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综述.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81312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综述.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综述摘要:中央十六号文件出台之后,国内针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研究已经a-得相当可观的成绩,本文力图从辅导员职业化研究中职业能力提升的视角,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的现状、研究的热点、研究存在的问题等作一综述,认真梳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以及给我们的启示,以期进一步推动理论研究的深入。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职业能力提升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的基本状况(一)研究成果方面。在论文方面,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查询,从2000年到2010年,有关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文章共有9229篇,当输入题名为“辅导员职业”,经过检索后共查得在各类期刊

2、上发表的研究论文548篇,其中硕士论文有26篇(优秀硕士论文3篇),博士论文暂无。输入题名为“辅导员职业能力”,经过检索后查得的论文数量只有9篇,其中优秀硕士论文1篇。在著作方面,没有以“辅导员职业能力”直接为题名的书籍,但是相关的内容许多书籍中都有所涉及,如储祖旺主编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教程(科学出版社),冯培主编的中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陈奎元主编的高校学生处管理模式及工作创新使用手册(中国教育出版社),刘沧山主编中外高校思想教育研究(人民出版社)等等。(二)研究主题方面。有关辅导员职业的主题比较丰富,学者们从两个视角多个方面探讨:1、国内视角,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3、:(1)我国辅导员职业历史与制度研究。如林泰、彭庆红清华大学政治辅导员制度的特色及其发展,毛建平论高校辅导员的发展史与职业化研究等。(2)辅导员职业基本理论的分析:介绍职业和职业能力的概念,辅导员的职业角色、工作定位、工作职责、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构成、本质和价值等等。如赖彩虹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李双贵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构成等。(3)我国辅导员职业现状及对策研究。针对辅导员现实工作中出现的疑点、难点、热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如王敏幸、孙振民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周先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必须强化五项机制等。2、国际视角,主要研究美国、日本、英国、德奥、法国等发

4、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起源、发展阶段、理论基础、模式及其特征,提炼出当前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的差异性和共性即理念、目标、特点。有侧重于全球角度综合比较考察的如朱炜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及其启示,陈晋宽欧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论基础等;有侧重某一国深入分析的,如蔡国春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观点、实务及其启示、宋美慧德国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给予的启示等;有侧重某一地区研究探讨的,如钱钟台湾高校的学生事务、谢青香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等。(三)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有对国家不同时期颁发的文件的解读,考察辅导员职业化的背景,如朱平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解读;有综合近年来辅导员职业能

5、力的论文著作所作的研究综述,如曲建武、吴云志高校辅导员素质与能力建设问题研究综述,游敏惠、余惠琼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综述等。2、比较法:有横向比较研究,通过我国大陆高校与各个国家以及地区的主要异同比较,得出相应的大陆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启示,如刘宇彤我国大陆高校与美国及香港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有纵向比较研究,以时间为线索梳理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发展的历史,如王显芳十年来我国对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综述。3、定性定量法:部分学者采用调查问卷及访谈的形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有全国层面的,如梁金霞、徐丽丽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推动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通过2006年全国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班学

6、院调研,对全国103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进行了调研分析,指出职业建构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对策;有对特定地区的,如周先进、张亚南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优化思路,就以湖南省95所普通高校为研究对象,对该省各高校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的情况作全面的了解。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的热点问题(一)我国高校辅导员是不是一个职业?目前学术界关于高校辅导员是不是一种职业,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理解认为,高校辅导员还算不上是一种职业。如有学者认为“辅导员到目前为止,还称不上是一种职业”。理由在于,目前“无论是社会还是辅导员自身都没有把它看作是可以长期甚至终身从事的工作”。另一种观点认为,辅导员

7、是一种职业。“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越来越健全,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逐渐走向成熟,辅导员越来越被社会认可为一种职业。”如何看待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要正确地认识这个问题,必须明确职业的内涵。依据职业发展理论,“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而从事的社会性工作类别。”按照此定义,不难看出职业的两个重要规定性:职业是一种工作,这种工作是从事该项工作人员的主要生活来源;其次,这种工作具有社会性,满足了一定的社会需要,并有一定数量的人员参与。根据职业的这两种规定性,不难看出,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应该是一种职业。其一,目前我国高校的确存在着一个数量不小的群体在专职从事辅导员这项工作,并以此领取自己生活所需要的

8、报酬;其二,从政府部门多次颁布文件,要求高校配备专职辅导员的情况来看,该项工作无疑是现实社会所需的。当然,高校辅导员职业是否具有吸引力,使人们愿意长期从事这项工作,反映的是这项职业的特性,而与该项工作是不是职业无关。(二)我国高校辅导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本领,是人们成功地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一系列稳定的、综合性的心理特征。人的职业能力是由多种能力复合而成的,是人们从事某项职业必须具备的多种能力的总和,它是择业的标准和就业的基本条件,也是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职业能力是由多种能力要素构成的。关于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一般认为职业

9、能力由三大部分组成: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各位学者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划分有不同的认识:王耀华在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中认为是:科学判断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依法治校能力、服务全局能力。陈立民在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中认为是:管理能力、辨别能力、沟通能力、决断能力、创新能力。张向红在高校辅导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中认为是:组织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马抗美在高校辅导员应当具备五种能力中认为是:时事形势的洞察能力和思想动态的预测能力学生、人生发展的引导能力、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各种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的处

10、置能力、研究与创新的能力。翁铁慧在高校学生辅导员行动指引认为是:组织协调能力、思想信息的观测能力、观察思考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李伟东在论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的能力结构及其优化中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与创新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情感与思想交流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法治的能力、知识更新与研究能力、就业指导的能力。根据对辅导员角色定位、工作定位、工作职责、素质要求等方面可以将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构成划分如下:1、辅导员的专业能力:指从事辅导员职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是辅导员岗位所需要的实用性职业能力,是辅导员赖以生存的基本能力。包括思想政治教育

11、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专业指导能力(人生发展、职业生涯、学习交往、心理健康、党团建设、班级建设等方面的指导能力)等三方面的能力;2、辅导员的方法能力:指从事辅导员职业所需要的职业工作方法和职业学习方法,是辅导员在工作中不断获取职业的技能与知识,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是辅导员基本的发展能力。这种发展能力包括了学习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选择工作方法能力、辨别能力、信息能力、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七种能力;3、辅导员的社会能力:指从事辅导员职业所需要的行为能力,是辅导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它既是基本的生存能力,又是基本的发展能力。包括了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团队能力、决策

12、能力等六种能力。(三)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困境及其归因是什么?辅导员制度的建立中辅导员能力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学者普遍认为当前辅导员能力提升存在一定困境,存在的问题表现为:范诚梅认为是:1、角色定位模糊化,职责不明;2、工作定位边缘化,工作效率低;3、非专业化,教育管理水平有限;4、管理体制失衡化,队伍稳定性差。杨玲玲、丁振国认为是:1、非专业化。2、职责不明确。3、考核和奖惩机制不完善。张勖认为是:1、工作的短期性。2、队伍的非专业性。3、职责的不明确性。4、学术上的薄弱性。以上的观点相似点较多,这也体现出是职业能力提升普遍存在的问题,除以上的现状外,还有部分学者从其他方面解释

13、:施永红认为是:体制不顺、观念陈旧、待遇偏低等原因。胡刚认为是: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设计导致职业能力提升的瓶颈。陶书中、徐家林认为是:思想不稳定、兼职比例偏高。另外在信息化时代,网络交流平台也有欠缺,在百度中输入“辅导员”,搜索到仅有5家网站。“辅导员之家论坛”、“高校辅导员一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中国高校辅导员俱乐部”、“高校辅导员网中国高校辅导员的第一网络门户”、“南粤辅导员”,这5家中只有2家的信息更新较为及时,信息维护较为完善。只有一家电子刊物高校辅导员,只办了一期。(四)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对策是什么?对策探讨的较多,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是理论方面。提倡认真贯彻党的

14、系列关于辅导员建设的文件,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工作的开展;提倡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理论,如李永山介绍学习1980年mileler和carpenter提出的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理论;如孙潇提倡理念创新需要在德育理念、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等系列创新。另外在国内外比较研究中,学者们普遍认为法制法规的制定,职业能力标准的制定,职业专业的理论划分都需要具体细化,以便对实践的操作具有指导性。2、是实践方面。(1)专业建设方面,大部分学者均认为在高校中应该设置本科辅导员专业或研究生辅导员方向。(2)管理体制方面,学者们呼吁要理顺管理体制,高校要明确辅导员的归口和管理,改变原来的学生工作部门和院系共同管理的模式。如天

15、津财经大学在各院系设学生工作书记负责学生工作和辅导员的管理,学生工作书记由学生工作部统一管理,避免院系行政事务的干扰。同时,为了加强与院系的联系在院系设一名党总支书记负责联系学生工作。(3)专业组织方面,我国的辅导员要走职业化的道路,提升职业能力,必须有专业化的协会,定期对辅导员的专业标准、专业道德、专业职责等发表意见。因此,成立有权威的、有影响力的辅导员专业协会势在必行。在美国,高校的辅导员制度建立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其高校辅导员协会(american school counselor association,简称asca)对会员辅导员的工作进行业务上的指导,作为一个协调辅导员行业的中

16、介组织,它能够为全美的辅导员提供一个从业标准,作为一个咨询和研究机构,它又能够不断地开发辅导项目,为会员辅导员提供工作上的“抓手”。(4)机制方面探讨的学者较多,如李世平认为围绕“高进、严管、优出”三个中心,理顺准入机制、完善考核机制和发展机制;如周先进提出要完善准入、培养、发展、考评、保障五项机制。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存在的问题总体来说,学者们对我国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的把握,成因的分析、路径的选择是基本准确的,看到了辅导员职业化的历史必然性,分析了当前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但是从研究趋势和研究前景上看,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还有深度研究的空间:第一,从研究内容看,我国

17、学者对于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把握较为薄弱的,尤其是在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上面分析探讨不多。第二,从研究领域看,我国学者大多大多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在分析,而职业能力的提升涉及到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多个领域。第三,从研究维度看,学者们分析了辅导员职业制度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但研究并没有从理论与现实两个维度中深入挖掘,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较多,实际可操作性不强。研究从宏观层面把握较多,而微观具体的指导较少。四、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的启示(一)发挥先进理论的指导作用。我国的辅导员最初的角色是政治辅导员,工作的定位主要是在政治工作、组织学生进行政治学习,对学生进行思

18、想教育。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辅导员的的工作已经拓展为具体的四块“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辅导”、“就业指导”。辅导员的角色已经由原先的单一型转变复合性型了,然而理论层面的建设并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我国在辅导员工作的理念、法制法规、职业能力标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等方面还不是很完善,理论的滞后性会阻碍实践的发展,而唯有先进的理论可以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起到指导作用。提升理论研究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我国的辅导员制度至今是50多年,而欧美等国的的辅导员制度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相关研究比较成熟且己

19、建构成相对完善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并在20世纪完成了学生事务管理职业化与专业化的进程。国外对此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的相关材料都非常丰厚,职业能力的发展和培训有较为完整的体系,设置有“辅导员中心”、“辅导员协会”等相关机构,这些特定机构的形成,为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长期研究和发展提供了环境保证和条件保证。这些对我国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因此比较研究是今后研究的热点方向。(三)细化研究的范围和内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若是研究的理论展现的依然是空洞、雷同的、不可具体操作的理论,那么对实际的操作性没有具体的指导意义。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是全国性的系统性的综合研究,也可以是细化到某一高校甚至是某个系部的具体研究;可以是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全面探究,也可以是职业能力的某个方面的研究。当具体到个案研究的时候,得出的研究结果就不会大同小异,而会具有鲜明的个性,各单位或者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需,做出相应的选择,对自己的实践带来启示和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