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实务备考重点集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会计实务备考重点集合.doc(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级会计实务20章重点集合第一章:总论本章考试大纲基本要求:(1)掌握会计要素概念及其确认条件会计要素:利得损失、资产、收入的概念。(2)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3)掌握会计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会计计量属性的内容和要求要掌握(4)熟悉财务报告目标;(5)熟悉财务报告的构成帮您恢复记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一、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二、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
2、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三、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四、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一)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二)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五、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
3、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六、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七、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4、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八、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相关习题:单选题:1、下列项目中,能同时影响资产和负债发生变化的是()。A赊购商品 B. 接受投资者投入设备 C. 收回应收账款 D.支付股票股利 2、甲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2月销售商品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已开出,商品已发出,已在银行办妥托收手续,但此时得知买方在一次交易中发生重大损失,财务状况恶化,短期内不能支付货款。为此甲公司2007年12月未确认收入,这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要
5、求。 A、可靠性 B、相关性 C、实质重于形式 D、重要性多选题:1、在企业会计实务中,下列事项中能够引起资产总额增加的有()。A分配生产工人职工薪酬 B转让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净收益C计提未到期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的利息D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实际收到的现金股利 2、下列各项中,体现实质重于形式要求的有()。A.将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作为自有固定资产入账B.计提固定资产折旧C.售后回购的会计处理D.售后租回的会计处理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有企业拥有所有权的资源才称得上资产 B、待处理财务损失也是企业的资产之一 C、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是企业的资产 D、甲公司和原材料供应商预定了一份购买A材
6、料的合同,A材料也是甲公司的资产之一。判断题:1、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的计量、不涉及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2、在企业会计实务中,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实际收到的现金股利能够引起资产总额增加()3、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会造成经济利益流出,所以它属于会计准则所定义的“费用”范围()第二章 存货本章是基础章节,2006年像疯了一样出了16分的题,而2007年又惜分如金般的只出了2分的题。本斑竹预计2008年在本章出题的分数应该大于2007年,但不会超过10分。先说一下第一个大问题:存货的初始计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后面的计算公式为该种情况存货初始计量的成本):1,外购:购买价款(不包括可以抵扣的
7、增值税进项税额,注意是“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而不是“所有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相关税费(包括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包括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2,委托外单位加工:实际耗用的原材料(半成品)+加工费+运输费+装卸费+应计入成本的税金。这里需要注意消费税的问题,如果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则应交的消费税计入到“应交税费”科目的借方;如果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直接用于销售,则应交的消费税计入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的借方。3,自行生产:投入的原材料(半成品)+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按
8、照一定方法分配后的金额)。4,投资者投入: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比如A在投资合同中约定,他投资的一支普通圆珠笔价值10万元,显然不能按此确定这支普通圆珠笔的成本。5,通过提供劳务取得: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可归属于该存货)。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知道这句话足矣。这一章大家比较关注的恐怕就是存货的期末计量了。该内容的核心是:期末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即谁低就用谁反映存货的财务信息)。存货的成本在本章第一节已经进行了讲述,于是关键问题就出来了: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计量。这分为7种情况(后面的计算公式为
9、该种情况计量存货可变现净值的公式):1,直接用于出售的产成品、商品等(无合同):产成品(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2,直接用于出售的材料等(无合同):材料的市场销售价格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3,直接用于出售的产成品、商品、材料等(有合同):存货的合同价格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4,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等(加工后的产品无合同且“加工后的产品的市场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加工后的产品的成本”):不需计量可变现净值。5,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等(加工后的产品无合同且“加工后的产品的市场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加工后的产品的成本”):加工后的产品的市场估计售
10、价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6,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等(加工后的产品有合同且“加工后的产品的合同价格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加工后的产品的成本”):不需计量可变现净值。7,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等(加工后的产品有合同且“加工后的产品的合同价格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加工后的产品的成本”):加工后的产品的合同价格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需要注意的是,在有合同和无合同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应分别进行计量。存货可变现净值确认了之后,就可以与存货成本进行比较了。现举例说明:子虚公司2007年年末红色产品的成本为10万元,可变现净值为7万元,红色产品从
11、未计提过存货跌价准备,于是子虚公司非常担心的做了如下会计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 3万元(107) 贷:存货跌价准备 3万元子虚公司2007年年末绿色产品的成本为12万元,可变现净值为5万元,绿色产品存货跌价准备的余额为3万元,于是子虚公司更加担心的做了如下会计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 4万元(1253) 贷:存货跌价准备 4万元子虚公司2007年年末蓝色产品的成本为9万元,可变现净值为10万元,蓝色产品存货跌价准备的余额为3万元,于是子虚公司非常高兴的做了如下会计分录:借:存货跌价准备 3万元 贷:资产减值损失 3万元子虚公司2007年年末黄色产品的成本为13万元,可变现净值为11万元,黄色产品
12、存货跌价准备的余额为5万元,于是子虚公司心情复杂的做了如下会计分录:借:存货跌价准备 3万元5(1311) 贷:资产减值损失 3万元我们将与存货跌价准备期末计提(转回)有关的主要几种情况用例子进行了说明,大家可以将书上的理论与该例题结合起来进行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转回)存货跌价准备,这也是会计信息重要性要求的体现。不管存货是以何种方式离开了企业(比如销售、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都应同时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以上就是第二章存货的重点内容。第三章 固定资产本章主要讲了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四个问题:初始计量、折旧、后续支出、处置。一、固定资
13、产初始计量。主要包括如下几种情况:1.外购。在不需要安装的情况下,其成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包括增值税进项税额,东北地区除外);在需要安装的情况下,其成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包括增值税进项税额,东北地区除外)+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相关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专业人员服务费等)。如果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那就按照各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比如某企业以100万元购入3项固定资产:A设备(公允价值为40万元)、B设备(公允价值为50万元)、C设备(公允价值为30万元),据此可以计算出这三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的总额是120万元。因此
14、,A设备的成本=100祝?0/120)=33.33(万元),B设备的成本=100祝?0/120)=41.67(万元),C设备的成本=100祝?0/120)=25(万元)。2.自行建造。用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的,其成本=直接材料(含增值税进项税额)+直接人工+直接机械施工费+应予以资本化的借款利息+其他支出。需要注意的是,公式中的每个项目都是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用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的,其成本=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在安装设备支出+需分摊计入的待摊支出+应予以资本化的借款利息+其他支出。其中,需分摊计入的待摊支出=该工程的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和在安装设备支出合计祝奂
15、品拇?全部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和在安装设备支出合计)。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公式中的每个项目都是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3.融资租入。计量该种情况下的成本,首先需要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就是将最低租赁付款额进行折现(折现率的确定可参见教材相关内容),最低租赁付款额一般包括租金、承租方的担保余值等。然后需要有个比较,即比较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选取其中的较小者(用A表示)。该种情况下的固定资产成本=A+相关的初始直接费用(包括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4.存在弃置费用。对一些特殊行业,将弃置费用进行折现,计入到固定资产成本
16、中。5.投资者投入。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其成本(不公允的除外)。二、固定资产折旧。除了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以及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以外,其余所有的固定资产均需计提折旧。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这些方法对于考中级职称的人来说是小菜一碟了,因此在这里就不再啰嗦了。只提醒一句: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最后两个折旧年度计提折旧时考虑净残值,而年数总和法是在开始计提折旧时就考虑净残值。三、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固定资产在使用的过程中,常常需要更新改造、修理等,由此而发生的支出,就是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该支出分为两种:资本化的、费用化的。
17、对于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将其固定资产的价值转入到“在建工程”科目中,待资本化的后续支出结束并使其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后,再将该项目的“在建工程”科目的金额(包含了资本化的后续支出)转入到“固定资产”科目中。对“脱胎换骨”后的固定资产重新确定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对于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则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四、固定资产处置。教材主要讲了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或毁损的情况。首先,将固定资产的价值转入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中。然后,将清理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税费及其他费用计入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中,并将收回残料、出售价款、保险赔偿的金额冲减“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最后,如果“固定资产清理”有
18、 贷方余额,则将其转到“营业外收入”科目中;如果“固定资产清理”有借方余额,则将其转到“营业外支出”科目中。教材中又讲了一个持有待售资产的问题。对于该类固定资产,就是一个调整预计净残值的问题。举个例子,一台机器,原价为200万元,累计折旧为14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为4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3万元,由此可知这台机器的账面价值为20万元。如果这台机器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30万元,则不调账,但此时的预计净残值由3万元变成了20万元。如果这台机器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8万元,则计提2万元的减值损失,此时的预计净残值由3万元变成了18万元。换句话说,一旦一项固定资产变成了持有待售的
19、固定资产,在经过调账或不调账的折腾之后,此时的账面价值就是其新的预计净残值第四章 无形资产 本章是基础章节,较为简单,且有些道理与第三章的固定资产有相通之处。本章主要讲了五个问题:研发支出的核算、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无形资产出售的会计处理、无形资产报废的会计处理。下面分别予以说明:1.研发支出的核算。这里有一个原则: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如果符合资本化条件,就计入无形资产的成本,如果不符合资本化条件,就计入当期损益。考试时,不用大家去区分哪些是研究阶段的支出、哪些是开发阶段的支出,也不用大家去区分哪些是应资本化的开发支出、哪些是应费用化的开发支出,这
20、些信息都会告诉大家的。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和费用化的开发阶段发生的支出先归集在“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中,资本化的开发阶段发生的支出先归集在“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中。期末,将“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的余额转入到“管理费用”科目中,“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不动。等到开发项目完成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时,将“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余额转入到“无形资产”科目中。 2.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1)外购。其成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其他支出。(2)超过正常信用条件的延期支付。其成本=购买价款的现值+相关税费+其他支出。(3)自行开发。其成本=开发阶段支出中的应资本化的支出
21、。(4)投资者投入。其成本=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3.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该部分内容分两种情况: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A)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B)。对于A,每年的摊销金额是在一个数的基础上按预定的方法进行摊销,这个数=无形资产的成本残值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固定资产折旧的道理与此有些相似,不过这个数=固定资产的成本残值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对于B,在持有期间内不需进行摊销,但需在每个会计期间进行减值测试,若发生减值,则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4.无形资产出售的会计处理。出现该类业务时,结转“无形资产”、“累
22、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出售时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支付相关费用时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应交纳的相关税费 贷记“应交税费”科目,经过上述折腾后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科目。5.无形资产报废的会计处理。出现该类业务时,结转“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差额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第五章 投资性房地产本章是2007年新增内容,虽然2007年只出了3分的题,但并不表示本章不重要。相反,大家要提防今年考试时本章分数的增加。本章主要讲了与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5个问题:概念,初始计量,后续计量,转换,处置。1.概念。企业的房地产并不都是投资性房
23、地产,只有以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而有之为目的而持有的房地产,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自用房地产、作为存货的房地产都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2.初始计量。外购时的成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其他支出。自建时的成本=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必要支出。3.后续计量。这分为两种情况: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企业只有存在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时,才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否则只能采用成本模式。在成本模式下,按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计提折旧(摊销);存在减值迹象的,按照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计提折旧(摊销)时,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贷记“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24、(摊销)”科目。在公允价值模式下,不计提折旧(摊销),但应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4.转换。在成本模式下,将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做如下会计分录:借:投资性房地产存货跌价准备 贷:开发产品等在成本模式下,将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的,做如下会计分录:借:固定资产 贷:投资性房地产借: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贷:累计折旧借: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公允价值模式下,将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的,做如下会计分录:借:固定资产(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方差) 贷: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
25、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方差)在公允价值模式下,将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做如下会计分录: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方差) 贷:开发产品等资本公积( 贷方差)在公允价值模式下,将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做如下会计分录:借: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方差) 贷:固定资产资本公积( 贷方差)5.处置。在成本模式下,做如下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等 贷:其他业务收入借:其他业务成本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在公允价值模式下,做如下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等 贷:其他业务收入借:其他业务成本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
26、变动损益( 贷方余额)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方余额)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其他业务收入(或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借:资本公积 贷:其他业务收入第六章 金融资产(上)一、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需要掌握的内容(1)所包含的内容: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者是企业直接指定的(2)核算特点,购买时发生的交易费用记入“投资收益”科目,这是该类资产最为突出的特点(3)资产负债表日,该类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记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处置时,再从该科目转入“投资收益”科目。(4)该类金融资产不可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5)无须计提减值准备二、持有至到期投资1、能够
27、作为该类资产核算需要满足的条件: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股票投资就被剔除了);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有能力持有至到期。2、该类投资一般情况下不得提前处置,一旦处置,且金额较大,应将剩余资产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点掌握相关的会计核算),且在以后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不得把任何资产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惩罚企业持有意图的改变) 相关处理如下: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待以后处置时,再从该科目转入“投资收益”科目。重点掌握一下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情况。3、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购入时:借:持有至
28、到期投资成本(面值)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计提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也可能在借方,倒挤出来的)期末计提利息:借: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票面金额灼泵胬剩?br/ 贷:投资收益(摊余成本资导世剩?br/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出售时结转账面价值,确认投资收益中级会计实务第六章 金融资产(中)一、 贷款和应收款项1、核算的内容: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未划分为其他类金融资产的非衍生金融资金。主要核算金融企业发放的 贷款和其他债权,但是不局限于金融企业。 2、相关账务处理: 贷款:初始确认金额=发放的 贷款本金+相关交易费用利息收
29、入=摊余成本资导世剩导世室痪范诟么畹拇嫘诩淠诓槐洌?br/当期损益=实际收到的价款账面价值应收账款:注意其核算的是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发生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核算内容同应收账款,需要注意的是应收票据贴现,银行承兑的商业汇票不会产生预计负债,商业承兑汇票不附追索权也不会产生预计负债,但是附追索权时就有可能会产生预计负债的问题。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1、核算的内容:包括债券和股票,只要其不被划分为其他类金融资产即可。2、相关账务处理初始入账金额=购买费用已宣告发放的股票股利或者已到付息期尚未支付的利息+相关费用期间收到的利息:借:应收利息(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 贷:投资收益期间收到
30、的股利: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正常变动: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或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与发生减值相关的问题在金融资产(下)中介绍。出售: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金额)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投资收益(二者之差,可能在借方)借:投资收益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 投资收益中级会计实务第六章 金融资产(下)一、 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1、一般情况下,金融资产不能重分类。2、只有满足特定条件时,持有至到期投资才可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互转换。这里,我们需要掌握持有至到期投
31、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也可能在 贷方)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二、 金融资产减值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存在减值问题,与其他类金融资产不同。2、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及注意事项,看一下就可以了。3、持有至到期投资、 贷款和应收款项减值损失:计算现值时所采用的折现率:实际利率;该类金融资产的减值损失是可以转回的;外币金融资产发生减值:先以外币计算现值,再以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金额的确定:举一个小例子来说明一下,飘渺公司2007年5月以200万元的价格
32、购入股票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6月30日的公允价值为250万,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180万元,回升无望,此时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200-180=20万元,同时结转已计入资本公积 贷方的50万元。若6月30日的公允价值为190万元,此时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还是20万元,同时结转已计入资本公积借方的10万元。减值损失的转回问题: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在以后期间满足条件时可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权益工具,在以后期间满足条件时可以转回,但是不得通过损益转回,而是应通过所有者权益转回。引申: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或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需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
33、的衍生金融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第七章 长期股权投资(上)本章主要讲了八个问题: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A);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B);非企业合并方式下以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C);非企业合并方式下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D);非企业合并方式下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E);成本法的核算(F);权益法的核算(G);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H)。今天讲A至E,明天讲F至H。A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先说一下什么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它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
34、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比如,狮子公司和老虎公司同受大象公司的非暂时性控制,那么狮子公司合并老虎公司就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其成本=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其与所支付(承担)的对价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调整(增加或减少)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B.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先说一下什么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它是指除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之外其他的企业合并。比如,毒蛇公司和狐狸公司同受雄鹰公司的暂时性控制,那么毒蛇公司合并狐狸公司就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其成本=所支付(承担)的对价的公允价
35、值(一次交易)或者每次所支付(承担)的对价的公允价值之和(多次交易)+直接相关费用+估计很可能发生并且对合并成本的影响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未来事项的影响金额。C. 非企业合并方式下以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其成本=购买价款+直接相关费用+直接相关税金+其他必要支出。D. 非企业合并方式下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其成本=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手续费及佣金等(在溢价情况下,从溢价收入中扣除,直至减到平价为止)。E. 非企业合并方式下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其成本=投资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在本贴的最后提醒大家一句,不管长期
36、股权投资是在什么方式下进行的初始计量,其成本都不包括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利润)中级会计实务第七章 长期股权投资(下)F.成本法的核算。适用于成本法的情形包括:控制;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是站在投资者的立场上去进行核算的。只有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才去确认投资收益。换句话说,只有投资单位“吃到糖”了,他才会确认投资收益,否则即使被投资单位的“糖”再多,不分给投资单位,投资单位也不确认投资收益。如果被投资单位的“糖”是在投资单位投资前产生的,投资单位在收到被投资单位分的这些“糖”时,应冲减初始投资
37、成本。G.权益法的核算。适用于权益法核算的情形包括:共同控制;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不用去管它。比如,鲸鱼公司对鲨鱼公司进行投资,直接拥有鲨鱼公司33%的表决权资本,投资时鲨鱼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3456万元,鲸鱼公司的投资成本为1222万元(假设是用银行存款投资),则做如下会计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 1222万元 贷:银行存款 1222万元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比如,猎豹公司对恶狼公司进行投资,直接拥有恶狼公司36%的表决权资本,投资时恶
38、狼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3333万元,猎豹公司的投资成本为1122.33万元(假设是用银行存款投资),则做如下会计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 1199.88万元 贷:银行存款 1122.33万元营业外收入 77.55万元权益法是站在被投资者的立场上去进行核算的。只要被投资单位有了“糖”,投资单位就要确认投资收益,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待被投资单位分给投资单位“糖”时,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另外,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投资单位也应按持股比例进行相应的变动。如果投资单位与被投资单位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不一致,那么应按照投资单位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进行
39、调整。H.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处置时,其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科目,因该投资所产生的其他所有者权益的变动也应转入“投资收益”科目。最后,对大家提一个建议:要想学好本章,理论只是个基础,重要的是多做题,尤其是主观题第八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以前年度的考试中,没有在本章为难大家。因为今年教材上的例题错误较多,估计今年在本章为难大家的可能性也不大。 在学习具体的账务处理之前需要先弄明白两个概念:什么是非货币性资产,什么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货币资产的概念用的是排除法,即排除了货币性资产以后,其它的资产都是非货币性资产。那么什么是货币性资产呢?它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
40、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因此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债券投资等也属于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等于该类交换不涉及货币性资产,它可能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但这个少量不是主观判定的,而是有其客观标准的,其标准是:支付的补价(也就是所谓的货币性资产)骰蝗胱什始壑担蚧怀鲎什始壑涤胫兜牟辜壑停?5%下面谈一下具体的会计处理。不同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其会计处理的方法是不同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四类,其中第一类是一种处理方法(以下简称A类),第二、三、四类是一种处理方法(以下统称B类):一、 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二、 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不能够可靠计量;三、 不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不能够可
41、靠计量;四、 不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这里就有一个商业实质的判断问题。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比较头疼,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在这个问题上出考题的可能性为3.276589%,一般会在题目中直接告诉大家其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A类处理方法。先解决一个问题,是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呢,还是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呢?这里就有一个比较的问题,即比较两个公允价值的可靠程度,谁的可靠程度高,就以谁为基础,如果两个公允价值的可靠程度差不多,那就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下来的公允价值以下用M表示)。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在不涉及补
42、价的情况下,交易双方换入资产的成本=M+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允许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支付补价一方换入资产的成本=M+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允许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收到补价一方换入资产的成本= M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允许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B类处理方法。在不涉及补价的情况下,交易双方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允许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支付补价一方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允许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收到补价一方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允许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非货币
43、性资产交换中涉及多项换入资产的,如果属于A类情况,应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如果属于B类情况,应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原账面价值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第九章 资产减值(上)这一章是2007年新增的章节,在2007年出了一道15分的综合题,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章节。要想学好这一章,一定要把握好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其实这一章分录并没有什么难度,只不过就是在计算减值损失的时候(尤其是资产组的减值损失)比较麻烦。但斑竹相信,只要大家清楚理解相关概念,知道什么
44、时候计提减值准备,用哪个数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比较。就能够学习好这一章。企业并不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所有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只有对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进行测试。对于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应当进行减值测试并计算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按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计提减值准备。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资产成本扣减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可收回金额选择的是两者之间较高者。要清楚公允价值如何确定。如果和其他公司有销售协议按协议价,没协议价按活跃市场
45、价,如果两者都没有,那就按双方自愿进行公平交易愿意提供的交易价格确定,就是交易双方讨价还价后的价格。未来净现值的确定。未来净现值的计算和财务管理有一点联系。如果学习过财务管理,这里就没有什么问题了,比较容易理解。如果没学过也不用担心,这部分知识不是很难,更何况大家考的也不是财务管理。先计算每期的净现金流量,每期净现金流量该期现金流入-该期现金流出,再按照折现率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把教材上的例题弄懂,多做几个类似的题目就OK了。在确定了上面二者的金额后,按照较高者确定可回收金额就可以了。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在资产确认了减值损失以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也应当作相应的调整,使该资产在剩
46、余使用寿命内,分摊确认减值损失后的资产账面价值,这里的资产账面价值是要扣除预计净残值的。本章第三节这章的重点和难点。首先要清楚资产组的认定需要考虑的因素:一个是现金的流入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另一个是管理层的管理方式。还有一个要注意的是资产组一经确定后,在各个会计期间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企业管理层应当证明该变更是合理的,并在报表附注中说明。资产组的减值首先是要抵减分摊至资产组中商誉的账面价值;然后根据资产组中除商誉之外的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按比例抵减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各项资产在资产组中所占的比重是多少,就分摊多少的减值损失。要注意的是抵减后的各资产的账面价
47、值不得低于下面三个数中的最高者(以下用M表示):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如果可以确定的话)、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如果可以确定的话)和零。也就是说,如果资产组中有个别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应分摊的减值损失后低于了M,那么这项资产就不能提那么多的减值损失了,要以M确认为该项资产减值后的账面价值。那么该项资产少提的减值损失就要在除该项资产之外的其他资产中进行二次分摊。在这里,只要概念清楚,计算仔细,就不会出错。那么总部资产的减值又该如何处理呢?请看资产减值(下)。中级会计实务第九章 资产减值(下)在资产减值(上)中我们讲到了总部资产的减值问题。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对该问题的具体业务处理: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有迹象表明某项总部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企业应当计算确定该总部资产所归属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然后将其与相应的账面价值相比较,据以判断是否需要确认减值损失。企业在对某一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时,应当先认定所有与该资产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