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基础资料汇编1012.doc福建白云山国家地质公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云山基础资料汇编1012.doc福建白云山国家地质公园.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础资料汇编目 录第一章 自然环境2一 地理位置2二 气象资料2三 水文资料3四 地质资料6第二章 自然资源8一 生物资源8二 水资源 11三 农业资源11四 自然保护对象及地段12第三章 风景资源13一 景源调查13二 景源分类21第四章 人文与经济27一 历史沿革27二 人口28三 行政区划30四 经济31五 风景区管理现状32第五章 设施与基础工程条件33 一 交通运输33二 旅游设施33三 基础工程34第六章 土地与环境资料35一 土地利用35二 环境资料37三 风景区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38附:景源照片第一章 自然环境一 地理位置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本风景区”)位于福安市西北部
2、,属晓阳镇和穆云乡境内,距福安城区约43公里。地处东经11922571193152,北纬270534271327之间。风景区东起黄兰溪东岸第一重山,西至龙停溪西侧与周宁县交界,南起蟾溪与龙亭溪交汇处华龙铸造厂,北至黄兰湖,寿宁县官田为界。风景区总面积为67平方公里,包括白云山景区、九龙洞景区、龙亭峡谷景区、金钟山景区和黄兰峡谷景区等五个景区。二 气象资料福安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由于所处地理纬度低,濒临东海,受季风性环流影响明显,随冬夏环流转换和太阳照射的变化,带来四季不同的气候特征:春季(36月)气温开始呈波动性回升,气温变化大,晴雨天气交替出现,以阴雨天居多,降水强度较大;夏季(69
3、月)春末夏初多梅雨,降水强度增大,盛夏有短暂的酷暑,境内的河谷小盆地是我省的高温中心之一,多台风暴雨;秋季(911月)气温逐渐下降,天气晴朗少雨,温度较春季高;冬季(123月):除山区外一般无严寒,霜雪少见,南部受海洋的调节,霜雪更少。年降水量1618毫米,无霜期285天。风景区内温度低于市区68。1. 气温本风景区年平均气温13.619.8;1月平均气温9.6,7月平均气温29.1;极端最高气温43.2,极端最低气温5.2;10积温6219。一、二月为最冷月,七、八月为最热月,山顶与谷底温差最大可达5。气象站测得最大日较差为22.1。2. 降水本风景区年平均降水量13502150毫米,相对湿
4、度7884%。年平均蒸发量1529.5毫米,无霜期230300天。区内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各时段水量变化幅度不同,据气象站记录,年降水量最多的达2098.6毫米(1973年),最少的981.5毫米(1967年);9月降水量最多的达470毫米(1990年),最少的只有10.2毫米(1978年)。3. 日照福安市全年日照时数理论上可达4400多小时,实际日照平均年时数为1836.6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2%,最多的1963年达2337.9小时,最少的1982年为1506.5小时。全年之中,7月最多,为244.2小时;2月最少,仅90.5小时。以每天平均日照时数而言,最多的7月份每天日照7.7小时,
5、最少的2月份平均每天日照3.2小时。风景区内全年平均日照时数达1906小时,太阳辐射总量107千卡/cm2。4. 气压福安市年平均气压为1009.6百帕(hpa),其年变化与气温相反,1月平均气压最高,7月最低,极端气压最高的1967年12月11日为1032.0百帕,最低的1972年8月17日为974.3百帕。一天当中最高气压出现在上午9时左右,次高峰出现在23时左右;最低气压出现在下午1516时,次低谷出现在凌晨34时,除受日、月引力和特殊天气影响外,这种极值出现的时间比较固定。5. 风福安市受季风环流影响,风向转换明显,每年29月常吹东南、偏南风;10月至次年2月常吹西北风。2月份和10月
6、份是风向转换时期。全年盛行东南偏南风。除季风环流风向转换外,境内还有一天一次海陆风和山谷风小环流风向转换,海陆风白天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从陆地吹向海洋,山谷风白天从山谷中吹出,夜晚从山地吹向山谷中。由于地形影响,风速差异较大,市气象站测得年平均风速1.4米/秒,沿海地区与河谷平原相比较,平均风速要大一倍,最大风速要大两倍,极大风速更大。风速阵性变化剧烈,据市气象站记录,1958年9月4日,受22号台风在福鼎登陆影响,曾出现过瞬时极大风速40米/秒;1966年9月3日和7日受台风影响,市气象站风力也达12级以上。沿海地区的风速比这极值还大得多。6. 湿度与蒸发福安市年平均水汽压为18.7百帕,水
7、汽压在年内变化较大,7月份可达29.9百帕,1月份9百帕。历年极端最大38.8百帕(1977年7月10日),极端最小仅0.8百帕(1963年1月25日)。由于地处亚热带沿海,水汽充足,各地相对湿度平均值差异不大,年平均为78%83%,其年变化和降水量变化相一致,且大致随海拔升高而略有增加,尤其在夏旱和少雨季节山区的相对温度比河谷地区明显偏大。福安市年平均蒸发量1487.9毫米,比同期降水量少52.0毫米。蒸发量在一年当中随着气温的变化,夏季最大,冬季最小,与降水量相比,78月和10月至次年1月的蒸发量均大于降水量,是境内最易出现干旱的时期。三 水文资料1.河流白云山内水系主要有5条,即黄兰溪、
8、秀溪、蟾溪、龙亭溪、首洋溪,均为穆阳溪支流。交溪水系中下游的支流穆阳溪发源于政和镇前,流经周宁荷洋及福安境内社口、穆阳、康厝、溪谭至赛岐镇廉首村前与富春溪汇合。总长116公里,境内长度46.4公里,流域总面积1389平方公里,境内流域面积518平方公里。2.水位福安水力资源丰富,我省五大水系之一的交溪流经全境,水能资源蕴藏量达34.1万千瓦,现已开发电站101处,装机容量2.72万千瓦。交溪水位的季节性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属山区性河流。据白塔水文站观测:通常每年的59月水位最高,11月到次年的3月水位最低;年内最高与最低水位相差最大的纪录达14.49米,最小的也在4.24米。交溪多年平均水位
9、海拔2082米,极端最高水位达34.88米(罗零基面以上米数,出现在1965年8月20日),极端最低水位20.02米(罗零基面以上米数,出现在1959年1月)。交溪白塔站洪水警戒水位为海拔26米(罗零基面以上米数),年平均1.7次;海拔29米(罗零基面以上米数)为入危险状态,年均0.8次。(参见表1-1)表1-1 若干年份交溪(湖塘坂)水位变化表年份最高水位最低水位海拔(米)出现时间海拔(米)出现时间19511955196019651970197519791985199024.0625.9332.2534.8827.3328.0026.9131.231.754月21日8月26日6月10日8月2
10、0日7月10日6月7日5月27日8月24日9月9日20.1120.0120.1920.3920.2720.4720.3320.25-11月14日11月5日2月27日1月18日1月5日7月30日1月15日-注:由白塔断面换算为湖塘坂断面3.地下水福安市地下水总资源为年均6085.3万立方米。其中基岩裂隙水源5384立方米/年,占地下总资源的88.48%;分散在1760.62平方公里的岩层,埋深多大于6米,很难开采利用。松散岩孔隙水源701.30万立方米/年,占地下水总资源的11.52%。其中福安盆地、穆阳、溪潭、溪柄东北部和赛歧东部等河漫滩及一级阶地潜水量比较丰富,可开发利用。福安多年平均浅层地
11、下水量为3.44亿立方米,约占水资源总量的17.3%。4.水利工程风景区内现有水电站三座,黄兰溪一级水电站、九龙一级水电站和九龙二级水电站。表1-2 风景区内水电站统计表名称位置常水位面积(km2)库容(万m3)湖面海拔(m)坝高(m)坝型装机容量(kw)黄兰溪一级水电站黄兰溪68.61700650.548砼双面拱坝6000九龙一级水电站蟾溪20.532.6565629砌石拱坝2400九龙二级水电站蟾溪2915.6237215.6砌石拱坝21005.洪涝灾害交溪由台风引起的洪水平均每四年一遇。洪水主要集中在89月份。表1-3 福安历代洪涝灾害状况时 间灾 害 简 介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大
12、雨连旬,东平二溪水溢,龟湖山仅露山顶,容数百人,城区受灾惨重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七月溪水暴涨,城垣房舍毁坏,人畜被淹死无数永乐十九年洪灾为害成化五年(1469年)洪灾为害弘治二年(1489年)洪灾为害正德十三年(1518年)六月八月洪灾为害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洪灾为害明万历年九年(1581年)七月初九水淹县城,仅存东西山头,死亡2000余人,灾后道路沟渠,尸体枕藉,城中炊烟几断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洪水袭击福安城关,损失惨重康熙五十九年洪水袭击福安城关,损失惨重雍正四年(1726年)洪水袭击福安城关,损失惨重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七月十四日洪水来势凶猛,县城北郊南岸村庄全
13、被洪水淹没,阳头受灾最为惨重,居民和房屋被洪水冲走几乎五分之三民国11年八月初九洪水侵袭,仅城关就淹死170多人,全县死亡1000余人19571977年洪水超危险水位16次,其中8月份5次、9月份7次,占总次数的75%1965年8月1921日三天雨量达109.3毫米,洪水侵袭城关,冲破防洪堤10处,房子倒塌334 座,全县死亡16人(其中抗洪牺牲8人)、受伤121人,物资损失88万元1988年8月29日和9月5日遭受暴雨袭击。最大日降雨量150毫米,造成山洪暴发,受灾行政村达287个。受灾21372户84672人。房屋倒塌32座106间,受灾农作物54700亩,绝收586亩,死亡14人,水利、
14、公路受严重破坏1990年5月3日13个乡镇遭受暴雨袭击,房屋倒塌50多间,农作物淹没1.6万亩,公路冲刷2500米,塌方2处,冲走电杆8根,冲毁水渠113条,沉没水渠113条,沉没渔船一艘,死亡1人,经济损失达93万元2006年遭受桑美台风袭击,受灾严重。四 地质资料1.地质白云山地质构成以中生界侏罗系上统南园组第二段火山碎屑岩类为主,主要是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岩石呈浅灰、灰、深灰、灰紫、紫色,致密块状,新鲜者貌似凝灰熔岩,塑性岩屑、塑性玻屑呈定向断续排列(风化后更为明显),显示似流动构造。岩石具熔结凝灰状结构,由晶屑、塑性岩屑、塑性玻屑及火山灰组成。此外,还有花岗岩零碎出露,主要是燕山晚期第一
15、阶段第四次侵入的花岗斑岩。2.地貌 福安市地处鹫峰山、太姥山脉和洞宫山脉之间,这三大山脉控制着全市的地形骨架。山体走向大致呈北东-南西展布,或呈北西-南东走向。山岭延伸的方向与构造线基本一致。中部交溪河岸两侧呈平原或丘陵,低山、中山三级或四级阶梯状分布。地势从北向南倾斜,东、西部高,中间低,全市地形成为南北走向的狭长谷地。地貌可分山地、丘陵、山间盆谷、平原和海滩5大类型。白云山风景区位于控制着福安市地形骨架的三大山脉之一的洞宫山南段,福安市西北部社口、晓阳、穆云乡之间。境内西南地势平缓,山顶浑圆,东北坡山势险峻,峭壁林立,山脊如削,沟壑阴深,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主峰白云峰海拔1448
16、米。登白云山可鸟瞰福安、周宁、寿宁三县(市)。风景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河流多沿断裂破碎带深切,使得景区地势陡峻,峭崖连绵。由于地质运动的影响和河流下切,造成风景区高山深谷的险峻地势更加突出。规划编制人员在现状调查中首次发现境内龙亭溪及其支流蟾溪等峡谷河床上分布着无数个形态各异的垂直洞穴、漂砾等,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地质专家的重视和关注,专家们纷纷到白云山实地考察,对白云山地质遗迹的观赏价值给予高度评价,并从科学研究层面上发表各自见解,其中: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所韩同林研究员和陈尚平教授认为“福安白云山地质奇观系距今约23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作用所产生的冰臼。其分布广泛,具有规模巨大、种类齐全、形态类型
17、丰富多彩等特征,是我国低纬度地区目前的冰臼群和第四纪冰川遗迹中保存最多、最好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不但为我国第四纪冰川研究增添了许多新内容、新类型,同时也是世界奇观和天下一绝!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文裴成教授、梁诗经高级工程师等认为:白云山是集晶洞碱长花岗岩地貌,火山岩地质地貌,峡谷及深切曲流地貌,河床侵蚀地貌属“壶穴”。这种大型河谷洞穴群极具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福州大学施满堂、俞建长两位教授认为:白云山谷的地质奇特景观是第四纪古冰川遗迹,类型繁多,数目巨大,远不是单纯一种洞穴而已。而且,这里的洞穴有冰川侵蚀成因的各种证据,绝非“壶穴”。以上对白云山地质遗迹
18、的成因,专家的争议是正常的,但不管是“冰臼”还是“壶穴”,这片独特地质景观的观赏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为了协调不同学术观点,本规划暂用“石臼”中性词来代替。3.土壤状况福安市土壤多系由花岗岩、凝灰岩、流纹岩、砂岩形成的红壤、黄壤。山地土壤多为坡积物、残积物,少数为堆积物。低山丘陵地、低山丘陵坡地、河流高阶地及滨海台地的“山田”,以坡积物和堆积物为主。河谷平原、山间盆地和部分山垅缓坡地带以冲积物为主、兼有坡积物,滨海平原为海积物。风景区内土壤垂直分布明显,一般海拔1400米以上(白云山顶)为山地草甸土;海拔7001400米之间多为黄壤;海拔800900米间多为黄红壤亚类。红壤分布广泛,在海拔900米
19、以下均有分布。交溪水西下、中、上游,沿海平原到内陆山地,离村庄远近成同心圆地带,分布规律依次是:沙质田-沙地灰泥田-灰泥田-黄底灰泥田-黄泥田;咸田-盐斑田-埭田-灰埭田-黄底灰泥田-黄泥田;乌泥田-灰泥田、乌黄泥田-灰黄泥田、乌沙田-灰砂田。第二章 自然资源一 生物资源风景区内共有物种758种,占全省物种总数5696种的13%, 其中植物种类436种,动物类287种, 植物种类中裸子植物20种,被子植物396种,野生种235个,人工种201个;动物种类中脊椎动物98种,爬行动物13种,水生动物38种.濒危物种总数11种,占全省濒危物种总数218种的5%;保护物种总数120种, 占全省保护物种
20、总数1359的9%。1.动物资源多样性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白云山风景区动物资源物种和遗传的多样性。白云山森林茂密,植物种类繁多,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较为优越的栖息、繁殖场所,因而区内动物种类较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共287种,其中鸟类14目27科71种,占全省比例为13.1%,全国6.0%;兽类8目15科23种,占全省比例20.9%,占全国4.6%;两栖类2目4科6种,占全省比例12.2%,占全国2.2%;爬行类动物3目8科14种,占全省12.2%,占全国3.7%。种群数量较多和分布较广的有山雀、竹鸡、雉鸡、斑鸠、野兔、野猪、麂、穿山甲、虎纹蛙、棘胸蛙、眼睛蛇、银环蛇、竹叶青蛇等。墙坪、马洋村交界处的
21、原始天然林中猕猴数量繁多,首洋、南溪、晓阳行政村交界处原始森林中有云豹、栖门羚、猫头鹰等经常出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穿山甲、蟒蛇、白鹇等,区内均有分布。而且,谷口村还有一条100多米长的鲤鱼溪,其鲤鱼数量之多,个头之大,为全省罕见。黄兰溪电站库区内的鸳鸯结伴成群也很具特色。2.植物资源本风景区植被类型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在福建省植被区划上属常年温暖照叶林地带的常绿槠类照叶林小区。但由于人为干涉,在中低山区内逐渐演替形成较大面积的人工栽种的杉木林、马尾松林、竹林、茶园和果园等。在交通不便的金钟山和龙亭峡谷等地域,人为活动较少,仍保留着原生天然林。森林群落类型繁多而复杂,局部还保留有比
22、较丰富的第三纪和第四纪以前古老科属和孓遗植物,如南方红豆杉、江南油杉、福建柏等,这些植物充分地反映了风景区自然条件优越和生态环境稳定。区内植物区系和植被特点表现为:(1)植物种类繁多白云山风景区植物种类有158科349属546种。其中苔藓植物20科22属24种,蕨类植物14科18属24种,裸子植物10科12属21种,被子植物114科292属477种。被子植物中杜鹃花科植物有映山红、满山红、鹿角杜鹃、猴头杜鹃、马银花、丁香杜鹃、弯蒴杜鹃等;兰科植物有春兰、建兰、金线莲、独蒜兰、见血清、大叶石仙桃、细叶石仙桃、石豆兰等;竹类植物有南平倭竹、肿节少穗竹、苦竹、箬竹、毛竹、绿竹等;野牡丹科有地念、鸭脚
23、茶、肥肉草、锦香草等;猕猴桃科有中华猕猴桃、毛果猕猴桃等。此外,蒲公英、莼菜在福建尚属首次发现。由于人为活动造成自然环境恶化,野生山茶在国内几近绝迹,但在本风景区内的金钟山景区却发现野生山茶居群,进一步说明该区原生植物保护良好。(2)植被类型较多区内植物资源丰富,植被类型较多,共有6个植被类型,15个群系组、50个群系。6个植被型分别为:针叶林:全区均有分布,主要有马尾松、杉木林、柳杉林、马尾松林,多数为人工林,部分为次生林。该次生林是原生的常绿阔叶林受破坏后,造成水土流失,林地干燥,周围有马尾松母树播入种子而自然形成的。灌木林:其中落叶灌木林主要分布在社口、首洋等海拔800米的山脊。以白栎灌
24、木林为主,高度1.5米左右,植株多成丛状生长,混生黄檀、柃木等落叶灌木。常绿灌木林多分布于陡坡山崖处,系常绿阔叶林受破坏后而成的次生林,乔木树种变少,灌木树种增多,阳性植物侵入,主要有青冈栎、石栎、丝粟栲等。常绿阔叶林:多分布在海拔4001000米之间,仍保留少量中亚热带的地带性植被。上层优势树种以壳斗科的米槠、丝栗栲为主,其次为樟科的楠木,光叶石楠、中华杜英、少叶黄杞等。林下灌木有黄瑞木、柃木、香槟杜鹃等;草本有中华里白、狗脊、地念等。层间有猕猴桃、金银花、葛藤、拔葜、金樱子等。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形成的原生植被为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因长期受人为干扰,林分质量改变,郁闭度降低,林内透光度增
25、强,温度升高,为阳性树种马尾松等的侵入创造条件,进而逐渐演替为针阔叶混交林。部分地方在照叶林被砍伐后,也营造杉木与柳杉、杉木与马尾松、马尾松与柳杉等针叶混交林。竹林:毛竹在山区各地均有种植,绿竹、篓竹多分布在海拔300米以下的河谷、水滨。草坡:主要以芒萁为主,混生芭芒、金茅等,在湿润的地方主要生长有长穗稗、石松、牡蒿以及莎草、香附子等。(3)垂直地带性明显景区属海拔1501450米的山地,是典型的立体型气候。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水、气、热条件发生变化,植被分布也随之发生变化,自然形成植被的垂直带谱。可分为四个林带:山地灌木草甸带: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中山地区。生长有黑松、木荷、映山红、地念
26、、鸭脚茶、肥肉草、乌药、三花冬青、乌饭、胡枝子、白芒、马兰、等低矮乔、灌木和草本。针阔混交林带:分布在海拔8001000米地区。林木以壳斗科为主,伴生一些针叶树与其他常绿落叶乔灌木、马尾松、柳杉、福建柏、红花油茶、木荷、杜鹃、柃木、白栎等。照叶林带:分布在海拔500800米地区。主要树种以壳斗科植物为主,混生杉木、毛竹、油茶、三年桐,林下植被有刚竹、箬竹、南平倭竹、栀子、五节芒、芒箕等。用材、经济林带: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地区。主要树种有杉木、马尾松、香樟、木荷、枫香、油茶、茶树、油桐、葡萄、梨树及其他果树。林下及荒山灌木有小叶赤楠、柃木、木莓、地念、肥肉草等。(4)植物区系起源古老,热带、
27、亚热带成分居多白云山植物区系发展悠久、起源古老,成分十分复杂,尤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居多,表明本区水热条件优越,植物生活条件好,植被保护比较完整,古老、分类上孤立、形态上特殊的植物十分丰富。如国家级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福建柏、柳杉等。(5)植物资源景观特色明显优美的天然林:中高海拔地区特别是金钟山和龙亭峡谷保留有较大面积的原生天然林,物种资源丰富,林相景观优美,季相变化突出,垂直地带性明显,属福建闽东南地区罕见的原生植物群落。古树资源丰富:首洋、马洋、岭下等村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二级保护植物福建柏、香樟、竹柏、江南油杉、柳杉、杉木、钩栗、枫香、细柄阿丁枫等许多珍稀古种共30多株,树
28、高10-20米,胸围近1米,树龄超百年。人工植被景观多样:境内丘陵山地除农耕地的农作物水稻、红薯、多种蔬菜外,景区内山地有大面积的人工毛竹林、茶园、葡萄园等,景观各具特色。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丰富:景区内植物大部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如景区内有集中成片的高山杜鹃林,春季鲜花满山。常见种类有映山红、满山红、鹿角杜鹃、猴头杜鹃、马银花、丁香杜鹃、弯蒴杜鹃等;零星分布的有福建山樱花、四照花、荚蒾、建兰、春兰、独蒜兰、金线莲、金樱子、金针菜、野百合、马兰、羊乳、三花冬青、亮叶冬青、毛叶冬青、蒲公英、金银花、葛藤、地念、鸭脚茶、肥肉草、黄栀子、苦苣苔、石斑木、等。白云山莲峰寺前的天池中有罕世之物午时莲,近午
29、时,花茎自水中抽出,午时开花,花开之时全池啪啪作响,花呈雪白色,秀洁如玉,午后沉入水中,天天如此,奇妙无比。金钟山发现的野生山茶居群填补了我省空白,不仅观赏价值极高,同时也极具科研价值。植物资源与当地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乌饭树是畲族不可缺的一种植物,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畲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畲民们准备大量的乌饭(乌饭树叶和纯糯米制作而成,可清凉解毒养颜健体的糯米饭)热情款待来到畲家的客人。当地的中草药资源极其丰富,常见的有夏枯草、山苍子、金银花、细叶石仙桃、大叶石仙桃、金线莲、地念、盐肤木、黄栀子、七叶一枝花、八脚莲、中华蛇菰、乌蕨等。3.古树名木与观赏花木首洋、马洋、岭下等村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30、红豆衫共30多株,树高10-20米,胸围近1米,树龄超百年。白云山的莲峰寺前的天池中有罕世之物午时莲,近午时,花茎自水中抽出,午时开花,花开之时全池啪啪作响,花呈雪白色,秀洁如玉,午后沉入水中,天天如此,奇妙无比。二 水资源福安境内水系发达,河流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9条,2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4条,河流除钱塘溪、山溪等单独入海外,主要为交溪水系。风景区内主要为交溪水系中下游的支流穆阳溪,穆阳溪发源于政和镇前,流经周宁荷洋及境内社口、穆阳、康厝、溪谭至赛岐镇廉首村前与富春溪汇合。总长116公里,境内长度46.4公里;流域总面积1389平方公里,境内流域面积518平方公里。其中穆阳溪支流首
31、洋溪流经金钟山景区,全流域面积为9.5km2,年径流量1190万立方米;流经九龙洞景区的支流蟾溪,全流域面积达42 km2,年径流量10870万立方米;穆阳溪支流下逢溪,流经黄兰溪景区境内流域面积为68.6 km2,年径流量8045万立方米。穆阳溪流经龙亭溪景区境内闽东水电站以上流域面积为766 km2,年径流量9.84亿立方米。福安市地下水总资源为年均6085.3万立方米。其中基岩裂隙水源5384立方米/年,占地下总资源的88.48%;分散在1760.62平方公里的岩层,埋深多大于6米,很难开采利用。松散岩孔隙水源701.30万立方米/年,占地下水总资源的11.52%。其中福安盆地、穆阳、溪
32、潭、溪柄东北部和赛歧东部等河漫滩及一级阶地潜水量比较丰富,可开发利用。福安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量为3.44亿立方米,约占水资源总量的17.3%。风景区内绝大多数地表水达到国家或类水质标准,水质总体仍然保持了较好的水体质量。三 农业资源福安农业经济以茶叶和葡萄两个主导产业为主,全市现有茶园面积16.22万亩,产量1.27万吨,是全国第二大茶叶主产县,被林业部授予“中国茶叶之乡” 称号。葡萄种植面积3.8万亩,产量为4.5万吨,产值近亿元,被誉为“中国南方葡萄之乡”。 风景区内农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次为茶叶。耕地面积约575公顷,占风景区总面积的6.05%,茶园面积为472公顷,占风景区总面积的4.
33、97%。四 自然保护对象及地段风景区内的黄兰溪两岸,自然保护对象主要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生物种类考虑,多为国家一、二级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类分布地,有的是保护地带性典型植物群落。主要有:墙坪、马洋村交界处的原始天然林的猕猴;首洋、南溪、晓阳行政村交界处原始森林中的云豹、栖门羚、猫头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穿山甲、蟒蛇、白鹇;谷口村鲤鱼溪的鲤鱼以及黄兰溪电站库区内的野生鸳鸯;首洋、马洋、岭下等村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30多株,树高10-20米,胸围近1米,树龄超百年;白云山下莲峰寺前的天池中的午时莲等。第三章 风景资源一 景源调查白云山风景区主峰白云峰、蟾溪、黄兰溪、龙亭溪和金钟山首洋溪
34、,总面积为67平方公里。境内山峰海拔大多在600米以上,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9座,山体总体上较浑圆,但由于构造复杂、溪流多沿断裂带深切,使得溪谷陡峻、峭崖连绵。根据本风景区的地域特征、山水格局、景源分布与景观环境及保护管理条件等综合因素,将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划分为五个景区:白云山景区、九龙洞景区、黄兰峡谷景区、金钟山景区和龙亭峡谷景区。1. 景源分布状况(1)蟾溪石臼群地质奇观,世界奇观地质遗迹石臼,在白云山下首次被发现大规模分布,成为本风景区最具特色的典型景观资源。白云山风景区地质遗迹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石臼数量繁多,在河谷随处可见,形成大规模的石臼群,个体大的高约六十米,直径约三十米;第
35、二,石臼形态类型丰富,口小腹大,特征明显,大小石臼连环相套,一些石臼形态都属新发现,酷似“漏斗”、“交椅”、“板壁”、“龙抓印”等形状;第三,大量的“”字形底石悬槽、漂砾及铲切等遗迹。专家认为,白云山石臼遗迹“美观、奇观、壮观”,不仅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2)龙亭峡谷和黄兰峡谷,奇险无穷调查组成员经历了认真的实地考察,发现白云山下西侧和东侧的龙亭、黄兰两条峡谷景观十分奇险,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旅游探险价值。龙亭峡谷白云山山高谷深,坡陡崖险,地貌复杂,沟谷纵横。龙亭峡谷是风景区内较典型的峡谷。峡谷峭崖连绵延伸16公里,峡谷两侧山峰随溪流向下深切,相对高差在300500米,峡谷
36、面宽在100800米,两岸峭壁对峙,形成惊险壮观的峡谷景观。峡谷底部溪流湍急,多深潭、瀑布,奇峰怪石密布,峡谷下游至蟾溪汇合地段发现大量石臼群,景观十分丰富,有龙脊山、石笋山、驼峰山、大象岩、蛤蜊石、蝙蝠岩、风动石、宠物眼石臼、水缸石臼、脚印石臼、猫眼石臼、雨点石臼、天坑石臼、桃心臼、陨石臼、圆形石臼、锅状石臼等等,共48景。黄兰峡谷位于白云山东侧,全长约8公里,峡谷面宽100600米,甚至只有4050米,峡谷两侧峭壁悬崖,谷深在100200米,谷中溪流湍急,深潭瀑布,奇石林立,风光无穷。峡谷上游有黄兰湖,湖光山色,景致宜人,是休闲度假游的好去处。黄兰湖东侧是福安“坦洋工夫”的原产地,一层层茶
37、园,更有那历史悠久的传统茶叶加工工艺,堪称“八闽一绝”。(3)山水景观与天象气象景观白云山地处于闽东太姥山脉、洞宫山脉和鹫峰山脉,属东南沿海火山岩带。福安市境内1000米以上的高峰有31座,其中,白云山主峰海拔1448米,是闽东第一高峰。地理环境和高山(按分类应属于中山)气候,造就了白云山佛光、云海以及珍稀植物景观午时莲等罕见景观的出现。白云山山水形胜还体现在金钟山景区,尤其是首洋溪的溪流潭瀑以及两岸的石景、古树名木、山林植被景观与生态环境。据调查,主要瀑布(漈)、潭有10处之多。佛光古称“光相”,是一种神奇的天象,由日光成一定角度照射在云层上产生的衍射现象,白云山以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
38、更易于造就这种天象。白云山佛光见于白云山最高顶峰,首次发现于1987年8月17日,当时1小时内出现3次,最长的一次达13分钟。2000年农历6月初一,出现次数频繁,持续时间之长,在历史上都是少有的。云海是指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形成的云层,当人们于山巅俯首云层时,如临海滨,故称之“云海”,见于白云山最高峰白云峰,是白云山的一大奇观,山中云雾缭绕,变幻莫测,似海非海,如波似浪,此起彼伏,万里云海,疑是天上。午时莲长于白云山顶的“天池”之中,为野生中国睡莲。每至夏秋午时开花,过午而沉,次日复出,花呈黄白色,花开之时, 噼啪声大作,而移植他处,无法存活,十分奇异,为白云山一级珍稀植物景观。调查结果:经过
39、初步调查,确定本风景区景源共有227个。详见表31:表3-1 白云山风景区景源调查统计表编号景源名称所在景区景源类别备注1佛光白云山自然-天景2云海白云山自然-天景3日出白云山自然-天景4白云峰白云山自然-地景5渡仙山白云山自然-地景6狮头峰白云山自然-地景7缪仙峰白云山自然-地景8双乳峰白云山自然-地景9弟子峰白云山自然-地景10观音崖白云山自然-地景11彩石谷白云山自然-地景12银坑洞白云山自然-地景13地下迷宫白云山自然-地景14古火山口白云山自然-地景15天门关白云山自然-地景16罗汉石白云山自然-地景17飞鹰岩白云山自然-地景18将军岩白云山自然-地景19汗血马白云山自然-地景20苏
40、武牧羊白云山自然-地景21石虎归山白云山自然-地景22金鸡报晓白云山自然-地景23四千挑粮客白云山人文-风物24三千掘金人白云山人文-风物25回头湾瀑布白云山自然-水景26洗心岩瀑布白云山自然-水景27午时莲白云山自然-生景28娃娃鱼白云山自然-生景29杜鹃花海白云山自然-生景30杉木林白云山自然-生景31柳杉林白云山自然-生景32黑松林白云山自然-生景33莲峰寺白云山人文-建筑34缪仙宫白云山人文-建筑35仙翁宫白云山人文-建筑36观音阁白云山人文-建筑37祈雨台白云山人文-胜迹38太阳宫白云山人文-建筑39仙人棋盘白云山人文-胜迹40缪仙摘桃白云山人文-胜迹41畲族风情白云山人文-风物42
41、九龙湖九龙洞自然-水景43雄狮守关九龙洞自然-地景44九龙潭九龙洞自然-水景45冰龙床九龙洞自然-地景46连环石臼九龙洞自然-地景47九龙洞九龙洞自然-地景48九龙过漈九龙洞自然-水景49龙宫洞房九龙洞自然-地景50洞中石臼九龙洞自然-地景51石臼观天九龙洞自然-地景52龙洞酒窟九龙洞自然-地景53龙穿鼻九龙洞自然-地景54九龙滚漈九龙洞自然-地景55九龙山九龙洞自然-地景56凤簪石九龙洞自然-地景57猛虎下山九龙洞自然-地景58蝌蚪石臼九龙洞自然-地景59十八盆石臼九龙洞自然-地景60爱心臼九龙洞自然-地景61连通臼九龙洞自然-地景62瀑布岩九龙洞自然-地景63九龙壁九龙洞自然-地景64试剑石九龙洞自然-地景65神龙昂首九龙洞自然-地景66海豚出游九龙洞自然-地景67九龙雄关九龙洞自然-地景68仙人岩九龙洞自然-地景69骆驼山九龙洞自然-地景70骆驼反刍九龙洞自然-地景71三星照会九龙洞自然-地景72拴龙桩九龙洞自然-地景73拴龙桩石林九龙洞自然-地景74神龟下水九龙洞自然-地景75金龟抗衡九龙洞自然-地景76金蟾谷九龙洞自然-地景77金蟾岩九龙洞自然-地景78茶碑九龙洞人文-胜迹79青石棋盘九龙洞人文-胜迹80冰蚀蘑菇九龙洞自然-地景81待哺九龙洞自然-地景82双雄会晤九龙洞自然-地景83稻浪飘香九龙洞自然-生景84金蟾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