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增量资金可研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79084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118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增量资金可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增量资金可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增量资金可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增量资金可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增量资金可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增量资金可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增量资金可研报告.doc(1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增量资金888888882013年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单位:88888888编写时间:二O一三年七月项 目 名 称:88888888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增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项目申报单位:88888888项 目 类 型: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负责人: 项目主管单位:陕西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编制单位:88888888编 写 人 员: 地 址: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88888888联 系 电 话:13892376350 13087627315传 真:09133412459目 录一、综合说明11.1项目概况11.2项目区概况3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4水土资源评价及

2、平衡51.5项目建设规模和工程设计51.6项目组织机构与实施71.7工程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81.8项目建设工期81.9国民经济评价及效益分析81.10结论9二、项目区概况及项目背景102.1项目区概况102.2 社会经济状况142.3项目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162.4项目区已有水利设施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72.5项目区农业生产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8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83.1 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18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03.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3四、水土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254.1项目区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254.2项目区水资源供需水量264.3项目区农业用

3、水总量控制和灌溉定额分析294.4项目区现状供需水量平衡及项目建设后项目区供需水平衡324.5水资源平衡分析32五、项目建设方案和工程设计335.1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335.2 选项原则345.3 建设依据及标准355.4 建设规模365.5 建设方案选择365.6建设目标与任务375.7工程设计385.8主要工程量495.9 主要材料、设备和数量505.10 建设工期50六、项目的实施506.1项目实施组织机构设置506.2项目实施管理506.3项目区实施后的运行管理52七、施工组织设计527.1施工条件527.2主体工程施工537.3工程项目分年度实施计划54八、工程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5

4、8.1工程概况558.2 编制依据568.3费用标准578.4 基础单价588.5临时工程598.6费用估算表计算598.7 预备费598.8投资估算598.9资金筹措60九、国民经济评价及效益分析609.1采用的价格水平、主要参数及评价准则609.2费用计算619.3年运行费619.4效益估算629.5国民经济评价64十、结论与建议6710.1 结论6710.2 建议67十一、附件、图纸6811.1 附图册6812.2 附件68附表:1、88888888农业综合开发投资计划表2、88888888农业综合开发主要建设内容概预算表3、农业综合开发效益估算表附图: 1、888888882013年农

5、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位置示意图2、888888882013年土地治理项目区规划图附件: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3、资产负债表4、真实性声明5、农场基本情况表888888882013年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项目名称88888888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主管部门陕西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承建单位88888888治理面积改造中低产田5180亩投资规模投资552.72万元,亩均1067元建设工期12个月主要建设内容水利措施:修建混凝土U型D150干渠3.21公里,U型D100支渠2.89公里,U型D100斗渠5.09公里,修建U型D40 灌溉农渠1

6、0.49公里,附属水工建筑物74座,控制面积5180亩。 新架高、低线路4.0公里,新上变压器1台。 建抽水站1座,配套500L/机组一台,200L/机组一台,安装抽水浮动铁船一座。农业措施:改良土地,平衡施肥,0.52万亩。新修田间道路4.03公里。购置配套农业机械6台(套),推广精量播种。良种繁育:新建仓库700平方米,晒场1000平方米。林业措施:路旁植树与防风林带建设,植树0.3万棵。科技推广措施:技术培训2000人次,示范推广0.2万亩。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552.72万元,申请财政资金51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88万元,省级财政资金203万元,地级财政资金20万元,农场自筹41.

7、72万元。效益分析该项目实施完毕,项目区进入正常生产年份,每年可增收小麦40万,玉米141.6万,每年可增收434.4万元,经济效益明显。通过治理可有效的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职工收入,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增加职工就业岗位,社会效益明显,通过防护林建设,防风阻沙,新技术推广应用,降低沙尘起飞源,改善小气候,对黄河水的引用,涵养地下水,保护植被生态效益明显。结论和建议该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明显,项目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建议上级主管部门早日立项实施。一、综合说明1.1项目概况88888888组建于1963年,农场性质为国有,隶属陕西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8

8、888888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的大荔县东部的黄河滩地区。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4353449与东经1094310951之间。海拔为330370米左右,全场总土地面积5.13万亩,场区东连103农场,北接平民乡,西邻朝邑镇,南连沙苑农场。大朝公路通过88888888场区,对外交通便利。农场基础设施薄弱,效益差,职工收入低。农场人员主要组成来源为招工。农场现有总人口4200人,现有职工人数1100人,管理人员85人,各类技术人员180名,中高级以上职称26人,是一家以农业为主的中型农业企业。下辖六个农业分场,主要以小麦、棉花、玉米、西瓜、林果等作物为主。农机总动力达7500千瓦,机械化程度较高。项

9、目区位于88888888五分场,五分场区域呈东西向,平民路以东,东西长2.0公里,南北长1.75公里,五分场占地面积2.1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52万亩,项目区土地面积5180亩,土地平坦,集中连片。88888888下辖6个农业分场,8个居住点,人口4200人,职工1100人。项目区设计灌溉面积5180亩,设施灌溉面积5180亩。本次恢复灌溉面积0.52万亩,工程涉及1个项目区。更新改造泵站1座。水利措施:修建混凝土U型D150干渠3.21公里,U型D100支渠2.89公里,U型D100斗渠5.09公里,修建U型D40 灌溉农渠10.49公里,附属水工建筑物74座;新架高、低线路4.0公里,

10、新上变压器1台。建抽水站1座,配套500L/机组一台,200L/机组一台,安装抽水浮动铁船一座。农业措施:改良土地,平衡施肥,0.52万亩。新修田间道路4.03公里。购置配套农业机械6台(套),推广精量播种。良种繁育:新建仓库700平方米,晒场1000平方米。林业措施:路旁植树与防风林带建设,植树0.3万棵。技术培训2000人次,示范推广0.2万亩。本次共完成节水灌溉面积5180亩,其中渠道衬砌灌溉面积5180亩。项目完成后,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2,使区域内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0%。项目计划建设期限为,1年,即从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该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13.66%,大于经济基准

11、收益率8%,经济效益费用比2.12大于1.0,经济净现值607.59大于0,说明实施该项目经济合理,项目效益费用比大,投资回收年限短,经济效益显著。本项目在建设期间对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能够使区域内作物得到及时灌溉,改变区域农业生产环境,同时实现缓解杨凌水资源供需矛盾,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工程投资:静态投资552.72万元,其中建筑工程480.45万元,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费10.15万元,临时工程费9.47万元,费用35.79万元,基本预备费26.32万元。单位面积投资1067元/亩。1.2项目区概况88888888组建于1963年,农场性质为国有,隶属陕西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2、88888888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的大荔县东部的黄河滩地区。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4353449与东经1094310951之间。海拔为330370米左右,全场总土地面积5.13万亩,场区东连103农场,北接平民乡,西邻朝邑镇,南连沙苑农场。大朝公路通过88888888场区,对外交通便利。农场基础设施薄弱,效益差,职工收入低。农场人员主要组成来源为招工。农场现有总人口4200人,现有职工人数1100人,管理人员85人,各类技术人员180名,中高级以上职称26人,是一家以农业为主的中型农业企业。下辖六个农业分场,主要以小麦、棉花、玉米、西瓜、林果等作物为主。农机总动力达7500千瓦,机械化程度较高

13、。项目区位于88888888五分场,五分场区域呈东西向,平民路以东,东西长2.0公里,南北长1.75公里,五分场占地面积2.1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52万亩,项目区土地面积5180亩,土地平坦,集中连片。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建设必要性(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2)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3)节水农业发展的需要(4)科学灌溉的需要(5) 增加农工收入,改善生活的需要(6)加强农田建筑物配套工程建设,改善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实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的需要。(7)生态环境安全的需要项目区0.52万亩土地,基本为旱地,每年一季,靠天吃饭,投入多,收益低。且项目区地下水质不好,项目

14、区距黄河主河道只有1000余米,经过勘察研究,在坝外可建黄河抽水站,兴建渠道将坝外黄河水通过渠道引入坝内,即可浇灌。投资少,见效快,可当年投资完工,当年见效。中低产田改造,对项目区林、路、渠进行综合配套,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树成行,节约耕地,节约用水,同时防风林带的建成,阻止风沙吹扬,改善农场环境,同时为农场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本项目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地理位置优越,土壤气候条件适合,基础很好,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由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产品优势转化,建设高标准项目区,这是该农场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更是全项目区职工的迫切需要,实属势在必

15、行。(2)本项目在陕西农垦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直接领导下,通过农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作为业主单位的具体指导,项目区具体承办,不仅条件优越,而且组织领导有保障,有利于保证项目规划实施中各项措施任务的全面完成。(3)本项目构成合理,技术措施配套,组织措施健全,实施技术上可行。项目实施后能极大地改善当地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显著的社会及生态效益,对杨凌示范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4)本项目建设与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展示现代节水农业的发展潜力和效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投资效益高,无论从宏观和微观上,还是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上分析,都是可行的。结论综合结

16、论:本项目经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论证,一致认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项目实施不存在任何风险。1.4水土资源评价及平衡88888888位于黄河滩地区,该区域有黄河、洛河两大河流。其中黄河从88888888东部流过,据黄河龙门水文站资料,黄河年平均流量898.1m3/s,最大流量14500 m3/s,最小流量88 m3/s。黄河1967年汛期最大洪峰流量达21000m3/s。年平均径流量283.57亿m3,年最大径流量401.2亿m3,最小径量191.6亿m3。项目区地下水总量768万m3,地下水可利用量161.4万m3,地下水可开采量75.6万m3。由于地下水水质、开采及河

17、道保护原因,没有直接利用地下水。项目区控制面5180亩,设计水平年(2014年)的灌溉用水量513万m3,可供水量大于需水总量,满足供需水平衡要求。1.5项目建设规模和工程设计完成0.52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防护林建设和田间灌溉工程完善,按照设计保证率75%,复种指数从目前的147%提高到168%,直接从目前形成的取水点位置以拖船形式从河道提水,通过泵站出水池将灌溉水流进入干渠,泵站设计流量按照设计指标控制五分场控制1.52万亩农田灌溉,田间渠道分为干渠、支渠、斗渠和农渠和毛渠五级渠道控制,干渠、支渠、斗渠和农渠四级渠道全部采用砼U型渠道衬砌,毛渠为田间非固定渠道,泵站至储水池间采用砼管道输水方

18、式;干、支渠采用续灌方式、支渠采用轮灌方式灌溉,斗、农渠采用轮灌方式灌溉。水利工程达到灌溉水利用从目前的0.50提高到0.72的目标。主要完成任务包括:水利措施修建混凝土U型D150干渠3.21公里,U型D100支渠2.89公里,U型D100斗渠5.09公里,修建U型D40 灌溉农渠10.49公里,附属水工建筑物74座,控制面积5180亩。新架高、低线路4.0公里,新上变压器1台。建抽水站1座,配套500L/机组一台,200L/机组一台,安装抽水浮动铁船一座。农业措施:改良土地,平衡施肥,0.52万亩。新修田间道路4.03公里。购置配套农业机械6台(套),推广精量播种。良种繁育:新建仓库700

19、平方米,晒场1000平方米。林业措施:路旁植树与防风林带建设,植树0.3万棵。科技推广措施:技术培训2000人次,示范推广0.2万亩。1.6项目组织机构与实施 项目区成立了以场长曹国梁为组长和各专业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和5个专业组。分管水利、农技、农机、林业、财政、农经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88888888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下设5个专业小组。为了充分发挥项目工程效益,必须建立项目管理体制。一是建立工程建设的承包机制。各项工程的承包均要采取公开招标的原则,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和标准。二是建立工程的监督管理机制,把部门监督及群众监督紧密结

20、合,坚决按标准施工,杜绝“豆腐渣工程”出现。三是对农业开发资金管理,一定严明财经纪律,设置专门财务会计机构,建立专户,严格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设立正规的帐簿,加强核算,做到帐帐相符、帐表相符、帐物相符。到位的开发资金,工程建设时要保证资金及时到位,专款专用。同时,财政、审计部门定期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四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切实加强领导,是项目建设顺利实施的关键。场将成立由法人代表挂帅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设目标责任制,加强检查督促,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五是加强项目管理,规范建设行为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

21、事,强化质量意识,加强项目的监管。规范管理是项目建设顺利实施的核心,实行按计划立项,按设计实施,按质量考核。自上而下层层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和技术责任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建设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项目监督检查制度,实行项目建设招投标制、公告制、合同制、法人负责制和监理制,制定考核验收标准和办法,加强项目审计,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六是严格资金管理,保障资金足额到位做好资金配套,严格资金管理体制是项目建设顺利实施的保障。为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项目计划下达后,在资金使用中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加强资金使用的追踪检查和审计监管工作,强化资金管理,严格财务制度,确

22、保资金使用效果。1.7工程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工程投资:静态投资552.72万元,其中建筑工程480.45万元,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费10.15万元,临时工程费9.47万元,费用35.79万元,基本预备费26.32万元。单位面积投资1067元/亩。项目设计总投资552.72万元,其中利用财政资金511万元,自筹41.72万元。1.8项目建设工期本工程1年实施,由2013年10月开始,2014年5月结束,实施过程中计划采取整体推进思路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共恢复灌溉面积0.5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52万亩。1.9国民经济评价及效益分析评价结果为效益净现值607.59 万元,效益费用比2.12,内部回收率

23、13.66%。1.10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1)本项目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地理位置优越,土壤气候条件适合,基础很好,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由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产品优势转化,建设高标准项目区,这是该农场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更是全项目区职工的迫切需要,实属势在必行。(2)本项目在陕西农垦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直接领导下,通过农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作为业主单位的具体指导,项目区具体承办,不仅条件优越,而且组织领导有保障,有利于保证项目规划实施中各项措施任务的全面完成。(3)本项目构成合理,技术措施配套,组织措施健全,实施技术上可行。项目实施后能极大地改善当地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人民

24、生活水平,具有显著的社会及生态效益,对杨凌示范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4)本项目建设与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展示现代节水农业的发展潜力和效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投资效益高,无论从宏观和微观上,还是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上分析,都是可行的。综合结论:本项目经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论证,一致认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项目实施不存在任何风险。二、项目区概况及项目背景2.1项目区概况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88888888组建于1963年,农场性质为国有,隶属陕西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8888888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的大荔县东部的黄河滩地

25、区。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4353449与东经1094310951之间。海拔为330370米左右,全场总土地面积5.13万亩,场区东连103农场,北接平民乡,西邻朝邑镇,南连沙苑农场。大朝公路通过88888888场区,对外交通便利。农场基础设施薄弱,效益差,职工收入低。农场人员主要组成来源为招工。农场现有总人口4200人,现有职工人数1100人,管理人员85人,各类技术人员180名,中高级以上职称26人,是一家以农业为主的中型农业企业。下辖六个农业分场,主要以小麦、棉花、玉米、西瓜、林果等作物为主。农机总动力达7500千瓦,机械化程度较高。项目区位于88888888五分场,五分场区域呈东西向,平民

26、路以东,东西长2.0公里,南北长1.75公里,五分场占地面积2.1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52万亩,项目区土地面积5180亩,土地平坦,集中连片。2.1.2 水文气象项目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光热资源丰富,降水偏少。年日照时数2385.2小时,年总辐射量125.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13.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4,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8,极端最高气温42.8,极端最低气温-16.5,最大冻土层深度35cm。平均早霜始于10月27日,晚霜终于3月27日,无霜期212天。年降水量514mm,降水多集中于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1.2%。项目

27、区所处的黄河滩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还颇受潼关风口(即三河口)的显著影响,显示出与四邻气候有很大区别的特点。夏季常因强烈的热风作用,具有急剧升温的特点,常造成短期的干热风,更加剧了旱象对小麦的危害。88888888所处的地域68月份降水仅占全年的34%,而邻区同期降水为占全年的45.5-49.2%,该区域降水明显少于四邻。年太阳辐射量129.5千卡cm2,年日照时数2385小时,年平均气温14.8,比四邻高0.91.8,极端最高气温41.2,极端最低气温-14.3,夏季平均气温26.5-26.7,全年0的初日多年平均为10月26日左右,终日为次年3月27日左右,无霜期212天,积

28、温51355221;全年10的有效积温4631-4638,年降水量512mm,春季干燥度为1.4-2.0,夏季干燥度为1.3-1.9,属严重干旱区域。因此,该项目区的气候特点是春季干燥,回春早,升温快,风多风大;夏季气温高,日照长,强度大,多伏旱;秋季降温快,多阴雨;冬季干冷,雨雪少,多风。冬、春季霜冻较重,降霜次数较多。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光热资源丰富,降雨偏少,年际年内变化大,气候干燥。项目区地处黄河滩地,该区域有黄河、洛河两大河流。其中黄河从88888888东部流过,据黄河龙门水文站资料,黄河年平均流量898.1m3/s,最大流量14500 m3/s,最小流量88 m3/s。年平均径流量2

29、83.57亿m3,年最大径流量401.2亿m3,最小径量191.6亿m3。洛河发源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区,流经88888888与沙苑农场之间,至兰政农场东侧归入渭河。据洛河状头水文站资料,洛河流经该地区时年平均流量20.76m3/秒,最大流量2190m3/s,最小流量2m3/秒;年平均径流量6.55亿m3,年最大径流量10.41亿m3,最小径流量3.09亿m3。2.1.3 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88888888地处大荔县东南部黄河滩地区,为河流滩地地貌,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地面相对高差小,地势平坦开阔。该区域历史上黄河主流改道频繁,属游荡型河段河谷宽浅,堆积作用显著,形成了该地域广阔的黄河滩地地貌,地

30、面高程330337m。现在黄河河床位于河漫滩地形的高部位,在该区域以黄河防洪大堤为界,外滩地形普遍高于内滩,相对高差2m左右,呈现由东向西缓倾。区域土壤属于第四系全新统上的河漫滩河流冲积物。由于该区域的黄河、洛河源于或流经黄土高原区,冲积物多为粉砂,河水泛滥沉积形成砂、壤、粘、石同质地的母质,加之由于冲积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形成了母质错综复杂的差异性与土体构成的多样性。本区域的土壤形成与发育是在本区特有的母质、地质、生物、气候、时间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形成的。朝邑农物所属的地域内土壤有潮土、淤土和盐土3个土类5个亚类11个土属23个土种。项目区无不良地质现象。2.1.4 耕地种类、数量及开

31、发潜力项目区规划改造亩产在500公斤以下的低产田约占0.52万亩,土壤肥力属中等。通过增肥增效、土壤改良、防护林完善和灌排系统配套等综合开发措施,增产、增效潜力巨大。2.1.5 自然灾害本项目区的自然灾害主要是干旱、干热风等。由于该项目区地处黄河滩地区,气候除受大区域的季风影响外,还受潼关风口(三河口)的显著影响,显示出与相邻县区气候有很大的区别。具有气候干热、降雨少、蒸发量大的特点,干旱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自然灾害。88888888所在的地域全年降水和年内时段降水与周边县区相比明显偏少,空气流动较强,蒸发强烈,属严重干旱区域。具有冬春季干燥、回暖早、升温快、风多风大;夏季气温高、日照长、强度

32、大、多伏旱的特点。干旱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害,而且以夏旱与秋旱对农作物与生产危害影响最严重。夏季的干热风也是本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夏季常因强烈的干热风加剧了旱象对小麦的危害,5月下旬到6月初的干热风常造成小麦青干减产。冬春季霜冻出现机率多,发生频繁,冷冻对农作物生产也有较大影响。秋季多阴雨,降温快,对秋作物成熟不利。2.1.6植被本项目区在1958年三门峡水库建设前农民耕种的土地,建库后蓄水泥砂沉积,三门峡水库运行方式改变河道特征后,土地重新被垦种至今已有50多年,大部分土地已成为耕地,在滩地上低洼地分布着小块滩荒草地,主要生长着芦苇、蒲草、稗草、三棱草等沼泽植物及盐蓬等。在项目区地角、

33、地边生长着萹蓄、蒿草、苍耳、草甸等耐盐植物。项目区成片林地已很少,多为公路、渠道、居民点旁的四旁树或防护林,树种主要是杨树、柳树、椿树等,经济林有葡萄、桃、梨、枣和梨枣等。2.2 社会经济状况2.2.1 人口及劳力88888888下辖6个农业分场,8个居住点,人口4200人,职工1100人。2.2.2 土地利用现状据88888888有关资料显示,2012年全场土地总面积5.13万亩,其中耕地3.75万亩,占全场土地总面积73.53%,园地面积0.25万亩,占4.91%,居民点用地0.34万亩, 占6.67%;道路、水利设施、排水渠、坑塘、荒草地及其它用地等0.76万亩,占14.89%。其中项目

34、区为88888888五分场部分区,土地面积5180亩。2.2.3 农业生产水平朝邑五分厂项目区农业生产水平不高,2012年21500亩耕地粮食总产280万。其中0.52万亩属项目区,复种指数1.47,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0.52万亩,主要为小麦。2.2.4 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88888888项目区农业生产总值665.5万元,主要为种植业,职工人均收入6050元。2.2.5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农技推广水平较低。项目区有水利站、农业科技推广站各一个,其中各类技术人员15名,中高级以上职称3人。长期以来,各站所经费来源不足,加上仪器设备匮乏,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示范推广量小面窄,一些先进的实用农业生

35、产技术、成果不能同生产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够完善。2.3 基础设施2.3.1 水利工程现状 项目区紧邻黄河,历史上这些河流曾为该区的抗旱防洪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多年水土流失,河床淤积严重,致使河道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近年来虽然对部分河段进行了单项治理,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有的5座移动式抽水站难以满足田间灌溉需要,仅能保证1200亩抗旱灌溉要求。且现有工程已失去灌溉能力。黄河是项目区的主要河道,它担负着两岸主要的防洪抗旱使命,但由于沿岸多为沙质土壤,水土保持条件较差,加之河岸防护林质量过低,致使河道严重淤积,达不到十年一遇的排涝标准,不能蓄水,灌溉受到限制,一旦出现旱

36、涝灾情,无法满足沿岸的正常需求,必须进行有效的疏浚治理。项目区气候干燥,降水量少,干旱对农业生产威胁较大。田间渠系配套水平差,北项目区虽在东雷抽黄灌区,但田间渠系不配套,没有衬砌,灌溉水浪费大。项目区土壤以砂壤土质为主,漏水漏肥,质量不高,局部地段土层较薄。田间路标准低,没有硬化,田面高低不平,需要进行治理。2.3.2 田间工程现状项目区目前灌溉用水为“梅花井”,地下水质差,机井数量少,无田间灌溉渠道,主要为旱作农业,田间道路标准低。由于田间设施不配套,难以充分有效发挥作用;现有田间道路标准低,生产路基本没有;田面大平小不平,灌溉水浪费大。该项目片,田间基本无水利、电力设施,农户自打的少量“梅

37、花井”,只能用柴油机或手扶拖拉机抽水,技术落后,灌溉面积小,成本高,灌溉保证率极低;现有道路标准低,田间道路不配套,田面不平整,农田防护林基本没有,不适应现代集约化农业发展的要求,开展土地治理改造很有必要。2.3.3 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项目区内共有农机总动力7500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0台,小型拖拉机200台左右,其它配套农机具200台套。农机化服务组织情况为:农场有主管农机的农业科负责全场的农机的登记、检验、审验检修工作。2.3.4 交通与电力:项目区所在的地域交通、邮电、电网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大朝公路经过场区,对外交通便利。黄河紧邻项目区。通过农村供电线网的改造,使场

38、部及各分场具有良好的供电线网。88888888所处的朝邑镇邮电通讯设施条件也得到了根本改善。因此,本项目实施区交通、供电、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为该场实施土地治理,提高耕地质量与综合生产能力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条件。2.3项目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88888888地处大荔县东南部黄河滩地区,为河流滩地地貌,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地面相对高差小,地势平坦开阔。该区域历史上黄河主流改道频繁,属游荡型河段河谷宽浅,堆积作用显著,形成了该地域广阔的黄河滩地地貌,地面高程330337m。现在黄河河床位于河漫滩地形的高部位,在该区域以黄河防洪大堤为界,外滩地形普遍高于内滩,相对高差2m左右,呈现由东向西缓

39、倾。区域土壤属于第四系全新统上的河漫滩河流冲积物。由于该区域的黄河、洛河源于或流经黄土高原区,冲积物多为粉砂,河水泛滥沉积形成砂、壤、粘、石同质地的母质,加之由于冲积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形成了母质错综复杂的差异性与土体构成的多样性。本区域的土壤形成与发育是在本区特有的母质、地质、生物、气候、时间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形成的。朝邑农物所属的地域内土壤有潮土、淤土和盐土3个土类5个亚类11个土属23个土种。2.4项目区已有水利设施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项目区紧邻黄河,历史上这些河流曾为该区的抗旱防洪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多年水土流失,河床淤积严重,致使河道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近年来虽然对部分河段

40、进行了单项治理,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有的5座移动式抽水站难以满足田间灌溉需要,仅能保证1200亩抗旱灌溉要求。且现有工程已失去灌溉能力。田间灌溉主要通过土渠完成。黄河是项目区的主要河道,它担负着两岸主要的防洪抗旱使命,但由于沿岸多为沙质土壤,水土保持条件较差,加之河岸防护林质量过低,致使河道严重淤积,达不到十年一遇的排涝标准,不能蓄水,灌溉受到限制,一旦出现旱涝灾情,无法满足沿岸的正常需求,必须进行有效的疏浚治理。项目区气候干燥,降水量少,干旱对农业生产威胁较大。田间渠系配套水平差,北项目区虽在东雷抽黄灌区,但田间渠系不配套,没有衬砌,灌溉水浪费大。项目区土壤以砂壤土质为主,漏水漏肥,质

41、量不高,局部地段土层较薄。田间路标准低,没有硬化,田面高低不平,需要进行治理。2.5项目区农业生产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88888888项目区目前灌溉用水为“梅花井”,地下水质差,机井数量少,无田间灌溉渠道,主要为旱作农业,田间道路标准低。由于田间设施不配套,难以充分有效发挥作用;现有田间道路标准低,生产路基本没有;田面大平小不平,灌溉水浪费大。该项目片,田间基本无水利、电力设施,农户自打的少量“梅花井”,只能用柴油机或手扶拖拉机抽水,技术落后,灌溉面积小,成本高;现有道路标准低,田间道路不配套,田面不平整,农田防护林基本没有,不适应现代集约化农业发展的要求,开展土地治理改造很有必要。三、项目建

42、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 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陕西农垦多年来,在农业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依然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适应性差、农工对市场、科技认识模糊、重视不够、资金投入匮乏,后劲不足等现象,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3.1.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老化由于近年来资金不足,致使基础设施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极小,井灌能力低,又缺少机泵,尤其象一些无公害及反季节蔬菜,对水的需求量较大,即使正常年份也无法满足作物需求,遇到干旱年份,更是土地干涸,作物枯萎,产量低下。部分河沟淤积严重,遇到多雨季节,无法顺利疏通,出现大面积涝灾。3.1.2农村收入低下农业的各方面的发展需求,

4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对收入不能相应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农场与农工就不能在土地上有大的动作,搞大规模农业开发受到严重制约。3.1.3 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水平较低农业技术服务部门由于信息闭塞,推广手段落后,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方面 ,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技推广服务网络不健全,造成新技术、新成果产业化转化困难。农工的科技意识不强,对于先进技术、优良品种,抱着等、看、试的思想,严重地影响了农工收入的增加,因而必须加大对科技培训、设备更新等方面的投入,加大科技网络建设力度。3.1.4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传统产品的更新换代、新技术的引进、产品销售等社会化服务仅靠农技站运作,远远不能满足全场

44、农工的需要,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使广大农工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灌溉、植保、防疫、耕作、农产品销售等,没有一个组织能给农工提供较为有效的服务。3.1.5 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水平低:项目区经营的基本模式依然是分散的,达不到农业大中型机械作业要求,开展统一社会化服务有困难,不利于形成规模经济,不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不利于形成市场,不利于推行产业化,不利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势必制约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我国人多地少,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建设用地挤占耕地的现象又较为普遍且不可避免。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基础上,要保证

45、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只有依靠增加粮食单产来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而增加粮食单产或保证粮食稳产,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前提与基础。2、 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面临着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和发展。由于长期以来农业的投入不足,农田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薄弱,农田的基础设施条件及科技水平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3、 节水农业发展的需要本项目区又地处关中平原东部的大荔县,降水量较少,水资源相对紧缺,主要靠本地黄河补水。随着国民经济和其它社会事业的飞速发展,工业、旅游、环境生态及人民生活用水的总量急剧增长,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争水矛盾突出,农业用水被大量挤用,农业可用水量比重逐步下降的趋势不可

46、逆转,加剧了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要保证农业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普及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为了改善排灌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达到节约用水,增产增效的目的,必须对项目区灌排工程进行适当的配套和改造。对发展节水农业也是十分必要的。4、 科学灌溉的需要针对项目区内部分农工仍然沿袭传统的大水漫灌、串灌等方法,加强灌溉设施配套,减少渗、漏、跑水现象,强化灌溉用水管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对更新农工的用水观念,科学用水是必然的选择。5、 增加农工收入,改善生活的需要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工收入是新时期农业与农场工作的中心任务

47、。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高效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都对以水为重点的农业生产条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项目区农工主要靠种田收入,农场经济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加强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的建设,以提高农田灌溉设计保证率和农田抗旱能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从而促进农业增产、农工增收,使农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可改善农工生产条件;实施科技开发战略,推广种植优质高产新品种,建设优质高效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实现农业增产增效,这将有力地推进农工收入的稳步增长,不断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项目区干群审时度势,认识到农业要增效,农业要发展,必须适应形势,抓好结构调整,利用本地的区域、资源、载体优势,选准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以科技促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切实把农工增收落到实处。6、 加强农田建筑物配套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