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考试内容:掌握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最优决策原则;熟悉各种收益概念的含义及其公式(一)完全竞争市场行业的供求曲线和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和某个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不同的。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由整个行业的供求决定其均衡价格,如34页1-19中(a)所示。(二)完全竞争企业的收益曲线收益是指企业出售产品的收入。企业出售一定数量的产品获得的全部收入叫做总收益。(用R表示)R=PQ平均收益是按销售量平均计算的收益。(用AR表示)AR=R/Q=P边际收益是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销售时总收益的增加量
2、。(用MR表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MR=ARMR=R/Q因此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AR、MR是相等的。单个企业的AR、MR、需求曲线是同一条线。(三)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产量决策的基本原则在任何一个市场上,无论长期决策还是短期决策,企业进行产量决策的依据是:MR=MC的原则,因为此时企业的利润最大。利润最大的含义:有利润时利润最大,有亏损时亏损最小。(四)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供给曲线单个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是其供给曲线。(企业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来选择其最优生产规模)完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考试内容:掌握完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最优决策原则;熟悉价格歧视的含义及其条件(一)完全垄断市场
3、的需求曲线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这与完全竞争市场不同的。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二)完全垄断企业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即平均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是重合的;但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而且比平均收益曲线陡峭。(AR=DD)(三)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也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完全垄断企业和完全竞争企业的成本曲线是相同的。完全垄断企业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确定了均衡产量,根据这个产量就可以确定均衡价格。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较,在完全垄断条件下,企业向市场供应的产品数
4、量较少,而产品价格较高,完全垄断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利润。但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完全垄断企业并不是为所欲为的。(四)价格歧视价格歧视也叫差别定价,价格歧视一般可分为三级:一级价格歧视(完全价格歧视)价格因人因量而异。二级价格歧视(批量作价)价格因量而异。三级价格歧视价格因人而异。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是:第一,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购买者第二,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的隔离开的,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市场之间流动。如果这两个条件能够满足,那么,企业就可以通过对缺乏弹性的市场规定较高的价格,而对富有弹性的市场规定较低的价格,以增加总收益。企业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原则是,不同市场
5、的边际收益相等并且等于边际成本。经典例题:【例题2009单选题】实施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不包括()A卖方具有垄断地位B企业生产有商品或服务具有耐用品性质C消费者之间存在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D不同消费者所在的市场能被隔离开参考答案:B市场失灵的含义(一)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和标准考试内容:掌握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和标准。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是: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坏。帕累托改进: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
6、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则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为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又被称作经济效率。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否则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二)市场失灵的含义考试内容:熟悉实现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掌握市场失灵的含义。实现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这些条件很难具备,因此,帕累托最优很难实现。所谓市场失灵,就是指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经典例题:【
7、例题1单选题】(2007年考题)如果既定的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资源重新配置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这种资源重新配置被称为()。A.一般均衡状态 B. 帕累托改进C.瓦尔拉斯均衡 D. 帕累托最优答案:B【例题2单选题】(2009年考题)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标准是()A还存在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B收入在不同居民之间分配公平C可能由重新组合生产和分配使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增加,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福利减少D不可能由重新组合生产和分配来使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增加,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福利减少参考答案:D【例题3多选题】经济社会中,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8、的条件是()。A.信息是完全的 B.市场是完全竞争的C.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 D.政府提供公共物品E.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答案:ABCE市场失灵的原因(一)垄断与市场失灵考试内容:掌握垄断含义及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完全竞争市场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大部分产品都是处于不完全竞争市场,或完全垄断市场,或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不再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资源已不可能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导致生产者生产的产量不是最大的产量,市场价格不是最低的价格,长期来看成本也比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生产成本要高,消费者将不再可能获取最大满足。市场机制很难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资源不可能实现
9、最优配置。(二)外部性与市场失灵考试内容:掌握外部性含义及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所谓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由于外部影响的存在,市场机制就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导致资源配置失当。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会造成产品供给过多,超过了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产量水平;存在外部经济时,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这就是资源的无效率配置。(三)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考试内容:掌握公共产品含义及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1.公共物品的含义所谓公共物品,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公共物品
10、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私人物品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竞争性和排他性。2.公共物品的特点(1)非竞争性。即消费者对某一种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公共物品的消费。(2)非排他性。即公共物品可以由任何消费者进行消费,其中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会被排斥在外。3.公共物品的分类可以将公共物品分为两大类: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是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的物品,如国防、治安等,这类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准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如教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等。4.公共物品和市场失灵由于纯公共物品存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消费者更愿意采取“搭便车”行为,低报或者隐瞒
11、自己对公共物品的偏好,最终导致市场产量远远低于最优产量。对于准公共物品来说,如教育、医疗服务等,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通过准市场机制来引导资源的配置。(四)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考试内容:掌握信息不对称含义及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样的一种情况。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经典例题:【例题1单选题】按照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只有在()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来看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A.完全垄断市场 B.完全竞争市场C.垄断竞争市场 D.不完全竞争市场答案:B【例题2多选题】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将会出现(
12、)。A.生产者只能接受价格B.资源不能在部门间自由流动C.生产者生产的产量不是最大产量D.市场价格达到最低E.市场机制不能充分有效的发挥作用答案:BCE【例题1多选题】公共物品的特点包括()。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D.非排他性 E.效用的可分割性答案:CD【例题2多选题】(2007年考题)下列关于私人物品的表述正确的有哪些()。A.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必然减少另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B.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C.该物品在财产所有权上具有独占性 D.一个人不进行购买就不能消费该物品 E.一个人不进行购买也可以消费该物品答案:ACD【例题1单选题
13、】某造纸厂在生产的过程中向附近的河流排放大量的污水因此导致附近的粮食产量大幅下降,但是该厂却又不对附近种粮食的居民进行相应的赔偿,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之为()。A.外部经济 B.外部不经济C.生产外部性 D.消费外部性答案:B【例题2多选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正确的选项是()A.正的外部性的存在,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 B.正的外部性的存在,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C.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会造成产品供给过多 D.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存在,都意味着资源配置未能达到最优E.外部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产权不清晰引起的答案:ACDE【例题1单选题】交完汽车
14、保险后不认真开车,从而造成保险公司的损失,这属于()。A.违法行为 B.道德风险C.逆向选择 D.顺向选择答案:B【例题2多选题】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A.垄断B.外部性C.公共物品D.信息不对称E.价格波动答案:ABCD【例题32009单选题】在买卖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质量差的商品往往将质量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这种现象称为()A道德风险B正向选择C逆向选择D外部不经济参考答案:C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考试内容:掌握政府针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的方式和措施;科斯定理的含义。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或不足,优化资源配置,政府应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其方式和措施包括:第一,为了限制
15、和消除垄断,保护和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还可以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主要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第二,消除外部性的传统方法,包括使用税收和补贴手段,将相关企业合并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的手段以及明晰产权。第三,为了提供适当水平的公共物品,政府承担了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第四,为了解决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政府还通过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政府通过制定正确的微观经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消除市场失灵对经
16、济运行的影响。但是政府也可能失灵,这将导致更大的资源浪费。经典例题:【例题1多选题】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的目的主要是()。A.为了克服市场失灵 B.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C.优化资源配置 D.控制生产产品的总量E.控制市场价格答案:ABC【例题2多选题】为了消除外部性对市场的影响,政府可以采取()。A.税收和补贴 B.规定限价 C.合并相关企业D.公共管制 E.明晰产权答案:ACE国民收入核算(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考试内容: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等基本指标的含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
17、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商品和服务的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商品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总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并分配给常驻单位和非常驻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商品和服务减去进口商品和服务。(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考试内容: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其中,支出法和收入法是核算GDP的两种主要方法。1.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所谓支出法,即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单位(居民、企业、政府、进出口部门
18、),对最终产品的支出总量相加,得出总支出来计量GDP的方法。包括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从支出方面看,上述四个项目构成了国内生产总值。如果用字母C表示消费,用I表示投资,用G表示政府购买,用(X-M)表示净出口,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可以表示为:GDP=C+I+G+(X-M)2.用收入法也称为要素成本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收入主要是指提供生产要素所取得的收入(包括工资、非公司企业业主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公司税前利润),也包括一部分非生产要素的收入(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类是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另一类是资本折旧)。用收入法核算GDP,包括以下一
19、些项目:按收入法核算所得的国内生产总值为: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经典例题:【例题1多选题】国内生产总值的形态可以分为()。A.价值形态B.收入形态C.产品形态D.支出形态E.实物形态答案:ABC【例题2多选题】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即()。A.支出法B.生产法C.市场价格法D.不变价格法E.收入法答案:ABE【例题3单选题】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来计量的。A.半成品B.最终产品C.中间产品D.在产品答案:B【例题4单选题】(2007年考题)如果C表示消费、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购买、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则按照支出法计算
20、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公式是()。A.GDP=C+I+G+XB.GDP=C+I+G-MC.GDP=C+I+G+(X+M)D.GDP=C+I+G+(X-M)答案:D【例题5多选题】(2007年考题)在我国的统计实践中,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以下几个部分()。A.消费支出B.固定投资支出C.净出口D.营业盈余E.政府购买答案:ABCE【例题6单选题】(2007年考题)按照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其公式是()。A.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B.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折旧+统计误差C.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
21、支付+统计误差D.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考试内容: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条件下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一)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在两部门经济中,假设一个社会只有消费者(居民)和企业两个部门,没有政府部门和进出口部门,所以就没有企业间接税等税收项目,也没有政府购买和进出口贸易。为了分析简便起见,先不考虑折旧。这样,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国民收入。GDP=C+I=Y=C+S,即C+I=C+S两边同时消
22、去C,就得到I=S,即得到储蓄投资恒等式。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根据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的定义得出的。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二)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在两部门经济的基础上加上政府部门的活动,就构成了三部门经济。政府支出主要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用G表示政府购买,用T表示政府税收。GDP=C+I+G=C+S+T=Y,即C+I+G=C+S+T得到,I=S+(T-G)这里的(T-G)可以看作是政府部门的储蓄,S为家庭储蓄和企业储蓄之和,可以通称为私人储蓄。这样,S+(T-C)可以表示整个社会的储蓄。因此,公式I=S+(T-G)
23、,也就表示了整个社会的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和整个社会的投资的恒等关系。(三)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四部门经济就是在三部门经济中引入一个国外部门。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的总和,即GDP=C+I+G+(X-M)假定总收入不变,Y=C+S+TI=S+(T-G)+(M-X)其中,(M-X)可以代表外国在本国的储蓄。I=S+(T-G)+(M-X)的等式就代表了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关系。经典例题:【例题1多选题】三部门条件下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涉及的部门是()。A.企业B.国外部门C.消费者(居民)D.地方部门E.政府部门答案:ACE【例
24、题2多选题】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关系是()。A.I=S+(T-G)+(M-X)B.I=S+(T-G)C.C+I+G+(X-M)=C+S+TD.I=SE.C+I+G=C+S+T答案:AC【例题32009单选题】如果用I表示投资、S表示储蓄、T表示税收、G表示政府购买,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则四部门经济中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关系是()AI=S+(T-G)+(M-X)BI=S+T-G+MCI=S+(T-G)DI=S+(M-X)参考答案:A消费、储蓄和投资(一)消费理论考试内容:掌握消费理论。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凯恩斯消费理论主要由三个假设构成:第一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所谓边际消费倾向是指
25、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如果以MPC代表边际消费倾向,以AC代表增加的消费,以AY代表增加的收入,则边际消费倾向可表示为:2.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一个人的一生至少可以划分为两大时期,赚取收入或收入大于消费支出时期与不赚取收入或收入小于消费支出时期。一个具体时期的消费取决于对一生收入的预期,而不取决于当前时期的收入。消费函数:C=a(财富边际消费倾向)WR+c(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YLWR为财产性收入;YL为劳动收入从长期来看,边际消费倾向是稳定的。但是,如果一个社会的人口构成比例发生变化,如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提高。如果中年人的比例增大,
26、则消费倾向降低。3.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持久收入理论与凯恩斯理论的区别在于,它不是把人们的消费支出仅仅同现期收入联系起来,而是从长期收入(持久收入)联系起来。持久收入理论与相对收入理论的区别在于,它不是强调人们的消费支出同周围人的消费支出之间的联系,也不是把人们的消费支出同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联系起来,而是用人们未来的长期收入(持久收入)来分析现期消费支出的变化。消费函数Ct(现期消费支出)=c(边际消费倾向)YPt(现期持久收入)(二)储蓄函数考试内容:掌握储蓄的含义和储蓄函数,投资的含义和投资函数,投资乘数的含义和公式。储蓄是收入中减去消费的余额。从公式Y=C+S可得:S=Y-C影响
27、储蓄的因素虽然很多,但是根据凯恩斯的假定,收入是决定储蓄最主要的因素。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增加的会越来越少,而储蓄增加的则会越来越多。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根据上面得出的消费函数的公式,以及消费与储蓄的关系,我们可以推导出储蓄函数的公式:(三)投资函数投资函数是指用以反映投资决定机制的函数。投资可分为自发投资和引致投资。自发投资是指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进步而产生的投资。如为适应人口增加而增添文化教育、卫生设施的公共投资,为适应科学技术进步而进行的设备投资等等。与此不同,有的投资则与市场需求的增加、利率的降低等密切相关,这类变动所引起的投资被称为引致投资。
28、凯恩斯在对企业引致投资进行短期分析时,把投资I视为利率i的减少函数。利率越高,投资越小;利率越低,投资越大,即:(四)投资乘数投资乘数就是收入增量和投资增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的系数。经典例题:【例题1单选题】平均消费倾向的取值是()。A.等于1B.可能小于、等于1C.可能大于、等于1D.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答案:D【例题2单选题】有关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表述错误的是()。A.消费等于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B.储蓄与消费之间的依存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C.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D.消费函数公式为答案:B【例题3.2009单选题】假定边际消费货币是0.75,则投资乘数k应为()A.1B.2C.3D.
29、4参考答案:D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区别考试内容:掌握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和区别;熟悉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公式。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发展是一个比经济增长含义更广的概念。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等方面的内容。从经济增长与经
30、济发展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二)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考试内容:掌握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具体来看,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主要有:1.劳动的投入数量2.资本的投入数量 3.劳动生产率4.资本的效率(三)经济增长因素分解考试内容:熟悉经济增长因素分解的模型的含义和内容。1.两因素分解法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GQ=GH+GP2.三因素分解法就是运用生产函数,把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等三个因素进行分解,计算这三项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四)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考试内容:熟悉经济波动的
31、含义和类型;掌握经济周期的含义和阶段的划分。1.经济周期波动的类型(1)经济周期的含义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经济周期指的是总体经济活动,而不是个别部门或个别经济总量指标。(2)经济周期的类型按照周期波动的时间长短,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主要有三种类型,即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经济周期又可分为古典型周期和增长型周期。如果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即经济总量GDP绝对减少,通常将其称为古典型周期;如果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则为增长型周期。2
32、.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 可以把经济周期首先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扩张阶段和紧缩或衰退阶段,如果衰退特别严重,则可称为萧条。扩张阶段又可以再细分为复苏阶段和繁荣阶段,复苏是扩张阶段的初期,繁荣是扩张阶段的后期。紧缩阶段的最低点叫做谷底,扩张阶段的最高点叫做峰顶。谷底和峰顶也叫转折点或拐点。就业和失业 (一)就业和失业的含义考试内容:掌握就业和失业的含义。就业的含义是一定年龄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所进行的活动。如果再进一步分析,则需要把就业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即就业者条件,指一定的年龄;收入条件,指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时间条件,即每周工作时间的长度。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
33、力并愿意就业但在目前没有从事有报酬或收入的工作的现象。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标准,凡是在规定年龄内在一定期间内(如一周或一天)属于下列情况的均属于失业人口:没有工作;当前可以工作,就是当前如果有就业机会,就可以工作;正在寻找工作。(二)我国的就业和失业的含义和统计口径就业人口,是指在16周岁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其中,城镇就业人口,是指在城镇地区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就业人口。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段内(16岁至退休年龄),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三)就业与失业水平的统计考试内容:掌握失业率的类
34、型。在发达国家,失业率是失业总人数与民用劳动力总人数的比率,即:失业率=失业总人数/民用劳动力总人数 l00%就业率是就业人口与民用成年人口总数的比率,即:就业率=就业人口/民用成年人口总数100%目前,我国统计部门计算和公布的就业和失业水平方面的指标主要是城镇登记失业率。我国的失业率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失业率的含义和计算是具有很大差别的,在进行国际对比时一定要注意其不可比性。主要是,我国只计算城镇地区的失业率,而没有计算全国城乡统一的失业率;在计算城镇失业率时,主要是以是否具有城镇户口为标准,因此并不是真正的城镇地区的失业率。(四)失业的类型考试内容:掌握失业的一般分类。1.自愿失业自愿失业是指
35、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而宁愿不工作的一种状态,也可以说是当工资水平下降时劳动者自愿退出劳动力队伍的情况。自愿失业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两种形式。摩擦性失业是因为劳动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偏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引起的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者从一个工作转换到另一个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失业。2.需求不足型失业(非自愿失业)需求不足型失业,也叫非自愿失业,或者叫周期性失业,是指劳动者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找不到工作的状况,或是指总需求相对不足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所导致的失业。这种失业是与经济周期相联系的。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处于繁荣与高涨时期,失业率
36、比较低;在经济运行处于衰退和萧条阶段,失业率比较高。需求不足型失业是宏观经济研究关注的重点。(五)失业的经济影响考试内容:熟悉失业的经济效应。失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使经济增长速度低于正常的水平或者说潜在的增长率。奥肯定律:GDP每下降2-3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1个百分点。这一定律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表明了在经济增长和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政府应当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降低失业率的主要途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或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在20世纪50年代,菲利普斯曲线最初是反映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变化关系的,后来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罗在20世纪60年代把它改进
37、成为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后来十分流行的图形,图形表明失业率与价格总水平变动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六)我国就业和失业问题的特点考试内容:了解我国现阶段失业形成的特点和解决失业问题的途径。由于二元结构和体制转轨,在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就业和失业矛盾将比较严重。所谓二元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系中采用现代技术的现代部门和采用传统技术的传统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也就是现代工业部门和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该理论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分为两个部门:一个是现代的城市工业部门;另一个是传统的农村农业部门。我国需要通过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加快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加强教育,以及
38、提倡新的就业观念等多方面的措施才能够实现扩大就业、减少失业的目的。经典例题:【例题1单选题】我国统计部门计算和公布的反映失业方面的指标是()。A.城镇实际失业率 B.城镇预期失业率 C.城镇登记失业率 D.城乡登记失业率答案:C【例题2单选题】(2005年、2006年考题)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引起的失业。A.市场信息不完全和工作变换B.经济衰退和萧条导致需求不足C.产业结构变动 D.季节变化答案:A【例题3单选题】由于经济衰退导致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属于()。A.季节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答案:D【例题4单选题2009】下列失业类型中,属于自愿失业的是()A需
39、求不足性失业B摩擦性失业C隐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参考答案:B【例题5多选题】二元结构理论把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分为两个部门,包括()。A.生活资料生产部门B.基础产业部门C.现代的城市工业部门 D.传统的农村农业部门E.制造加工业部门答案:CD政府的经济职能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一)政府的经济职能 考试内容:熟悉政府的经济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四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此外政府还要作为国有资产的代表,通过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行使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考试内容:掌握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了解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之间的关系以及选择宏
40、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原则。1.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价格总水平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1)促进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就是要在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基础上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地增长。(2)增加就业(3)稳定价格总水平(4)平衡国际收支:收大于支为顺差,支大于收为逆差2.宏观调控的目标冲突从根本上说,宏观调控的四个政策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具体说来,宏观调控的四个政策目标之间,既存在着某种互补关系,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经济增长目标与增加就业目标互补关系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与价格稳定目标存在冲突和矛盾3.政策目标选择(1)首先考虑本国经济运行周期的阶段特征和社会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41、2)其次考虑国际经济形势对本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政府在选择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时,应遵循如下原则:在制定目标时应综合考虑。在制定目标时,要遵循适度原则。为实现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在经济政策的运用上,既要掌握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松紧力度,又要注意政策的相互配合,同时还要把握好实施政策的时机,以增强政策的有效性。否则,宏观调控的目标就难以实现。经典例题:【例题1单选题】政府在选择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时,首先要考虑本国经济运行周期的阶段特征和社会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当经济运行处于过热状态时,政府应当把()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目标,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A.促进经济增长 B.实现充分就业
42、 C.稳定价格总水平 D.实现社会公平答案:C【例题2多选题】政府在选择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时,应遵循的原则包括()。A.综合考虑原则 B.适度原则C.政策的相互配合原则 D.经济增长原则E.稳定物价原则答案:ABC【例题3多选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A.经济调节 B.市场监管 C.社会管理 D.公共服务 E.价格管制答案:ABCD【例题4单选题】如果政府把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通常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一般情况下,这会导致()。A.价格水平下降或通货紧缩 B.价格水平上升或通货膨胀C.就业机会减少或失业率提高D.通货紧缩和就业机会
43、增加答案:B【例题5单选题】如果政府把稳定价格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通常要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情况下,这会导致()。A.经济快速增长 B.就业机会增加 C.通货膨胀 D.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答案:D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的含义和分类考试内容:熟悉国际贸易的含义和分类。国际贸易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1)根据货物移动方向,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2)按照商品形式,可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货物贸易也叫有形贸易;服务贸易也叫无形贸易,是指国际间的劳务交换。服务贸易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与商品进出口有关而发生的一些从属性费用,如运费、保险费、装卸费、船只修理费等;二是与商品进出口无关的贸易,如国际旅游收费、贷款利息、投资利润、技术转让、咨询服务、信息等。(二)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考试内容:掌握比较优势理论;熟悉国际贸易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