删除序列是否在上表中的某一行上呢?答案是否定的!这个序列必然不在表中。因为它的第一个元素与1,1不同,第二个元素与2,2不同,第三个元素与3,3不同.所以这个构造出来的对角线删除序列不在表中!我们完全可以设计出一段程序Q使得Q作用在数据上产生的序列就是对角线删除序列,而对角线删除序列不在表中就意味着程序P并不能判断出程序Q作用在任意输入上是否停机。用对角线删除的证明方法来看究竟哪里出错了呢?错误就出在我们假设程序P能够得到这样一张完整的表,这张表对所有的程序计算能得到是否停机的答案。我们看到
20、,首先,图灵的对角线证明包含了康托尔证明的全部谬误,其中最根本的谬误一是假定宽和高严格相等,二是暗含了这样荒谬的不等式:+1 。并且,图灵的对角线证明其荒谬性比康托尔的更明显,因为图灵这个列表的高度,也就是x的个数更随意,能用对角线得到一行新的X本身就说明,那个列表并不包含全部。请注意,我们完全可以在某种限定条件下设计一套简明的程序和输入,其个数也是无穷的,在此前提下,我们完全可以设计出一个判定程序P,对所有这些程序和输入作出正确的判断。这在逻辑上简单明了,没有任何问题,但此时若是你任用对角线法,就会立马否定P的存在。仅此一点就足以表明,图灵的对角线证法是完全荒谬的。4 停机问题的判定程序证法
21、及分析如前所述,图灵停机问题是指:存在不存在一个程序比如说P,能够判断出任意一个程序X是否会在输入数据Y的情况下停机?我们不妨设P(X,Y)表示P判断程序是X,数据是Y的结果。如果停机,那么P(X,Y)就输出一个yes。如果不停机,那么P(X,Y)就输出一个no,这就是图灵停机问题. 问这样的程序P存在吗?可以设计一个程序来证明,这样的程序P是不存在的,用反证法,证明如下:假设程序P存在。那么可以根据P设计一个新的程序Q如下:X是任何一段程序的编码:Program Q(X)m=P(X,X)do while (m=yes)end doif m=no then return 这段程序通俗来讲就是:
22、输入任何一段程序X,调用函数P(X,X)并得到返回值m,如果m=yes,也就是说根据P的定义,P判断出程序X作用到它自己身上时停机。那么Q就不停地做do while和end do之间的语句。如果m=no,我们知道这表示P判断出程序X在X上不停机,就返回,结束该函数。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定义的函数Q(X)是没有问题的。下面就进入关键时刻了:我们问Q这个程序作用到Q自身的编码上也就是Q(Q)会不会死循环呢?当然我们可以运用强有力的函数P(Q,Q)来计算这个问题。假设Q(Q)会发生死循环,那么P(Q,Q)就会返回no。然而根据Q函数的定义,把X=Q代入其中会发现由于P(Q,Q)返回的是no,也就是m=
23、no,因此Q函数会马上结束,也就是程序Q(Q)没有发生死循环。然而如果假设Q(Q)不发生死循环,那么P(Q,Q)应该返回yes,这样根据Q函数的定义,把X=Q代入Q(Q)之中会得到m=yes,这样程序就会进入do while循环,而这个循环显然是一个死循环。因而Q(Q)发生了死循环!这又导致了矛盾。无论Q(Q)会不会发生死循环,都会产生矛盾,然而哪里错了呢?答案只能是最开始假设的前提错了,也就是说最开始的假设P(X,Y)能够判断任意程序X在输入Y的时候是否死循环是错误的!也就是说这样的程序P(X,Y)不存在。对于此证明,分析如下:第一,我们看到,该证明本质上是沿用了集合悖论的思维方式。我们知道
24、,集合悖论可以通过某种约定或限定来解决,那就是慎用集合的集合。同样,若是限定被判定的程序不能调用判定程序,那上述证明就不成立。第二,集合的各元素之间是没有时间方向的,而判定程序和被判定程序之间有时间方向,判定程序在层次上高于被判定程序,在时间上延后于被判定程序,就像法官能判决犯人,而犯人不能反过来判决法官一样,因而能自然地绕开上述矛盾,也就是说,上述矛盾或悖论实质上是不成在的。第三,此段程序形式上构成了一个悖论,用程序来设计悖论大约是创新,当然,危险也就来了,因为合法的程序有严格的要求。程序是递归的,下面是笔者对递归程序的理解:许多复杂问题应用递归方法易于解决,否则极难。计算机课程的许多部分都
25、用到递归,因而理解和掌握递归精髓极具意义13。这里要强调的是,能对较复杂的递归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思维脉络是对思维能力的极大锻练,其中多重循环里的条件递归最难,完成它需要极强的算法构思力。递归设计有三个关键点:一是降阶,二是传值,三是保护现场。所谓降阶就是每递一次,总阶数应降一次,否则就会死循环,或导致无意义的交错重复。所谓传值,就是递归的各子函数之间如何进行传值联系。所谓保护现场,实质上也就是将所有递归过程串成一个整体思路。调用递归函数前后的代码越复杂,这第三点也就越难。因此应尽可能使递归函数前后的代码简单化。解决了这三点,递归也就设计好了。一般通过递归函数的形参解决前两点问题。也有通过全局变
26、量来传值的。此时应注意内存的使用效率以及变量值的覆盖顺序是否会容易错等。此外,在降阶的同时,递归程序通常还要对某个基数进行直接的计算,若是输入小于等于这个基数,直接计算,大于这个基数,就递归。若不按这些规则去做,会导致无聊的程序。例如,我下面这段程序应是无聊的:bool M ( int n) bool OK = !M(n); / 递归,符号!表示Not(否定),return OK; 此程序之所以无聊,关键是参数n没有降阶,并且程序中也没有对基数进行计算。若是作如下修改,程序就是有意义的了:bool M ( int n) if(n=1) return TRUE;bool OK = !M(n-1)
27、; / 递归,符号!表示Not(否定),return OK; 上述关于停机问题的程序Q实际上是暗含了递归,但没有包含降阶和初始计算,从而这样的递归程序是有问题的。若是对递归程序进行规范限定,则上述证明就不成立。5 结束语本文对停机问题不可解的两种证明方法,即对角线法和判定程序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们的结论是,对角线证明法是根本不成立的;若是进行某种逻辑上或程序规范方面的限制,这样的限制并不影响判定程序正常的判定功能,则判定程序证明法亦不成立。我们认为,这两种证明从本质上讲是不相同的。判定程序法要求被判定者必须反调用判定程序本身,由此推出悖论。假使不要求被判定者调用判定者的话,该方法就证明不了停
28、机问题的不可解。换言之,若是我们限定被判定者不能调用判定程序,则判定程序是可能存在的。而对角线法则没有要求被判定者必须反调用判定程序本身,也就是说,若成立的话,对角线法具有更强的证明性。然而,由上述分析可见,对角线法存在根本的谬误。参考文献1 Clifford A Shaffer.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to Data Structures and Algorithm Analysis(Java Edition)M. Pearson Education, 1998.2 J C Lagarias. The 3x + 1 problem and its generali
29、zationJ. American Mathematical Monthly, 1985(1).3 James L Hein .Discrete Structures, Logic, and Computability M. Jonesand Bartlett, Sudbury, MA,1995.4P. Binder, Theories of almost everything, Nature, 455 (2008), 884885.5 Zenkin, Alexander ,Logic Of Actual Infinity And G. Cantors Diagonal Proof Of Th
30、e Uncountability Of The Continuum,The Review of Modern Logic9(30): 2780, 20046 Frege, Gottlob; J.L. Austin (trans.) ,The Foundations of Arithmetic(2nd ed.),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8847 Kline, Morris,Mathematics: The Loss of Certainty, Oxford, 19828 Mayberry, J.P. ,The Foundations of Mathema
31、tics in the Theory of Sets, Encyclopedia of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8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9 Wittgenstein ,Remarks on the Foundations of Mathematics(3rd ed.), Oxford. 200110 王柏 杨娟 著.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1211 康斯坦丝-瑞德 著.希尔伯特:168-177.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712 张云泉 孙家昶 唐志敏 迟学斌,数值计算程序的存
32、储复杂性分析,计算机学报,2000, 4, 363-37413 徐宝文 张 挺 陈振强,递归子程序的依赖性分析及其应用,计算机学报,2001, 11, 1178-1184Research on Turings Halting Problem and Diagonal Method Du Lizhi Abstract: Halting problem is one of the classical problems in computer science. By deep study on Cantors diagonal method, Turings unresolvable proofs
33、of the halting problem, both the program proof and the diagonal proof, reveal the essence of the program proof and point out that without loss of its original function, the judge program may exist. Also, we reveal the essential deficiency and fault of the diagonal method, both Cantors and Tutings. Keywords: Cantor; diagonal; halting problem; Turing; unresolvable probl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