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采集方法理论与实践.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70427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采集方法理论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地震采集方法理论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地震采集方法理论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地震采集方法理论与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地震采集方法理论与实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采集方法理论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采集方法理论与实践.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震资料采集试验方法与分析一、试验点、线的选择1、试验目的 调查工区干扰波的类型及分布规律,确定压制干扰的有效办法。 调查工区激发特征,包括激发井深分布规律,激发能量和激发形式。 选取工区合理的接收参数,压制影响资料品质的主要干扰波。 优化全区采集参数,预测资料品质分布规律,制定针对措施。 评估、削弱因资料采集对资料处理的影响。 正确预测、评价地震资料采集任务完成状态。 预测或提供预测技术信息,进行风险评估与经济分析。2、试验点、线布设原则系统试验点、线应布设在工区内具有代表性的位置或资料品质较差而需重点攻关的区域内。考核试验点应根据工区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和地下地震地质条件,结合表层调查资料,以

2、及以往资料品质情况合理布设,要代表区内的各种地表和地下条件,能控制全区激发井深,掌握不同区域的资料品质,确定合理的施工参数。总之,根据全区表层及深层地震地质条件进行全区区域分类,综合考虑地上、地下条件合理地布设试验点。 表层地震地质条件试验点布设应充分考虑近地表岩性分布规律,试验点应布在沉积环境变化的岩性过渡带上。在2003-2004年度的双城工区,生产前我们收集了该区第四纪地质资料,进行了近地表沉积规律和地表结构特征研究。表层调查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表层岩性的录制和分析工作,掌握了激发岩性在区域上的分布规律和特征。该区表层岩性的分布主要受河流冲积和改道影响。近代河流稳定的冲积作用形成了工区东部

3、广阔的含沙黄胶泥高台区,之后的一次急剧改道形成了工区中部一个北东向的高台平原过渡区;现代河流的冲刷及大地夷平作用使局部高台变为高岗;现代河流的冲积和频繁改道,形成了工区西、南部广阔的河套平原区。上述河流作用使整个工区形成了一个明显的三级河流阶地地貌。老河道残留的心滩和边滩形成了现在的沙岗子,残留河道沉积了较厚的淤泥而形成了现在的淤泥质亚粘土低洼区。在近地表岩性分布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在含沙黄胶泥高台区、老河道残留的心滩和边滩形成了现在的沙岗子和残留河道较厚的淤泥质亚粘土低洼区分别布设代表性试验点,分析研究各种沉积岩性下的激发特征。试验点布设应考虑地表起伏变化规律,试验点应布在高程起伏变化的过

4、渡带上。仍以2003-2004年度的双城工区为例,该区总体上呈东北高、西南低的趋势,海拔高程在120-178m之间。工区南部和西南部的江湾河套平原区,高程在115-120m左右;工区东部和北部为高岗平台区,高程一般为150-160m;工区中部有一条明显的条带状分界线,为高岗和平原过渡条带区,高程在165-178m之间,最大落差达23m。工区中部过渡带区地表起伏变化较大,布设代表性试验点,分析研究高程起伏变化的过渡带上的激发特征和资料品质面貌。试验点布设应考虑低降速层分布规律,试验点应布在速度、厚度变化的过渡带上。2004年海拉尔盆地海参4井三维开发地震工区低降速层厚度变化剧烈,且多处存在速度反

5、转和速度层尖灭现象。海参4井三维开发地震工区西部为乌尔逊河,向东依次为河漫滩和冲积平原,在向东有一低洼的沼泽条带,推测为古河道或干涸湖泊,沼泽条带以东的高地为天然堤。近地表沉积受乌尔逊河影响,地下结构复杂。沼泽条带区地表含水丰富,地表就出现高速层,且速度达到1500-2000m/s,甚至更高;地下河道砂等河流相不均匀体的广泛分布,造成条带状高速层尖灭在更高速的地层之上。在速度、厚度变化的过渡带上合理的布设试验点,寻求激发井深的变化规律。 深层地震地质条件地震采集单炮品质受表层地震条件的影响较大,深层地震地质条件的变化也直接影响了单炮品质变化。若要全面了解工区资料品质分布概况,布设试验点也应当考

6、虑深层地质构造。在构造高点及高陡构造区,合理布设试验点在背斜或穹隆的顶部,散射作用强。由于构造长期抬升,断裂十分发育,波场复杂化,地震成像困难。高陡构造区地层倾角大,速度差异大,射线路径复杂,成像困难。在构造高点及高陡构造区做好模型正演分析,合理布设试验点,寻找射线路径简单,能量强的观测路段作为主要激发部位。在较大断裂带附近布设试验点一般情况下,区域控制断层或盆地边界断层等控制影响沉积环境条件的较大断裂带,由于长期拉张、挤压等大地构造运动的影响,断裂破碎带较宽,伴生断裂发育,造成地震波场凌乱,反射路径复杂,成像困难。特别是逆掩断层,逆掩推覆体把老地层推覆到较新的地层之上,造成严重的速度反转,推

7、覆体破碎,波场复杂化,成像困难。在较大断裂带和逆掩推覆体上布设试验点,寻求增强反射透射能量的观测方法及施工因素。根据沉积相的变化及物源远近合理地布设试验点中国大陆主要为陆相盆地,多为河流相和湖相沉积。沉积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反射系数等岩石物性的变化,致密的湖相泥岩与河流相砂岩在地震剖面上的波组特征、反射地震相会有较大差别。火山喷发岩、侵入岩及沿断裂侵入熔岩蚀变带等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物源的远近直接影响到搬运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分选磨圆度等,地震反射特征及资料品质也受到较大影响,如三角洲前缘相和冲积扇、洪积扇等扇体,资料品质主要受物源的影响。二、试验方法和流程1、激发因素试验流程 表层调查通过地表踏

8、勘、单井、双井微测井或小折射等表层地质结构调查建立试验区和试验点的表层结构概念模型,为试验点的选择和井深试验提供依据; 通过双井微测井和钻杆扫描选择最佳激发井深 确定最佳激发药量采用最佳井深,单井药量重点分析主要勘探目的层的信噪比,也要考虑激发子波频带宽度。 组合井试验当单井激发地震反射能量弱,信噪比较低,不能完成地质任务要求时,或为了提高高频地震能量和信噪比而需要进行组合井试验。组合井试验采用最佳单井井深,试验项目包括组合井数,组合井药量,组合基距等。2、接收因素试验流程 规则干扰波调查 随机干扰相关半径调查 检波器接收因素试验在规则干扰和随机噪音调查基础上,设计不同类型检波器组合图形。三、

9、试验资料对比分析方法为了确定工区的施工因素,我们通常做干扰波调查、激发井深、药量、组合井、检波器组合形式及仪器前放因素等常规试验项目。为了更好地完成资料采集任务,达到采集质量指标,还需要做一些为改善或解释资料品质的特殊试验项目。1、常规试验项目及分析 干扰波调查为了调查工区源生规则干扰波类型及特征,我们设计了直角排列接收,5m道距,单只检波器或串检波器团放,浅井激发,固定排列移动炮点的方式,Inline方向得到最大炮检距,Crossline方向得到最大非纵距。从调查解编记录上识别初至折射、浅层折射、多次折射、面波、声波、近源次生、测面波等各种规则干扰。分析干扰波产生的机理及特征,大致计算出各种

10、规则干扰的视速度、视波长、视频率等,特别是影响主要勘探目的层的各种干扰特征。折射波初至折射在低速层底界面滑行传播,其视速度一般为低速层速度,视频在20-30Hz; 浅层折射主要在降速层底界面滑行传播,其视速度一般为低速层速度,视频在20-30Hz,初至折射和浅层折射波长较长,均大于浅层有效波视波长。浅层折射一般能量较强,目的层较深时影响较小,处理时多采用初至切除,野外采集时不做任何压制。多次折射有两种,一类产生于低降速层较厚的表层,其视速度一般为高速层速度,且由浅到深能量和频率有衰减现象。另一类产生于基底埋藏较浅、地层埋藏浅或较浅地层的波阻抗较强。海拉尔盆地边缘基底埋藏浅,松辽盆地中央隆起区西

11、部斜坡带地层埋藏浅,三江盆地T4反射层强波阻抗界面,以上地区均发育有较强的深层多次折射。深层多次折射的视速度接近于产生折射界面的底界速度(即界面以下层速度),视频率也接近于该地层的视主频。可以采用深井激发压制和削弱浅层多次折射,或在处理时采用F-K滤波、减去法等去除,对于深层多次折射野外采集时不做任何压制。面波地震勘探中的面波为地滚波,是一种准瑞雷波,具有低频低速的特点。它产生于地表或地层分界面(多在地表和低降速层底界面),以半波长沿椭圆轨迹逆时针运动。由于介质的层状性和各向异性发生频散效应,在地震记录上呈扫帚状分布。瑞雷波速度随波长而变化,波形随距离而变化,其穿透能力随频率而变化,大多数能量

12、限定在两倍波长的厚度范围内。瑞雷波是一种横波,在流体中剪切模量=0,不产生横波。所以在潜水面以下富含水的高速层激发,横波得到较好的削弱。另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在波长域利用组合效应压制部分面波。在地震记录上一般发育有几组速度、波长差异较大的面波,通过分频扫描和频谱分析确定各组面波主要频带和视频,在记录上计算出各组面波的视速度,求取各组面波的波长。同时在记录上量取主要目的层附近的面波干涉带,结合分频扫描记录确定影响地震记录的主要面波波长。在设计检波器组合基距时,约等于主要干扰面波波长;2井组合基距等于干扰面波波长的一半,3井组合基距等于干扰面波波长的2/3,多井组合时,基距约等于主要干扰面波波长。也可

13、以在处理时采用减去法有效的消除面波干扰,但野外采集时削弱面波干扰可以大大提高动圈式模拟检波器的动态范围,起到了拓宽频带宽度的功效。其它规则干扰声波干扰主要是由于激发井深较浅造成的,可以适当增加激发井深或减小药量。近源次生干扰主要是由于炸药震源的破碎带造成的,可以适当减小药量或采用多井组合激发来削弱。 激发井深试验地震勘探中激发井的深度主要受激发岩性和虚反射效应影响。在质地较硬、密度和速度较大富含水的胶泥层或砂岩层中,可以激发出能量较强的高频地震子波。同时地震子波受虚反射效应影响较大,地震勘探中地表和潜水面一般为较强的虚反射界面。在潜水面以下激发时,炸药震源激发子波和潜水面产生的虚反射波叠加在一

14、起形成地震勘探中实际的地震子波,当虚反射波和炸药震源激发子波相差1/4相位时,子波相干加强,能够增强地震子波下传能量;当虚反射波和炸药震源激发子波相差1/2相位时,地震子波受到削弱,且子波频带变窄。通过双井微测井调查工区的强虚反射界面,根据表层模型正演虚反射相应曲线,结合微测井资料波动力学解释结果设计井深试验,设计井深一般为:设计井深H = h潜水面 + 0.5*n (n=1,2,3,4,5,6,7,8,9,10,11,12,14,16,18,20,24);药量Q=4-8kg(勘探目的层埋藏较浅时采用4-6kg;较深或低信噪比地区采用6-8kg);潜水面5m以下采用2m步长,潜水面10m以下采

15、用3m步长做2口井深试验。井深试验分析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法,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中更多地采用定量的手段精细地确定激发井深度。2003年海拉尔盆地贝尔东北三维系统点井深试验分析表单井井深678911131618备注单炮品质对比原始记录87654321扫描记录63214578能量87654321信噪比46875321主频33222211有效频宽85123467结 果8m、9m较好,综合考虑9m更佳定性的方法主要通过观察各种井深的原始单炮、分频扫描记录,对比单炮能量强弱,干扰波强弱,视觉上信噪比高低,视频率及分频扫描记录上主要勘探目的层连续性。定量的方法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量化,并结合KLseis软件

16、做好能量、频率、信噪比分析。我们结合定性分析的结果,优选出面波较弱、干扰目的层道数较少,分频扫描记录能量较强、信噪比较高、连续性较好的单炮记录利用软件做好更细致的量化分析,并按上表填写各种井深的优先排序。量化分析结果:能量分析-随着药量增加,能量增强;从频率分析看,主频差别不大,6-7m井主频约为26Hz,8-13m井主频约为29Hz,16-18m井主频约为32Hz;从归一化的频率分析看8-9m频带较宽,主要勘探目的层属中深层,为了增强反射透射能量,最佳井深取9m 。注释:f10-6m,f12-7m,f14-8m,f16-9m,f18-11m,f19-13m,f21-16m,f22-18m 药

17、量试验通过药量试验寻求不同表层及深层地震地质条件下地震反射能量变化,确定合适的激发能量,同时观察不同药量的激发子波频带宽度变化情况。药量的选取,既要保证目的层有足够的反射能量,又要保证目的层有足够的分辨率和信噪比,同时要求激发噪音较弱。随着药量的增加,反射能量增强。药量与地震波振幅关系可表示为: A = K*Qm(m在0.21之间,Q较小时,m1),即药量和振幅成正比。药量的增加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增加激发能量,地震波振幅随之增大;当继续增加时,激发能量就很难增加了,振幅也很难增大了,在记录上还会出现方波,使波形失真,既浪费了成本,又增强了激发噪声。激发频率的高低与围岩的物性、速度及药量、炸药的

18、几何耦合条件有关。药量与激发频率的经验公式:Q (K/F)3(K在150180之间),即药量与频率成反比。药量试验资料分析也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法。首先观察原始单炮记录(不加AGC),选择初至清晰,能量适中,主要勘探目的层有连续反射能量显示。加动平衡显示后,记录初至以下由浅至深能量均衡,视觉效果较好。量化分析主要做能量、信噪比、频率和时频分析。上图是2003年贝尔东北三维药量试验频率分析和时频分析,从频率分析看,频谱包络相似,3kg药量主频略低;从归一化频率分析看,3、4kg药量在40-60Hz能量较弱,频带略窄,5-6kg主频略高,频带较宽;通过50Hz时频衰减曲线看5-6kg衰减稍弱些,

19、在40-80Hz高频段5-6kg药量经历表层和两次大地吸收衰减后明显较3-4kg略强。时频分析50-100Hz频率分析 注释:f16-4kg;f39-3kg;f40-5kg;f41-6kg 组合井试验组合激发时,可以把大药量分布在每个单井中,每个单井各为中小药量激发,激发子波主频高,频带宽,激发噪声小,组合后下传能量强,高频能量得到提升,提高了分辨率。通过适当的井组合基距和震检联合压制部分面波干扰,在激发岩性薄、大地吸收衰减严重的地区,组合井的应用得到较好的效果。在设计组合井时我们一般只考虑组合内距、基距的大小和组合井数,在深层和低信噪比地区还要考虑单井药量的大小。要取得好的组合爆炸效果,必须

20、使最近二个爆炸点间距不小于由单个炸药包起爆所形成的塑性带半径的二倍,即组合井距D 3Q1/3。组合井基距大小参考要压制的主要面波波长,通过震检联合组合相应曲线确定。在生产中采用小道距、多井组合施工时,常采用面积组合来保证组合井距。组合井试验资料分析与单井试验资料分析流程相似,做好各种组合井的优先排序。从组合基距分析看,原始单炮和分频扫描记录的大组合基距好于小组合基距,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果相同,但过大的组合基距对地下断面波和绕射波造成一定的压制。我们做过2-7口组合井数对比试验,药量相当情况下多井组合能量略强,但并非井数越多越好,从贝尔东北2-5井原始单炮和分频扫描记录看,3、5井较2井好,但

21、3、5井差别不大,频谱分析看5井能量(2kg5)较3井(3kg3)强,在22-57Hz频段大约强6-8dB,而频宽却较2、3井略窄。当组合井数超过5-7井后,在频谱分析66Hz以后组合的平均效应造成频带变窄,综合考虑能量、信噪比和频宽,普遍采用3井组合激发,在较大断裂带附近为了突出能量,提高信噪比,采用5井组合激发。 注释:f46-2kg2;f47-2kg5;f52-3kg3 检波器组合形式试验检波器组合技术检波器组合技术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地震勘探两次重大技术革新之一,至今仍然是野外地震资料采集中压噪提信的主要手段。使用多串只检波器接收的信号是单个(串)检波器接收信号的叠加,可以最大限度地

22、提高接收能量,同时压制环境噪音,这对高频弱信号的接收是非常有利的。当然,检波器个数不是越多越好,应达到采集目标和勘探成本的和谐统一,达到信噪比与分辨率的和谐统一。检波器组合的设计原则:a)组内距大于或等于随机干扰相关半径;b)组合基距大于或等于要压制的主要干扰面波波长;c)等效压制侧面等各个方向的干扰;d)保护有效波。高分辨率地震资料采集时,组合接收压制干扰的目的是相对提高检波器动态范围,使弱有效信号能占据仪器记录系统的高位、多位而被记录下来。检波器组合接收对高频的损失不仅是到达不同检波器只(串)上的反射时差造成的,而且与检波器的相频特性有关,与不同埋置点的检波器与大地耦合条件有关。某探区资料

23、采集中,我们根据面波、折射波参数(强面波干扰的视波长47-70m之间,视频率6-12Hz)对检波器组合基距按主要干扰波视波长1/2、1/4、1/8初步进行了设计。在组合特性曲线中一般-20dB以下为压制区。沿测线方向,5m组合没有任何压制作用;10m组合压制波长6.2-6.7m、12-15m;20m组合压制波长6.55-6.7m、8.6-9.5m、12-15m、27-34m。0s1s2s3s检波器组合基距对比BP(60、70,140、150)Hz记录左图:组合基距4m 中图:组合基距10m 右图:组合基距20m经量化分析,a)能量:20m组合基距10m组合基距4m组合基距;b)信噪比:20m组

24、合基距10m组合基距4m组合基距;c)有效频宽:20m组合基距10m组合基距4m组合基距(4m组合基距为8-65Hz,10m组合基距的为8-70Hz,20m组合基距的为8-83Hz);d)分频记录连续性:20m组合基距10m组合基距4m组合基距,组合基距20m的效果最好。另一探区对比了如下检波器组合形式:a. Lx=1.25m、Ly=2.5m、Lx=5m、 Ly=10m;b. Lx=2.5m、Ly=2.5m、Lx=10m、Ly=10m;c. Lx=4m、Ly=2.5m、Lx=20m、Ly=10m;经量化分析,a)能量:基本相当;b)信噪比:20m组合基距10m组合基距5m组合基距;c)有效频宽

25、:20m组合基距10m组合基距5m组合基距(5m组合基距的为5-63Hz,10m组合基距的为5-83Hz,20m组合基距的为5-85Hz);d)分频记录连续性:20m组合基距10m组合基距5m组合基距,20m组合基距的效果最好。高分辨率地震资料采集时,采用合适的检波器组合接收有利于相对提高检波器动态范围,有利于提高反射能量,有利于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组合基距不宜过大,一般为主要干扰面波波长的1/3-1/2。地震仪器响应的总入口电压,接收灵敏度取决于检波器串联个数。串联个数增加,灵敏度亦随之增加,接收反射能量增强,有利于改进深层能量水平,使进入到检波器之前信噪比为1的弱信号可以达到仪器记录水平或

26、进入到仪器记录高位而被系统记录下来。检波器过多的串联会增加其输出阻抗,易造成过阻尼,降低其抗干扰能力。当串联数等于并联数时(p=q),阻抗不变(等于单只检波器阻抗),因而不会改变其检波器幅频特性。检波器串全部并联,压噪能力强,但灵敏度低,接收弱反射信号的能力低。检波器连接方式不影响信噪比,信噪比只与检波器个数有关。串联后再并联,是为了防止阻抗不平衡而产生共模抑制比,因而造成的环境干扰强,信噪比低。检波器串并连接方式要考虑接收系统的动态范围,使检波器输入串的动态范围与仪器的动态范围达到最佳调协点。某探区PS-28D检波器4串并联、4串2串2并的试验资料对比表明:中、浅层(1.2s-1.6s),a

27、)能量2串2并4并;b)信噪比基本相当;c)有效频宽(5-90Hz)相当;d)分频记录连续性2串2并连续性4串并联。深层(2.5s-3.1s)记录品质也是2串2并的好于4串并联的。某探区CSG-40检波器4只并联、2串2并的资料同样佐证了2串2并的连接方式效果好于4只并联的。各种检波器无论对中、浅层,还是深层高分辨率勘探,2串2并连接方式采集效果都好于4串全部并联的。1.7s0s4并2串2并1.0s检波器串并联方式BP(60、70,140、150)对比记录左图:4只并联接收 右图:2串2并接收 仪器前放增益试验不同仪器的前放增益档位不同,但功能和效果相同。常用的SN388一般只有12和24dB

28、两个参数;I/O仪器一般有12、24、36、48dB四个参数。考虑到前放增益会限制降低记录的精度,新型的地震仪器如SN408UL只设有0和12dB两个参数,并建议工区内地震信号动态范围较大时采用0参数,地震信号动态范围较小时采用12参数。2、特殊试验项目及分析为了更加准确地确定采集因素,了解资料品质变化的原因,研究制定改善资料品质的对策,我们有针对性的做一些特殊试验项目。比如: 随机干扰相关半径调查(确定组合内距,研究工区内随机干扰特性及压噪方法)根据环境噪音调查的目的的不同,调查和分析可以分为三种:基于分布规律特征的环境噪音基本调查方法地震采集中一般采用单只检波器(或检波器团放)十字形排列,

29、有时也采用直角排列或线性排列,小道距(0.2-1m),不滤波,不放炮,在不同环境下记录噪音。根据探区的地表特点,例如选择公路、河床、堤坝、耕地、树林、草原、山顶、沟谷、沼泽、河流、油田作业区、居民区等不同条件下分别记录。结合地表的特征对记录作能量、频率分析,不仅分析振幅谱的包络形状,还要了解其幅度的量。基本分析方法有两种:a. 道组合法,即道叠加,我们把线性排列的第1道置为第1道,1、2道叠加置为第2道,1、2、3道叠加置为第3道,1、2、3、4道叠加置为第4道依此类推,直到全部记录道叠加置为最远道。对该记录做能量分析、频率分析,从能量和振幅变化趋势线上可以得到环境噪音相关半径。b. 互相关法

30、,即在噪音记录上选取主要目的层的时间点上的“波剖面”,假设主要目的层K1y1的T0时一般为880ms,就是在记录上取Tr880ms的每一记录道的振幅值组成波剖面,对波剖面做自相关 (1)标准化后 (2)曲线和 轴交点即为环境噪音的相关半径。基于环境噪音压制的组合技术组合即是利用干扰波与有效波在传播方向上的差别而提出的压制干扰波的方法。野外采集中常用的组合法,指用多个检波器组成一个地震道输入,或者采用多个震源同时激发构成一个总的震源,前者叫组合检波,后者叫组合激发,两者原理相同。组合可以看作是一种虑波装置,把脉冲看作是由许多不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组成,每种简谐波在组合后的变化可以利用组合的方向频率特

31、性公式来计算,最后,把组合后的各种简谐波成分叠加起来,就可以得到脉冲组合的输出。由此得: (3)由公式可以看出,组合后振幅随地震波的频率不同而变化,这就是组合的频率虑波。a. 组合具有低通虑波器的特点,通频带的宽度与地震波到达相邻两个组合点的时差有关,越小通频带越宽,越大通频带越窄。b. 若组合时采用较大的时差,由于通频带变窄引起有效波的波形畸变,对有效波的高频成分就有压制作用。如果设计的合适对环境噪音和激发噪音等高频成分也有压制作用。组合除了对规则干扰进行压制外,对随机干扰也有较好的压制作用。地震勘探中的随机干扰是一种具有各态历经性质的平稳随机过程。我们认为两只检波器(检波器间距大于随机干扰

32、的相关半径)分别记录下来的随机噪音是互不相关的。检波器的组合振幅特性为: (4)当组合内距大于相关半径时,当n足够大时,取正号和负号的机会相等。则:,所以即非规则干扰波组合后的振幅为组合前的倍。对于有效波而言,当时,经过n个检波器组合后的波形振幅为单个振幅的n倍。可见组合后的信噪比为组合前的信噪比的倍,即采用n个检波器组合后,有效波相对于非规则干扰波的信噪比提高了倍,当n越大时,信噪比增加越高。基于资料处理的生产记录噪音调查分析我们在工程设计前或室内资料处理时,选择有代表性的记录分析初至波到达前的噪声振幅谱。对目的层附近的时窗内同样做振幅谱分析,后者包括了信号和噪声。这个振幅谱与记录头部的振幅

33、谱比较,近似估算不同频率的信噪比。有了信噪比与频率关系的数值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比如覆盖次数、组合元素等,也可以帮助确定在经过努力后达到的具有优势信噪比的频带范围,对能达到的分辨率做出估计。实例分析及应用情况海拉尔盆地位于内蒙古的东北部海拉尔大草原上,地势平坦,海拔高程在580-590m。地表主要为沙土,并为植被覆盖。地震勘探的主要环境噪音为风吹草动和小动物活动造成的。我们采用直角排列,单只检波器,100道接收,道距0.5m,分别在不同的区域录制了4张静噪记录。从相关后的数据能量分析可以看到,第一相关半径在3-4m,第二相关半径在6.5-7.5m。从频率分析,有效波主要频带

34、宽度在10-70Hz,环境噪音主要分布在30-100Hz,包含了有效波的频带范围,从3080Hz频率分析看,第一相关半径在3-5m之间。其它几个点录制的环境噪音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根据环境噪音相关半径分析结果,检波器组合内距大于3m较适合。为此我们设计了两种检波器组合图形,两种连接方式。分别采用3.5m、4m、4.5m三种内距,组合基距试验了14-22.5m六种,共九种检波器组合形式。3m4.5m6.5mm海拉尔盆地环境噪音相关半径调查道组合法能量分析图综合分析,组内距4.5m,基距22.5m,2串2并连接,正方形面积组合形式在海拉尔盆地采集应用效果较好,无论是对规则干扰还是环境噪音都起到了较好

35、的压制作用。海拉尔盆地九种检波器组合图形分析图在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地区我们也多次调查了环境噪音相关半径,其结果与海拉尔盆地草原区相近,相关半径在3-5m之间。对于最近刚刚开展地震勘探的嘉荫盆地新探区我们也做了环境噪音相关半径调查。嘉荫盆地位于松辽盆地的东北部小兴安岭地区,属于山地类型。我们采用十字形排列,120道检波器团放接收,道距1m,分别在山顶、山坡、冲沟、河套等不同地貌条件下录制静噪。通过自相关分析可以看到嘉荫盆地的环境噪音相关半径一般在8-10m左右,较松辽、海拉尔盆地等平原区相关半径要大些。实际生产资料初至前噪音分析以海拉尔为例,通过不同目的层和初至前环境噪音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环境噪音

36、对不同目的层的影响程度。通过不同覆盖次数、面元、信噪比分析,设计合理的观测系统参数。同时加强现场质量监控,避开强环境噪音施工。嘉荫盆地环境噪音调查分析图8-10mmm海拉尔盆地实际生产单炮环境噪音分析对比图 表层岩性取芯、激发子波试验、井下接收微测井试验(表层结构精细分析及吸收衰减分析) 药型(激发参数研究) 面元/道距、覆盖次数、最大炮检距(观测系统分析)四、试验结论试验工作结束后,需要提供完整的试验分析结论和试验汇报资料。编写简单的试验小结,制作汇报多媒体。根据全部试验点微测井资料、岩性资料、地表起伏、地表条件以及地下构造等目前掌握的最新资料,结合对老资料的分析认识,预测全区的资料品质分布情况,并向甲方给出试验工作结论:试验资料能否满足地质任务要求,如果能够满足地质任务及采集质量指标,按照目前观测系统预测全区的施工因素及大约的井深、组合井数及药量分布范围。结合资料品质分布预测图分析说明资料品质变化的原因,提出改善措施及相关试验结论。针对工区难点、特点及资料品质情况提出工程的主要质量控制管理点及质控措施。本着“精心设计,精确采集”的指导方针,编写试验计划,做细试验工作,透析试验资料,得好试验结论,认真贯彻执行工程设计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