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福建(季)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试卷.docx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76047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3福建(季)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试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03福建(季)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试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03福建(季)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试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3福建(季)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3福建(季)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试卷.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3年福建(秋季)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1/3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2、参考作答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题后要求作答。给定材料材料1非典在人们心中投下的阴影渐渐淡去,有关非典的血的教训也很快被一些健忘者抛诸脑后,随时随地乱吐痰之类的陋习死灰复燃。为此,有识之士忠告国人,切勿“好了伤疤忘了疼”。这话,并非危言耸听。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伏尔泰说过:“习惯是一枚巨大的飞轮,往往卷土重来。”请看,某报记者日前对某地汽车站售票大厅的现场目击:一青男青年信步走来,蓦然驻足,狠狠拧了两把鼻涕,手

2、往地上使劲的甩了甩,然后就着裤子擦了擦;一女青年捧着一把瓜子,昂昂然踱着方步,边磕边踱,一声又一声脆响,瓜子壳纷纷落地上;一中年男子正在排队,忽然转头,“噗”地一口痰直射墙上了,发现记者正在注视他,神情尴尬的笑笑,连声说:“旧习难改,旧习难改.”材料2据权威部门透露,从明年起,福建省将每年6月24日定为全省“公共卫生日”。有关人士说,此举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营造整洁舒适的公共环境卫生。材料3防疫专家提醒人们,凡是“脏、乱、差”的场所,往往都是窝藏老鼠、招引苍蝇、孳生蚊虫、隐伏蟑螂的“乐园”。仅这“四害”身上,就携带着数百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可能传播包括鼠疫、疟疾、霍乱、伤寒、登革热在

3、内的数十种流行病。防疫专家还指出,正是随地乱吐乱扔之类的卫生陋习,造就了“脏、乱、差”场所,为许多可怕的疾病提供了流行的土壤。换言之,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正是防治各种传染、保障生命健康的前提。材料4非典时期,一则流传很广、颇为经典的手机短信如是说:没有人理会你的哭泣、痛苦与欢颜,如果你为此发愁,那么,请当众咳嗽一声,担保你令万众瞩目。那场4去年年底、刚刚平息的非典之灾,令国人心有余悸。作为意外的清醒剂,它以数百生命为代价,让国人对自身的卫生陋习进行反思。像随地吐痰扔垃圾,面朝路人刷马桶,不掩口鼻打喷嚏,旁若无人猛咳嗽,纵容孩子当街便溺.这些本属于个人卫生习惯,早已习以为常、微不足道的“小节”,

4、如今成了街谈巷议的热点,成了众矢之的。材料6有人说,中国开始了一场“整治陋习运动”。据报道,北京数千名环卫工人巡逻于大街小巷,监视着乱扔乱吐者;广州街头密布摄像机,随时录下乱吐乱扔者的丑行;厦门市市容监察大队在全市公共场所,发起“向随地吐痰者宣战”的专项整治行动,从5月13日至6月11日,纠正教育2763人次,处罚1942人次。材料7在非典病毒的来源被归咎于野生动物之后,许多城市的野味馆顿时“门前冷落车马稀”。普通餐馆的菜单上,也取消了有关野味的名录。那些收购来的蛇呢,一不小心就逃逸,给附近居民造成安全隐患。据说,一些城市的警方已经组成捕蛇队,四处搜捕逃亡之蛇。材料8对许多城市来说,随地吐痰都

5、是管理上的“老大难”问题。早在1984年,上海市就出台规章,宣布乱吐痰行为违法,处以每次0.2元罚款;1988年,上海市流行甲肝,对乱吐痰的罚金提到每次10元;2002年4月起,罚金再次提高,提到每次50元;今年4月25日起,罚金提高到每次200元。香港队吐痰者的处罚更重,从今年4月起,开始以法院传票方式控告随地吐痰者,并处以每次1000港元的罚款。从上海和香港队乱吐痰者的罚金“含金量”之大,可知重典整治公民卫生陋习已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趋势。新加坡等国整治国民卫生陋习的经验早已表面,文明有时是“重罚”出来的。材料9常言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那么,重罚之下是否必出“良民”呢?从实际情况看,答案

6、似乎是否定的。在风景2/3材料5ti秀丽的度假区里,有人随地吐痰,让管理员逮了个正着,罚款50元。他毫不申辩,大大方方掏出100元,又吐了第二口,潇潇洒洒扬长而去。材料10日本人少有吐痰乱扔的习惯。据考察,这与日本人从小被施以“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的教育有关。在日本人眼里,随地乱吐乱扔,无异乎给别人增添麻烦,造成伤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这样一句话:“从小就养成这样或那样的习惯,这不是一件小事,它非常重要,比一切都重要。”社会学家也认为,习惯的力量是一种强大的法则,这个法则决定人类的言行举止。“中华环保世纪行”的成员们,最近在不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发现,有人在景区内兴办养畜场,致使景区内粪便

7、横材料12有人对随地乱吐乱扔、不掩口鼻打喷嚏之类行为辩护,说完全属于个人习惯,充其量不过是个人教养问题,根本谈不上“道德问题”。在开放社会里,公民的生活习惯属于个人自由,是受法律保障的。有人反驳说,非典教训我们,“病从口入”与“病从口出”二者都是不可忽视的。过去强调把好自身“进口关”,那是对个人自身负责的小德;如今强调把牢自身“出口关”,才是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大德。创造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健康保障。讲究卫生,既是个人需要,更是社会责任,是起码的社会公德.看来,针对随地乱吐乱扔、不掩口鼻打喷嚏之类现象,至今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材料13保持环境整洁带

8、来舒适与方便,任何人想必都感触甚深。这首先是为了自己。有人很注意个人卫生,居家井井有条、一尘不染,出门衣冠楚楚、风度翩翩。就是这样一个似乎举止优雅的任,在公共场合也免不了乱吐痰乱丢垃圾。为何?原来,他信奉的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材料14根据社会学原理,每个人都有后天培养的特殊习惯,因而成为与他人有所不同的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对待彼此间的习惯差异,就不可避免产生矛盾冲突。一个成熟的人,要学会尊重彼此间的习惯差异,千万不要以自己的好恶来品评他人,更不要强求他人按自己的习惯来生活、行事。由此推理,随地乱吐乱扔、不掩口鼻打喷嚏之类行为,属于个人特殊习惯,既无可厚非,更

9、不能强制改变。材料15最近,张小姐很为一件小事忧心忡忡。那天,她上商场选购化妆品。依照习惯,她要先试用一番。恰好有一位顾客和她同时看中一款口红,那位顾客拿起试用品就往嘴唇上涂。轮到她试用了,导购小姐未作任何处理就将那支口红往她唇上涂。防疫专家认为,张小姐的忧虑不是多疑的。口、鼻、眼等都属于窗口器官,如此试用化妆品,如果顾客中有人患肝炎、痢疾、伤寒等传染病,都极有可能传播给别的试用者。看来,即便是生活“小节”,也非“拘”不可。材料16在韩国小区里,管理人员一旦发现有人不按规矩乱扔垃圾,尽管左邻右舍抬头不见低头见,也一点面子不给当场批评;有时,管理人员还会将“不规矩”的垃圾拎出来,贴上纸条“示众”。作答要求一、请用200-300个文字,概括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内容。少于或多于规定字数的,酌情扣分。(30分)字数在200-300之间。二、 结合给定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70分)1.文中不能涉及个人姓名、特征和所在单位;2.字数1000-1200。 3/3材料11 k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