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76656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2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给定资料 1、我国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对城市规划的解释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这是狭义的城市规划概念。2005年,原建设部颁布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的通知,指出城市规划是促进城市科学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与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是指导城市科学发展的法规性文件。广义的城市规划已经超越了对城市进行物质性规划的层面,是涉及了城市空间、物质形态、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和产业经济、公众权益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和总体性规划。 2、梧桐树对于南京人意义深远。1928年,

2、为迎接孙中山灵柩奉安大典,国民政府在市区中山南路等地沿途栽种了2万颗悬铃木,南京人俗称其为“法国梧桐”,其后梧桐树栽种范围逐步扩大到市区其它地段,由此形成了南京市独有的梧桐文化。2011年3月,市区太平北路曾经枝叶繁茂的梧桐树树叶突然一下子被统统砍掉,只剩下准备移走的梧桐树干光秃秃地矗立在道路两边。一个月前,它们还如几公里外中山路两侧的同族那样高傲而挺拔,但如今已不见经年风华。因为在它们的根系下方,正在掘进着通向江北地铁3号线。这些梧桐树因为“妨碍”规划建设中的地铁工程,需要将它们移走或砍掉。城市规划者没有想到,这个决定找到了南京市文化界、经济界和市民团体的强烈反对,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市民自发参

3、与的护树运动。最终,主管部门停止了移树、砍树行为,并承诺优化地铁线路规划建设方案。这一幕与5年前的场景如出一辙。2006年4月,南京市为建设地铁2号线,将190棵民国时期的梧桐树移植到当地的苗圃内,结果招致市民强烈反对。在相关部门承诺保证被移植的树木存活率能达到80%后,部分打消了市民的疑虑。但其后经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有关专家调查后发现,移栽后80%的梧桐树已经死亡。 3、2011年编制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将南京城市性质定位为“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国家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城市职能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创新基地、区域现代服务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

4、业基地、滨江生态宜居城市”。解放后南京一直是传统重工业产地。2010年数据显示,电子、石化、钢铁和汽车四大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363.26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63.1%,其中贡献最大的是石化、钢铁和电子产业。上世纪90年代,南京市有电子14所和东南大学等一批科研院校,一度电子产业高度发达。目前电子产业在产值总量上仍然巨大,但作为南京最优势产业,现在已经被深圳等城市赶超。南京市几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江苏省内国家级开发区排名中,基本上都低于无锡和苏州,新兴产业发展相对较为缓慢。服务业成为南京市产业规划重点发展的内容,其中房地产等投资的作用尤为明显,南京市依赖城建等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

5、特点比较突出。对此,河海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教授认为:“南京的第三产业投资比例很高,房地产行业属于服务业,商业地产发达,当地的房价和老百姓收入比重严重不匹配。4、上世纪80年代,南京市选择重点规划发展长江以北的浦口地区,希望能够建成类似大武汉那样的跨江鼎立之市。到了上世纪90年代,南京人又寄望于把浦口建成“南京的浦东新区”。为了发展浦口,市政府将南京当时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放到了浦口,著名的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等一批高校纷纷在浦口建立校区,南京市政府曾用“从秦淮河到扬子江”来形容这个跨越式发展规划,但这个蓝图远未如愿。浦口的规划已经变更多次,把江北发展成为南京的汉口或浦东却始终只是一个美好的

6、愿景。有专家分析认为制约因素之一在于交通,在于过江通道。“跳跃式发展,过江通道不通,怎么发展?”以过江通道为例,南京市新建的大桥基本都是服务于过路车辆,且收费高昂。由于几乎不为市内车辆服务,阻碍了过江战略的顺利实施。上海浦东开发之初,政府下定狠心,杨浦大桥等路桥不收费,由政府买单,由此促进了浦东的快速发展。但南京一直没有这样做。江北浦口开发迟滞之下,南京市提出新的发展蓝图,先后决定大力开发河西地区和城南。河西地区指秦淮河以西,由于河西离南京城区非常近,近年来,在南京主办全运会的拉动下,该地区发展颇为迅捷,主要是房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如今,河西地区住宅均价达到了每平方米2万元以上。2000年后,

7、南京市政府决定在城南江宁区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配合,大专院校再次在江宁建立校区,一同获得规划部署的还有地铁等城市轨道网络。随着南京高铁站落户城南地区,以京沪高铁南京南站为中心,市政府规划整合总面积180平方公里的南部新城,目前建设已经启动。最新的政策显示,江北浦口地区将重新回到城市规划建设的中心舞台,移建地铁3号线正是为了解决南北两个新城之间的联系。国家发改委区域规划专家咨询组的专家认为:“规划一般确定了,就要按照规划做事,但很多地区规划落实起来挺难。”据统计,从1981年到2011年,30年间南京市先后换了10任市长,很多在任市长任期都不长,平均3年一任,几乎每任市长都有自己的城市

8、规划和重点发展思路。5、南京市的老城南地区凝聚着六朝、南唐以至明、清、民国各代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古都南京历史的一个缩影。著名古建筑专家黄老表示:“老南京以民居、园林为代表的粉墙青瓦、淡妆素裹的民间建筑,表现出交融激荡、和而不同的建筑风格特色。”然而,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以老城南为代表的南京古老街区开始面临严峻的考验。截止2003年,90%的南京老城区已被改造;2006年,老城南的颜料坊、钓鱼台、船板巷、门东、安品街等5处历史街区纳入改造计划,涉及40多条历史街巷、1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近千座古居院落;2009年,南京再次启动大规模危旧房改造,老城南几片历史街区全部被列入“危改计划

9、”,包括仅存的南捕厅、门东、门西和仓巷4处历史文化街区。截止2009年,剩余南京古城传统风貌片区仅占原老城总面积的2%;在安品街,以清代杨桂年故居为代表的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被拆除后用于房地产开发;在南捕厅,以民国建筑王炳钧公馆为代表的老街区被拆除后用于建设“总部会所”及“独栋公寓”;在秦淮河西段,以清代北货果业公所为代表的五华里古河房被成片推平后用于建造仿古建筑群2006年,16位著名文物保护专家和学者上书国务院,恳请立即停拆南京老城南,尤其反对市政府的“推平式”拆迁规划,要求保住南京的“根”。 2009年4月底,29名专家学者两次联合上书呼吁保护老城南。老城南的原居民们心情也格外复杂。有急于搬

10、走改善居住条件的,也有舍不得搬的。住在千章巷66岁的杨国顺,就称自己是典型的“穷家难舍” ,打父辈开始就生活在这里,“住出感情来了”。针对保护老城南的呼声,有人主张,老城南的历史文化可以通过照片、影像保留,可以到图书馆、博物馆去寻找、去体验,这样城市用地增加了,文化风貌也能得到永久的留存。在2011年6月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南京属于开发强度应当小于20%的“优化开发区域”。按照南京4638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计算,在2020年以前,城镇建设用地的总规模应当为927.6平方公里,而目前南京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已经接近这个数值,可供开发使用的土地屈指可数。6、2011年8月28日,厦门市有关部

11、门宣布,厦门环东海域的目标是建设“中国最美丽生态海湾”,打造“海西未来迈阿密”。其中,规划建设的“迈阿密式酒店群”含13个酒店地块,有家庭式的休闲度假酒店,也有商务人士的高端酒店和度假俱乐部式酒店,更有临海别墅,几乎全为五星级。“下了游艇直达酒店。届时,游客将在厚度为50厘米、质地优良的漳州白沙的人工沙滩上徜徉 。”人工沙滩是厦门市这几年开发旅游房产业的一大法宝。但沙子是天然形成的,人造沙滩不仅减弱原先湿地具有的净化水质能力,沙子更是屡屡流失 。而补沙就得采砂,又是对其他地方环境的一种破坏。投资3亿人民币、2007年9月才投入使用的号称福建最大的人造沙滩观音山人造海滩,被2009年的台风“莲花

12、”打回了原形大量的海泥被送到这块人工建造的黄金沙滩上,整个沙滩变成了泥滩。近年来,厦门一直通过围填海扩大城区面积,自然岸线保留不多,到处是人工的岸线。曲折的岸线没有来,已变成平直;海湾没有了,变成了陆地。厦门原来是海岛城市,到现在却变成了海湾城市。“滩涂对厦门很重要。原先污染排到海里,都是滩涂降解。滩涂消失后,对水质净化影响很大。”厦门市环境保护科研所陈工程师说,厦门的城市污水处理率高达90%多,但水质却一直没有改善,与填海带来的影响不无关系。上世纪90年代以前,厦门受台风影响并不大,但随着围填海进程,许多原本可以作为台风来临时缓冲区域的滩涂等潮间带,已经完全被水泥路和一幢幢酒店和海景房所替代

13、,一旦有大台风或海啸降临,不能不令人担忧。 7、文昌路横贯扬州城,路边不时闪现一株古树、一口古井、一座古塔,“镇守”市中心的则是明朝文昌阁,而让这些古董给车流让路的念头,一次次被否决。坐在铺着光绪年间青砖的小院里,扬州“双东”街区老街坊吴德祥很开心,因为今年用上了抽水马桶。“按规划修了化粪池,资金由政府出三成,我掏七成,再也不用倒马桶了 !”扬州市12个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保护的每幢民居逐一修缮。目前,已有上千户古城民居完成了修缮,政府为之投入近10亿元。“园林多宅”曾是老扬州精致生活的历史镜像。木香园主人徐鹏志说:“这几年,老城冒出了30多座私家园林。园主以中老年居多,他们多为工薪族,花十几万元

14、,在自家院子修小园林,虽仅几十平方米,也是享受精致扬州,传承精致扬州。”他认为,设施便利,环境精致,老城照样能吸引年轻人,“园主中就有30多岁的。”古城保护专家、同济大学阮教授说,扬州古城历史格局基本完整存留,这在全国110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极少见。2000年,扬州确立了建设“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的目标,在实践中探索、积累了很多古城建设的经验,比如整治历史街区,只“补牙” (修缮危房)、“拔牙” (剔除有损古城风貌的建筑)、“镶牙” (完善古城功能设施),不“换牙”(推到重来)等等。英国伦敦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一直保护着千年的古老的城市格局,保护着“使市民精神愉悦的因素”。伦敦市中

15、心街道狭窄、曲折、交通拥堵,但政府并不采取拆除老建筑拓宽马路的做法,而代之以收取车辆高昂的进城费,严格控制车辆进入伦敦中心地带;现代化的日本东京在修复战争创伤的进程中,始终不忘记保护和修复古迹;意大利罗马允许大片的遗址古迹占据宝贵的旧城空间,罗马旧城随处可见建筑遗迹片断,亲切的古老的街巷、广场,见证着历史的厚重和曾经的辉煌;法国巴黎完整地保护了旧城风格。法国最早的城市保护法颁布于1913年,该法特别注重公共建筑、重要遗迹的保护。1943年后,城市保护法开始注重“文物”的“历史环境”,划定了民居保护区并制定了相应法规。在民居保护区内,老屋老街享有名胜古迹的待遇,维修老屋必须获得政府批准,而房主会

16、得到政府的补贴。 8、根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调查,中国上班族每天在上班路上平均需要花费42分钟,“领先”世界各国。有关专家认为,因为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中国15个大中城市每天损失财富近10亿元。若考虑燃油浪费、运输资源浪费、城市环境治理成本的增加等因素,交通拥堵给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损失更为巨大。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市功能区划不合理,一是大多数城市属于单核心式,政治、商业、文化等功能过分集中,导致交通结构失衡,交通流分布不均;二是城市各个功能区未能有效整合,形成少数的纯功能区,各区之间又缺乏便利的交通通道,产生许多本可以避免的出行距离与时间消耗;三是大批新型、大型、高层建筑往往在

17、一个功能区集中出现,形成土地的过渡开发和过量的交通需求。许多城市为方便人们出行,大量修建城市环线,但这样的结果往往增加了人们出行的距离,加剧了对交通工具的依赖,也加剧了城市中心的交通压力。 9、马路越修越宽,人行道越来越窄,很多火车站和大型商场不让出租车和其他车辆停泊,可是又不建停车场。地铁站和公共汽车站之间相距遥远,机场、火车站和汽车站总站常常是东西南北互相分散,缺少连接,难以转达这是我国城市交通的常态。许多城市还建有大型广场,这些广场往往不以市民的休闲和活动为目的,把市民当着观众,展示广场或广场的雕塑、广场边的政府大楼等。广场以大为美,以空旷为美,以人造草坪为美,以花样翻新、繁复的几何图案

18、为美,而较少考虑人的需要和安全。体型巨大的建筑、空旷的开敞空间,超出了人的步行接受区间,加上无树荫工人遮阳,无座椅供人休闲,热衷于抛光大理石和花岗石铺地,雨雪之后,市民举步维艰,更成为不敢光顾之地。 10、西方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路易斯芒福德在其巨著城市发展史中,主张人类城市发展应以生活文化导向为目标,而不是在技术促进下无止境的发展和扩张。他特别提到了我国宋代张择端的写实画作清明上河图 ,“各种各样的景观,各种各样的职业,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各种各样人物的特有属性所有这些组成无穷的组合、排列和变化。不是完善的蜂窝而是健康的、充满生气的城市。”台湾文化学者蒋勋这样评价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城市面貌:“

19、张择端画城墙那段非常精彩,有一个被贬官了的人要出城,他出城时回头看到有一个没腿的乞丐向他要钱,两个人对视了一眼。这个画面太精彩了,官家的人与乞丐对视,城市中富人与穷人在对视,一个城市的多元在对视的一瞬间展现了。”作答要求一、认真阅读、梳理给定资料,分析指出扬州、南京两个城市的做法对搞好城市规划提供了哪些重要启示。(30分)要求:准确、全面、简洁,不超过300字。二、结合给定资料内容,反驳“给定材料5”划线部分文字所表达的观点。(50分)要求:1. 观点明确,论据充实,具有说服力;2. 层次清楚,表达简洁;3. 不超过400字三、“给定资料10”提到了我国古代画作清明上河图,提到了其中所展现的“

20、健康的、充满生气的”宋代城市面貌。请你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与思考,以“从清明上河图所想到的”为副标题,自拟主标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70分)要求:1. 观点鲜明,分析深入;2. 条理清晰,表达简明流畅;3. 总字数1000-1200字。2012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解析第一题 分析对策一、认真阅读、梳理给定资料,分析指出扬州、南京两个城市的做法对搞好城市规划提供了哪些重要启示。(30分)要求:准确、全面、简洁,不超过300字。【审题与答题方法】这道题要求分析指出南京和扬州城市规划做法中得到的启示,需要考生从两个城市的做法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即出我们在城市规划中应该怎样做,这

21、相当于一道对策题。阅读材料可以了解到,给定资料中,南京和扬州两个城市正好是一个正例和一个反例。考生需要南京做法的反面例子中总结出问题,由问题逆推出对策。从扬州做法的正面案例里面总结出对策。【答题过程演示】第一步 定位材料本题答题信息主要集中在材料1-5和材料7。第二步 提取材料要点资料1第1段尾句: “广义的城市规划已经超越了对城市进行物质性规划的层面,是涉及了城市空间、物质形态、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和产业经济、公众权益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和总体性规划。”(广义的城市定义给出了城市规划的方向性指示。可概括出启示: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物质形态、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和产业经济、公众权益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和总

22、体性规划。)资料2第6-8句:“梧桐树因为“妨碍”规划建设中的地铁工程市民自发参与的护树运动。主管部门停止了移树、砍树行为,并承诺优化地铁线路规划建设方案。”(资料2谈到的南京梧桐树案例中,地铁规划中忽视生态因素,遭遇市民反对后作出调整。反推出启示:城市规划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自然、人文、生物之间的和谐。)资料3主要论及了城市规划中的产业规划的关系,南京市几次城市规划中的城市重点发展产业经历了从重工业到电子业,再到服务业的转变,产业规划不连续导致了城市发展新问题。如倒数第2句:“新兴产业发展相对较为缓慢。”(问题:产业规划脱离城市原有基础优势。对策:产业规划要符合城市实际,把握先发优势)资

23、料3尾句:“南京市依赖城建等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特点比较突出。”“商业地产发达,当地的房价和老百姓收入比重严重不匹配”(问题:盲目发展的房地产等服务业超出百姓的承受能力。由问题反推出对策:要注重城市建设和产业规划协调发展,避免盲目推进城市建设,过度发展城市房地产行业。)资料4通过正反两个例子来说城市规划中的交通问题。反面:第1段第5-8句:“江北浦口开发制约因素之一在于交通新建的大桥收费高昂几乎不为市内车辆服务,阻碍了过江战略的顺利实施。”正面:第2段第4句:“城南江宁区建设一同规划部署地铁等城市轨道网络”(问题:交通制约城市区域发展。根据问题提对策:调整优化城市交通体系和组织方式,协调城

24、市各区域的功能和联系。)资料4第2段最后2句:“规划一般确定了,就要按照规划做事,但很多地区规划落实起来挺难。”据统计,从1981年到2011年,30年间南京市先后换了10任市长,很多在任市长任期都不长,平均3年一任,几乎每任市长都有自己的城市规划和重点发展思路。”(问题:城市规划落实难、周期短、稳定性差。推出对策:城市规划应注重科学性、长远性、前瞻性、稳定性,增强规划的落实性。)资料5第3段:“南京城镇建设用地的总规模应当为927.6平方公里,而目前南京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已经接近这个数值,可供开发使用的土地屈指可数。”(问题:城市开发强度大,建设用地剩余量少。对策:合理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25、避免浪费土地资源。)资料5第1段尾句:“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以老城南为代表的南京古老街区开始面临严峻的考验。”第2段2句:“截止2009年,剩余南京古城传统风貌片区仅占原老城总面积的2%;在安品街,以清代杨桂年故居为代表的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被拆除后用于房地产开发”(问题:城市现代化进程城中,历史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对策:城市化进程中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并挖掘其内涵。)资料5第2段第2句:“居民们有急于搬走改善居住条件的,也有舍不得搬的。”(问题:老城区生活条件差,民众有改善居住条件的诉求。对策:正视民众改善生活的诉求,改善城市生活设施。)资料7给出了城市建设的一个正面经验。第2段:“扬州整治

26、历史街区,只补牙(修缮危房)、拔牙(剔除有损古城风貌的建筑)、镶牙(完善古城功能设施),不换牙(推到重来)等等。”(扬州经验和启示:古城建设时,要注意将还原历史原貌和完善功能结合起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彰显城市特色。)第三步 分类归纳要点。1)城市规划的总体方向: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物质形态、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和产业经济、公众权益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和总体性规划。2)生态环境方面:城市规划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自然、人文、生物之间的和谐。3)城市空间方面:调整优化城市交通体系和组织方式,协调城市各区域的功能和联系。合理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避免浪费土地资源。4)产业经济方面:产业规划要符合城市实

27、际,把握先发优势;要注重城市建设和产业规划协调发展,避免盲目推进城市建设,过度发展城市房地产行业。5)文化传统方面:城市化进程中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并挖掘其内涵。古城建设时,要注意将还原历史原貌和完善功能结合起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彰显城市特色。6)公众利益方面:正视民众改善生活的诉求,改善城市生活设施。7)城市规划应注重科学性、长远性、前瞻性、稳定性,增强规划的落实性。重点与难点剖析本题题目要求准确、全面、简洁,考生需要仔细阅读相关材料,全面勾勒出答案要点。考查的重点对两个城市的城市规划做法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并得出启示。难点有两个:其一,如何得出启示,要从正面做法中总结,再从反面问题中反推出对

28、策;其二,方向性和具体做法两个角度作答。【参考答案】启示:一、城市规划应从城市空间、物质形态、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和产业经济、公众权益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和总体性规划。二、城市规划应注重科学性、长远性、前瞻性、稳定性,增强规划的落实性。三、城市规划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自然、人文、生物之间和谐。四、产业规划要符合城市实际,把握先发优势;要注重城市建设和产业规划协调发展,避免盲目推进城市建设,过度发展房地产业。五、调整优化城市交通体系组织方式,协调城市各区域的功能和联系。六、合理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避免浪费土地资源。七、准确定位城市的未来发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并挖掘其内涵,彰显城市特色。八、正视

29、民众改善生活的诉求,改善城市生活设施。【赋分说明】按意给分,允许同类表述。需要从城市规划的总体方向、属性、生态环境、文化传统、产业经济、公众权益等方面作答。其中,总体方向、生态环境、产业经济、城市空间、文化传统每点4分;合理用地、公众利益,每点2分;长远性、前瞻性、稳定性、落实性等属性,8分。第二题 反驳观点二、结合给定资料内容,反驳“给定资料5”划线部分文字所表达的观点。(50分)要求:1、观点明确,论据充实,具有说服力;2、层次清晰,表达简洁;3、不超过400字。【答题思路方法】1.审题。本题是一道驳论题。作答这道题,需要首先亮明观点,即先指出划线部分观点的片面之处,然后再分层进行论证。题

30、目要求考生“结合给定资料内容”,说明论证的论据主要来自材料,考生需要在通篇材料中寻找可以作为论据的事例、数字、事实等内容。“反驳“给定资料5”划线部分文字所表达的观点”,直接说明划线部分所表达的观点是片面的或是错误的,要对其错误的地方进行深入批驳。题目的“要求”部分,都是围绕论证设置的,首先要观点明确,然后论证过程中论据充实,有说服力,在此基础上再注意分层作答,条理清晰,表达简洁。2.答题思路。本题可以采取亮出观点分析论证提出对策的思路。答题时可以边分析边提出对策;也可以总体列出问题后,再提出对策。【答题过程演示】资料5中划线部分观点如下:“针对保护老城南的呼声,有人主张,老城南的历史文化可以

31、通过照片、影像保留,可以到图书馆、博物馆去寻找、去体验,这样城市用地增加了,文化风貌也能得到永久的留存。”划线部分的观点可以分为两部分,前部分是“保护老城南的呼声”,后部分是“有人主张”,需要批驳主要是后部分的观点,前部分“呼声”的内容和观点则可以作为立论的支撑,答题时可采取先驳再立的方式。值得注意一点是,“保护老城南的呼声”的提出主要针对的政府采取的“推平式”拆迁方案,所以,这一拆迁方案是反驳的重点之一。后部分的“主张”部分,又可以分为两段:第一,“老城南的历史文化可以通过照片、影像保留,可以到图书馆、博物馆去寻找、去体验” “文化风貌也能得到永久的留存”;第二,“这样城市用地增加了”。第一

32、句话指出老城南的历史文化可以通过照片、影像保留,可以到图书馆、博物馆去寻找、去体验。这个观点是片面的,要对这种保存方式进行反驳。虽然照片、影像保留的方式是保护历史文化的一种方式,但这种方式保存下来的文化是“死的”,是不具有生命力的;我们更需要的立体的、丰厚的、有生气的、可触摸的文化遗存。例如材料7中以法国为例,说明城市保护要“注重 文物的历史环境”(资料7第2段尾句)。此外,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要注意物质保护和精神保护的结合,关注市民的精神感受,如材料7中的英国经验,保护着“使市民精神愉悦的因素”(资料7第2段第1句)。第二句话指出把老城南的历史文化搬到博物馆和图书馆中会带来城市用地增加的效果。这

33、个观点背后的逻辑是“推平式”拆迁,即通过推倒重建来完成城市化进程。这种发展方式是错误的。一方面,城市化应该是综合性和总体性的开发,通过牺牲历史文化传统来达到城市的扩张的目的,把城市发展简单地等同于城市建设或是城市扩张,是欠妥当的。另外,国内外的诸多经验也表明了实现优化发展的可能。例如资料8中扬州的古城改造经验,还有资料7中英国保护古城的措施,采取的都是推平式拆迁的替代方案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体现答题的全面性,指出不足,分析论证之后,还需要提出一点对策,以保证不丢分。重点与难点剖析这道题的重点在于反驳的观点要明确,要在反驳观点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要运用材料内容合理、充实的论证。注意要

34、分点作答,列出层次,避免错过采分点。本题的难点有二:一是反驳观点含糊不清;二是没有联系上下文,对“推平式”拆迁方案进行批驳。【参考答案】(1)划线“主张”是片面的:第一,历史文化保护不能简单用图书馆、博物馆替代,照片、影像等媒体方式不能立体式呈现文化的历史记忆。第二,通过“推平式”拆迁来增加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式不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应做到均衡和双赢。(2)老城南是南京历史文化的缩影,其交融激荡、和而不同的民间建筑风格也是南京的城市特色。“推平式”拆迁方案在破坏古城原貌的同时,也摧毁了城市特色。(3)照片、影像等方式保留下的更多是文化的物质形态,丧失了文化的生命力和精神元素。

35、城市保护要注重文物的历史环境,关注市民的精神感受和集体记忆。(4)城市用地紧张与老城南保护的矛盾不能单靠“推平式”拆迁来解决,而是应当合理规划,优化开发,使老城南开发与保护能够协调发展。如扬州经验中,以修缮危房、维持古城风貌、完善古城功能设施来代替推倒重来。(5)我们要完善城市保护法律法规,为老城南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提供保障。【赋分说明】亮明观点,10分。论证观点,按点给分,允许同类表达。指出保护老城南的意义,如城市特色等,10分。影像留存方式的不足,5分;指出怎样保护,5分。开发与保护能够协调发展,5分;举出实例,5分。指出对策,5分。表达,5分。第三题 文章写作三、“给定资料10”提到了我国

36、古代画作清明上河图,提到了其中所展现的“健康的、充满生气的”宋代城市面貌。请你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与思考,以“从清明上河图想到的”为副标题,自拟主标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70分)要求:1、观点鲜明,分析深入;2、条理清晰,表达简洁流畅;3、总字数1000-1200字。【答题思路方法】 1、把握主题。申论题本共给定10则材料,材料1从宏观角度引出“城市规划”主题,材料2-6从历史文化保护角度谈城市规划问题,材料7-9从交通建设角度谈城市规划问题。材料10则是从文学、艺术角度谈对“城市规划”的认识。由此可见,材料的主题是围绕“城市规划”而谈。把握住主题后,可以宏观立意,从历史文化保护或者

37、交通建设两个角度谈城市规划的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和重要举措;也可以微观立意,从历史文化保护或交通建设的某个微观角度谈论城市规划问题。 2、明确要求。标题。题干中给出副标题“从清明上河图所想到的”,要求考生自拟主标题,例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观点要围绕“城市规划”而定。分析深入,要求论点清晰,论据要充分运用材料,如梧桐文化、老城南历史文化保护、人工沙滩、交通拥堵和管理等素材,可作为很好的论据。条理清晰,要求分条论点间要有层次感,采用并列或递进的手法比较合理。【参考范文】论城市建设中的几个关系从清明上河图所想到的宋代画作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图景中,连片的楼台亭榭、茶楼酒肆,沿街叫卖的商贩、结伴踏青的

38、游人,繁忙的漕运栩栩如生,映入眼帘的船只、桥梁和风景展现了健康、充满生气的城市面貌的同时,也演绎了以人为本、多元并包的城市建设理念。斗转星移,近千年前的城市建设理念在今日是否依旧具有现实意义?在实际工作中怎样传承和落实?要传承和发展中华智慧,加快城市建设和发展,必须处理好城市与人、城市与过去、城市与自然三个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尤其要做到: 处理好市民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城市是为人服务的,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归根结底要让城市中的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舒适、更加幸福。这要求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民唯先。在具体操作中,要把城市的主体市民放在城市规划第一位,克服建设大、宽、高等政绩工程的冲动,营造便于市民工

39、作和生活的复合型城市。更重要的是,要包容城市里面的每一个公民。近期爆出的水泥锥事件中,冰冷的水泥锥刺破的不光是流浪汉们的避风伞,更是刺破了城市的良心。此类行为必须制止,只有这样,才能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才能让城市的每一位公民都能幸福健康快乐生活。 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关系。南京市的老城南地区凝聚着六朝、南唐以至明、清、民国各代深厚的历史文化,然而,“推平式”拆迁规划进程的推进,使得这些古老街区面临严峻的考验,南京的“根”正在失去。和南京一样,许多古城都在遭遇着“失根”危机,更有甚者,主张“把历史文化锁到图书馆、博物馆中”,给城市发展腾出空地。这种观点何其荒谬!诚然,一些老

40、街区确实存在生活条件差、环境混乱等问题,需要改造和发展。但发展并不等于完全推平和摒弃历史文化,而是要将开发保护结合起来,达到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应做到均衡和双赢。如扬州在整治历史街区时,将修缮危房、剔除有损古城风貌的建筑,与完善古城功能设施结合起来,完全避免了推到重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既要提高历史文化保护意识,更重要的是积极开拓创新社会管理方式,获取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应做到均衡和双赢。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建设生态城市保护环境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观念而提出的理性选择,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更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体

41、现。生态、宜居更是越来越成为人们选择居所的标准。城市环境包括山川河流等自然环境和城市的内部环境。对于自然环境,要从保护、治理与发展的角度来考量;对于城市的内部环境,则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搞好污水与垃圾处理,做好城市绿化美化,提高人均绿化占有量,促进环境友好型、生态宜人型城市建设。汴京的繁华已经远去,但城市的明天仍有可期。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妥善处理好城市与人类、与过去、与自然的关系,方可持续保持城市的健康与生气,把城市变成每个人的物质与心灵的家园。【赋分说明】一类文(6170分):观点明确,论述深刻,引例恰到好处,结构严谨,语言生动、感情真挚。二类文(4660分):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引例合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三类文(3145):有观点但不明确,有所论述,引例不足,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四类文(1630):缺少观点,缺乏论证,模板化严重,语句不通顺。五类文(015分):没有观点,完全照抄照搬材料,字数严重不足。无标题,扣2分;不足1000字,扣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