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人性分析.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80667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教育的人性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职业教育的人性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职业教育的人性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职业教育的人性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职业教育的人性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教育的人性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教育的人性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职业教育的人性分析 职业教育的人性分析 (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第8期) 汤广全摘 要:职业教育与人性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职业教育的源头、发展、功能及使命与人性的需求、人性的特点及人性的追求等方面既具有基本的生物联系与物质联系,又具有直接或间接的社会联系与精神联系。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性;经济发展作者简介:汤广全,男,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理论与职业教育研究(江西南昌 330013)。职业教育与人性具有什么瓜葛,如何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与把脉职业教育?这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职业教育显然具有与普通教育相类似的一般属性,诸如其起源、发展、功能及使命,等等。本文

2、旨在基于人性的角度探析职业教育的源头、发展、功能及使命,力求从人性的满足、人性的特点及人性的追求等方面来探析职业教育的来龙去脉。一、教育的起源:“自有人生,便有教育”教育是如何产生的,历史上的教育家意见不一。有人认为教育源于人的生物属性,有人认为教育始于人的心理属性,有人认为教育与人的社会属性密切相关。不管是哪种观点,但都无法否认,在人类的幼年时代,教育的产生与人性密切相连。而作为教育学的分支学科,职业教育在其源流上同样少不了一般教育的共同属性。1.生物属性层面的职业教育按照进化论的观点,人类是生物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进化、发展而来的。自从人来到世间,他(她)身上就天然地存在着原有的属性生物

3、属性。这种属性体现在教育方面,最早就是生物中存在的本能的传授活动仍然保留在人的习性中,如饿了就要捕猎野兽、采集野果等,渴了就要找水喝等一系列活动就表现为成人天性地、惯性地“教导”其幼小后生解决生存、生活课题,无师自通,习惯成自然。就是说,捕猎野兽、采集野果的技巧、寻找水源等生存、生活的技能是远古时代成人天然地传授给其后生的,即为一种本能。这种谋生的技巧一代传递一代,无需专门的教育机构来行使,无需专职人员来达成;这种谋生的生活技巧如果非要用教育语言来概括,也可看作为职业教育。从生物属性来看,这种本能的活动可以解释为教育的起源;从满足生存的角度来看,这种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生计功能密切相关。二者的结合

4、,可以理解为生物属性层面的职业教育。2.心理属性层面的职业教育按照一些教育家的解释,人类在其幼年时代懵懂无知的境遇下,在不知教育为何物的背景下,从动物那里学到了很多有用而便捷的知识,如从蜘蛛那里学会了织丝结网,从鸟类那里学会了筑巢安家,等等。诸如此类的“生活技能”是人类祖先的一种模仿,这种行为出自他(她)们的心理活动。这样的活动代代相传,同样无需专门的教育机构来行使,无需专职人员来完成;只要照着相关动物的样子加以模仿,就能习得。从今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类习得于生物的活动,可以解释为教育的起源;从满足生存生活的层面来看,这种教育仍然摆脱不了职业教育谋生的痕迹。二者的结合,可以解释为心理属性层面

5、的职业教育。3.社会属性层面的职业教育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在人的进化、形成、发展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社会关系的属性是人的一种本质属性。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构成各种各样人际关系与相处之道,包括一系列的礼仪、道德、人伦等,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得青少年耳濡目染,学习与把握。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理解,就是在社会生活与生产劳动过程中,人们必须结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与工作关系。从人性的角度来理解,就是指人的社会属性如合群性、劳动属性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承、习得、创造。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说,人们在工作、劳动中形成的各类社会关系需要通过职业来训练、教化、陶冶等

6、形式才得以完成。无论是生物属性、心理属性,还是社会属性,都是基于教育的起源来加以解释的。在上述三类假设中,都表明,在人类的幼年时代,生存、生活是最为主要的这必然与职业谋生的功能密切相关。教育的起源是人类生活的实际需要。 就此而言,上述三类属于人的共性与职业教育的目标、功能相一致,可以作为职业教育的人性解释。二、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满是向上的动力”如果说职业教育的人性层面解释了人类幼年时代的生存境遇,人类的发展则又与职业教育具有什么样的人性相连呢?1.人性假设的两面按照通行的假设,人类有善、恶的两面性。在人类历史上,主要有性善论与性恶论两类说法。性善论认为,人天性上是善的,但由于后天各种各样的污

7、秽的蒙蔽,使得人天性上善的一面凸显不出来,怎么办呢?教育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教育就是要把人后天的蒙蔽去除掉,以恢复人天性上的善,并可以使之发扬光大。性恶论则认为,人性生来是恶的。如想去除这种与生俱来的恶性,教育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即通过教育的潜移默化与其特有的慢工、细活与陶冶,人性恶的一面就会被弱化、转化,乃至去除,以培养人身上善的美好的理想的一面。这些与职业教育有什么关系呢?一方面,无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都强调教育为满足人的现实需要趋利避害、和平共处、共生共荣的一面,表明人类对自身有不断完善的追求,即不仅仅停留于生计、生存的境况中,而是要寻求发展,寻求理想,寻求完美。另一方面,寻求美好理想的一

8、面,恰恰表明人类身上存在着“不满”的人性,而人性不满又是人类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原动力。这种发展的基础首先就是物质生活的发展,而物质生活的发展又离不开职业教育活动的支撑;反过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又为人类不断发展创造了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基础。这样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表征着职业教育与人性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涉。2.自我实现的满足按照马斯洛的层次发展与自我实现的解释,人类有追求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动力,这种力量在一直不断地牵引着个体由满足生理、安全、爱与尊重的需要向自我实现的进展。如何自我实现,各人的情况不一样,所处的需求阶段也不一样,有的处于生理需要阶段,有的处于安全需要阶段,等等。

9、尽管如此,但他(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人性:对当下存在“不满”,要求改变当下,以发展自己。这种欲望满足与进步追求的人性冲动不断促使个体奋发图强,保持理想追求的积极性。这与教育、职业教育有什么关系吗?回答是肯定的。就教育而言,人的发展需要不断地 “充电”、“加油”,这自然离不开培养人的活动教育。就职业教育而言,每个处于谋生、劳动、创造中的人,都离不开自己的职业,无论是处于生理需要的低谷,还是处于自我实现的高峰,人的“未完成”性都不会自动生成,都会继续前行,在前行中,仍然需要来自有关职业方面的熏陶、训练、点拨等形式,正规的或不正规的,或短或长,都离不开满足人的生计、发展的教育形式职业教育。宽泛地说,

10、上述的“充电”、“加油”何尝不是职业教育的表现形式!因此,善、恶的两面性需要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设计、陶冶与训练,以不断满足人自身的需要;自我实现的冲动来自人性的不满,同样需要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催化。二者构成人性的两个维度,前者侧重于整体人性的改造与理想设计,后者侧重于个体人的发展与自我实现。二者共同服务于人的“未完成”。人必须从其所处的环境中不断地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所没有赋予他(她)的生存技术。三、职业教育的功能:“为稻粱谋”无论是教育的起源,还是职业教育的发展,都与职业教育的功能紧密相连。职业教育的功能就是满足人的生存欲望及其在此基础上的继续发展。其实,上述教育的起源及职业教育的发展都投

11、射出职业教育的功能。1.生存的需求人自从诞生到这个世界上以来,就没有停止过与自然的矛盾,即自然界不会自动满足人的生存发展,也即人的生存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矛盾与斗争,人必须从自然界那里获取食物及生活必需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或者人须借助自身的智慧及力量对自然界进行改造、加工,并以此为基础,进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以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这是人类在其幼年时代或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所必须面对的矛盾。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教育及职业教育产生了。同时,即便在生产力相对发达的时代,由于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均衡或社会存在一定危机的时代,温饱等基本要求得不到满足的人们,为了谋取生活必需品,就必须去当学徒或佣工,这时

12、简单的职业训练、劳动培训等与职业教育本质相同的功能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在近现代乃至当代,职业教育作为处于社会末端的人们谋取生活材料的必备手段,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兹不赘述。同时,即便处于社会中层或顶端的人们,仍然存在一个不断提升自我的问题,仍然直接或间接需要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依托来延展与提升所从事的事业。2.价值的实现人的“未完成”的特质决定了人在其基本生存欲望满足的同时,还要求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职业教育仍然充当着非常重要的社会角色。今日,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强有力的社会功能,即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人自身追求进步的满足,各级政府及公私机构建立了各

13、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去满足不同类型的人们的需求。无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都要依托职业教育所提供的职业竞争能力与创造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而且,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舞台上,经过职业教育“加工”或“润色”而成的劳动力会具有更大的实践能力与竞争潜力。总之,“稻粱”是满足生存的基石,人的发展是建立在“稻粱”的基础之上;反过来,人的更高一级的发展又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稻粱”。二者互为犄角,共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保障与完善人性发展的基本职能。职业教育在帮助个体向社会化转变的基础上,同时帮助社会人实现自身价值。四、职业教育的使命:“民为邦本”无论是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还是在生产力相对发达的当代,就宏观

14、层面来说,职业教育都凸显其经济职能与政治作用,即发展社会经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着眼于人民的根本福祉。1.经济指标在生产力很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以师徒制形式出现的职业教育虽只是个体劳动者以谋生为主要目的,但客观上维持并再生产了社会劳动力,对稳定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仍然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随着机器大工业及与之相关的学校职业教育的出现,规模化的社会大生产对社会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是不言自明的。反过来,经济的巨大发展又推动着普通学校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如此循环往复,每一次往复又是在前一次的基础上的完善与提升,如此层层递进,不断推动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并以此变革社会物质经济条件,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

15、展。在当下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传媒时代、全球化时代,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国在培养高级人才包括领袖人才、学术人才的同时,也在培养高级技术人才与成千上万的普通技术人员,而后者就需要职业教育。尖端科学固然可使民族国家得到长足的发展与强大的竞争力,但普通的职业技术人员也是国家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人才,否则经济大厦的建立是不会牢固的。强大的经济规模与雄厚的经济实力必然能够为千百万的普通民众的生计提供丰富的物质来源与社会福利保障。显然,在这一过程中,职业教育起着“基础”性的作用。2.政治诉求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无论是民众的谋生条件得到基本的满足,还是在经济得到巨大发展的过程中,民众过上富足的生

16、活,都有利于社会稳定与政治生活的正常运行。这些都离不开职业教育的“贡献”。职业教育的政治功能具体表现在如下2个方面。其一,有利于政治稳定。职业教育解决国民的生计问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也是人道主义的体现,毕竟尊重人、尊重生命、尊重人的尊严的首要条件是满足生命的基本维持与物质生活条件的起码保证,有利于政府或执政党在政治上能够得到民众的支持。如果民生问题得不到解决,民不聊生,饿殍遍野,那社会就必然不得安宁。其二,有利于形成全社会的凝聚力。如前所述,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经济功能。经济上的发展及一国在国际经济秩序中能够维护本国的利益,推动双边或多边经济的发展,必然能够使得政府或执政党赢得国际威望,乃至唤

17、起本国国民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尊心,进而有利于凝结民族向心力,并依此推动民族团结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宁;反过来这又能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国家的凝聚力得到一定的强化,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在全球化扑面而来的今天,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主要依靠的是人才与劳动者的竞争,而劳动者的竞争与职业教育的关系不可分离。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有多项指标,除了“政府作用与效率”和“基础设施”两项之外,其余大多指标均与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无论是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还是综合国力的提升,都与民众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而后者与上文提及的人性及其需求是大体一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