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热点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80565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热点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经济热点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经济热点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经济热点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经济热点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热点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热点论文.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影响中国通货膨胀的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越来越辉煌的成就,现 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的经济成就不可忽视,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推崇起“中国模式”。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中国还有很多方面要做好,中国的人口很多,如果按照人均来算中国的GDP只是刚刚达到小康水平,现在还在为奔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努力呢。在经济方面中国要解决好经济发展过热的问题和由此引发的通货膨胀,特别是通货膨胀,现在越来越成为中国政策制定的关键因素了。查阅 中国历年来通货膨胀率表,发现自97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 一直维持在3%以下,只是04年才超出3%,很长一段时间,通货

2、膨胀因素 都不是政策制定者要关注的对象。但是现在通货膨胀因素不可忽视了,不仅在新兴市场,而且发达国家也有可能面临通货膨胀的影响。现在有四个假设是关于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的:固定汇率制度;外汇储备水平;美元因素。让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假设固定汇率制度的影响。固定汇率制度下, 人民币不能自由浮动或者只能小幅度浮动。在此条件下,如果进口的商品 的价格升高而人民币汇率没有升值的话,很有可能导致输入型的通货膨 胀。现在中国对原材料的需要越来越多,中国虽然是原材料的大买家,但是却不是原材料的价格制定者,所以中国现在只能接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事实。中国进口铁矿石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10 年中国钢铁行业集体成为

3、了三大铁矿石出口公司的打工仔,一年赚取的利润都不够三家铁矿石公司的利润,为此中国多付出了大约有1000亿美元。铁矿石的升价导致钢铁涨价,最终只会导致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在这里我们不得要问是不是实施固定汇率制度就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让我们来看一下其它国家的一些表现。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前,拉美国家采用的是固定汇率制。当时,为推动进口替代工业化,拉美国家采用了高估币值的做法。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拉美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或其他较为灵活的汇率制度,如管理浮动和爬行钉住等。然而,由于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币值严重高估。这个事实说明固定汇率制度并不一定就会导致通货膨胀,所以面对当前的通货膨胀现象,我们要

4、审慎对待我们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不要片面就认为固定汇率制度就是不好,要实施浮动汇率制度。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金融还没发展到实施浮动汇率制度的水平,就好像我们的金融水平还不足以影响原材料的价格那 样。中国在这方面真的还有一大段路要走,首先人才方面就大大落后了,其次企业对处理浮动汇率制度所要面临的问题还欠缺,最后金融机构在这方面不够重视,现在中国的金融机构只重视传统业务,因为利润高,而且风险低,哪还有兴趣去管高风险但是利润不稳定的业务。其次,分析外汇水平对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其实这个和刚才的固定 汇率制度是有联系的,我们知道中国的外汇储备是世界第一,我们知道人 民币汇率怎么浮动,中国都是实施固

5、定汇率制度,它们会对中国的通货膨 胀因素产生影响吗?答案是肯定的,在经济领域,很多经济学家都相信产 生通货膨胀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货币发行过多。外汇越来越多,对人 民币的需要就越来越旺盛,人民币如果不受干扰便会自动升值,但是在固 定汇率制度下,中国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会发行越来越多人民币 来兑换外汇,这样产生的后果是外汇是由国家来掌握的,而市场上的人民 币水平会越来越多,货币多了,很自然就会产生通货膨胀。让我们来看一下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日本经济在战后飞速发展 ,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然而,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日本出现了被称为“泡沫经济”的经济过热现象,随着经济“泡沫”的

6、破灭,出现了长达10年之久的严重经济萧条,是什么造成了这次危机?“泡沫经济”的产生和破灭,对日本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这一事件对同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我国有什么借鉴意义,这值得我们思考。日本经济泡沫经济赶超战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飞速增19601990年间的日本经济增长是全世界最快的,30年里日本的国民收入增长了3倍,而当时美国经济则饱受滞胀的困扰。日本在完成赶超欧美的目标后,在80年代末出现的泡沫经济,以及90年代初这种泡沫经济的崩溃并发生内生型的 金融危机,一批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纷纷倒闭,日本政府采取的持续多年的经济刺激计划收效甚微,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里,经济一直处于低速徘徊之

7、中,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经济在90年代高速增长,产生巨大的反差。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何在?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发展和破灭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首先,让我们对这次“泡沫经济”发生的背景和过程作简单了解。“泡沫经济”发生的背景是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越南战争,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发展,美元严重外流,带来美国贸易收支状况的恶化。美国黄金储备大量减少,美元陷入危机,以美元为中心的 国际货币制度开始崩溃。而此时,日本的对外贸易摩擦加剧。由于美元危机后日本的大量出口遭到非议,国际社会在1973年3月承认浮动汇率制的同时,也要求日元升值。此后,由于世界性通货膨胀愈演愈烈,加之两次石油危机的影响,日

8、本经济受到很大冲击,为日后的萧条埋下了祸根。1985年五国财政部长会议以后,日元大幅度升值,在1985年9月至1988年11月的3年多一点的时间里,从1美元兑换230日元上升到1美元兑换121日元。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元经历了一次迅速升值过程。日元的升值推高了股票市场,而且日本推行了金融自由化政策,使得社会公众坚信东京有望成为继纽约、伦敦之后的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世界各地的银行、证券公司蜂拥而至,东京迅速暴露出地产发展滞后问题,出现了影响深远的“土地神话”,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价格急剧上升,银行也给股票和房地产投资者提供了大量优惠贷款。由于金融资产快速膨胀,财富效应发生作用,社会经济出现空前的

9、繁荣和异常的景气。这就是着名的“泡沫经济”。一度的经济过热引起了日本政府的担心,政府开始采取行政手段对土地投机加以压制;另一方面,日本银行也担心波斯湾战争引起通货膨胀,于1989年至1990年连续几次调高再贴现率,使贴现率水平达到6%,对证券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股价地价双双大幅滑落,“泡沫经济”于是破灭。“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日本的巨额经常贸易顺差的积累,带来了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而为了调整美日货币 间的比例关系、支持美元提高比值,日本政府采取了金融缓和政策。宽松的货币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间企业的设备投资,但由于内需并不活跃,也就限制了设备投资的数量

10、。结果,企业家们把流动资金转而投向股票和土地买卖。二,消费者心理发生了变化。日元升值带来实际购买力的增加,加之上述政府还利改革的推行,使消费者感到消费能力的无形增长,而带来的则是更大的超过增长量的消费。这一阶段,消费“贵族化”的倾向十分明显。三,在供给方面,由于从韩国、台湾等进口了大量廉价的钢材、水泥、生活资料等商品,保持了工资和物价的稳定,使通货膨胀危险意识被消除了。正是由于以上原因,使日本政府对经济的发展前景过于乐观,并忽视了潜在的通货膨胀危险。导致“泡沫经济”不可避免的发生,并由此产生了持续长达十年之久的萧条。“泡沫经济”给日本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自其破灭后,日本就陷入了长达十年之久

11、的萧条之中,被称为“失去的十年”。日本政府曾8次推出大型刺激经济回升对策,共拿出1 068 000亿日元的巨额资金,都未见明显成效。1992至1994连续三个年度出现经济零增长,1997和1998连续两个年度出现战后最糟的负增长。进入本世纪以后,经济虽逐渐走出萧条,但此前遗留的一系列问题,仍然使得日本经济裹足不前。“泡沫经济”的破灭使日本企业生产能力过剩,市场需求不足,导致企业经营陷入窘境;使金融机构背负巨额不良债权;使股票市场一蹶不振,日元大幅度贬值,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四、结论和对我国改革发展的启示综上所述,日本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泡沫经济”的破灭,是造成日本之后近十年的经济萧

12、条的主要原因。它的出现,使得生产领域出现生产能力过剩,设备投资不足; 而在金融领域,造成了银行不良资产激增,银行被迫采取“惜贷”策略,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萧条;同时,“泡沫经济”还造成政府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并导致一些财政和货币政策失灵,最终造成经济长时间处于低迷状态,难以在短期内复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日本一衣带水的邻邦,上述经验对我国的改革和发展,也有值得借鉴之处。那就是:要十分注重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避免出现“赶超后”现象。 日本在战后实现了令世界注目的高速经济增长。从1955年到1973年将近20年期间,平均年增长率持续保持在10%以上。1973年,日本实际GNP达到1946

13、年的11倍,达到战前水平(19341936)的7.7倍。这主要应该归功于日本政府实施的“赶超战略”,即后起国家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加强政府对宏观经济的控制和引导,以欧美发达国家为目标加速经济发展,并最终将其“赶超”的一种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为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立下汗马功劳,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掩盖了国民经济结构的不合理,隐藏了企业制度和金融制度中的诸多弊端,并使国家内部从政府,企业,再到个人,对于经济前景盲目乐观,对业已存在的风险麻痹大意,使得在“赶超”的目标得以实现后,国 民经济失去前进的方向,产生了盲目倾向,而此前积累的问题又一一暴露,加上各经济主体缺乏必要的警惕,使“泡沫经济”以及随之而来的长期萧条,成为必然。这种现象,被一些学者称为“赶超后”现象。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同样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而在这一时期,切不可为了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或者经济指标的位次,而出现“短视”行为,以牺牲经济结构的稳定性为代价换取高增长。务必应当踏踏实实的解决好现有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将国民经济纳入长期 健康,稳定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上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