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34731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0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济法(Economic Law),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与特征,一、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协调(一)市场的失灵首先,市场竞争的失灵。其次,市场功能存在缺陷,它在提供公共产品和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再次,市场不能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最后,市场调节本身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与特征,(二)国家对经济的协调1.国家协调经济的目标和职能一般而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协调经济的主要目标是:经济稳定增长,物价稳定,就业充分,国际收支平衡等。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政府所要承担的相应的经济职能主要有:保持总量平衡,经济稳定增长,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

2、物价稳定,就业充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力争经济持续、稳定和协调增长。,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与特征,制定国民经济长期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提供公共服务。进行管理和监督,维护市场秩序。直接参与某些经济活动。制定收入政策,调节收入分配。,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与特征,2.国家协调经济的手段政府进行协调经济的主要手段包括经济政策、经济法规和必要的管理行为。经济政策是指政府指导的影响经济活动所规定并付诸实施的准则和措施,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

3、区域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经济法规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主要依据。,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与特征,经济法规作为规定政府宏观调控者的法律地位和市场主体行为规则的规范系统,是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和进行宏观调控的法律依据,也是政府不可缺少的宏观调控法律手段。最后一个就是直接的行政管理手段。,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与特征,政府管理经济是政府凭借政权力量对经济活动进行的一种直接干预,这种干预方式在一定时期一定情况下也是必要的。综上所述,经济法成为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赋予政府以权威,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进行协调的法律工具。,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与

4、特征,3.市场经济中的“政府失灵”政府失灵的根本原因在于,强调政府对经济实施高度干预的主张过于夸大了政府的能力。政府事实上很难做到在合适的时机,以最优的方式和合适的程度来实现对经济的干预。并且,即使作为理论概念上的政府能够做到这一点,也难以保证具体和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对政府意志的完全贯彻。因此,鉴于市场经济所固有的种种缺陷,不能忽视政府对市场进行适当协调和干预的作用;同平,也不能过于夸大政府的作用,过度干预经济。经济法的功能还在于以法律制约政府的权力,要求政府在其法定职能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协调经济。,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与特征,4.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如何适当地把握和处理市场

5、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是,政府的协调不可以损害市场机制所固有的竞争性;政府的作用,只严格地发生在市场机制失灵的领域。总之,必须深入研究政府行为和市场机制的关系,不仅给政府以协调经济的权力,同时也对政府本身的权力和行为予以适当的制约,把握政府协调经济的“度”,这正是作为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经济法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历史证明,国家运用经济法协调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是世界各国发展市场经济,保障经济良性运行的普遍经验。,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与特征,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法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完善中处理好政府行为和市场机制的关系,把握政府干预经济

6、的“度”,并用法律的方式确定下来,是经济法的重要内容。,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与特征,二、经济法的概念(一)经济法的定义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对于经济法这一定义的理解,应当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经济法属于国内法体系。经济法具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不同于国内法体系中的其他法的部门。经济法是一系列调整特定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的称呼。,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与特征,(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1.经济法调整特定的经济关系2.经济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企业组织管理关系。市场规制关系。宏

7、观调控关系。,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与特征,总之,经济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这种经济运行是本国经济运行。这种本国经济运行的过程体现了国家协调。同时,这种经济关系由经济法调整,能够体现经济法是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的法,实现经济法的基本功能,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助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与特征,三、经济法的特征(一)政策性经济法的“政策性”表现,可以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说明:政策的法律化,法律的政策化和法

8、律与政策的混合化。其一,政策的法律化。其二,法律的政策化。其三,法律与政策的混合性。,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与特征,经济法政策性的特征要求经济法成为实现现我国社会经济政策的法律形式,经济法将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而日趋成熟。(二)社会公益性经济法常常强调的是经济法的社会责任本位理念,强调经济法的社会公益性。经济法虽然也同时关注社会主体个人的权益,但与民商法相比,经济法的最初的切入点或出发点是不同的。,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与特征,(三)系统性以往传统的法律部门在对经济关系的调整上常常是较被动的,就单个经济生活中发生的问题或权益纠纷进行规制,而经济法

9、作为上层建筑直接反映了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经济关系综合性和系统性。此外,还具体谈到经济法与公法、私法的关系,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及国际经济法等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二节 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一、经济法地位的含义 经济法的地位,是指经济法在我国完整的法的体系中的地位。这一含义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整个法的体系中,经济法是否具有独立的地位,二是经济法在诸法中,具有何种地位,即其重要性如何。二、经济法是独立的部门法(一)经济法具有独立的调整对象经济法具有独立的调整对象。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宏观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二节 经济法

10、的地位和作用,(二)经济法具有与其他法的部门不同的特征(三)经济法作为独立部门法的基础和表现199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这是我国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经济立法”,从而使经济法获得了宪法上的地位,奠定了经济法的宪法基础。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已经将经济法确定为与民法、刑法、行政法并列的独立的法的部门。,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二节 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三、经济法的重要性经济法的巨大作用,决定了经济法的重要地位。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经济法的一般作用1.保障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实现政府监督经济。2.规范市场主体。3.制定市场活动规则

11、,维护市场健康运行。4.规范政府失灵。,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二节 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经济法的作用1.保护、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合法权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经济法是保障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力工具3.引导、推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4.经济法是促进我国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的有力工具。5.维护经济秩序,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三节 经济法的体系和渊源,一、经济法的体系组成法的体系的法的部门是多层次的。在整个法的体系中,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经济法本身又有自己的体系。组成经济法

12、体系的经济法部门是多层次的。就纵向结构而言,经济法体系是层次分明而不是杂乱无章的。组成经济法体系的经济法部门是门类齐全的。就横向结构而言,经济法体系是门类齐全而不是残缺不全的。,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三节 经济法的体系和渊源,二、经济法体系的结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经济协调关系的结构决定了经济法的全系应该采取如下结构:企业组织管理法企业组织管理法是调整在企业设立、变更、终止过程中发生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半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三节 经济法的体系和渊源,市场管理法市场管理法是调整在市场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对于市场管

13、理法,根据实践的需要,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宏观调控法宏观调控法是调整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对于宏观调控法,根据实践的需要,又可以划分为计划法、投资法、预算法、税法、中国人民银行法、价格法等。,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三节 经济法的体系和渊源,三、经济法的渊源(一)经济法的渊源法的渊源,具有形式渊源和实质渊源之分。形式意义上法的渊源,是指法律规范来源于何种法的形式,即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而实质意义上法的渊源,则指法律规范的意志来源。经济法形式渊源的种类1.宪法,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三节 经济法的体系和渊源,2.法律法律包括全

14、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即基本法律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其他法律。3.行政法规和部委规章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数量远大于法律,是经济法的重要渊源。国务院所属的各部委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权限内发布规章,在我国数量也极为众多,也是经济法的重要渊源。,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三节 经济法的体系和渊源,4.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可以制订地方性法规,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性规章。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有关规范性文件我国特别行政区实行其特有的法律制度。特区协调其经济运行过

15、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基本法和有关的规范性文件都属于经济法的渊源。,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第四节 经济法律关系,一、经济法律关系概述经济法律关系是由经济法律规范所确认的人与人之间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经济法律关系和其他法律关系一样,是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构成。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经济法律关系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客体的占有者、使用者和行为的实践者。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经济法律关系内容是经济法律关系的实质和核心,是联络主体、联系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桥梁,直接体现了法律关系主体的要求和利益。经济法律关系,应当与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有所区别。,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

16、论第四节 经济法律关系,首先,经济法律关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经济关系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其次,经济法律关系要靠法律来保障,经济关系靠客观经济规律来支配。最后,经济法律关系的存在以经济法的存在为前提;经济关系的存在,不以法的存在为前提,它是客观存在的。二、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一)经济法主体的含义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也称经济法主体,是指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依法享有权利(权力)和承担义务的社会实体。,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第四节 经济法律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经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来进行理解。经济法主体一定是被经济法律、法规所规范的社会实体。经济法主体是可能参加或实际参加经济法律关系的法

17、律主体。经济法主体是经济权利(权力)义务的主体。经济法主体之间存在着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总之,经济法主体是法律设定的社会实体,是社会主体中的法律主体,是法律主体中的经济权利(权力)义务的主体。,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第四节 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主体的特征法律主体是依据法律设定建立起来的,不同的法律设定会形成不同的法律主体。为了识别什么样的法律主本是经济法主体,应当确定它的基本特征:具务一定的组织形式拥有经济权力或权利具有责任能力,对自己的经济活动后果负责。,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第四节 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主体资本的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实现,就是由静态的法律上的主体资格转化为动态的经济法律关系实践上的主体资格。经济法主体资格是通过下述两种方式实现的:一是通过参加经济组织关系实现。二是通过参加经济知动关系实现。,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第四节 经济法律关系,(四)经济法主体的形式和结构关于经济法的主体,大约可以分为如下几种形式:国家政府机关市场主体独立经济组织经济内部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和自然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