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第三版)第一章经济法基础课件.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282309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法(第三版)第一章经济法基础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经济法(第三版)第一章经济法基础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经济法(第三版)第一章经济法基础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经济法(第三版)第一章经济法基础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经济法(第三版)第一章经济法基础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法(第三版)第一章经济法基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法(第三版)第一章经济法基础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经济法基理论,目 录 第一节 经济法概述 第二节 经济法律关系 第三节 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导入案例 A百货大楼与B服装厂依法签订了加工10万套服装加工合同。合同签订后,由于市场变化,经双方协商同意减少加工 5 万套,B服装厂根据变更的合同进行了全面履行,双方各自实现了合同的目标。本案例涉及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内容等相关问题。,第一节 经济法概述,一、经济法的概念,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一)经济法的产生 经济法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摩莱里(Morelly)在其1755年所著自然法典一书中提出来的。1842年法国另一空想共产主义者德萨米(Dezamy)

2、在其所著的公有法典一书中也使用了“经济法”这一概念。我国经济法概念的出现,最早是在1933年上海大东书局出版的法律大辞典中的一个“经济法”条目。真正大量正式使用经济法概念,始自197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文件。,第一节 经济法概述,经济法,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调整国家为了矫正市场失灵而管理和调控经济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经济法的概念,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第一节 经济法概述,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经济法促进、限制、取缔和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或者说是国家用经济法的形式干预社会经济关系的范围。包括以下内容:(一)国家干预市场经济法运行过程中发生

3、的经济关系(二)国家在经济调控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三)国家规范经济组织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第一节 经济法概述,(一)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二)经济法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三)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三、经济法的地位,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第二节 经济法律关系,(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 经济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的一种,是指根据经济法律规范的规定和调整而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经济法律关系同其他法律关系一样,都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主体、内容和客体。(二)经济法律关系的特点 1.经济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意志关系。2.经济法律关系是受经济法律规范调整的社

4、会经济关系。3.经济法律关系是具有经济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第二节 经济法概述,(一)经济法主体的概念 经济法主体,是指以自己的名义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享受经济权利,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二)经济法主体资格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经济活动的法定资格,即必须具备经济法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权利能力,是指经济法主体所具有的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享受经济权利和经济民事义务的资格。行为能力,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以自己的行为取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资格。,二、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第二节 经济法律关系,(三)经济法主体范围国家机关济组织

5、和社会团体经济组织的内部机构和有关人员 个人,二、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案例分析11 法人的行为能力【案情】甲乙共同成立顺发搬家有限责任公司。在一次搬运过程中,公司员工丙、丁不慎将客户窗台上的一盆花碰落,恰好砸到行人戊的头上,戊要求顺发搬家公司支付医疗费及其它费用人民币10万元。【问题】戊所受到的损害应由谁承担?【解析】应当由顺发搬家有限责任公司承担责任。民法通则第43条和民法通则意见第58条规定,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以法人名义从事的经营活动,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企业法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本案中,丙、丁是顺法公司的工作人员,其在执行职务过程中的行为应由所在的

6、企业法人承担责任。,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第二节 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也就是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一)经济权利 经济权利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依法具有的自己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和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资格。构成:1.经济职权;2.财产所有权;3.企业经营管理权;4.经济请求权。,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第二节 经济法律关系,(二)经济义务 经济义务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为满足权利主体的要求必须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责任。1.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2.遵守国家法律和计划的要求;3.不得违背国

7、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4.履行经济管理的职责;5.完成国家指令性计划,缴纳税金;6.全面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约定的义务;7.不得侵犯其他经济法主体的合法权益,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第二节 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是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载体和目标。(一)物 指可为人们控制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和实物形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物可以是自然物,如土地、矿藏、水流、森林;也可以是人造物,如建筑物、机器等;还可以是财产物品的一般表现形式货币及有价证券。,四、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第二节 经济法律关系,

8、(二)智力成果 它是指人们通过脑力劳动创造的能够带来经济价值的精神财富,如著作、发现、发明、设计等。智力成果是一种精神形态的客体,是一种思想或者技术方案,不是物,但通常有物质载体。,四、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第二节 经济法律关系,(三)行为 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不是指人们的一切行为,而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为达到一定目的所进行的作为(积极行为)或不作为(消极行为),如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和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等。,四、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第二节 经济法律关系,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主体,内容,客体,自然人: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自然人性质

9、的特殊主体,法人:企业法人、事业法人、机关法人、社团法人,国家,权利: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物:自然物、人造物、一般等价物非物质财富:知识产品、道德产品行为:积极行为、消极行为人身:活人的整个身体不是客体,经济法律关系,第二节 经济法律关系,(一)经济法律事实的含义 经济法律事实是指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终止的客观情况。(二)经济法律事实的分类 1.法律行为 2.法律事件,五、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案例分析12 引起经济法律关系终止的法律事实【案情】某农场与某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由某农场主向某公司出售新米200吨,并约定10月收割以后就交货。但是8月

10、份发生水灾,将农场所有的稻田都淹没,造成农场10月不可能交货。为此某农场要求解除了双方的买卖合同。【问题】分析经济法律关系终止的法律事实是否存在?【解析】经济法律事实是指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终止的客观情况。本案中在某农场与某公司之间的买卖法律关系中,水灾这一事件导致双方签订的合同无法履行,是引起双方经济法律关系终止的法律事实。,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第三节 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一)经济仲裁的概述 1.经济仲裁,是指经济纠纷的双方当事人通过订立仲裁协议,自愿其将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纠纷提交仲裁机构作出裁决,双方必须执行的一种解决纠纷的方法。的概念 2.经济的原则(1)自愿原则(2)独立仲裁原

11、则(3)合理合法原则(4)一裁终局原则,一、经济仲裁,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第三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二)仲裁协议1.仲裁协议的概念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自愿把他们之间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经济纠纷提交仲裁机构裁决的书面约定。2.仲裁协议的内容,一、经济仲裁,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选定的仲裁委员会。,第三节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二)仲裁协议 3.仲裁协议的效力(1)对当事人的效力排斥起诉权(2)对仲裁机构的效力获取仲裁管辖权并限定仲裁范围(3)对法院的效力排除司法管辖权,一、经济仲裁,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第三节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二)仲裁协议 仲裁协议的无效的情形:

12、(1)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3)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仲裁 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一、经济仲裁,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三)仲裁机关仲裁委员会 性质:民间性组织 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域,独立于行政机,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仲裁委员会之间地位平等,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第三节 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一、经济仲裁,案例分析13仲裁协议的效力与仲裁原则【案情】甲公司和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购买钢材的合同。双方约定,如发生纠纷,应提交给仲裁委

13、员会仲裁。在该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因钢材质量问题发生争议,乙公司要求甲公司赔偿损失。乙公司遂向A地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并获裁决支持。甲公司对该裁决不服,决定向上级仲裁机构申请二次裁决,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问题】(1)若该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是否有效?(2)甲公司欲提起二次裁决是否有法律依据?,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案例分析13【解析】(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协议具有相对独立性,即使引起争议的合同已经变更、终止、被解除或被确认为无效,合同中仲裁条款的效力均不受影响,当事人仍可据此申请仲裁。(2)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

14、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仲裁委员会之间地位平等,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因此,根据一裁终局原则,甲公司决定再次申请仲裁没有法律依据,通过这一途径解决争议是不可行的。,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第三节 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四)仲裁程序 1.申请与受理 2.仲裁庭的组成(五)仲裁审理与裁决 1.审理 2.裁决(六)仲裁的撤销与执行 1.仲裁的撤销 2.仲裁的执行,一、经济仲裁,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第三节 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一)经济诉讼的概述 1.经济诉讼的概念 经济诉讼,是指发生经济纠纷的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以解决双方争议的活动。2.经济诉讼的基本制度(

15、1)合议制度(2)公开审判制(3)回避制度(4)两审终审制度,二、经济诉讼,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第三节 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二)经济诉讼案件的管辖 经济案件的管辖,是指人民法院系统内上下级法院或者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经济争议案件的分工和权限。经济争议案件的管辖应适用民事诉讼法关于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移送管辖、指定管辖和转移管辖的一般规定。,二、经济诉讼,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第三节 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二)经济诉讼程序 在人民法院审理经济争议案件的程序上,除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外,均适用普通程序。1.第一审普通程序 2

16、.第二审程序 3.审判监督程序 4.执行程序,二、经济诉讼,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案例分析1-4 协议管辖【案情】A县、B县、C县和D县四县都是某市的市辖县。2019年10月,A县的一家商场与B县的一家电子公司在C县签订了一份电子元件的购销合同,货款总价为10万元。该批货物存放在D县境内,合同约定由作为买方的商场到D县提货。双方当事人约定因该合同产生的争议将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并在合同中约定了管辖法院。【问题】(1)双方当事人可以选择哪些地方的法院作为该案的管辖法院?当事人协议选择管辖法院时应当遵循的原则是什么?(2)若当事人没有约定管辖法院,则因该合同而产生的争议应由何地法院管辖?,第一章 经济

17、法基础,案例分析1-4【解析】(1)该案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选择A县、B县、C县和D县的基层法院作为管辖法院。民事诉讼法第34条规定:“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该该案不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也不属于专属管辖,当事人选择A县、B县、C县和D县的法院管辖因该合同而发生的争议,并不违背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2)若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约定管辖法院,争议发生后也没有达成书面的确定管辖协议,则该案由被告住所地B县人民法院或者合同履行地D县法院管辖。,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导入案例分析本案例经济法主体是某百货大楼和某服装厂,客体为 10 万套服装,内容为主体双方依照本合同所产生的各种权利和义务。合同签订后,由于市场变化,经双方协商同意减少加工 5 万套服装,使得原合同法律关系变更。合同变更后,双方重合同、守信用,认真履行了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确保了双方签订合同的目的的实现。,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