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电子书(二).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72370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184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电子书(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4页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电子书(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4页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电子书(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4页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电子书(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4页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电子书(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电子书(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电子书(二).doc(1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3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电子书(二)(强化班)视频课件QQ:443506277前言一、2013年经济法基础教材结构如下:第一章总论第二章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第三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第四章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法律制度第五章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第六章其他相关税收法律制度第七章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二、经济法基础考试题型、题量经济法基础考试题型有四种: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不定项分析题。近三年初级经济法基础考试分值各章分布如下: 章次2012年2011年2010年第一章总论111313第二章劳动合同法律制度161313第三章营业税法律制度181717第四章个人所得

2、税法律制度131613第五章其他相关税收法律制度13109第六章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81011第七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212124合计100100100三、辅导总思路1.紧扣教材,找出“题眼”即常考点;2.结合具体试题案例讲解,训练考生的应试能力;3.通过强化班讲解帮助学员快速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四、复习方法1.如何正确处理好辅导教材、讲义与课件的关系!2.理解记忆,注重法律学习方法论的掌握!3.加强练习,掌握应试能力和技巧!4.制定计划,树立必胜的信心!第一章总论考情分析近三年考试中所占的分值平均为13分左右,考生应该重点理解记忆最基本的法律概念和经济纠纷解决途径的法律知识。最近三年考试题型、分

3、值、考点分布题型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考点 单选题 3题3分 4题4分 3题3分 刑事责任;法的分类和形式、行政复议机关、诉讼管辖、诉讼时效、仲裁、行政处罚 多选题 3题6分 4题8分 4题8分 民事诉讼与仲裁;民事责任;法的本质和特征、法律关系主体、法律事实、民事诉讼适用范围、诉讼管辖、诉讼时效中断、仲裁裁决、行政复议的范围、解决经济纠纷的方式 判断题 2题2分 1题1分 2题2分 行政诉讼;仲裁协议、诉讼管辖、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审理 合计 8题11分 9题13分 9题13分 第一节法律基础一、法的本质和特征1.法的本质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由统治

4、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2.法的特征:法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和社会规范,不仅具有行为规则、社会规范的一般共性。还具有自己的特征。(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2)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循的效力,具有强制性;(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导性;(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例题多选题】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2009年)A.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B.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D.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答疑编号569601

5、0101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选项AB属于法的本质,选项CD属于法的特征。【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2008年)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B.法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C.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D.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障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答疑编号5696010102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法只能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而非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规范本质与基本特征的有()。A.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B.国家制定或认可C.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取得社会公众认可答疑编号5696010103正确答案ABC答

6、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二、法律关系1.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主体又称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1)公民(自然人)。由公民组成的特定主体,如个体户、农户、合伙人,也可参与某些特定的经济法律关系。(2)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司法机关;各种企业事业组织;各政党和事业团体。(3)国家。(特定主体)(4)外国人、无国籍人和外国社会组织。2.法律关系的内容(1)权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益,表现为权利享有者依照法律规

7、定具有的自主决定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要求他人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自由。(2)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照法律规定所担负的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得作出某种行为的负担或约束。法律义务包括积极义务(纳税、服兵役)和消极义务(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提示:(1)任何一方的权利都必须有另一方义务的存在,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2)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都受国家法律保障。3.法律关系的客体 (1)物。物可以是自然物;也可以是人造物;还可以是财产物品的一般价值表现形式货币及有价证券。(2)非物质财富。也称精神产品或精神财富,包括知识产品和道德产品。(3)行为。如生产经

8、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和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等。(4)人身。人身是由各个生理器官组成的生理整体(有机体)。【例题多选题】根据我国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2012年)A.自然人 B.商品C.法人 D.行为答疑编号5696010104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律关系的主体。选项BD是法律关系的客体。【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2010年)A.国有企业 B.集体企业 C.合伙企业 D.个人独资企业答疑编号5696010105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主体包括:自然人、机构和组织、国家、

9、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我国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2009年)A.自然人B.发明专利 C.劳务D.物质资料答疑编号5696010106正确答案BC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律关系的客体。自然人属于法律关系的主体,其他三项均属于法律关系的客体。【例题单选题】下列权利义务中,属于法律关系积极义务内容的有()。A.所有权 B.纳税义务 C.继承权 D.不得毁坏公共财物的义务答疑编号5696010107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律关系的内容。选项AC属于法律关系内容中的权利;选项D属于法律关系内容中的消极义务。三、法律事实法律事实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

10、灭的情况。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依据是否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标准,法律事实可以划分为两大类: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1.法律事件(1)法律事件,是指“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定情况或者现象。(2)事件可以是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台风、森林大火等不因人的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也可以是某些社会现象,如爆发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等。由自然现象引起的事实又称绝对事件;由社会现象引起的事实又称相对事件。2.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是指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即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它是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

11、消灭的最普遍的法律事实。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对法律行为作多种的分类: (1)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 根据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范的要求,即行为的法律性质所作的分类。 (2)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 根据行为的表现形式不同,对法律行为所作的分类。 (3)(意思)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 根据行为是否通过意思表示所作的分类。表示行为,是指行为人基于意思表示而做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非表示行为,是指非经行为者意思表示而是基于某种事实状态即具有法律效果的行为,如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等。 (4)单方行为与多方行为 根据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所作的分类。 (5)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 根据行为是否需要特定形式或实质要件,可以分

12、为要式行为和非要式行为。 (6)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 根据主体实际参与行为的状态,可以把法律行为分为自主行为和代理行为。自主行为,是指法律主体在没有其他主体参与的情况下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从事的法律行为;代理行为是指法律主体根据法律授权或其他主体的委托而以被代理人的名义所从事的法律行为。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有()。(2011年)A.自然灾害 B.公民死亡 C.签订合同 D.提起诉讼答疑编号5696010108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律事实。AB属于法律事实中的法律事件;CD是属于法律事实中的法律行为。【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有(

13、)。(2005年)A.订立合伙协议 B.签订合同 C.签订和解协议 D.签发汇票答疑编号5696010109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是指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即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人们有意识的活动。【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事实中的相对事件范围有()。A.地震B.战争C.签订协议D.发行公司债券答疑编号5696010110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律事件中的相对事件。选项A属于绝对事件;选项CD属于法律行为。【例题单选题】根据行为是否需要特定形式或实质要件,可以将法律行为划分为()。A.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 B.积极行为与消极行

14、为C.单方行为与多方行为 D.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答疑编号569601011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律行为。根据行为是否需要特定形式或实质要件,可以分为要式行为和非要式行为。四、法的形式和分类1.法的形式。我国法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至今经过4次修改(1988、1993、1999、2004年);(2)法律(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其他法律: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3)行政法规(次于宪法和法律,高于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4)地方性法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15、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5)自治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提示: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6)特别行政区法律;(7)行政规章部门规章:国务院所属部委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政府规章: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8)国际条约提示: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等非规范性文件不是法的形式之一。【例题单选题】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是()。(2012

16、年)A.宪法 B.行政法规 C.法律 D.行政规章答疑编号569601020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的形式。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例题单选题】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调整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中基本社会关系的是()。(2010年)A.宪法 B.法律C.行政法规 D.行政规章答疑编号5696010202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的形式。根据规定,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所以本题答案是选项B。选项A“宪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不包括“常委会”;选项

17、C“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选项D“行政规章”是国务院各部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等制定。【例题单选题】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规定国家基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属于国家根本大法的是()。(2011年)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答疑编号5696010203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的形式。宪法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例题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些不是我国法的主要形式 ()。A.判例 B.宪法 C.法律 D.裁定书答疑编号5696010204正确答案AD【

18、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B.国务院制定的总会计师条例C.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北京市招标投标条例D.财政部发布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答疑编号5696010205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行政法规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它通常冠以条例、办法、规定等名称。其地位次于宪法和法律,是一种重要的法的形式。2.法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作不同的分类: (1)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所作的分类 (2)根本法和普通法 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所作的分类 (3)一般法和特别法 根据法的空

19、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所作的分类 (4)实体法和程序法 根据法的内容所作的分类 (5)国际法和国内法 根据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所作的分类 (6)公法和私法 以法律运用的目的为划分的依据 提示:民法属于成文法、普通法、实体法、一般法、国内法、私法。【例题单选题】下列对法所作的分类中,以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为依据进行分类的是()。(2011年)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C.实体法和程序法 D.一般法和特别法答疑编号5696010206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选项B是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所作的分类;选项C是根据法的内容所作的分类;选项D是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

20、效力所作的分类。【例题单选题】下列对法所作的分类中,以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进行分类的是()。(2008年)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C.一般法和特别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答疑编号5696010207正确答案C【例题单选题】在下列法的各项分类中,以法的创制形式和发布形式为标准进行分类的是()。(2007年)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C.实体法和程序法 D.般法和特别法答疑编号5696010208正确答案A五、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1.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的概念法律部门又称部门法,是指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首先是法律调整

21、的对象,即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2.我国现行的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划分为以下七大法律部门:(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2)民法商法;(3)行政法;(4)经济法;(5)社会法;(6)刑法;(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我国的诉讼制度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种,发生经济纠纷,除诉讼外,还可以通过仲裁这种非诉讼的方式解决。【例题单选题】以下选项中,()属于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律部门。A.行政法 B.合同法 C.仲裁法 D.民事诉讼法 答疑编号5696010209正确答案A【例题多选题】 我国法律体系可以划分为()基本法律部门。A.行政规章 B.民法商法 C.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D.刑法

22、 答疑编号5696010210正确答案BCD【例题判断题】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首先是法律调整的方法,即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答疑编号5696010211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首先是法律调整的对象,即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第二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一、经济纠纷解决途径的选择在我国,解决经济纠纷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1.仲裁与民事诉讼都是适用于横向关系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作为平等民事主体的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经济纠纷,只能在仲裁或者民事诉讼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解决争议。提示:有效的仲裁协议可排除法院的管辖权,只有在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或者当事人放弃仲裁协

23、议的情况下,法院才可以行使管辖权,这在法律上称为或裁或审原则。2.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可采取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方式解决。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方式都是对纵向关系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都由行政管理相对人一方提出申请。【例题多选题】下列争议解决方式中,适用于解决平等民事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经济纠纷的有()。A.仲裁 B.民事诉讼 C.行政复议 D.行政诉讼答疑编号5696010301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适用于解决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因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争议,是对纵向关系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例题判断题】对于平等民事主体当事

24、人之间发生的经济纠纷而言,有效的仲裁协议可排除法院的管辖权。()(2010年)答疑编号5696010302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仲裁协议的规定。根据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所以,合法有效的仲裁协议能够排除诉讼管辖权,题目表述正确。二、仲裁(一)仲裁的适用范围根据仲裁法的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下列纠纷不能提请仲裁:1.关于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2.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3.下列仲裁不适用于仲裁法,不属于仲裁法所规定的仲裁范围,由别的法律予以调整:

25、 (1)劳动争议的仲裁;(2)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例题单选题】下列纠纷中,可以适用仲裁法解决的是()。A.甲乙之间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B.甲乙之间的货物买卖合同纠纷C.甲乙之间的遗产继承纠纷 D.甲乙之间的劳动争议纠纷答疑编号5696010303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仲裁法的适用范围是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纠纷。与人身有关的纠纷,不适用仲裁法,具有行政管理关系的劳动争议以及农业承包合同发生纠纷可以由法律规定的组织仲裁,但不由仲裁法调整。【例题多选题】下列纠纷不适用仲裁方式解决的有()。A.合同纠纷 B.企业之间的财产产权纠纷C.婚姻

26、纠纷 D.企业对环保局的行政处罚不服的纠纷答疑编号5696010304正确答案CD答案解析根据仲裁法的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纠纷可以仲裁,而对于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则不能仲裁。(二)仲裁的基本原则1.自愿原则。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2.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的原则。3.独立仲裁原则。仲裁机关不依附于任何机关而独立存在,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4.一裁终局原则。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

27、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例题判断题】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由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 答疑编号5696010305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仲裁的基本原则。当事人之间达成的仲裁协议,是申请仲裁的重要前提。(三)仲裁机构1.仲裁委员会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仲裁委员会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2.仲裁委员会由主任1人、副主任24人和委员711人组成。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2/3。【例题多

28、选题】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仲裁委员会的表述中,正确的有()。(2008年)A.仲裁委员会是行政机关 B.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C.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 D.仲裁委员会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答疑编号5696010306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仲裁委员会的性质和设立。仲裁委员会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仲裁委员会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四)仲裁协议1.仲裁协议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口头达成仲裁的意思表示无效。2.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下列内容:(1)有请求仲裁的

29、意思表示;(2)有仲裁事项;(3)有选定的仲裁委员会。提示: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3.仲裁协议的效力(1)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2)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法院作出裁定的,由“法院裁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3)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法院应当驳回

30、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法院应当“继续审理”。【例题单选题】甲、乙发生合同纠纷,继而对双方事先签订的仲裁协议效力发生争议。甲提请丙仲裁委员会确认仲裁协议有效,乙提请丁法院确认仲裁协议无效。关于确定该仲裁协议效力的下列表述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2010年)A.应由丙仲裁委员会对仲裁协议的效力作出决定B.应由丁法院对仲裁协议的效力作出裁定C.应根据甲、乙提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时间先后来确定由仲裁委员会决定或丁法院裁定D.该仲裁协议自然失效答疑编号5696010307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规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

31、,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所以答案是B。【例题单选题】甲、乙因买卖货物发生合同纠纷,甲向法院提起诉讼。开庭审理时,乙提出双方签有仲裁协议,应通过仲裁方式解决。对该案件的下列处理方式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2009年)A.仲裁协议有效,法院驳回甲的起诉B.仲裁协议无效,法院继续审理C.由甲、乙协商确定纠纷的解决方式D.视为甲、乙已放弃仲裁协议,法院继续审理答疑编号5696010308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乙在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时”才提交仲裁协议,应选D;(2)乙如果在“首次开庭前”向人民法

32、院提交仲裁协议,则选A。【例题多选题】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中的仲裁协议,属于无效的有()。A.甲、乙两公司在建设工程合同中依法约定有仲裁条款,其后,该建设工程合同被确认无效B.王某与李某在仲裁协议中约定,将他们之间的扶养合同纠纷交由某仲裁委员会仲裁C.郑某与甲企业在仲裁协议中对仲裁委员会约定不明确,且不能达成补充协议D.陈某在与高某发生融资租赁合同纠纷后,口头约定由某仲裁委员会仲裁答疑编号5696010309正确答案BC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仲裁协议。仲裁协议独立存在,所以选项A的仲裁协议有效;扶养纠纷不属于仲裁范围,所以选项B的仲裁协议无效;仲裁协议对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

33、,又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所以选项C的仲裁协议无效;仲裁协议应以书面形式订立。口头达成仲裁的意思表示无效,所以选项D的仲裁协议无效。(五)仲裁裁决1.仲裁法规定,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2.仲裁庭可以由3名仲裁员或者1名仲裁员组成。由3名仲裁员组成的,设首席仲裁员。当事人约定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1名仲裁员,第3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3名仲裁员是首席仲裁员。当事人约定由1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的,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当事人没有在仲裁规则规

34、定的期限内约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或者选定仲裁员的,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庭组成后,仲裁委员会应当将仲裁庭的组成情况书面通知当事人。3.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3)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4)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4.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以及其他材料作出裁决。5.仲裁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6.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达成

35、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提示: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撤回仲裁申请后又反悔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申请仲裁。7.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不签收意味着拒绝调解)8.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3个人,3种意见),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提示: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9.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

36、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解释:仲裁庭只能调解和裁决,无权强制执行。【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仲裁审理的表述中,符合仲裁法律制度规定的有()。(2011年)A.除当事人协议外,仲裁开庭进行 B.仲裁员不实行回避制度C.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D.仲裁庭可以进行调解答疑编号5696010310正确答案AC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仲裁的规定。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3)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4)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因此

37、B选项错误。【例题多选题】甲、乙因合同纠纷申请仲裁,仲裁庭对案件裁决未能形成一致意见,关于该案件仲裁裁决的下列表述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有()。(2010年)A.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B.应当由仲裁庭达成一致意见作出裁决C.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D.仲裁庭不能形成一致意见时,提请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答疑编号5696010311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仲裁裁决程序的规定。根据规定,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所以答案是AC。【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我国仲裁制度的表述中,符合仲裁法规定的有()。

38、(2009年)A.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B.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可以向法院起诉C.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可以不开庭进行D.仲裁的进行以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为条件答疑编号5696010312正确答案ACD答案解析根据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不可以再提起诉讼;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可以不开庭进行;仲裁协议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口头达成仲裁的意思表示无效。【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符合我国仲裁法规定的有()。A.仲裁实行自愿原则B.仲裁一律公开进行C.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D.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答疑编

39、号5696010313正确答案AC【例题多选题】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仲裁员必须回避的情形有()。A.仲裁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B.仲裁员私自会见当事人 C.仲裁员是本案代理人的近亲属 D.仲裁员接受当事人的请客送礼 答疑编号5696010314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仲裁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仲裁员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以上四项均是需要回避的情形。【例题判断题】仲裁裁决作出以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

40、另一方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2003年) 答疑编号5696010315正确答案【例题判断题】当事人申请仲裁,必须按照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的规定选择仲裁委员会。()(2009年)答疑编号5696010316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根据规定,仲裁委员会不按照行政区划层层设立,由双方当事人自愿选择仲裁委员会,不受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的规定。三、民事诉讼(一)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1.因民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等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的民事案件,如合同纠纷、房产纠纷、侵害名誉权纠纷等。2.因经济法、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发生的争议,法律规定适用民事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如企业破产案件、

41、劳动合同纠纷等。3.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选民资格案件和宣告公民失踪、死亡等非讼案件。4.按照督促程序解决的债务案件。5.按照公示催告程序解决的宣告票据和有关事项无效的案件。【例题多选题】下列案件中,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2011年)A.公民名誉权纠纷案件B.企业与银行因票据纠纷提起诉讼的案件C.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因税收征纳争议提起诉讼的案件D.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劳动合同纠纷提起诉讼的案件答疑编号5696010401正确答案ABD答案解析选项A属于因民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等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的民事案件;选项B属于按照公示催告程序解决的宣告票据和有关事项无效的案件;选

42、项D属于因经济法、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发生的争议,法律规定适用民事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如企业破产案件、劳动合同纠纷案件等,均适用于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选项C适用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二)审判制度1.合议制度。(1)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除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外,一律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2)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3人以上的单数。2.回避制度。指参与某案件民事诉讼活动的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是案件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或者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或者与案件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不包括证人)3.公开审判制度。法院审理民事或行政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外,应当公开进行。提示:不论案件是否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