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考纲整理811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史考纲整理811章.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8章 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学前教育一、新中国教育的性质、任务、总方针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中“文化教育政策”规定。2. 新中国教育性质: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3.新中国教育主要任务:提高人民文化,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4.总方针:普及与提高的正确结合,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以普及为主,教育应着重为工农服务。二、简述新中国建立初期幼儿教育的工作方针和发展重点1. 1951年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会议和第一次全国师范教育会议。2. 幼儿教育的工作方针:(
2、学前教育发展方针)1)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城乡差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整顿中提高,在巩固基础上适当发展。2)积极培养幼儿师资;3)在三、五年内要着重短期培训和在职学习,3. 发展重点:1)应该放在工业地区企业部门;2)机关、学校及郊区农村,主要解决工农劳动妇女对孩子教养问题;3)鼓励私人办幼儿园并加强领导,作到公私兼顾。三、幼儿园双重任务(1)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教养幼儿,使他们的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健全的发展。(2)同时减轻母亲对幼儿的负担,以便母亲有时间参加政治活动、生长劳动、文化教育活动等。并规定幼儿园应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全面发展的教养工作。四、幼儿园的4项主要目标(1)培养幼儿基本的卫生习惯,
3、主义其营养,锻炼其体格,保证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2)培养幼儿正确运用感观和语言的基本能力,增进其对环境的认识,以发展幼儿的智力。(3)培养幼儿爱国思想,国民公德和诚实勇敢、团结、友爱、守纪律、有礼貌等优良品质和习惯。(4)培养幼儿爱美的观念和兴趣,增进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五、幼儿园的6个教育活动项目体育(包括日常生活、卫生习惯、体操、游戏、舞蹈和活动等)语言(包括谈话、讲述故事、歌谣、谜语)认识环境(包括日常生活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图画、手工(包括图画、纸工、泥工、其他材料作业等)音乐(包括歌唱、表情歌唱、听音乐、乐器表演)计算(包括认识数目、心算、度量)六、名词解释:幼儿园暂行规
4、程(简称暂行规程);幼儿园暂行纲要(简称暂行纲要)。1. 1951年,教育部制定,吸取老区学前教育经验,借鉴苏联学前教育理论,在苏联专家指导下拟定。 2. 幼儿园双重任务:根据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教养幼儿,使其身心健全发育;减轻母亲负担。 3. 培养目标:培养幼儿基本卫生习惯、语言和智力、爱国思想等4项 4. 幼儿园教养活动项目:体育、计算、图画手工、音乐、语言和认识环境。 5. 对象:3-7岁幼儿。幼儿园教师称为“教养员”。 6. 意义或看法:明确了幼儿园双重任务、教养并重方针,幼儿园教育目的性、计划性及各学科教学的思想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全面改革旧教育,为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学前教育体系奠定了
5、良好基础。七、师范教育的工作方针 正规师范教育与大量短期训练相结合。八、学前教育干部和师资培训的初步经验1)正规幼儿师范学校,承担培养新教师和在职保教人员的双重任务。 2)将高校有关专业合并,调整为学前教育专业或幼儿教育系,形成幼儿师范学校师资培养基地。3)借鉴苏联专家经验;通过苏联专家教学科研,为新中国培养了首批学前教育骨干力量。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学前教育一、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发展的方针、重点及管理体制1. 发展方针:“幼儿园应在有条件的城市首先建立,然后逐步推广”。2. 发展重点:首先在工厂企业部门;其次是机关、学校和郊区农村。3. 管理体制:1956年,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
6、联合通知,规定为: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第9章 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一节 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曲折与整顿一、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二、社会主义教育工作方针“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三、学前教育事业大起大落的社会背景幼儿园发展迅猛1958年,我国进入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共第8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地总路线。继而又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高标准、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地“左”倾错误泛滥。在学前教育
7、方面,大跃进主要表现在事业的大发展和以寄宿制为主的办园方针,过早地实现学前教育地社会化和全托化。60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受了重大损失,致使盲目发展起来的幼儿园也纷纷解散,这种大起大落的教训是深刻的。第二节学前教育领域的学术批判一、学前教育学术批判的教训与反思1,此期学前教育领域学术批判有两次:一次是对幼儿园工作指南(初稿)的批判,一次是对现代儿童教育家陈鹤琴等人的批判。 2,这两次批判都是在左倾错误路线下发生的,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绝对化。 3,这两次错误的学术批判,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这两次批判混淆了政治和学术的界限,挫伤和打击了一批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高
8、等学校的文科教学和教材建设4,使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极度混乱,也导致幼儿教育中政治化、成人化的现象长期流行。第10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学前教育一、十年动乱对学前教育破坏的教训(1)科学、合理的种种体育设施和措施都被当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予以批判; (2)传授知识、发展智力都被作为智育第一受到批判; (3)德育的全部内容被代之以空头政治,日常的行为规范被代之以极左的政治口号。(4)美育被视为资产阶级思想和情调的表现,音乐、美术、文学都只能作为政治教育的工具,而不能作为美育的手段。第11章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一节 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和体制一、管理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学前教育逐步
9、形成了由上而下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领导体制。二、幼儿园教育纲要1,1981年,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2,包括三部分:幼儿年龄特点与幼儿园教育任务、幼儿园教育内容与要求、教育手段及注意事项。3,纲要使幼儿园教育有章可循,起到了拨乱反正、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三、幼儿园管理条例 1,1989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幼儿园管理条例 2,内容包括:总则,幼儿园基本条件、审批程序,保育和教育工作,行政事务,奖励处罚及附则。 3,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四、幼儿园工作规程1, 是在1989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的基础上,经过试行和修改而成的。2, 规程包括总则、幼
10、儿园的招生、编班、卫生保健、教育、园舍、工作人员、经费、幼儿园与幼儿家庭和社区、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及附则。3, 规程规定了幼儿园的性质和任务,还具体规定了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等。4, 规则体现了时代的新需要和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对加强幼儿园内部的科学管理,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都起着重要作用。五、幼儿园教育纲要与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的比较 进步性1,该纲要包括三部分:幼儿年龄特点与幼儿园教育任务、幼儿园教育内容与要求、教育手段及注意事项。2,同1952年颁布的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相比,该纲要的进步性表现在: 1) 将1952年的教学纲要改为“教育纲要”,体现了幼儿园根据幼儿年
11、龄特点,突出其主要工作是教育而不仅仅是教学;2) 吸取国内外幼儿生理学、心理学理论,特别是将幼儿大脑研究成果,作为文件第一部分,使纲要的科学依据更加鲜明。3)教育内容扩展为生活卫生习惯、思想品德等8项,更强调教学对幼儿习惯和品德的培养; 4) 强调教育任务、内容、要求应通过游戏、体育和日常生活等教育手段完成,注意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和成人化; 5) 指明幼儿园主动争取社会和家庭的支持,注意以大教育观增强幼儿园教育的积极效应。第二节 多种渠道、不同规格和形式的学前教育事业一、多种渠道幼儿园的发展1,教育部门办的幼儿园。第一个十年,园数增加1倍多,入园幼儿人数增长3倍;第二个十年,园数增加2倍,入园
12、人数增长1倍多。在全国总数中所占比例增长较快,7%到20%,由20%到40%。这类幼儿园教育质量高,起示范性、实验性的作用,家长竞相争送幼儿入园,常常供不应求。2,其他部门办的幼儿园。包括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团体等部门办的。第一个十年,园数、入园幼儿人数均有所下降,园数竟少于20年前,在全国所占比例下降,仅为10%和12%。这类幼儿园“硬件”较好,“软件”一般,质量高于民办。第二个十年,园数、人数急剧下降。原因是工矿企业办的幼儿园“下马”较多。此类幼儿园面临的问题较多,困难较大。3,民办(集体)幼儿园。包括城镇街道和农村集体办的幼儿园。 园数逐年下降,入园人数有所增长。在全国总数中所占比例较大
13、,却呈递减趋势。 农村幼儿园发展快但不稳定。民办园数人数逐年递增;但规模较小。城乡集体幼儿园则逐年递减。二、幼儿园的不同收托形式1,全(整)日制幼儿园1) 是幼儿园多种收托形式中的一种。2) 幼儿白天在园,时间少则6、7多则11、12消失小时。城市多提供餐点、午睡,农村则很少。3)是我国幼儿园的主要收托形式。 2、寄宿制幼儿园1)寄宿制是幼儿园多种收托形式中的一种。2)在这种幼儿园中,幼儿昼夜在园;由幼儿园全面负责幼儿的食宿、医护、保教等,每周由家长接回 1 次或 2 次。3)这类幼儿园主要招收部队、机关、工厂、学校等单位职工的子女。 3,幼儿学前班 1)是幼儿园多种收托形式中的一种。2)主要
14、招收入学前一年的幼儿,5-6或6-7岁。学前班多为半日制。3)多数附设在小学内。城乡都有,但农村发展较快。4,混合班 1)是幼儿园多种收托形式中的一种。2)同一班内,混合收入3-6岁幼儿。3)多在居住分散、幼儿人数少的农村举办。三、不同规格幼儿园的发展1,示范性幼儿园1) 我国按不同规格划分的三类幼儿园中的一种,以教育部门办的为多。2) 任务:在全面贯彻提高教育方针、科学管理、探索教育规律、总结推广经验方面起示范带头 作用,并负担辅导一般幼儿园的任务。 3)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还成立了实验幼儿园,实验研究教育改革中的新问题。 2,乡镇中心幼儿园1)我国按不同规格划分的三类幼儿园中的一种,一般由
15、乡镇政府为主举办。2)其任务是对本乡镇各村幼儿园起示范带头、辅导促进作用。乡镇中心幼儿园是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和提高的核心,房舍、师资、设备等条件一般比较好,教育质量也高于本乡镇各村的幼儿园。 3,一般幼儿园 1)我国按不同规格划分的三类幼儿园之一,即除示范(含实验)性幼儿园外独立设置的幼儿园。 2)此类独立园既有发展,数量不少。 3)由于经济条件和领导重视程度不同,质量差异极大。四、城乡幼儿园的发展(1)70、80年代的发展概况1.农村幼儿园在三种地区的幼儿园中占大多数。2.城市幼儿园和县镇幼儿园发展比较稳定。3.农村幼儿园发展不儿女定,时增时减,时快时慢,带有一定的盲目性。(2)1990年至2
16、000年城乡幼儿园历年发展情况1.90年代中农村幼儿园仍占多数,但比例有所下降。2.县镇幼儿园呈持续上升趋势。3.诚实幼儿园虽有所增长,但速度不快。第三节 多元化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第四节 开展科学研究,促进学前教育改革第五节 国际承诺、合作与交流一、儿童权利公约;1. 1989年在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上获得通过,包括序言、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共56条。2.公约精神体现了4个基本原则,即儿童 最佳利益原则、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的原则、无歧视原则。3. 正是根据这些精神,1990年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出台;中国政府签署了上述两个文件,作出了庄严承诺。二、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精神及我国承诺的主要工作1,公约基本精神:即儿童最佳利益原则、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的原则、无歧视原则。 2,1992年,发布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 3,1991-1995年,制度和实施了6个保护儿童的法律。 4,经过10年努力,中国已基本实现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1990年世界儿童首脑会议提出的全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