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基础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学基础测试.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础测试(一)一、填空题 1.在“并非p当且仅当q”中,逻辑常项是( )。 2.在“并非要么p,要么q”中,变项是( )。 3.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 )和( )两部分构成的。 4.在“pp”中,逻辑变项是( )。 5.在“并非如果p,那么q”中,逻辑常项是( )。 6.“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和“甲不当班长而乙当班长”所具有的共同的逻辑形式,若用p,q作变项,可表示为( )。 7“要么p,要么q,要么r”这一命题形式的逻辑变项是( )。 8在“A( )BB”的空括号内,填入逻辑常项符号( ),可构成有效的推理式。 9在“有S不是P”中,逻辑变项是( );在“(pq)r”中,逻辑常项是( )。
2、二、单项选择题 1两个假言命题的逻辑形式相同,是指( )相同。 A前件和后件 B前件和联结词 C后件和联结词 D联结词 2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 A逻辑常项 B变项 C语言表达形式 D思维的内容 3“只有q才p”与“如果q则p”这两个命题形式,它们含有( )。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C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4“要么p,要么q”与“或者p,或者q”这两个命题形式,它们含有( )。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 D.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
3、辑变项基础测试(一)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并非,当且仅当。 2p,q。 3常项;变项。 4p。 5并非,如果那么 6pq(也可表示为 pq)。 7p,q,r。 8。 9S,P;,。 二、单项选择题 1D 2A 3B 4C基础测试(二)一、填空题 1从概念的外延关系看,“教师”与“劳动模范”具有( )关系;“陈述句”与“疑问句”具有( )关系。 2.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属性”来考虑概念所属种类,“正义战争”是( )概念。 3.如果有的A是B,有的B不是A,而且,( ),那么,A与B之间在外延上的关系是交叉关系。 4.根据“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数量”来考虑概念所属的种类,语句“贵阳是城市
4、”中的“城市”属于( )概念。 5.当SAP取值为假而SIP取值为真时,概念S与概念P的外延关系或者是( )关系或者是( )关系。 6.属概念与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是对概念进行( )和( )的逻辑根据。 7.在“逻辑形式中的项只有逻辑常项和变项”这一命题中,“逻辑形式中的项”与“逻辑常项”在外延上具有( )关系;“逻辑常项”与“变项”具有( )关系。 8.从定义的结构看,在定义“命题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中,“命题”是( ),“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是( ),“思维形式”是( )。 9.在命题“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中,“伟大的文学家”与“伟大的革命家”在外延
5、关系上具有( )关系,“鲁迅”与“伟大的革命家”在外延上具有( )关系。 10( )概念不能限制和划分。 11.当SOP为假时,S与P的外延处于( )关系或( )关系。 12.概念的( )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来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 1.已知概念A与概念B在外延上不相容,又已知“有B是C”为真,则命题( )必为真。 A有C是A B有C不是A C有A不是C D所有A不是C 2.若“有S不是P”和“没有P不是S”均真,则S与P的外延之间是( )关系。 A同一 B交叉 CS真包含P DS真包含于P 3.A“某属概念具有的内涵,其种概念必然具有”和B“某种概念不具有的
6、内涵,其属概念必然不具有”这两个论断( )。 A都对 BA对B错 C都错 DA错B对 4.如A是属加种差定义中的被定义项,则A通常不能是( )。 A普遍概念 B单独概念 C正概念 D负概念 5.B与C是A中具有矛盾关系的种概念,如B是正概念,那么C是( )。 A一定是负概念 B一定不是负概念 C可能是负概念 D不可能是负概念 6.性质命题由量项、联项、主项和谓项组成,性质命题按质可分为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这段文字是如何说明“性质命题”概念的?正确的回答是( )。 A都从内涵 B先从内涵,后从外延 C都从外延 D先从外延,后从内涵 7.下列概念的限制中,正确的是( )。 A“普遍概念”限制为“单
7、独概念” B“推理”限制为“命题” C“逻辑规律”限制为“同一律” D“论证”限制为“论题” 8.若“所有P是S”与“有的S不是P”均真,则S与P之间的外延关系是( )关系。 A同一 B交叉 CS真包含P DS真包含于P 9.若“有S是P”,“有S不是P”,“有P不是S”三个命题均真,则S与P具有( )关系。 A全同 B真包含于 C真包含 D交叉 10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命题中,“知识分子”( )。 A都是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11.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
8、、资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国家,无论何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阶级专政的工具。这个命题对“国家”这个概念是( )来说明的。 A仅从内涵方面 B仅从外延方面 C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 D先从外延,再从内涵方面 12.如A是一个正概念,B是一个负概念,则A与B的外延关系( )。 A必定是矛盾关系 B.必定不是矛盾关系 C可能不是矛盾关系 D.不可能是矛盾关系 13.在A“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和B“青年应当又红又专”中,“青年”( )。 A都是集合概念 B在A中是集合概念,在B中不是 C都不是集合概念 D在A中不是集合概念,在B中是 14.“联言命题”可以概括为( )。 A联言推理 B复合命题 C选言命题 D负
9、命题 15.下列属于逻辑划分的是( )。 A三段论分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B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命题和推理 C关系命题分为关系项、关系者项和量项 D定义分为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 三、双项选择题 1.当S类与P类具有( )关系或( )关系时,SEP为假但SOP为真。 A全同 BS真包含P CS真包含于P D交叉 E全异 2.违反“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全同的”这条定义规则的逻辑错误有( )和( )。 A定义过窄 B定义含混 C定义循环 D同语反复 E定义过宽 3.当“有A不是B”假,而“有B不是A”真时,A与B的外延关系应为( )和( )。 A全同 B交叉 CA真包含于B D全异
10、 EB真包含A 4.在“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命题中,主项与谓项都是( )概念和( )概念。 A单独 B普遍 C集合 D正 E负 5.下列概念的限制,正确的是( )、( )。 A“普遍概念”限制为“单独概念” B“中国”限制为“北京” C“科学”限制为“自然科学” D“论证”限制为“论据” E“竞争”限制为“人才竞争” 6.下列依据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间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是( )、( )。 A定义 B划分 C分类 D限制 E概括 7.若A与B都是单独概念,则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 )关系或( )关系。 A同一 BA真包含B CA真包含于B D交叉 E全异 8.下
11、列各组概念中,具有属种关系的是( )、( )。 A常项量项 B.太阳系地球 C.鲁迅全集药 D.亚洲中国 E.变项命题变项 9.若“A可以分为B,C,D”是一正确划分,则B与C的外延一定是( )、( )。 A矛盾关系 B属种关系 C交叉关系 D反对关系 E全异关系 10划分按层次可以分为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任何划分都包含母项、子项和根据三部分。这一议论是( )、( )来说明“划分”这一概念的。 A.仅从内涵 B.先从内涵,后从外延 C.仅从外延 D.从外延,后从内涵 E.并非都从内涵 11.下列对概念的概括错误的是( )、( )。 A“结论虚假的推理”概括为“无效推理” B“假言命题”概括为“
12、复合命题” C“特称命题”概括为“全称命题” D“关系推理”概括为“演绎推理” E“命题”概括为“思维形式” 12.当S类与P类具有( )、( )关系时,SAP,SEP同假。 A同一 BS真包含P CS真包含于P D交叉 E全异 13.当“所有A是B”为假,而“有B不是A”为真时,A与B的外延关系或是( )关系或是( )关系。 A全同 BA真包含B CA真包含于B D交叉 E全异 14.下列表示“划分”概念内涵的语句是( )、( )。 A.什么是划分 B.划分是把一个属概念,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种概念,以明确该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C.划分包括母项、子项和根据三个要素 D.划分按层次可分为一次划
13、分和连续划分 E.正确的划分是遵守划分规则的 15.在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属种关系的是( )、( )。 A“复合命题”与“联言命题” B“相容选言命题”与“不相容选言命题” C“全称肯定命题”与“特称肯定性质命题” D“全称性质命题”与“特称否定命题” E“性质命题”与“特称否定命题” 16.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属种关系的是( )、( )。 A.命题概念 B.逻辑常项联项 C.太阳系地球 D.工人矿工 E.鲁迅全集祝福 17.若“A可以分为B,C”是一正确的划分,则B与C的外延一定不能是( )、( )。 A.全异关系 B.不相容关系 C.矛盾关系 D.交叉关系 E.属种关系 18.在“中国人连
14、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中,“中国人”是( )、( )。 A.单独概念 B.集合概念 C.非集合概念 D.普遍概念 E.负概念 四、 分析题 1.下列对“三段论”的定义与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 三段论是由两个命题推出一个新命题的思维形式,它分为第一格、第二格、第三格三段论。 2.下列语句作为对“复合命题”的定义或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 复合命题就是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简单命题的命题。它可以分为假言命题、选言命题和联言命题。 3.正确划分中的母项与子项、子项与子项分别具有何种外延关系? 4.试分析说明“甲班学生”在下列语句中,哪些表示集合概念,哪些不表示集合概念。 A甲班学生是从华东六省来的。 B
15、小刘是甲班学生。 C甲班学生都应当努力学习。 5.下列各组概念中,哪些不具有属种关系?为什么? A.命题复合命题 B.联言命题联言支 C.三段论大前提 D.中国江苏省 6.试分析下列语句作为定义和划分有无错误?为什么?直言命题就是不含其他命题而只反映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它可以分为肯定命题、否定命题、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 7.下列作为定义和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 简单命题就是仅对一类对象有所断定的命题。简单命题可以分为性质命题、关系命题和模态命题的负命题。 8.试分析下列(1)、(2)、(3)三组概念能否运用二分法得到?为什么? (1)对称关系与非对称关系。 (2)性质命题与关系命题。 (3
16、)模态命题与非模态命题。 五、图解题 1.已知A与B交叉,B与C交叉,用欧勒图表示出A与C可能具有的各种关系。 2.已知概念A与概念B交叉,概念B真包含概念C,请用欧勒图表示概念A与概念C可能具有的各种关系。 3.若MOP为假而SAM为真,请用欧勒图表示S与P可能具有的各种外延关系。 4.设S EP真,用欧勒图表示S,P,P的各种外延关系。 5.将下列命题中标有横线的概念间的外延关系表示在一个欧勒图式中。红楼梦(A)是中国小说(B),也是古代小说(C),但不是武侠小说(D)。 6.已知:SAP为真而PAS为假。 根据已知条件: (1)用欧勒图表示出S与P的外延关系。 (2)指出S与P这两个概念
17、哪一个的内涵较多。 7.用欧勒图表示下列标有横线概念间的外延关系。 祝福(A)是鲁迅(B)写的,不是巴金(C)写的,巴金是家的作者(D)。 8.设S与P交叉,M与P全异。用欧勒图表示S,M,P三个概念的各种外延关系。 9.设M真包含于S,所有M不是P。用欧勒图表示S,M,P的各种外延关系。基础测试(二)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交叉;全异。 2正。 3有的A不是B。 4普遍。 5S真包含P;交叉。 6限制;概括。 7真包含;全异(答“矛盾”也对)。 8被定义项;种差;邻近的属。 9交叉;真包含于。 10单独。 11同一;S真包含于P。 12限制。 二、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B 5C
18、6B 7C 8C 9D 10C 11D. 12C. 13B. 14B. 15B. 三、双项选择题 1B,D. 2A,E. 3C,E. 4A,D. 5C,E. 6D,E. 7A,E. 8A,E. 9D,E. 10D,E. 11A,C. 12B,D. 13D,E. 14B,C. 15A,E. 16B,D. 17D,E. 18A,B 四、分析题 1答:定义、划分都不正确。定义违反了“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全同的”规则,犯“定义过宽”的错误;划分违反了“划分后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的规则,犯“划分不全”的错误。 2答:定义、划分均不正确。定义违反了“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
19、延应是全同的”规则,犯“定义过窄”的错误;划分违反了“划分后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的规则,犯“划分不全”的错误。 3答:正确划分中的母项与子项是属种关系(或真包含关系),子项与子项是全异关系(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 4答:A.甲班学生是从华东六省来的,这里的“甲班学生”是集合概念。因为它反映的是甲班学生这一集合体。B.小刘是甲班学生,这里的“甲班学生”是非集合概念。因为它反映的不是集合体。C.甲班学生都应当努力学习,这里的“甲班学生”是非集合概念。理由同上。 5答:B,C,D三组概念不具有属种关系,因为它们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6.答:不正确。定义违反了“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
20、的外延应是全同的”规则,犯“定义过窄”的错误;划分既违反了“每次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的规则,又违反“划分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的规则,犯“划分标准不同一”和“子项相容”的错误。 7.定义划分均不正确。定义违反了“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全同的”规则,犯“定义过窄”的错误;划分违反了“划分后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的规则,犯“多出子项”的错误。 8答:运用二分法得到的必须是一对矛盾关系的概念,并且是一对正、负概念。据此: (1)不能运用二分法得到,属反对关系; (2)不能运用二分法得到,非正负概念; (3)可以运用二分法得到。 五、图解题 (答案略)基础测试(三)一、
21、填空题 1.一个命题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命题是命题( );一个命题的谓项周延,则这个命题是( )命题。 2.当S与P的外延间具有( )关系或( )关系时,并非SOP为真。 3.根据对当关系,当“有的S是非P”为假时,“有的S不是非P”的逻辑值为( )。 4.设“A命题与B命题矛盾”、“B命题与C命题矛盾”,则A命题与C命题具有( )。 5.如果SEP为假,那么根据性质 命题间的( )关系,可以确定SOP也是假的。由PAS为前提,依据换位法,可必然推出( )。 6.主项与谓项均周延的性质 命题的逻辑形式是( ),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性质命题的逻辑形式是( )。 7.已知“所有天鹅是白的”为假,根据
22、命题间的对当关系,则“有些天鹅是白的”( )。 8.一个性质命题的谓项不周延,这个命题的质是( );一个性质命题的主项周延,这个命题的量是( )。 9.若SAP取值为真,则SOP取值为( ),SIP取值为( )。 10.当S与P的外延之间具有关系( )或( )关系时,SAP和SEP都是假的。 11.若SAP取值为真,则SIP取值为( )。若SOP取值为假,则SEP取值为( )。 12.已知关系R是反对称的和反传递的,由aRb真,可得知bRa( );由aRb真且bRc真,可得知aRc( )。 13.在关系“全同、真包含于、交叉、矛盾”中,属于反传递关系的是( )。 14.在关系“真包含、反对、矛
23、盾”中,属于传递性关系的是( ),属于非传递关系的是( )。 二、单项选择题 1.由并非SAP可推出SOP,其根据是逻辑方阵中的( )关系。 A.矛盾 B.反对 C.下反对 D.差等 2.当S真包含于P时( )。 A.SAP与SEP都真 B.SAP与SEP都假 C.SEP与SOP都假 D.SIP与SOP都真 3.“参加自学考试的不都是干部”与“参加自学考试的没有一个是干部”这两个命题( )。 A.可同真,可同假 B.可同真,不可同假 C.不可同真,可同假 D.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4.“没有S不是P”与“S不都是P”之间具有( )关系。 A.矛盾 B.反对 C.下反对 D.差等 5.若( ),则
24、SIP真,SOP真。 A.S与P全同 B.S真包含于P C.S真包含P D.S与P全异 6.SIP与SOP具有( )关系。 A.矛盾 B.反对 C.下反对 D.差等 7.a“甲班学生都是上海人”和b“甲和乙都是上海人”,这两个命题( )。 A.都是A命题 B.a是A命题,b不是 C.都不是A命题 D.a不是A命题,b是 8.“所有S是P”与“没有S是P”之间具有( )。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差等关系 D.下反对关系 9.如两个性质命题的变项完全相同,而常项完全不同,则这两个性质命题( )。 A.可同真,可同假 B.可同真,不同假 C.不同真,可同假 D.不同真,不同假 10.如两个
25、素材相同的性质命题的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都是不同的,则这两个性质命题具有( )关系。 A.可以同真,可以同假 B.可以同真,不可同假 C.不可同真,可以同假 D.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11.已知“有的学生是优等生”真,则( )。 A.“有的学生不是优等生”真 B.“所有学生都是优等生”假 C.“所有学生都不是优等生”假 D.“有的学生不是优等生”假 12.在性质命题中,决定命题形式的是( )。 A.主项和谓项 B.主项和量项 C.谓项和联项 D.量项和联项 13.在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中,如两个命题是相互矛盾的,那么它们( )。 A.常项和变项都相同 B.常项相同,变项不同 C.常项和变项都不同
26、D.常项不同,变项相同 14.如果甲命题与乙命题是矛盾关系,乙命题与丙命题也是矛盾关系,那么甲命题与丙命题是( )。 A.可同真,可同假 B.可同真,不可同假 C.不可同真,可同假 D.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15.“中国农民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这个性质命题是( )命题。 A.全称肯定 B.特称肯定 C.单称肯定 D.或全称肯定,或特称肯定 16.a“交叉关系不是全异关系”与b“S与P不是全异关系”。这两个命题的种类应是( )。 A.a与b都是关系命题 B.a是关系命题,b是性质命题 C.a与b都是性质命题 D.a是性质命题,b是关系命题 17.从命题的形式结构看,“曹操与曹植不是兄弟”是( )
27、。 A.性质命题 B.关系命题 C.联言命题 D.负命题 18.“小丁与小王是同学”这一命题是( )命题。 A.全称 B.特称 C.关系 D.联言 19.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 )关系。 A.既对称又传递 B.对称但非传递 C.非对称但传递 D.既非对称又非传递 20.命题间的蕴涵关系,就其对称性和传递性看是( )。 A.对称但非传递 B.对称但反传递 C.反对称但传递 D.非对称但传递 三、双项选择题 1.下列公式中,依据下反对关系而进行的有效推理是( )、( )。 A.SIPSOP B.SOPSIP C.(SOP)SIP DSIP(SOP) E.(SIP)SOP 2.由“工人都是劳动者
28、”推出“有的非工人不是劳动者”,其间( )、( )。 A.只需用换质法 B只需用换位 C既要用换质法又要用换位法 D先要用换质法 E先要用换位法 3.“有S是P”为真时,S与P外延关系不可以是( )、( )。 A.S与P同一 BS与P全异 CS真包含于P DS与P不全异 ES与P不相容 4.当S类与P类具有( )关系或( )关系时,SEP为假但SOP为真。 A全同 BS真包含P CS真包含于P D交叉 E全异 5.断定一个性质命题的主项(S)周延而谓项(P)不周延,也就断定了该命题主项与谓项外延( )或( )。 A全同关系 BS真包含P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ES真包含于P 6.当S与P具有
29、( )或( )时,SIP与SAP同真。 A全同关系 BS真包含于P关系 C交叉关系 DS真包含P关系 E全异关系 7.下面这些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中,具有反对称性质的是( )、( )。 A同一关系 B真包含关系 C真包含于关系 D交叉关系 E全异关系 8.在概念间的外延关系中,不具有传递性的是( )关系与( )关系。 A同一 B真包含 C真包含于 D交叉 E全异 9.从关系的对称性和传递性看,“等值关系”是( )、( )关系。 A对称 B反对称 C非对称 D传递 E非传递 10下列关系中同时具有对称性和传递性的是( )、( )。 A概念间的全同关系 B命题间的等值关系 C命题间的矛盾关系 D概
30、念间的真包含关系 E. 命题间的蕴涵关系 11.下列概念间关系属于非传递关系的是( )、( )。 A概念间的全同关系 B命题间的不同真关系 C概念间的矛盾关系 D命题间的蕴涵关系 E概念间的交叉关系 12.下面这些概念的外延关系中,具有非传递性质的是( )、( )。 A同一关系 B真包含关系 C真包含于关系 D交叉关系 E全异关系 13.下列具有反对称而传递性质的是( )、( )。 A全同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全异关系 D交叉关系 E真包含关系 14.当命题( )、( )取值为真时,命题“班上同学都是团员”取值为假。 A并非班上同学都不是团员 B班上有的同学不是团员 C班上同学并非都是团员
31、D班上同学并非都不是团员 E并非班上有的同学不是团员 四、分析题 1.甲断定“全班同学都学英语”为真,乙断定“全班同学都不学英语”为假,甲乙的断定是不是等值?为什么? 2.举例说明:是否存在一种关系R,使得A,B两式同真(成立)。 A.aRbbR a B.aRbbRcaRc基础测试(三)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全称;否定。 2同一;S真包含于P。 3真。 4等值关系。 5差等;SIP。 6SEP;SIP。 7真假不定。 8肯定;全称。 9假;真。 10交叉;S真包含P。 11真;假。 12. 假;真。 13矛盾关系。 14真包含;反对。 二、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A. 5C.
32、6C. 7B. 8A. 9D. 10D. 11.C. 12D. 13D. 14A. 15C. 16D. 17B. 18.C. 19.B. 20.D. 三、双项选择题 1.C,E. 2C,D. 3B,E. 4B,D. 5A,E. 6A,B.7B,C. 8D,E. 9A,D. 10A,B. 11B,E.12D,E. 13B,E. 14B,C. 四、分析题 1答:甲、乙的断定不等值,甲断定为SAP,乙的断定等值于“班上有些同学学英语”,即SIP,所以不等值。 2. 答:A表示R关系是反对称性的,B表示R关系是传递性的,例如,“真包含关系”就可以使A,B两式同真。基础测试(四)一、填空题 1.与“只有
33、通过外语考试,才能录取”相等值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 ),相等值的联言命题的负命题是( ),相等值的选言命题是( )。 2.已知q可取任意真值,要使 pq 假,p应取值为( )。 3.若pq为真,p为真,则q取值为( )。 4.用p表示“小王是大学生”,q表示“小李是大学生”,与“如果小王不是大学生,那么小李不是大学生”相等值的选言命题的逻辑形式是( )。 5.与“如果某推理是三段论,那么此推理是演绎推理”相等值的选言命题的逻辑形式是( )。 6.若要么p要么q的取值为真,则pq取值为( )。 7.设pq与q均取值为真,则p取值为( )。 8.若pq取值为假,则(pq)p取值为( )。 9.若
34、要使“只有p,才非q”与“非p或者q”均真,那么p与q的取值情况是p为( ),q为( )。 10.用p表示“小王是大学生”,q表示“小李是大学生”,与“如果小王不是大学生,那么小李不是大学生”相等值的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形式是( )。 11.由“pq”为假,可知p为( ),q为( ) 。 二、单项选择题 1.若“如果某甲掌握了两门外语,那么他精通逻辑”为假,则( )为真。 A某甲没有掌握两门外语并且不精通逻辑 B某甲掌握两门外语而且精通逻辑 C或者某甲没有掌握两门外语或者他精通逻辑 D如果某甲精通逻辑,那么他没有掌握两门外语 2.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个命题中,“入虎穴”是“得虎子”的(
35、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3.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含义是( )。 A.当前件存在时,后件一定存在 B.当前件存在时,后件一定不存在 C.当前件不存在时,后件一定不存在 D.当前件不存在时,后件一定存在 4.“联言命题”可以概括为( )。 A.联言推理 B.复合命题 C.选言命题 D.负命题 5.“王英参加会议,刘明也参加会议”和“要么王英参加会议,要么刘明参加会议”这两个命题( )。 A.可同真,可同假 B.可同真,不可同假 C.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D.不可同真,可同假 6.已知“pq”、“pq”与pq”均真,那么( )。 Ap真q真 Bp真q假
36、 Cp假q真 Dp假q假 7.pq 与pq具有( )关系。 A可同真,可同假 B不同真,不同假 C可同真,不可同假 D不可同真,可同假 8.若“pq”与“pq”均真,则( )。 Ap与q均真 Bp真q假 Cp假q真 Dp与q均假 9.下列与pq相矛盾的是( )。 Apq Bpq Cpq Dpq 10已知pq为假,则p与q的取值情况必为( )。 Ap与q都真 Bp与q 都假 Cp 真且q假 Dp假且q真 11.与“这种商品既不实用又不价廉”这一命题不同真而又不同假的命题是( )。 A这种商品既实用又价廉 B这种商品既不价廉又不实用 C这种商品或者实用或者价廉 D这种商品或者不实用或者不价廉 12
37、.“张方不是钢铁工人,又不是石油工人”与“如果张方是钢铁工人,那么张方不是石油工人”这两个命题( )。 A不可同真但可同假 B不可同假但可同真 C可同真并且可同假 D不同真并且不同假 13.“并非可能p”与“并非可能非p”之间具有( )关系。 A矛盾 B差等 C反对 D下反对 14.当非p真时,则( )为真。 A必然p B可能p C必然非p D可能非p 15.命题“粮食今年不必然再涨价”,其形式应是( )。 ASEP Bp Cp Dp 16.下列公式中,恰当地表达了A与I的真假关系的是( )。 AAI BAI CAI D要么A要么I 三、双项选择题 1.已知“甲不在武汉且乙在广州”与“当且仅当
38、甲在武汉,乙才在广州”均假,下列命题中取值为真的是( )和( )。 A.甲在武汉且乙在广州 B.甲在武汉但乙不在广州 C.并非“或甲在武汉或乙在广州” D.只有甲不在武汉,乙才在广州 E.如果甲在武汉,那么乙在广州 2.与“pqr”具有等值关系的是( )和( )。 Arpq Bpqr Cpqr Drpq Erpq 3.已知pq为假,则( )、( )为真。 Apq B要么p要么q Cpq Dpq Epq 4.下列命题形式中,与pq具有不可同真但可同假关系的是( )、( )。 Apq Bpq Cpq D(pq) Epq 5.下列各组命题具有矛盾关系的是( )、( )。 A.pq 与(pq) B有S
39、是P与有S不是P Cpq 与( 要么p要么q) Dpq与pq E必然p与可能p 6.已知“如果甲值班,那么乙或丙也值班”为真,则( )与( )必然为真。 A.只有甲值班,乙或丙才值班 B.如果乙或丙值班,那么甲也值班 C.如果甲不值班,那么乙和丙均不值班 D.如果乙和丙都不值班,那么甲也不值班 E.只有乙或丙值班,甲才值班 7.“并非(p,当且仅当q)”等值于( )、( )。 A.(p或者q)并且(非p或者非q) B(p并且q)或者(非p并且非q) C(p并且非q)或者(非p并且q) D(p并且非q)并且(非p并且q) E(p或者q)或者(非p或者非q) 8.若“如果李明在师大,那么张胜不在师
40、大”为真,则下面为假的命题是( )、( )。 A李明和张胜都在师大 B李明和张胜都不在师大 C李明和张胜至少有一人不在师大 D只有李明不在师大,张胜才在师大 E并非“李明不在师大或张胜不在师大” 9.当pq 为假时,下列必假的公式是( )、( )。 Apq Bpq Cqp Dpq Eqp 10当pq为假时,下列必假的公式是( )、( )。 Apq Bpq C.pq Dpq Eqp 11.已知“要么小王不去北京,要么小李不去北京”与“如果小王不去北京,那么小李也不去北京”同时为真,则( )与( )为假。 A如果小王去北京,那么小李也去北京 B只有小王去北京,小李才去北京 C小王与小李均去北京 D小王或小李去北京 E小王不去北京或小李不去北京 12.与“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等值的命题是( )和( )。 A你来但他不来B或者你来或者他不来 C并非“只有你不来,他才来” D只有你来,他才来E你来,他也来 13.与“如果小李不来,那么小王来”等值的命题有( )、( )。 A或者小李来,或者小王来 B并非(小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