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关于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论文关于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思考.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思考 关于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思考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关于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思考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关于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思考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市场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各方面要求在发生逐步的转变和提高,而形成应用型会计人才主要途径的会计教育必须进行改革才能使培养出的应用型会计人才适应会计人才市场的需
2、求。关键词 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是一个具有立体感的时间性概念,其职能和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变更着。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办学理念是主导,教师素质是关键,教学内容是基础,能力培养是目的,考试方法是手段,接触社会是途径。按照学校“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创新性、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力足于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这种人才应该具备:知识、专业技能、创新学习能力。专业教育应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教育的实用性。现代大学教育不仅要着力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掘他们的能力、水平、创新力和潜力。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重心由重视“教”向重视“学”转移,强调学生
3、自身树立主体意识、发扬主体精神、履行主体职责。一、 培养有特色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必要性现行会计教育存在着培养出的学生与会计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很多大、中专甚至本科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学校接受了的会计教育,毕业时却与会计工作失之交臂,在一系列的人才招聘会上,一些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要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及创新精神差,招来后企业还要花相当多的时间和资金进行培训。因此,他们更愿意招聘具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学生就业难,这个尖锐的问题反映出我们的教育产品会计专业学生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弱。而在这时会计行业又在呼吁
4、急需会计人才,原因是他们所拥有的会计人才知识结构陈旧,这就出现了会计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会计教育部门因为学生不能就业而简单的判断会计专业面临“萎缩”局面,要减少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招生;而市场中却呈现会计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那么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究竟应当是什么样的?学校培养出的会计人才为什么不能在市场中就业?这里就突出一个应用型的问题,也是我们讨论和思考的主要问题。1.知识经济的发展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它是建立在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将知识转化为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知识经济的到来,为各行各
5、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为会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1)知识经济时代要建立起应用型会计人才是资本市场支配者的新型理念。随着经济体制的变迁,改革开放的深化,会计的职能和作用在潜移默化的变更着。仅仅核算、反映、监督经济业务运行的全过程并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已不再适应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知识经济要求应用型会计人才转变工作理念,树立全局观念,扩展企业理财思路,从微观的具体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扩展到宏观的全面的企业管理工作中去,支配资金运作,增强企业活力,成为企业利润的创造者,资本市场的支配者。(2)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形成要求应用型会计人才熟练掌握会
6、计电算化和运用会计网络传递会计信息。会计电算化使会计由手工记账的“原始社会”进入计算机会计处理的“文明时代”。会计电算化实现了会计信息瞬间无误处理,摆脱了繁琐的手工记账程序,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速度,保证了会计信息质量,突破人工计算对计算复杂问题产生的限制,使原来为追求简便而简单化了的计算得到完善,使之能更准确地模拟和反映企业的经济运行过程。实施会计网络化使会计信息共享是会计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变革。会计网络化是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上的高科技结晶,它会使全世界投资者通过网络了解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可以使企业足不出户而将其财务信息传递到世界各地。(3)知识经济条件下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
7、大大减少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使会计工作重点由核算转变为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财务管理,实现了会计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由核算型会计转变为管理型会计,就是将会计工作的重心由传统的对会计信息的加工转变为对会计信息的分析、运用。在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上,企业管理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会计的功能不仅仅是反映经营成果,更多的是参与企业管理。据有关资料记载,在美国大企业只有29的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报表及相关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工作,71的会计人员从事资本运作、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等管理工作,而且美国约有70的公司总裁是来自于财经方面的专家,而且是以会计行业的专家为主。知识经济时代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是知识创造利润的
8、时代,运用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并将其运用于企业管理,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为企业创造出不同的利润。2.适应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需要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北京举行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在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包括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而38项具体准则中,还包括了22项新推出的会计准则,并对原有16项会计准则做了相应修改,这极大地丰富了原有的会计准则体系。如新会计准则中,关于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不再采用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只保留了
9、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这样对于原先采用后进先出,存货较大,周转率偏低的公司会造成毛利率和利润的不正常波动。新会计准则体系,将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施行。相应高校的会计教学要尽快适应这种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积极宣传和普及新的会计准则体系。 二、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体现以培养侧重实践应用能力、具有创新能力、有特色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国内现代技术企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应该有较为宽厚的科学理论基础,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以及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善于吸收现有的科技成果,并能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在培养应用型人
10、才过程中就必须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也要尽可能地提倡面向应用的开发、研究、科学咨询和技术转换的能力的训练,但人才培养目标并不能局限于狭窄的专业范围内,毕业生要能够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并能够承担新的职责。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要遵循人才培养自身的教育规律,同时突出实践,强化应用。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特别注意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加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应用性部分,把应用型环节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强化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同时更要注重和加强基础理论的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打下宽厚的理论知识基础,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相互渗透和融合,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应用
11、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在氛围的熏陶和实践环节的训练。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和实践氛围的营造,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保证。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如课题实习、毕业设计等,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活动,领悟到应用科学的广阔前景,引发参加科研活动的强烈愿望。三、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措施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12、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3、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
14、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